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1-4.
摘要:生物的自然选择原理可以推广到非生物领域,任何一种结构的物质能够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条件都是这种物质产生的速度大于等于被破坏的速度。自然条件下能实现自复制的比较稳定的大分子物质结构的出现是生命产生的充分必要条件。生物的结构明显比非生物复杂得多,原 因在于生物的自复制导致的数量突变使生物产生的速度大于等于被破坏的速度。非生物的 结构复杂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进一步复杂化了,而大分子物质有了自复制功能以后,这个进 程就又可以继续了。
2007(2):5-8.
摘要:颜元哲学是一个有着内在理路的思想体系。这个内在理路始于“辩学”对问题的提出 与辩驳,经由“明道”之论证,最后落实于“致用”。其中,“辩学”是颜元循着“东林”以 来理 学批判的余绪,在“经世致用”时代精神的导引下,反思晚明以来“反王尊朱”的学术趋向 而根 本否定理学,倡导复兴周、孔“习行六艺”之学、教,从而展开其全部学术批判与建构的逻辑 起点,这是其哲学思想体系构建的内在理路的开端。
2007(2):9-12.
摘要:担当现代政治系统合法性基础的是能够体现现代民主政治理念的制度规则。非公有制经济组 织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特征反映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遭遇的合法性危机,这些危 机植根于我国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变迁及公共权力运行中的崭新变化。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 合法性基础应当建立在“执政为民、依法执政”的基本理念上,在价值目标、制度创新和职 能边界方面重新安排思想政治工作的合法性基础。
2007(2):13-16.
摘要:非营利组织在美、日、韩三国农业领域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分析美、日、韩三国 农业领域中非营利组织的产生、职能以及作用,对发展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农村的作用具有重 要 启示。提高政府社会福利支出、提供有利于农村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法律环境、健全管理体系 和自律机制、强化政府支持等措施有助于农村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2007(2):17-19.
摘要:借助相关绩效管理理论,结合民政工作实际,设计了民政工作人员以及民政工作年度考核指 标体系,为民政工作确立合理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模式提供借鉴。
2007(2):20-28.
摘要:环境法与民法进行对话的实质,是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两种理论范式之间的对话。环 境法与民法在问题意识、历史视阈、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规范上存有重大冲突,实 际上是民法采取的个人主义理论范式与环境法采取整体主义理论范式之间的差异所导致。环 境法学与民法学对话的必要性源自环境问题构成现代法学普遍面临的现实挑战,更深层次原 因源自环境法学与民法学自身的范式危机。环境法与民法进行对话涉及现有法律体系下,二 者如何界分领域、分工;涉及面对同一现实问题时,如何对两种法律解决方案做出选择。环境 法学与民法学对话的目的旨在实现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范式重构和范式整合;环境法学与民 法学对话有利于环境法学和民法学拓宽视阈、转换思路、价值重构、方法更新。在环境法学 与民法学双向互动的对话中,环境法学旨在借助民法的理论范式审视环境问题,为解决环境问 题探寻新的出路;民法学的目的是研究环境问题如何影响了民法、民法学,而这恰是民法典立 法急欲从环境法中获得的启示。界定环境法与民法,应尝试在新的法律部门划分理论下进行, 应淡化“领域定性”观念而代之以“问题定性”观念;为解决环境问题,环境法与民法需要合 作,以“公序良俗原则”为联结点,确立了二者在调整范围上的界分。
2007(2):29-32.
摘要: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具有基础性地位的中小企业往往遭遇各式各样的垄断 行为。目前,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竞争保护的立法还不完善,为了维护中小企业发展的公平环境 , 应当通过立法反对和限制大企业的垄断行为、行政垄断行为,允许中小企业的特定联合行为 。通过这些手段逐步形成市场的竞争性结构。
2007(2):33-36.
摘要:从污染源的空间管理技术、污染排放责任主体的识别技术、污染排放总量的分解控制 技术、污染物的转化技术等4个角度,总结了当前太湖水污染治理的特点:“围、追、堵、截 ”。认为太湖水污染的“非点源化”导致治理对象的转移,从根本上改变了治理结构,使得原 有的治理点源污染的措施越来越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从治理观念、治理条件、治理主 体和制度措施等层面,提出太湖水污染治理应从工程治理转向社会治理。
2007(2):37-40.
