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6):1-3.
摘要:作为应用控制论思想研究流体力学反问题的一个起步,提出将控制论中“积分方程描述的分布参数系统的最大值原理”推广应用于反问题的求解中,从而得到一种求解反问题的新方法.以一个地下水污染控制问题为例,用所提方法进行了求解.研究结果表明,与其它反问题求解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且适合于一大类可由积分方程描述的分布参数系统反问题的求解,是从控制论角度研究反问题的一个好的开端.
1997(6):4-7.
摘要:将水平卸荷裂隙看作是一个包含软弱结构面和围岩的力学系统.在边坡形成过程中,结构面介质本构性质的软化会引起失稳现象.通过力学模型讨论了水平卸荷裂隙现象.该模型对应于突变理论的尖灭型(Cusp)突变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卸荷裂隙的突变条件,并提出了临界失稳点的位移值.该值对边坡的设计、施工方案、开挖以及长期运行的监测具有实际意义.
1997(6):8-14.
摘要:针对航道工程的特点,建立了一、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给出了一维非均匀全沙模型的基本方程、辅助方程和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针对河道长宽相差悬殊的特点,提出了平面二维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系下紊流全沙模型的控制方程,采用控制体积法及相应的动边界技术数值求解了水流泥沙运动方程.
1997(6):15-19.
摘要:给出了一种把任意维Towel形域映到方形过渡域的映射;给出了此映射是全局同胚的充分性条件和对应此映射的数值网格生成的迭代方法.对于Towel形域的一种较特殊情况,本文给出了相应的结论.最后,还给出数值网格生成的例子.
1997(6):25-30.
摘要:通过对移民安置区产业劳动力容量及安置容量研究,提出了移民安置区产业劳动力容量及安置容量的定义、计算方法及步骤,并对典型库区进行实例分析.该研究成果对编制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移民安置规划,合理确定移民安置区各产业的安置容量,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997(6):31-36.
摘要:采用虚拟裂缝模型,建立了用随机有限元分析地下结构开裂问题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导出了有关公式.对某水电站地下厂房顶拱开裂问题的可靠度分析,得到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1997(6):37-42.
摘要:进行了小尺寸混凝土试件温度试验,拟定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温度作用试验方案.通过对此框架在温度作用及温度、机械荷载共同作用下的试验研究,观测了温度裂缝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试验结果与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1997(6):43-47.
摘要:采用相同的单边裂缝方形短柱和统一的分步加载方式,对混凝土进行了压缩Ⅰ型、Ⅱ型、Ⅲ型及压缩条件下的各种复合型断裂测试,给出了Ⅰ-Ⅱ-Ⅲ复合型临界断裂全曲面.
1997(6):48-53.
摘要:对葛洲坝2号船闸的运行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分析了该船闸的故障总体情况,故障发生的原因、时间、部位和故障处理的时间.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该船闸各种运行方式的故障率和相应的可靠度.
1997(6):54-59.
摘要:以中国西南扶贫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广西凤山县项目为例,系统论述了利用国际贷款区域综合扶贫项目的立项决策过程,突出了“真扶贫、扶真贫”的宗旨,提出了项目目标、思路和措施,确定了项目方案,揭示了区域综合扶贫项目的立项原则、程序和方法,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综合项目的决策提供了成功范例.
1997(6):60-64.
摘要:结构力学的力矩分配法是将结点不平衡力矩进行多次分配和传递而得到杆端弯矩的近似值.当分配及传递的次数n趋于无穷大时,杆端弯矩就趋近于它的极限值——精确解.本文导得了该极限值的表达式并给出了算例.文中所得公式能方便手算,然而在计算机已十分普及的今天,就显不出其重要性了.但本文新的发现能给人们以新的启迪.
1997(6):65-68.
摘要:在介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以黄河流域开发为例,分析了流域开发的因素,探讨了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着重分析了黄河流域开发的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了黄河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997(6):69-73.
摘要:沙性土壤非饱和灌溉实验表明,土壤抽提液电导率和离子强度之间符合线性关系,且土壤溶液电导率和溶液总浓度之间也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土壤体电导率和溶液电导率的比值(>1)与含水量成线性关系.在非饱和情况下用时间域反射仪测得水分和电导率数据,再利用此关系可进行溶质的输运研究.
1997(6):80-85.
摘要:基于裂隙微小单元内立方定律成立的假定和有限元法,建立了粗糙裂隙渗流及其受应力作用的计算机模拟技术.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进行任意粗糙裂隙等效水力隙宽的确定,并考察应力作用对裂隙面渗流的影响.通过算例分析,研究了有接触面积的粗糙裂隙和张开裂隙的等效水力隙宽的表征方法.
1997(6):86-91.
摘要:针对开敞性宽浅型水域的水流结构特性,以静压假定建立垂向水深无量纲水流运动三维计算模式,并引入k-ε紊流模型求解垂向紊动粘性系数νz.连云港实例计算表明,模式计算结果合理、精度高.
1997(6):92-96.
摘要:建立了预测引黄灌区土壤含盐量、地下水水位及地下水矿化度的数学模型.其中:土壤饱和层水量水质模型中的地下水流运动微分方程和溶质运移微分方程采用积分有限单元法求解;包气带中水分及含盐量运动模型采用分区水量盐量平衡方程求解.利用本模型,根据渠系引水量、排水沟排水量及地下水开采量等资料,就可对灌区土壤中含盐量、地下水位及地下水矿化度进行预报.
1997(6):97-101.
摘要:简要叙述了模型基方法在图像编码中的应用与成果,对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传统编码方法的模型基编码方案.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系统性能较为理想.
1997(6):102-106.
摘要:通过对饱和空气焓作线性回归,求得了横流式冷却塔Merkel方程组的分析解;并在较广的设计工况内(大气压力pb=80~101kPa,进口空气湿球温度τ=10~27℃,进塔水温t1=30~50℃,水气比WGR=0.5~2.5,冷却数NTU=0.4~2.0)与有限差分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解可以满足工程设计需要.
1997(6):107-111.
摘要:将P. D. Seymiour的平面无向图的条件进一步放宽,提出了一类平面多物品流问题.假定图G是一个平面无向图,G中一些源、汇同在一顶点,其对应的汇、源可以连接与该顶点邻接的顶点,其余的源(汇)可以连接与之相对应的汇(源),而不破坏图的平面性.把图G经适当变形,转变为含有参变量(需求)和约束条件的图Ga.给出了图G存在多物品流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提出了验证其多物品流可行性的一个方法.
1997(6):112-115.
摘要:
1997(6):119-121.
摘要: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