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1-7.
摘要:试验研究了加糙斜坡堤插砌条石护面的消浪特性及波浪爬高。考虑了斜坡堤坡度、相对水深、波坦、 平面与立面加糙率等因素对波浪爬高衰减系数的影响。试验获得了各种因素间的相关曲线,其中以平面加糙率对波浪爬高衰减系数影响较为明显。通过理论和试验结果分析,提出了计算加糙斜坡堤波浪爬高的计算公式。
孙小鹏. , 宁勇 , 严忠民 , 周春天,吕家才,刘明明
1998(2):8-12.
摘要:论述了钢闸门流激振动模拟试验的相似条件及其实现方法;提出了两种新模型材料(SSEW及SSVW) 以及由模型试验量测流激振动应力响应的方法。
1998(2):13-20.
摘要:利用紊流条件下的固液两相流基本方程,结合推移质运动水流的概化模式,推导出定床和动床两种情况下明渠挟带推移质水流的流速分布和阻力系数公式。通过实测资料的计算,证明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
1998(2):21-25.
摘要:讨论了现有温度配筋方法的不足,采用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根据使用阶段最大允许裂缝 宽度来合理配置的温度钢筋;并运用这一概念对三峡升船机塔柱筒体结构的温度配筋进行研究,分 析了配筋量与裂缝开展、裂缝宽度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合理的温度钢筋用量,和现有的方法进行了 对比。
1998(2):26-30.
摘要:推导了等效连续裂隙岩体渗透性与应力变形的关系,根据应变等效原则推导了等效连续裂隙岩体的弹性矩阵,首次采用四自由度全耦合法,建立了等效连续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的全耦合有限元方程组,进行了等效连续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的全耦合分析。
1998(2):31-35.
摘要:根据实验资料求得混凝土加质量块悬臂梁结构、三种不同比尺的石膏纯悬臂梁及石膏加质量块悬臂 梁结构的材料前四阶的振型动态弹性模量(简称动弹模)和非振型动弹模。实验结果表明:振型动弹模随振动阶次的增加而增加,且混凝土悬臂梁增加更为明显;非振型动弹模的变化主要发生在从低频(低于一阶固有频率)到一阶固有频率这一范围,且随频率增加而增加。几何缩尺对像石膏这样的线弹性材料的动弹模变化规律基本没有影响。
1998(2):36-40.
摘要:将实测的离散不规则试验数据看作是一种伴有噪声的信号,引进信号分析理论中的理想低通滤波 法,建立一种振动扭剪试验结果分析方法。该法不仅能使滤波和求导同步进行,减少了计算工作量,而且能够精确地求解导数。通过对Hardin-Drenvich模型和Ramberg-Osgood模型的理论曲线数值模拟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最后对一实测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模拟,其结果符合一般规律。
1998(2):41-44.
摘要: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分析了瀑布沟土石坝混凝土防渗墙的应力变形特征。防渗墙的应力变形 受到“边界效应”,墙顶、墙底的预留压紧量,墙土之间的相对剪切及廊道纵向刚度等因素的影 响。为了改善防渗墙的工作性状,文中提出了几点建议。
1998(2):45-49.
摘要:研究了闽江下游福州河段近年来河床变化对城市防洪安全的影响。根据历年大量水文、泥沙及河床地形及近两年大范围地形测量和水文测验资料进行数学、物理模型试验及演变分析,对福州河段南北港河床演变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北港窄深,分流比逐年增大。南港河床宽浅,从稳定性指标来看,具有游荡特性,枯水时断流。提出了闽江福州河段综合治理的原则,规划了能承受20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岸线,以及控制北港分流的方案,为全面治理该河段提供了决策依据。
1998(2):50-54.
摘要:根据随机扩散理论和感潮河流水团传输机理,应用瞬时虚源与概率和相结合的方法,将感潮河流 水团传输的往返回荡运动简化为单向流动,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感潮河流水质浓度回荡的计算和预 测问题,并通过黄浦江的断面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
1998(2):55-59.
