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2.001
摘要:以制约水电开发的市场、社会和生态问题为切入点,对水电开发企业构建利益 相关者协调治理法律保障机制的必要性进行说明,进而对法律保障机制构想做了阐述,并着重研究了水电开发企业公司利益相关者协调治理的信息披露法律保障机制。
2006(2):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2.002
摘要:针对新疆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存在的主要水问题,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求,提出水利发展的方向、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主要任务和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框架结构。
2006(2):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2.003
摘要:探讨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浪费现象同时存在的原因,进一步用博弈理论来分析我国水 资源保护实践中还存在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问题。合理的水权设置对水资源保护 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如果在水权明晰的情况下,通过水权交易,保护水资源的行为会得到 补偿,而不保护(如污染、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则需要付出代价。因此,博弈参与方都会采取保护水资源的行为,这是该博弈的唯一的纳什均衡。由于我国水权制度的不完善,我国在水资源保护方 面既存在“市场失灵”问题也存在“政府失灵”问题。我国应采取诱致型方式,以水权主体 人格化为 目标,以完善水权结构为基础工作,以水权初始分配为重点,以水权市场建设为依托,进行水权制度调适与创新。
2006(2):1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2.004
摘要:分析渤海海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制约海洋农业发展的障碍因素,提出着力解决统一组织协调问题,调整海洋农业产业结构,拓宽海洋农业发展资金渠道,全面推进海洋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海洋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研究制定和实施渤海海洋农业 发展规划等渤海海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对策。
2006(2):1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2.005
摘要: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考虑节水调节因素,建立水资源投入产出关系表和水资源投入消费关系表,对节水调节的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水资源供给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发展节水调节系统可持续提高社会产出,是维护区域水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006(2):2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2.006
摘要:提出水量调配博弈模型假设,建立完全竞争水量调配博弈模型,对水量调配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完全竞争市场的水量调配模式未必是有效率的,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对水 量调配博弈模型应用提出建议: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水权体系,完善水资源分配制度,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健全水权交易市场。
2006(2):2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2.007
摘要:科罗拉多河的水资源管理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对科罗拉多河管理历史及当前发展现状的研究,从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对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启示:水权的明晰对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性,相关利益主体参与的必要性和我国水资源管理改革路径应该选择自下而上的渐进改革模式。
2006(2):2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2.008
摘要:在对投资体制改革、财税制度改革、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水利事权划分、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等宏观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设想,包括扩大投资渠道、依据项目性质采取筹资方式、强化投资风险约束机制 、加强法制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和完善水利投资调控体系等。
2006(2):3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2.009
摘要:针对当前排污监察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环境监察部门聘用环境监察员与排污单位之间 的监察与反监察博弈观点,建立了环境监察静态和动态博弈模型,探求了不同条件下的那什均衡;针对排污监察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论证了环境监察员随机优化收入结构,对环境监察员的聘约提出建议。
2006(2):3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2.010
摘要:水利行业投融资量大、沉淀性强,在国家投融资结构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作为国家基 础设施的重点投融资领域,其投融资机制的设计是政府部门的难题。从太湖流域水利建设投融资不足严重制约流域水利发展情况的研究出发,对拓宽投融资渠道进行了战略性探讨 。
2006(2):3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2.011
摘要: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现代化对太湖流域水利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流域水利发展的方向:提高防洪能力,拓展水利产业的业务范围,迎合体制改革与流域统一管理的趋势,积极推进水权、水市场的改革,充分利用区域城市化、经济一体化、科技人才领先以及区域文化的条件,并与之相适应。
2006(2):4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2.012
