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社区建设:江东经验

      2006(4):1-6.

      摘要 (929) HTML (0) PDF 81.77 K (10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宁波市江东区以“关爱人、服务人、教育人、凝聚人” 为核心的建设“人文社区”的设想,是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等新思想、新理念的最好诠释和最有说服力的例证。总结江东经验并且深入地 挖掘其理论意义是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社区”概念中天然地包含着人文精 神 、社区服务是落实人文精神的必要手段、社区民主是实现人文精神的关键和社区融合是人 文精神的最终体现等方面总结了江东区建设“人文社区”的经验,并以社会学和社会政策理 论为指导,对其进行了深层次的开掘。

    • 失地农民上访:问题、成因与对策——以长春、吉林、延吉三市为例

      2006(4):6-12.

      摘要 (1144) HTML (0) PDF 103.19 K (1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失地农民上访日益成为孕育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长春、吉林、延吉三 市为个案,描述了失地农民上访5个焦点议题,探讨了当前最亟待解决、最有条 件解决的征地补偿款的分配问题。研究表明,失地农民上访固然与村委会制定的分配方案 、村干部作风和农民自身素质等因素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制度缺失或法律漏洞是导致失地 农民频繁上访的深层原因。这突出表现在征地补偿费分配存在以下两个“不明确”,即征地 补偿费应该分配给谁不明确和征地补偿费应该如何分配不明确。针对上述两大难点、热点问 题,本文提出了合理认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3个原则和处置征地补偿费的两个方 向。 

    • 生命的定义和生命起源的充分必要条件

      2006(4):13-16.

      摘要 (1158) HTML (0) PDF 61.80 K (2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有的对生命起源和本质的各种论述以及生命的各种定义都没有找到生命起源的充分 必要条件。自然条件下能实现自复制的比较稳定的大分子物质结构才是生命产生的充分必要 条件,自复制能够解决生命的复杂结构产生的概率问题。有了正反馈,进化的世界观才能成立 ,才能战胜热力学第二定理引导的退化的世界观。 

    • 张闻天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研究

      2006(4):17-20.

      摘要 (1032) HTML (0) PDF 51.52 K (10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土地革命时期,张闻天在党内较早地提出了反对官僚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尤其是 在建国不久,其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日趋系统。张闻天不仅深刻揭示了官僚主义的危害、产 生的根源,而且提出了消除与克服这种祸害的根本途径和各种举措。他对官僚主义的理论剖 析以及同官僚主义斗争的重大举措,对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 借鉴作用。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的历史比较

      2006(4):21-26.

      摘要 (1048) HTML (0) PDF 78.13 K (1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五次经济周期以及中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历史经 验, 对比两个时期4次宏观调控,得出以下经验: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是宏观 调控成功的关键;宏观调控必须讲求方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与心理预期;改革开放 要警惕“极左”和“极右”两种倾向;在经济理论上必须排除新自由主义的干扰和误导。在 总结过程中,注意历史和逻辑的一致,以历史为主线,概括当时的经济过程、中央政策、理论 争论与社会心理,涉及关于通货膨胀、理性预期、市场非均衡诸多理论,不仅有历史意义, 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

    • 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化中的融资问题研究

      2006(4):27-29.

      摘要 (1018) HTML (0) PDF 65.22 K (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化是公共事业民营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污水处理投资巨大,资金回 收周期长,污水处理者对污水排放者及排放情况的信息掌握比较困难,污水处理市场化需要更 加复杂而有效的制度支持。本文强调通过降低进入壁垒、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增加企业 自主权等制度变革,来增加污水处理投资的长期可持续融资能力。

    • 非营利组织视野下的高校教师管理

      2006(4):30-32.

      摘要 (1011) HTML (0) PDF 40.66 K (10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校教师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如何帮助教师正视自身所承载的教育使命,处理好教 育与科研、生存与发展、个体与组织等一系列关系。本文从高校的非营利组织特性入手,紧 扣教师作为非营利组织成员应充分强调其职业理想与价值实现的这一特点,指出在高校教师 管理中,尊重与保护教师的理想信念,构建积极有效的“对话”关系,分阶段地展开职业生涯 规划,实现教师个体发展与高校发展的和谐统一。 

    • 网络传播与人的现代化

      2006(4):33-36.

