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背景下社会矛盾的化解

      2008(4):1-4.

      摘要 (1063) HTML (0) PDF 90.26 K (1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持续3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已使当前社会形势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已成为世界舞台的重要角色之一。在这个发展关键时期存在着贫富不均、社会结构二元化、区域经济差距加剧、人与环境对立、劳资冲突等重大社会矛盾。中国要担负起化解社会矛盾的时代使命,就要综合运用指向、基质、协同、创新、消减、疏通、协调、更替等多种方法来化解各种矛盾以达成社会和谐的目标。

    • 水与中华区域文化——以吴越文化为例

      2008(4):5-10.

      摘要 (1272) HTML (0) PDF 86.43 K (13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对中华区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水文化的发达,是吴越文化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水资源丰富的优势,造就了吴越之地发达的水稻文明;河湖密布的水环境造就了吴越发达的船文化和渔文化。魏晋以后,伴随着中原人口的大量涌入和中原先进文化的植入,江南一改原来的“荆蛮气质”,迅速结出了“苏湖熟,天下足”和“文化渊薮”的硕果。吴越之地民风民俗从尚武到崇文,从刚猛到柔弱的巨大变化,究其原因,是自然环境特别是水环境与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江苏运河水环境与水文化问题的对策研究

      2008(4):11-14.

      摘要 (1071) HTML (0) PDF 66.23 K (1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江苏是孕育京杭运河的摇篮。京杭运河至今仍发挥着社会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形成悠久性、功能性、地域性、兼容性的特征,但目前的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导致运河水环境恶化并成为危及运河水文化问题的焦点。在分析诸多原因之后,提出“在利用中保护,在开发中修复”的目标和实施治理的四项原则,以及科学治理与文化治污相结合、〖JP3〗他律节水与自律节水相结合、调整产业结构与修复文化遗产相结合、优化用水结构与水资源合理配置相结合、生态景观与环境文化建设相结合等实施对策。

    • 以史为鉴 科学应对水灾害

      2008(4):15-18.

      摘要 (1056) HTML (0) PDF 66.08 K (1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古到今,水灾害一直与人类同行,除水害、兴水利,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历史上水灾害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就是,治水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治水根本宗旨在防患于未然。笔者在论述水之利害两重性的基础上,讨论了水灾害的特点和治水历史观,探讨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灾害防御的新要求,提出科学应对水灾害的对策。

    • 论人水和谐

      2008(4):19-25.

      摘要 (1499) HTML (0) PDF 106.97 K (12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水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可从两种理想类型入手探讨人水关系。在“人水不谐”型里,人与水环境的互动呈恶性循环:水污染导致居民患病,影响经济发展,诱发贫困;随着污染危害的加深,出现人口迁移,进而加剧社会分化与社会不平等等次生社会问题。“人水和谐”型为人与水互动的良性循环: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发展生产,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为保护环境提供了动力,也为社会发展提供经济基础。重视当代中国的现代性特征及生态知识,是实现由“人水不谐”向“人水和谐”转型的认知前提。

    • 从“大养蟹”到“养大蟹”的环境社会学分析——兴村个案研究

      2008(4):25-29.

      摘要 (1577) HTML (0) PDF 113.19 K (14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大养蟹”到“养大蟹”蕴含了丰富的环境社会学机理。“大养蟹”破坏了水体资源,污染了水域环境,导致兴村河蟹养殖进入困境阶段。在推拉原理作用下,兴村走上了“养大蟹”的生态养殖之路。“养大蟹”不仅修复了区域水质,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大养蟹”到“养大蟹”是一种“DDP→EES”发展范式,体现了人与环境的互动逻辑。从“大养蟹”到“养大蟹”说明:①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必须同步;②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可以统筹兼顾;③环境效益的获得要有经济效益基础;④内陆区域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实施生态养殖。

    • 日本“水俣病”的社会学研究

      2008(4):30-33.

      摘要 (1501) HTML (0) PDF 71.32 K (19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等公害事件是环境恶化的主要标志。日本社会学界围绕“水俣病”事件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展开了学术研究,为事件的最终解决和环境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水俣病”的社会学研究成果涉及弱势群体、社会结构、性别、社会和文化方面。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对“水俣病”案例的反思,开始研究环境治理的动力机制,以促使政府改进环境治理的政策和措施。这是日本环境社会学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种表现。

    • 环境社会学视角下的环境污染问题——东井村个案研究

      2008(4):34-37.