摘要:通过对南京市民环境保护意识状况的问卷 调查,发现高年龄人口和低学历人口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弱。市民环境保护意识水平还与市民 在公德与私德、律人与律己、观念与行动等方面的取舍有关。要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水 平,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
2007(2):41-46.
摘要:失地农民的心理变化不仅仅是结构性的,也是过程式的 。心理的结构性变化侧重反映失地农民心理内容,心理的动态过程反映的是失地农民心理场 的“移位”。
2007(2):47-49.
摘要:由于BOT中政府保证风险的时滞性,人们对政府保证风险的关注程度远远低于对于项目公司 风险的关注。然而BOT中政府保证的风险是现实存在的。随着早期BOT项目的运行,“政府保 证过度”问题所引起的风险逐渐凸现出来。笔者以C市B水厂BOT项目为例,探讨了控制“政府 保证过度”的措施,论证了防止“政府保证过度”是控制BOT中政府失信风险的一个重要条件 。
2007(2):50-52.
摘要: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在思想认识、制度建设、机构设置等方面存在不足,应建 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重视员工的参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改进企业内部 控制。
2007(2):53-55.
摘要: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世界顶级管理咨询公司的成长过程,总结了世界顶级管理咨询 公司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国管理咨询企业的建议。
2007(2):56-58.
摘要:目前高校预算编制、执行和考核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执行预算监督不力。建议大学 建立理事会,加强贷款预算管理,设置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2007(2):59-62.
摘要:《诗经》中有大量的植物意象,并隐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植物可以是女性的象征、寄 情的赠物、婚恋生活的隐语,还可以代表婚恋的场所。本文对植物意象的内涵及其形成缘由 进行了分析,认为古人特有的交感思维、强烈的生殖崇拜心理及现实生活体验共同生成了 植物意象。
2007(2):63-66.
摘要:哈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中大部分是自传性诗篇,记录了他一生中的点点 滴滴,从青年时代苦涩的恋爱,到初见埃玛时的欣喜,到埃玛去世后的痛苦回忆,再到经历 了人生悲欢之后的超然宁静,字里行间跳跃着他内心的感受,仿佛从他心田里流淌出来的音 符。从哈代的自传体诗歌里,不仅可以读到他人生中经历的快乐、愤懑、悲伤和喜悦,而且 可以欣赏到他在诗歌上非凡的创作能力和杰出成就。他的诗语言质朴清新,感情真挚深厚, 内容与形式及韵律达到了完美结合。这使他成为20世纪初英国诗坛的一名伟大 的自传体诗人。
2007(2):67-69.
摘要:《欢乐之家》书名出自《旧约·传道书》。“智者之心属于悲伤之家,而愚者之心属于 欢乐之家。”这恰是19世纪寻欢作乐、道德沦丧的纽约上流社会的真实写照。本文通过分析 小说中圣经原型和圣经精神的影响,揭示了西方物质文明下人们所经历的精神危机。
2007(2):70-72.
摘要:在对汉语、英语和日语大量法律语料(主要涉及立法语言中的词汇)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 ,分析了法律语言中本族语与外来语共存的社会根源、法学根源及哲学根源。
2007(2):73-75.
摘要:加强大学生的家政学教育对延续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社会化、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以及塑造大 学生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家政学教育应当从构筑生活理念、优化生活设计、引 导生活活动、塑造生活主体的角度来彰显自身对大学生的成长的独特价值。
2007(2):76-78.
摘要:目前,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存在着3个有代表性的认识误区:过分 强调就业,轻视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夸大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危机;过于低估大学生人文知 识的现状。当前,需要克服这些认识上的偏差,确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念,把人文素质教育推 向深入。
2007(2):79-81.
摘要:提高国学修养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以及人格的塑造。高等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国学教育,把提高国学修养也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
2007(2):82-84.
摘要:重点学科建设已成为各高校“十一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图书 馆与重点学科建设的相互关系,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对重点学科建设的作用,提出了网络信息资 源整合的方法和措施,强调必须加强建立准确权威、覆盖面宽、动态性强的重点学科导航系 统,促进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
2007(2):85-88.
摘要:有两种定义文化的方式,一种视文化为某一特殊社会生活方式的整体,一种指文化以民 族精神和气质为核心。文化的实质在人存在的基础、民族心理基础和终极归宿观上体现出来 。中西文化以不同的方式构造现实,表现在文化生产上也有显著不同。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