      摘要 (979) HTML (0) PDF 61.52 K (10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网络不仅是一种工具性的新媒体,也在传播着社会生活的新信息、新观念。网络传播对 于推进政治民主建设、社会文化建设、民众个人发展和中华文化传播都具有重要作用。网络 传播在中国内地发展很快,但存在结构性和区域性的差异,中西部和农村是网络传播发展的广 阔空间。网络传播中出现的一些负面现象,在网络发展的过程中靠人的素质和技术手段是可 以控制和克服的。 

    • 南京广播事业生存状况及应对策略

      2006(4):37-40.

      摘要 (985) HTML (0) PDF 63.46 K (1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南京的媒介市场竞争具有标本意义,一直是业界关注和研究的对象。而随着近年 来广播事业的崛起,这个市场的竞争格局又增添了新的变数。面对新的竞争形势,南京的广播 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本文从市场环境、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措施3个方面进行了考察, 并对其集团化改革提出了应对策略。 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传播效果研究

      2006(4):41-43.

      摘要 (1109) HTML (0) PDF 69.36 K (1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已经初步显现。 由于宣传不力、师生网络素养及学生上网习惯有待改善等方面因素,导致主题网站传播的 效果与目标效果存在差距。建议通过改善政策环境、加快网络上下互动、优化网页设计、培 训网络技术等方式,改善传播效果。 

    • 启蒙立场与编辑实践——丁玲在延安《解放日报》文艺栏的编辑活动

      2006(4):44-46.

      摘要 (1336) HTML (0) PDF 49.64 K (1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丁玲身兼作家和编辑两种身份,在她主编《解放日报》文艺栏时,延安的文艺空气还比 较轻松,她的创作活动和编辑活动构成某种程度的互文性,从这个角度考察,可以发现其编辑活动中存在着编辑主体的启蒙立场;另外,这一编辑活动又要基于现实状况,并在与延安主流 意识形态、作为受众的读者的交往实践中进行,从而使丁玲表现出对革命话语的认同。因此, 丁玲在《解放日报》文艺栏的编辑活动显示出“启蒙”与“革命”两种话语的共同作用,折 射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体验和文化选择的复杂性。 

    • 试析学报编辑的学术品牌意识

      2006(4):47-49.

      摘要 (1729) HTML (0) PDF 39.47 K (10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当前期刊同质化现象突出的背景下,学报编辑的学术品牌意识尤为重要。这首先要 求编辑具备学术研究的意识,学报编辑要不断地培养学术意识和学术素养。其次,学报 编辑应当具备品牌创新意识,要在准确把握期刊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加强特色栏目的策划意 识和创新意识;同时还应当突出公关意识,加强特色栏目的品牌推广和公关。再次, 编辑作为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

    • 环境法律责任的拓展——兼论循环经济立法

      2006(4):50-53.

      摘要 (1058) HTML (0) PDF 52.20 K (10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境法律责任取决于环境法制建设,环境法律责任经历了从缺失到构建的过程。随着环 境保护理念的改变,环境法律责任得以拓展。有别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循环经济,其立法是 基于环境法律责任的拓展。 

    • 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法理分析

      2006(4):54-57.

      摘要 (1061) HTML (0) PDF 63.47 K (1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和试点的成效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就试点工作情况看虽然开 局顺利,但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也面临很多不利因素。其深层次原因是在相对落后的民主氛 围下,社会诚信缺乏和司法机关、司法人员公信力不强的现状,人民参与司法难以实现。 

    • 李白的政治幻想和艺术想象

      2006(4):58-61.

      摘要 (1165) HTML (0) PDF 58.70 K (1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李白在政治幻想中常常以为自己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实际 上他的仕途是失败的。但当李白把才华运用于诗歌的艺术想象之中时,其创造性是超凡脱俗 的,具有历千年而不朽的价值。绝句《下江陵》是李白在遭受政治打击之后创作的洋溢着青 春气息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诗人感觉的独特性。 

    • 论废名诗论的传统文化价值取向

      2006(4):62-66.