      摘要 (1124) HTML (0) PDF 68.38 K (1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系统关系失衡的表现。环境社会学关注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关心环境问题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原因。文章基于东井村的田野调查,发现不顾及环境的发展方式将导致环境退化,导致经济水平下降、贫穷、疾病和人口迁移等社会现象的产生。分析东井村村民与化工厂和地方政府的博弈过程,发现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发生并持续的社会原因是,环境利益获得者和环境损害承担者的分离,地方政府对短期经济增长的需求,以及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悬殊的社会格局。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完善社会体制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出路。

    • 论法治视野中犯罪研究的方法论立场

      2008(4):38-41.

      摘要 (1163) HTML (0) PDF 60.50 K (1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刑事犯罪领域中通过构建科学的法治理论,贯彻法治精神、推进法治实践是当代犯罪学和刑法学研究者责无旁贷的使命。而对于犯罪研究及其方法论而言,法治立场的建构却面临着许多任务。为此,必须以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作为犯罪研究方法论的逻辑起点、以对犯罪现象的实证分析作为刑事立法科学化的客观基础、以对犯罪研究的规范分析作为刑事司法客观化的技术支持,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犯罪研究的发展,以期实现我国刑事犯罪领域内的法治化。

    • 我国走私野生动物犯罪的现状及防控

      2008(4):42-44.

      摘要 (1067) HTML (0) PDF 59.42 K (20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影响下,我国走私野生动物犯罪数量逐年攀升,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已由走私野生动物的输出国转化为输入国。犯罪团伙、犯罪集团等共同犯罪逐渐成为我国走私野生动物犯罪的主要形式。为有效遏制走私野生动物犯罪,要改善林区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他们法律意识等措施,从源头上预防走私野生动物犯罪的发生,整合森林公安、海关、反洗钱等执法资源,提高预防与控制走私野生动物犯罪的效率,同时还需要加强森林公安与国外相关执法机构及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协作,以有效遏制与打击走私野生动物犯罪。

    • 江、浙、沪服务业技术效率的测度及比较分析

      2008(4):45-47.

      摘要 (1136) HTML (0) PDF 84.76 K (10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借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使用面板数据,研究了1996~2005年江、浙、沪服务业增长的效率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时期,江、浙、沪服务业发展技术效率呈历年增长趋势,技术效率水平比较高;服务业的增长不是一味的要素投入促成的,劳动力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作用明显,人才是关键,并分析了提高服务业技术效率和竞争力的政策 和措施。

    • 工程项目设计团队的知识流

      2008(4):48-50.

      摘要 (1032) HTML (0) PDF 80.70 K (1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工程项目设计团队的组成、知识角色和知识需求,研究了项目团队的知识流,构建了项目设计知识流模型和项目团队内、外部知识流模型,认为知识流的驱动力是知识需求,其概念中包含知识流动和知识处理的内容,知识流动方面主要包括知识的内容、载体、节点、流动路径和方向等属性;知识处理控制着知识流中知识的类别、流量、流动路径和方向,以及知识转化、合成、创新和积累的效率。

    • 科技人员薪酬满意度研究

      2008(4):51-54.

      摘要 (1052) HTML (0) PDF 68.09 K (1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薪酬满意度是影响科技人员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笔者基于中国科协“科技人员收入差距调查研究及政策建议”课题组对江苏省科技人员的大范围调查数据,从薪酬的两个维度(经济性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研究科技人员薪酬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证调研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提高薪酬满意度及工作绩效的政策建议。

    • 餐饮企业引进风险投资分析

      2008(4):55-58.

      摘要 (1023) HTML (0) PDF 68.82 K (15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风险投资往往热衷于高回报的高科技领域,但现在,传统行业也开始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尤其是餐饮企业频频出现风险投资的身影,该行业的股权交易也在逐步上升,笔者结合相关数据,论证了餐饮企业引进风险投资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针对大多数餐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出了为吸引风险投资,餐饮企业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展望了风险投资介入餐饮企业后我国餐饮企业的发展前景。

    • 论新时期农村小说的“能人”形象

      2008(4):59-62.

      摘要 (1180) HTML (0) PDF 61.78 K (14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代化使中国农村和农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不断涌现的“能人”受到文学界高度关注,不同文本赋予“能人”不同内涵。纵观新时期农村小说,“能人”形象主要有三类:生存型“能人”、商业型“能人”、政治型“能人”。他们个性突出,头脑精明,进取心强,最能彰显农民的奋斗精神。“能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其生存史和奋斗史就是一部农村发展史;“能人”形象为当代文学画廊增添了无限风光。

    • 面纱后的悲剧——透析霍桑与《红字》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

      2008(4):63-66.

