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5):1-7.
摘要:为探讨面板坝的运行性态,采用回归分析与反演分析方法,对“七五”期间试验坝堆石体施工中及竣工后的实测位移资料进行分析,建立了统计模型与混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堆石坝的实测位移数据可以按自变量因子进行分离;施工期堆石体的蠕变不能忽略,其占相当比例;堆石材料本构关系中的参数的试验值与实测反演值有一定差别;对蓄水后的实测资料进行分析,建立预报方程,可实现大坝安全运行的监控和反馈.
1996(5):8-12.
摘要:在成层土上畦灌非恒定流模型及其数值解的基础上,结合灌区实际,优化出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在不同坡度下的灌水技术参数的组合.通过大田试验和推广应用,节水增产效果显著,为灌区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和实行分区水管理提供了依据.
1996(5):13-18.
摘要:介绍了一种基于Taylor级数展开的可顾及多个指标的一、二级联合优化设计的解析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得到最优网形与最佳观测方案,使一、二级优化设计相互协调.通过理论推导和实例计算分析,说明了该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者按此法所编制的软件可同时适用于一、二级的联合或单独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与实用价值.
1996(5):19-24.
摘要:研究了以矢量数字化仪作为航摄像片的量测设备,在数字高程模型的支持下,实现单张航片转绘的解析方法.该方法大大降低了航片转绘作业对专门设备及专业技能的要求,使航片转绘技术在非测绘专业部门更易得到推广应用,也成为相关信息系统的一个信息采集接口.对1∶10000比例尺航片的试验表明,转绘可以达到1∶3000比例尺的制图精度要求.
1996(5):25-29.
摘要:利用线性和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地下隔壁式钢筋混凝土岔管在内压和外压作用,围岩、衬砌和钢筋的应力,找出了地下钢筋混凝土岔管设计的一些控制条件,并与普通Y型岔管进行比较,在相同条件下,隔壁式岔管中最大应力仅是Y型岔管锐角处应力的四分之一,可见隔壁式岔管在抗外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
1996(5):30-34.
摘要:对HgBa2Ca2Cu3Oy超导体在给定直流(dc)场hd下,随温度T,交流(ac)振幅h和频率f而变化的复交流磁化率(acs)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获得了与温度T和电流密度J有关的非线性钉扎能,以及在10-5~10-2s时间窗口内的早期电流密度驰豫结果.
1996(5):35-40.
摘要:建立了东中国海潮波数值模型,模拟了M2分潮波的传播,以研究M2分潮波的时空分布与黄海海底辐射沙洲形成和演变规律之间的关系.M2分潮波进入南黄海后,部分受山东半岛阻隔,在半岛以南水域及海州湾呈逆时针旋转.旋转波与后继的南黄海前进波在江苏北部沿海相遇,并在弓京港附近的水域形成潮波辐聚.在辐聚区内,潮差大,流速急,成为塑造海底沙脊间深槽的主要动力条件.7000年前古海岸下M2分潮的数值试验表明,古河口附近的潮波为移动驻波型,其范围刚好与现在的南通市相对应.此结果可以为海底辐射沙洲形成演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1996(5):41-46.
摘要:综合M SUGENO和G T KANG的设计思想,提出了利用控制作用模式化方程设计自校正模糊控制器的方法.系统地介绍了自校正模糊控制器的结构、控制算法分析及状态变量论域参数的自校正算法,同时给出了有关数字仿真结果.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自校正模糊控制器在响应速度、调节时间和稳态精度这几个品质参数上基本达到了常规PID优化控制的效果,且比常规PID控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尤其是精确数学模型未知或被控对象参数波动的情况下.
1996(5):47-52.
摘要:提出了一种求解龙抬头泄洪洞反弧段流场的新方法——流线迭代法.该方法直接从流体的运动方程、能量方程、连续方程出发,推导出简单的迭代公式,对各种不同类型反弧溢流曲线,均能方便地求得反弧的速度场、压力场和空化数分布,算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吻合良好,与标准k-ε模型相比,精度相似,但计算效率明显提高.
1996(5):53-59.
摘要:对施工现场取得的碾压混凝土试样,进行层面渗流特性的室内试验研究,描述了碾压混凝土层面渗流特性随应力和渗流水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碾压混凝土层面,在高水头的作用下,存在着发生水力劈裂的危险性.
1996(5):60-66.
摘要:通过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探讨了北区危岩体在底部煤层受到大量开采后,各裂缝变形情况和在Ⅶ度地震作用下对煤洞采取加固措施后危岩体的工作性态及无加固措施条件下岩体的动力破坏机理.结果表明:煤层大面积采空后,煤柱的压缩变形较大,导致其上部的岩体朝北倾斜,同时沿R001夹层面向北滑动并向西挤压;在Ⅶ度地震作用下,随着煤洞回填率的增加,危岩体的整体性得到加强,各裂缝动开度也随之减小;动力破坏使顶部岩体先失稳.
1996(5):67-71.
摘要:在船闸高边坡施工中,对已开挖的排水洞进行详细的水文地质调查、测试,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论证了大坝施工前船闸区水文地质特征,并预测水库运行后可能的变化,依此提出高边坡排水系统优化建议.
1996(5):72-79.
摘要:对带有基底滑动隔震系统及耗能器系统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三种情况下(常规结构、基底滑动隔震结构、带有耗能器的隔震结构)的数学模型,推导了有关公式,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研究了一座四层建筑物在El Centro地震波作用下的位移响应、加速度响应、层间剪力响应等,考虑了不同摩擦系数、不同加速度峰值及附加耗能器不同参数时对结构隔震效果的影响,并与相应的线弹性结构进行了比较.通过计算分析,得出了结构隔震和耗能的有关结论.
1996(5):80-85.
摘要:防波堤施工期的台风防御是工程中的一个难题.现采用在防波堤施工坡面上临时安放已预制的人工块体进行护坡,以提高糙渗性能,减小波浪力.在合理确定防台方案的潮、波浪标准的基础上,在堤顶用块体堆筑临时胸墙,在坡面上采用人工块体进行全护坡、半护坡和不护坡等三种方案,并分别进行模型试验论证.结论表明这种技术措施对台风大浪的防御是有效的,实施也是可行的.
1996(5):86-89.
摘要:考虑一类二阶微分方程的解的渐近有界性,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作为工具,获得了渐近性与有界性的一些定理.
1996(5):96-100.
摘要: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