摘要: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正发挥着比传统的有形资产更为重要的作用,但却一直未能进入会计核算的范围。从传统财务会计在无形资产定义与处理的局限性入手,探讨人力资源应计入无形资产的必要性,提出从传统财务会计到人力资源财务会计过渡,把人力资源计入无形资产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2006(2):4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2.013
摘要:由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和预算会计的客体运行环境的变化,预算会计体系面临进一步改革。目前我国应当将事业单位分成公立且纳入预算管理和私立及不纳入预算管理 ,前者和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组成政府会计体系,后者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组成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
2006(2):4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2.014
摘要:通过对城市再生水特许经营项目的考察,探讨了特许经营项目中再生水如何定价的 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可分性的再生水特许经营权拍卖机制,并分别研究了在这种拍卖机制下项目公司向政府指定机构售水的价格的影响因素以及政府指定机构向用户售水的价格的确 定方法。最后考察了这种拍卖机制所具有的激励相容特点。
2006(2):5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2.015
摘要:从保证南水北调工程可持续运行并尽可能发挥最大效益、促进节约用水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适合南水北调工程的一种新的水价模式,以南水北调工程的水价研究为实例,对所提出的新的水价模式——两部制季节水价下的水价方案进行了设计。
2006(2):5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2.016
摘要:简介国外水利机构设置、国外水资源规划的内容,重点介绍英国、法国、美国、日本 和澳大利亚水资源规划审批程序。认为可以借鉴国外的水利机构设置、 国外科学的水资源规划审批程序。提出应充分协调好全国规划与流 域规划、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之间的关系,同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组织和动员各种社 会力量开展规划工作,尤其需要提高规划的开放度和透明度,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以完善我国的水资源规划体系,提高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2006(2):5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2.017
摘要:通过研究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参考国外水资源管理办法提出:我国水权制度改革的根本思路是强调水权的私有性质,提高产权明晰度和水权的 流动性。水权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政府在建立现代水权制度的过程中仍要扮演重要角色,其 具体工作包括分配初始水权,组织水权交易,完善水法体系,以及宣传水权知识等其他配套工作。
2006(2):6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2.018
摘要:简介美国加州“水银行”的水权交易模式。提出:借鉴现代银行业的运行机制,并结合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在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配置中,建立规范化、组织化和现代化的南水北调“水银行”水权交易模式,并采取相应的政府宏观调控措施,以切实体现南水北调工程的“国家宏观调控、准市场运作、企业化经营、用水户参与”的基本思路,符合国情,易于管理,可操作性强。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2006(2):6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2.019
摘要:论述水电产业竞争力的涵义,将水电产业竞争力定义为在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条件下 ,水电产业在与火电、核电等其他能源产业的竞争中,水电产业所能提供的优质产品与服务 的能力。指出水电产业竞争力研究的价值:有助于促进水电产业发展,使人们认识水电在电 力系统调峰方面的重要地位以及在电力系统调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使人们了解水电有利于减少酸雨、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同时指出,在研究水电产业的正面价值的同时,也应当警惕其负面影响,如淹地、移民安置以及水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2006(2):6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2.020
摘要: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水资源的稀缺性和外部性,并根据科斯第三定理,提出明晰水权、建立水市场等缓解水资源稀缺性和外部性的对策。
2006(2):7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2.021
摘要:阐述甘肃省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针对甘肃 省的自然、土壤等情况,分析了不同地区应采取的节水灌溉模式,对比了节水增产效益 ,提出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改进田间灌水技术、推广田间保墒技术等加快节水灌溉的措施。
2006(2):7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2.022
摘要:厦门是缺水城市,然而水务管理却出现水权关系混乱 、水法律法规体系分离、水行政职能交叉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有效节约和利用水资源,本文分析水务体制改革进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2006(2):7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2.023
摘要:通过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与运行机制,将新型金融衍生工具——期权 理论引入其具体的水权转让中,建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虚拟“水银行”。在规避水源用户相 应的自然和市场风险的同时,有利于提高水源用户的节水意识, 重塑节水与效益的关系,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
2006(2):7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2.024
摘要:介绍富春江水库、新安江水库对钱塘江下游沿岸供水发挥的作用:抗咸顶潮冲淡、钱塘江冲污。指出富春江水库公益性功能对富春江库区人民的负面影响、超高水位运行对农业 生产的负面影响、库区生态公益林对库区农民的负担、对库区发展养殖业的负面影响、对库 区工业发展的短期负面影响。探讨建立库区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建议参照长江、黄河的流域机构,建立钱塘江流域管理委员会,向水资源需求方收取补偿金。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