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14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唯物主义”及其当代评价

      2012, 14(4):1-5.

      摘要 (1326) HTML (0) PDF 948.57 K (1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文化马克思主义”下的一个次级概念,“文化唯物主义”用以定义威廉斯、汤普森等第一代英国新左派所开创的那种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传统。它是第一代英国新左派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英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思索的思想结晶,为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 马克思文化批判理论的历史生成及其当代价值

      2012, 14(4):6-9.

      摘要 (1232) HTML (0) PDF 923.19 K (17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克思绝没有忽视文化批判理论的重要性,而是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批判范式。这主要体现为3种模式:一是早期的异化批判模式;二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批判范式;三是后期的日常意识批判理论。后两种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文化批判是与经济批判和政治革命联系在一起的,任何脱离经济批判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文化批判,都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还是西方左派经济学都没有真正地坚守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精神,而是滑向了纯粹的文化批判和历史经验主义之中。

    • 在哲学性与科学性之间——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反思

      2012, 14(4):10-14.

      摘要 (1172) HTML (0) PDF 962.54 K (15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讨论为切入口,第二国际时代马克思主义内部分裂以后由卢卡奇等开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由政治、经济批判转向了哲学和文化批判。这种文化批判经由法兰克福学派的启蒙—工具理性批判和批判理论的发展而臻于成熟,由于它以抽象的大写的主体置换了现实的具体的革命主体,所以导致了理论与实践之间越来越脱节,并使其主体性哲学批判和异化批判的文化批判特色越来越暴露出来。尽管如此,它为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进行理论上的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范。

    • 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霸权理论——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性反思

      2012, 14(4):15-18.

      摘要 (1374) HTML (0) PDF 927.56 K (1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当代西方备受关注的一种激进话语,狭义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后结构主义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代替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霸权接合理论。按照拉克劳和墨菲自己的理解,其话语分析是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分的彻底超越。因此并不存在“文化霸权”概念。但是从全球化资本主义的视阈出发,我们将看到:后马克思主义仍停留在马克思所批判的意识形态层面上,但这种“文化”霸权理论对于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理解亦具有借鉴意义。

    •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观及其现实意义——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

      2012, 14(4):19-22.

      摘要 (1284) HTML (0) PDF 924.87 K (26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支撑,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描述了不同哲学派别的意识形态、个人意识形式与集体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等。意识形态的内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分工、人的活动、世界历史性交往、物质利益等是最主要的方面,统治阶级的立场、社会革命和未来社会形态也起到很大作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都具有现实意义。

    • 问题意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魅力的彰显

      2012, 14(4):23-26.

      摘要 (1210) HTML (0) PDF 925.76 K (15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问题意识有利于大学生走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有利于大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与信仰。改变学校固化的考查模式是有效培养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和保障;教师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激发大学生存疑是培养其问题意识的重要环节;大学生自身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现问题是培养其问题意识的关键。

    • 走出主体性困境——河流的生存论反思

      2012, 14(4):27-30.

      摘要 (1333) HTML (0) PDF 953.42 K (17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如何维系河流健康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当前人类社会需要认识、研究、反省和采取适当对策的重要问题。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转向既与西方近现代社会面临的社会危机和发展困境密切相关,也与近代主体性哲学自身的矛盾相关。主体中心理性高扬人的主体性使人类意识到自身改造自然的力量,忽视河流自然的整体性和价值尊严,导致对河流盲目的征服和开发,人与河流的关系遭遇空前危机。应从价值与伦理双重角度来评价河流开发行为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以尊重河流健康生命为价值标准,建立广泛的河流伦理,把道德关怀对象扩展到河流生态整体,用一种基于现代理性的眼光去评价被人类忽视的河流价值。用对话、交往理性取代主体中心理性,从“主体性”转向“主体间性”,从实践论和生存论出发建构一种互主体性的河流伦理观,用主体—主体关系来代替主客体关系进行理性重建并审视河流环境问题。构建河流伦理理念,树立河流环境道德意识,为河流生存危机走出伦理困境提供可能性视角。

    • 黑格尔国家学说视阈中的主体性探微

      2012, 14(4):31-33.

      摘要 (1286) HTML (0) PDF 934.27 K (17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黑格尔的国家学说伊始于抽象法,经过道德延展到伦理,再从伦理的家庭经市民社会发展到国家,这实质是主体性的生成历程。抽象法中的主体性作为占有外在物的人格而存在,道德的主体性是主观片面的自我决定,伦理的主体性是客观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国家乃是主体性原则的最高阶段,黑格尔对此前诸阶段进行了辩证扬弃,认为只有在国家这个实体中才能真正实现人之所以为人的主体性原则。

    • 剧变:中国环境60年

      2012, 14(4):34-42.

      摘要 (1212) HTML (0) PDF 1.04 M (18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增长及经济社会活动使环境产生巨变。中国人口基数大。经历了人口快速增长之后,人口控制已见成效。中国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但巨量的生产与消费,均对环境形成巨大压力。水体破坏极其严重,水治理虽步履维艰,但也在持续努力并取得局部进展。集中于西部民族地区的草原,其利用方式受到农耕及现代市场体制的双重影响。从1950年代开始的森林砍伐,至1998年的大水成了林业保护的转折点,之后一系列的护林工程开始启动。生活垃圾、空气质量等城市环境问题引发了民众环保运动,也引起政府重视。

    • 论隐形环境问题——对LY纸业公司的个案调查

      2012, 14(4):43-49.