      摘要 (1128) HTML (0) PDF 64.66 K (1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废名的文学理论主张与其北京大学西语系求学背景相去甚远。其理论较明显的倾向于中国古 典传统文化,其主要诗论合 集《谈新诗》渗透了古典文化价值取向影响。在“启蒙”、“救亡”的思潮大背景下,废名 关注到了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农业文明的逼退及深刻影响,并向传统文明追溯,走出了自己独 特的“边缘”之路。 

    • 文明的批判——从戏剧意象论曹禺《原野》的主题

      2006(4):67-70.

      摘要 (1533) HTML (0) PDF 50.42 K (15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原野》是曹禺的第三个戏剧生命,深受西方表现主义文艺思潮和美国杰出戏剧家奥 尼尔戏剧的影响,戏剧中意象纷呈、隐意深奥。“森林”、“老屋”和“金子铺的地方”是 《原野》意象群中的主要意象,在意象构架的象征世界里隐寓着曹禺对原始文明、封建文明 和资本文明的批判。 

    • 翻译的主体研究范式的新转向:从单一主体性到翻译的主体间性

      2006(4):71-74.

      摘要 (1256) HTML (0) PDF 64.04 K (15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内外翻译的主体研究走过了一段“范式更替”的历程,并已陷入困境。主体间性哲学为翻国内外翻译的主体研究走过了一段“范式更替”的历程,并已陷入困境。主体间性哲学为翻 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总结国内翻译的主体间性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界定了五个翻 译的主体,并指出“源作者 —源文本—译者”和“赞助人—译者—译文读者”这两对多主体间性关系从翻译的内 部(文本理解)和外部(操控因素)较好地揭示了翻译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体现 了文学翻译中的“忠实性”和“创造性叛逆”的统一。 

    • 评西方翻译理论中的读者因素

      2006(4):75-77.

      摘要 (1096) HTML (0) PDF 59.65 K (1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西方翻译理论为背景,结合接受美学中的阅读理论,借鉴传播学和解构主义的研 究方法,提出应辩证地看待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既不能忽视译文读者对译本理解的差异,也 不能低估译文读者的创新期待。同时,对读者因素的强调不能成为译文脱离原文的借口,满足 读者的要求必须建立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之上。 

    • 语用学理论指导下的《水浒传》人物话语分析——以林冲为例

      2006(4):78-80.

      摘要 (1466) HTML (0) PDF 67.46 K (1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官逼民反”是《水浒传》作品主题之一,而林冲则是“官逼民反”的一个典型。文 章用语用学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对林冲从出场到逼上梁山这一过程中的话语进行分 析,表明林冲的话语生动地反映了他“委曲求全、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以及“官逼民反” 的主题,从而以实例说明语用学理论指导文学作品解读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

    • 交际法教学和语言的准确性、流利性

      2006(4):81-84.

      摘要 (1407) HTML (0) PDF 67.60 K (28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英语教学交际法的实质及其与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的关系,强调培 养学习者语言能力和在交际中恰当应用的能力才是科学的交际法教学,并以现代语言学和第 二语言习得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实施交际法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

    • 美国英语形成过程探析

      2006(4):85-87.

      摘要 (1423) HTML (0) PDF 82.75 K (1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美国英语是在美国这个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对英国英语继承、发展、演变而成的 。本文从历史文化与语言发展之关系的角度来探悉美国英语的发端、演进和形成过程并得出 美国英语是以英国英语为母体,融合了其他民族语言而形成的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一种语言 的结论。 

    • 贸易日语信函的构成形式及其表现特征

      2006(4):88-91.

      摘要 (1128) HTML (0) PDF 80.15 K (1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调查实际贸易工作中的原始信函,了解其构成形式及表现特征,和现行贸易教材相比较, 探究两者的异同,为指导贸易信函的阅读与写作、编纂贸易教材提供帮助。 

    • 试论加拿大英语的特点

      2006(4):92-94.

      摘要 (1461) HTML (0) PDF 72.08 K (28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加拿大英语是英国英语的重要变体之一,由于受到历史、政治、文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结构 等因素的影响,在演变过程中加拿大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 色,与英国英语有较明显差异。 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