      摘要 (1220) HTML (0) PDF 69.03 K (13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霍桑与海丝特在追求和境遇上的种种相似之处的考察,论证了霍桑在《红字》中所表达的一名艺术家的苦涩和孤独。由于这种孤独感很大程度上与当时社会大众对艺术和自由思想的漠视有关,霍桑只能将它隐藏在“面纱”之后加以传达,以免使作品遭受读者的冷遇,同时他又精心设置了铺垫,帮助真正能读懂自己的读者去认识这一点。

    • 基督教对欧洲高等教育的推动

      2008(4):67-69.

      摘要 (1307) HTML (0) PDF 57.48 K (19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世纪的欧洲普遍被认为是历史的黑暗时期,此时的基督教及其教会也被视为一种落后的、禁锢人们思想、阻碍科学发展和进步的顽固势力,但世界的大学教育恰恰诞生在这一时期。因此,从西欧大学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建立两方面客观地分析它的成长历程,以及观察基督教在大学教育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可以发现基督教及其教会为大学的创建和普及,特别在大学教育兴办时期所发挥的奠基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 基于SEM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研究

      2008(4):70-73.

      摘要 (1155) HTML (0) PDF 110.82 K (12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以“论文选题与综述”、论文水平”和“论文写作”为指标构成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验证性分析、效度和信度检验、复合效度检验等多种方法检验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度。检验表明,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合理的,能够有效、可信地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估。

    • 基于高校教师需要心理的有效管理对策

      2008(4):74-76.

      摘要 (1256) HTML (0) PDF 53.78 K (1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南京市5所高校在职教师的调查,分析了高校教师需要心理的现状与特点,指出高校管理应从教师需要心理的特点出发,引导需要积极发展、满足合理需要、注重需要差异、加强需要动向的预见性等,推动高校教师以主导需要为核心的内在动力系统和以社会需要为核心的外在动力系统有机结合,提高高校教师管理的有效性。

    • 大学新生人际关系与自我和谐、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2008(4):77-79.

      摘要 (1626) HTML (0) PDF 62.00 K (1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人际关系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大一新生人际关系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新生与人交往的现状不容乐观,男生在交谈、待人接物、异性交往3个方面的困扰高于女生;自我和谐、心理健康对人际关系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加强大学新生人际关系教育的相关对策。 

    • “龙”与“Dragon”之辩:一个跨文化交流的典型案例

      2008(4):80-82.

      摘要 (1349) HTML (0) PDF 63.34 K (1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回顾了“改龙”之说引发的辩论,分析了中国的“龙”和西方的“dragon”概念。对于是否“改龙”这一学术命题的结论是:这两个概念虽非对等,但并不妨碍大多数西方人对于中国龙的认知,“龙”的英译“dragon”毋须更改;修正乃至废弃龙的形象则更属削足适履之举,指出跨文化交流的理论和实践需要必要的跨文化知识积累和开放、宽容、理性的态度。

    • 英语谚语起源初探

      2008(4):83-87.

      摘要 (1160) HTML (0) PDF 95.70 K (16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英语谚语大多起源于民间口语,也有一部分源于文化典籍或宗教文献。它们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里兼收并蓄,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经过千锤百炼,终成为简洁生动、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的英语的精华。本文主要从民间口语、文化典籍和宗教文献3个方面对英语谚语的起源进行了探讨,旨在揭示谚语所反映的社会的发展进程、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

    • 二语习得中的情感屏障

      2008(4):88-90.

      摘要 (1226) HTML (0) PDF 65.33 K (17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认知和情感是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通过分析外语课堂中的四种情感因素——焦虑、动机、性格和自尊感,以及它们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情感因素,从而有效提高外语课堂学习效果。

    • 英语新闻标题信息有效性解析

      2008(4):91-93.

      摘要 (1114) HTML (0) PDF 71.88 K (13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标题被视为新闻报道的窗口,标题信息的有效性直接影响读者获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对标题信息有效性的研究有助于新闻标题的设计,也能够为读者浏览新闻提供一些指导意见。笔者从用词数量,语法特点和词汇选用3个方面对英语新闻标题信息的有效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较高信息有效性的标题通常由7±2个词组成,采用主动语态的简单句,精选简短的小词和生动活泼的习语,运用恰到好处的修辞手法。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