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1-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2.02.001
摘要:寻租活动作为一种经济现象,近年来日益为经济学家所重视,并形成了寻租理论。在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中,寻租活动广泛地存在于建设的各个环节,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寻租活动产生的根源是制度的不完善。要想减少寻租活动,必须从制度入手,通过制度安排弱化制度垄断,从根本上限制寻租活动的发生。
2002(2):8-1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2.02.002
摘要:保护水资源是实现首都功能和发展的迫切要求。发展水生态经济是实现保护首都水源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保护水源与发展保护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完美结合的较好方法,是积极的保护措施。水生态经济是以水源保护为主要目标的流域生态经济,其产业产品结构的特色在于“无污染”和“高效益”。建议采取以“创新”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技术、法规、政策及经济措施开始实验研究,可先在丰宁县进行水生态经济建设的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
2002(2):12-1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2.02.003
摘要:从淮安水利经济特点出发,分析了发展淮安水利经济的对策及其应建立的运行机制,从一个侧面阐述了发展水利经济应依托的区域优势。
2002(2):16-2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2.02.004
摘要:清末民初我国曾在水利开发模式方面有过改革的尝试:一是河套灌区地商开发水利,二是河北、山西成立水利股份公司。水利改革的历史经验对推进目前水利产业化进程有借鉴作用。
2002(2):21-2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2.02.005
摘要:阐述了政府与市场交互作用对水利基础设施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政府和市场行为各自对水利开发事业的积极作用;论述了中国水市场的双重属性;提出了政府与市场联手开发南水北调工程的具体建议。
2002(2):25-2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2.02.006
摘要:文章从新的宏观视角,把“水权”理论分层次以及广义和狭义地分析理解,从而得出水的商品化与市场化是一个从无到有、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水权的管理制度也是一个由行政、准市场和市场的多元配置相结合的综合体系的结论。
2002(2):28-3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2.02.007
摘要:水资源危机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研究调水工程的水权问题,探索调水工程水权新思路,优化水资源配置。
2002(2):32-3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2.02.008
摘要:针对我国水利投入体制的现状,提出组建水利分行业控股集团的基本操作思路,推进水利存量资产的市场化运作。通过优化水利资源配置,构建水利企业的融资平台,逐步建立“以水养水”的市场化运作投入机制。促使我国的水利经济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2002(2):35-3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2.02.009
摘要:就工程建设管理四项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改革中的合同管理制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如何实施提出观点,论述了合同管理制与其它三制的关系及合同管理制中的组织机构、各方职责、实施措施等问题。
2002(2):40-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2.02.010
摘要:指出了水利资源性资产产权界定的任务,提出了水利资源性资产产权占有登记、使用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具体内容,并讨论了水利资源性资产登记的检查制度和产权纠纷处理的原则。
2002(2):42-4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2.02.011
摘要:指出实现水利资源性资产的保值增值对国家、对经营管理单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了要实现水利资源性资产保值增值,就必须建立现代制度、实施对水利资源性资产的有效监督。
2002(2):44-4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2.02.012
摘要:发挥堤防水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增强单位经济实力,促进工程管理的良性循环。
2002(2):47-5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2.02.013
摘要:引江济淮工程是全国南水北调总体规划的四条引江线路之一,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规划和建设、管理好引江济淮工程,就必须按照新时期的治水方针,在以节水和挖潜为主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未来10-30年沿淮、淮北地区的缺水形势、调水规模及建设时机。同时,调水必然带来水资源供需关系的重大变化和利益上的重大调整,也会诱发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矛盾,需要在认真研究水权和水市场问题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研究工程建设和管理机制,用水权水市场理论强化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2002(2):51-5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2.02.014
摘要:介绍了经济自立灌排区(SIDD)弹性计算农业用水需求函数的方法;以SIDD下供水公司最大利润为目标,建立最优水价模型,推导最优水价公式,并给出了一个实际算例说明该模型的应用。
2002(2):54-5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2.02.015
摘要:黄河断流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充分运用经济杠杆即通过调整水价刺激和促进整个流域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黄河流域水价改革历程的回顾,简要总结了当前黄河水价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了黄河流域引黄水价改革的思路。
2002(2):59-6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2.02.016
摘要:通过对南非水利建设的考察,深刻地认识到必须非常重视水利法规建设,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水资源保护,着力解决好水环境污染问题,逐步建立完善的水价形成机制、以推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