      摘要 (1283) HTML (0) PDF 976.45 K (17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境问题的发展呈现了两种走向:一是通过建构主义路径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另一个走向是成为“民不举,官不究,媒体关注盲区”的隐形环境问题。通过对LY纸业公司造成的隐形环境问题现象阐述,从逐渐远离的自然环境、特殊的结构体系、绕开政府的环境问题、关注与报道的戛然而止4个方面分析了LY纸业公司造成隐形环境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分布地区、参与主体、社会结构、影响结果阐述了隐形的环境问题的特征。

    • 上海市的环境质量探讨——兼谈环境库兹勒茨曲线理论

      2012, 14(4):50-55.

      摘要 (1257) HTML (0) PDF 1.37 M (1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是人类面临的一项重要议题。在对相关理论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上海市的环境质量进行了描述和评价。研究表明,上海市尽管部分工业污染指标控制有力,但生活污染增长飞速,三废污染总量仍在增加;显性污染虽然改观明显,然而隐性污染仍很严重;部分需监测的污染指标得到改善,但污染情况日趋复杂。因此,从整体来看,该市并未迎来环境质量改善的拐点,从而推翻了前人利用环境库兹勒茨曲线理论认为上海市已经迎来拐点的结论,并为这一理论并不适于研究中国增添了案例。

    • “条块秩序”与“人情例外”——集体化时期晋南农村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2012, 14(4):56-61.

      摘要 (1527) HTML (0) PDF 968.03 K (16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实地研究与文献研究,本文考察了集体化时期围绕一个扬水站展开的晋南农村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及其局限。集体化时期晋南农村水资源之开发利用呈现以“条条联系,块块团结”和“人情例外”为特点的条块秩序。条块秩序下,当地农民可以高度合作地利用水资源,然而其资源密集、高度集权的特质也为日后水资源匮乏、合作困难等问题埋下了伏笔。

    • 地方政府竞争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来自长三角地区的经验证据

      2012, 14(4):62-67.

      摘要 (1188) HTML (0) PDF 992.21 K (15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方政府竞争在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显著地影响劳动收入份额。为明确地方政府竞争与长三角地区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分位回归方法对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2001—2009年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地方政府竞争恶化了劳动收入份额。不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地方政府竞争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作用逐渐降低。另外,资本投入与劳动投入显示出互相替代的关系。劳动收入份额较低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上升降低了总体劳动收入份额,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显著增加了劳动收入份额。

    • 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优化研究

      2012, 14(4):68-72.

      摘要 (1166) HTML (0) PDF 1.14 M (20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储备币种结构单一、收益率低和风险过于集中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资产组合理论为基础,对我国外汇储备的收益和风险结构进行研究,并结合海勒—奈特模型和杜利模型中决定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各要素,推算我国外汇储备各主要币种的合理权重,据此提出外汇储备币种多元化等优化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建议。

    • 知识型员工敬业度影响机制研究

      2012, 14(4):73-75.

      摘要 (1238) HTML (0) PDF 929.23 K (16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知识型员工的核心作用日益凸显的知识经济时代和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活动中,员工的敬业行为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通过以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研究变革型领导行为、组织支持和员工敬业度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对3个变量进行文献综述,研究表明,变革型领导行为对员工敬业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组织支持与员工敬业度也存在着显著的预测作用。

    • 江苏省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可持续发展

      2012, 14(4):76-79.

      摘要 (1216) HTML (0) PDF 926.18 K (1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江苏省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尤其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低。从短期看,这种比重并不是产业结构落后,因为江苏省参与了制造业全球分工,制造业面对的是巨大的全球市场,而服务业的市场主要在国内;但从长期看,江苏省未能参与服务业全球分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产业结构落后。本文在客观分析江苏省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江苏省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 叙述距离理论观照下的儿童文学汉译:《王子与贫儿》个案研究

      2012, 14(4):80-84.

      摘要 (1280) HTML (0) PDF 1.00 M (20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韦恩·布斯在其文学批评代表作《小说修辞学》中提出的叙述距离理论为理论框架,结合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分析了儿童文学翻译中译者采取的距离调控的目的和手段,并对马克·吐温的《王子与贫儿》两个中译本进行比较研究,探索这一理论在指导和评价儿童文学翻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女性写作与女性身份重塑:简·爱的矛盾性新探

      2012, 14(4):85-88.

      摘要 (1237) HTML (0) PDF 943.53 K (5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阅读勃朗特自传体小说《简·爱》时,通过仔细阅读文本本身,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性格充满矛盾的简·爱。有人说这是小说的失败。但笔者认为,如果从女性写作视阈观看,简·爱性格的多重性、矛盾性和不稳定性,她的自卑性,甚至她道德的“虚伪性”,不仅反映了当时英国女性的自身特征,而且还帮助作者和简·爱重新建构了她们的女性身份。

    • 认知参照点理论视野中的认知机制和语用效果

      2012, 14(4):89-92.

      摘要 (1234) HTML (0) PDF 949.81 K (2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当代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语言的产出和理解开展认知研究,能更加充分、具体地解释各种语言现象。以认知参照点理论为框架,探讨语言使用过程中,参照点选取的认知理据及语用效果。从参照点到目标实体是一个动态的意义建构过程,要依赖语篇语境进行识解;同时在特定场合下,参照点的使用可委婉的表达发话者的意图,最终听话人根据语境进行推理并与说话人合意。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