水意象文化系统的构建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水在地表、地下、空中以固体、液体、气体3种形态不断变换的方式循环往复,周行不已,这是水在自然状态下的运行模式;人类在混沌中诞生、在洪水中重生、在黄泉下安息的生命历程,是集体无意识在人类的意识深层残存的精神化石;这两种元素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家对水的理解与表达,他们往往通过象征的形式将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寄寓在水意象中。耐人寻味的是,水意象的这种象征意义往往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个体,而是一个意义完整的系统,而这个系统的原型恰恰是水在自然状态下的运行模式和人类对水心理体验的深层记忆。因此,水就有了3个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系统:固体—液体—气体,构成水在自然状态下的循环系统;混沌—洪水—黄泉,构成水在意识领域里的神话系统;初生—再生—长生,构成水在文学艺术中的象征系统。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李德民,苏燕.水意象文化系统的构建[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3-36.(.[J]. 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ail Sciences),2010,(2):33-36.(in Chinese))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2010-07-08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5-07-17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