摘要:提出了广义超单元法与前缘法相结合的自动生成二维三角形有限元网格的方法,使得由少量的数 据信息自动生成像含有节理、夹层、断层及复杂的材料分区结构的合理的有限元网格成为可能。
1998(2):60-64.
摘要:根据与三峡船闸高边坡下四层排水系统的优化推荐方案相对应的渗透压力,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 元方法对船闸的南北高边坡岩体的位移场和应力场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位移场和屈服区确定边坡 稳定的强度储备安全系数.分析表明,该排水系统的优化方案是可行的。
1998(2):70-74.
摘要:提出一种适用于厚、薄板弯曲及振动问题的矩形刚体界面元法.该法不要求场变量C0,C1连续, 计算简单。算例表明,算法是可行的。
1998(2):75-79.
摘要:基因算法是基于自然选择和自然基因机制的模型参数优化估计的通用数值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它的主要缺点是,模型参数初始变化区间的大小对寻优效果有显著影响。文中改进了基因算法, 并对具有寻优特性及其在水文建模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1998(2):80-83.
摘要:讨论了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并行计算,构筑了以Java多线程机制为核心的分布式计算模型,在校园网上利用多台微机作分布式计算。结合水力发电工程算例,讨论了计算模型的建立、实现及实例计算的时效性等有关问题。
1998(2):84-89.
摘要:主要对浮体系泊锚碇进行系统研究,并侧重对新近出现的大重量砼锚碇块的稳定和系住力进行探讨。建议其锚碇力仍采用原近似计算公式,其中锚的抓力系数可按本研究推荐采用的按锚碇块不同施工方法及埋置深度而异的抓力系数。锚链不同仰角θ对锚抓力系数的影响按所附实验曲线查取。波浪的动力影响,由于资料有限尚不足以给出定量值而只能定性描述。今后应加强成功经验的积累和出事现场的调查分析,推荐公式各系数的应用值仍应采用对比研究为主。
1998(2):90-94.
摘要: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土壤中的反硝化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假设反硝化作用符合一级反应的离散方程,描述土壤中NO-3离子的输运迁移规律。此方程反映了NO-3浓度,土柱淋溶时间、 柱深、反应速率常数和溶液平均流速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环境条件(如温度,pH值、基质NO-3 浓度等)是影响反硝化作用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1998(2):95-99.
摘要:采用小结构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带有横缝拱坝的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试验模拟了拱坝的无缝、 局部有缝和全缝三种不同的构造,分析探讨了关于分缝拱坝的动力性态的变化规律,并用相应的 线性和非线性有限元法进行了计算比较,取得了基本一致的变化规律。对强震激励下的横缝破坏 机理作了分析讨论。
1998(2):100-104.
摘要:采用蓄满产流模型,根据流域形状不同,导出了相应的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公式。公式的应用中 考虑了雨量时间分布,不仅可直接计算出设计洪水的洪峰流量,而且还可以计算出设计洪水过程, 使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更加合理。文中结合江西良田流域实例,采用本文研究成果,推求出的设 计洪水过程,成果合理,计算方法简单易行。
1998(2):105-109.
摘要:在灌区水资源优化调度的基础上,考虑了土壤临界含盐量、土壤和地下水水盐动态等因素,提出 了灌区淋洗水量优化计算方法,并给出了算例。
1998(2):114-118.
摘要:运用水工模型,对郎琊山抽水蓄能电站上库进水口进行了水力学试验研究。在抽水和发电两种工 况下,研究了进水明渠水面流态、流速场;观测了进水喇叭口附近的漩涡,以考察防涡格栅的效 果;仔细研究了进水喇叭口各孔垂线流速分布,并测出进水喇叭口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认为上 库进水口的设计是可以接受的。同时,对设计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提出了建议。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