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4):1-7.
摘要:应用图像分析、形态数学及立体学原理,通过岩石薄片,对某地花岗岩某一方向上的结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揭示了花岗岩中几种主要矿物(包括黑云母、白云母、长石及石英)的密度、粒径、形状及空间分布规律。
1998(4):8-13.
摘要:在研究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失稳破坏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以准弹性准则作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设计准则。以三峡工程为例分析了碾压混凝土坝层面力学参数、刚度对大坝应力和稳定的影响。此外,详细研究了与安全准则配套的安全系数取值问题,所得结果对工程设计以及有限元数值方法实用化有普遍的参考意义。
1998(4):14-19.
摘要:介绍了大型河工物理模型智能化采集与控制系统的开发要点,包括系统的功能、硬件设计、系统的采集与控制、软件设计以及开发工具等。运行情况证明,该系统在大型河工物理模型中应用具有可靠、高效、操作方便等特点。
1998(4):20-23.
摘要:研究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层次划分和网络互连.在此基础上,依照“物理构成”和“逻辑构成”分开的原则,建立了多媒体通信网络化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逻辑构成”体系结构,即多媒体通信网络化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体系结构参考模式,简称HDASRM。
1998(4):24-28.
摘要:讨论了非合作竞赛反馈策略下厂商抽取地下水的策略行为。分析了地下水这一公共物品引起的几种外部性,即存量外部性、抽取成本外部性和风险外部性.通过公共物品策略和中央控制策略下地下水开发使用者成本和外部性的对比分析,指出公共物品策略下地下水开发太快,不能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1998(4):29-34.
摘要:将有限元法引入结构稳定极限荷载分析中,从分析梁单元非线性几何方程入手,由其切线刚度矩阵的一般形式推导建立几何非线性劲度矩阵的具体形式,并实现对几种常见荷载的等效处理。根据分析结果,运用圆弧长法的数学策略,设计了计算程序,算例表明该程序运行结果良好。
1998(4):35-39.
摘要:针对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输水盾构隧道的特点,建立了不连续介质力学的界面应力元模型。分析中,对双层混凝土衬砌进行了精细模拟,考虑了衬砌结构与土体的相互作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计算模型精度高,适用性强,能够较好地仿真各种缝面的不连续变形特征。
1998(4):40-44.
摘要:在现有徐变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Darwin模型的徐变计算方法。给出了混凝土未开裂和开裂时的徐变计算公式。实际工程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合理的。
1998(4):45-48.
摘要:对比了含水量变化引起地基沉降的各种计算公式,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同时,提出了一个简便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已有的吸力剖面资料,提出了一种吸力剖面。
1998(4):49-52.
摘要:针对城市防洪的特点,综合水文、气象、地理、计算机及网络、电子通讯等多学科内容,建立了城市防洪指挥决策系统。该系统以科学的手段和方式,辅助防汛指挥部门在防洪抗洪斗争中及时获取水情、雨情、工情和灾情,避免客观环境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时间延误和决策失误,科学合理地制定管理决策和应急方案,实现把城市防洪工作纳入现代化管理轨道的目标。
1998(4):53-58.
摘要:根据覆盖层地基上面板堆石坝坝型的结构及受力特点、变形特征,将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应用到此类坝的设计中。对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处理坝基渗流,用水平趾板连接面板与防渗墙结构型式的面板坝,建立了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对工程实例进行断面优化设计,获得了合理的成果。
1998(4):59-64.
摘要:着重研究了竖向承重网架墙体的整体稳定。采用拟夹层板法,将网架墙体比拟为受纵横向荷载共同作用的平板,推出了拟夹层板的压曲方程;引入边界条件,求出了网架墙体的临界荷载;经计算分析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1998(4):65-69.
摘要:通过大比尺模型试验,研究了土石坝内混凝土防渗墙与廊道之间接头的临时止水材料的防渗性能。试验表明,用IGAS之类的弹塑性材料单独止水的效果是有限度的,不能承受高水压力。
1998(4):70-74.
摘要:探讨了应用神经网络技术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可行性,认为神经网络能够模拟岩土工程问题中各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预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中面板最大顺坡向拉应力为例,说明了神经网络通过对有限元分析实例的“学习”,获取了面板的最大顺坡向拉应力与其他各种参数的非线性关系,从而能够较精确地对其进行预测,而且这种方法能够通过对其他分析实例或实测数据的“再学习”,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更高的精度。
1998(4):75-80.
摘要:首先从轴对称应力平衡方程入手,推导出一组新的应力函数;其次,再结合物理、几何方程进一步推导出一个有别于Michell,Love,Boussinesq及Timpe等等的位移通解。
1998(4):81-86.
摘要:研究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报中通常会遇到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考虑年负荷增长率、极端气候、节假日问题以及历史负荷资料少带来预报误差的一些极为新颖的解决办法。实例证明,这些办法明显地改善了预报结果,使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电力负荷短期预报的应用更适应于实际的要求。
1998(4):87-91.
摘要:用界面元法求解场问题,导出了求解三维不稳定温度场的界面元计算公式,这些公式适用于连续及不连续温度场,能反映介质可能存在的温度不连续性,较以往数值方法具有精度高、基本未知量少、适用于任意形状单元的优点,为温度场与位移场、应力场的耦合奠定了基础。
1998(4):92-97.
摘要:通过对异步电机直接力矩控制系统的仿真,验证了系统低速性能差的主要原因是电机的定子电阻的变化。为此,提出构造电机的定子电阻模糊在线观测器,为改善系统的低速性能奠定了基础。
1998(4):98-102.
摘要: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非线性力学反分析模型。用位移反求岩土工程计算中的邓肯参数,并以实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此法适用于解决这类复杂非线性问题,稳定性好,有良好的适用性。
1998(4):103-106.
摘要:分析了海岸工程规划中传统的水下地形冲淤计算方法的不足,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组成及其在水下地形冲淤计算中的应用实例。在浙江舟山渔港港域地形冲淤变化分析中,利用GIS工具软件ARC/INFO分别建立了该水域1962年、1987年和1996年三个不同时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计算了1962~1987年和1987~1996年两个时段的冲淤深度与相应的冲淤面积和冲淤量,为建港环境条件分析提供了依据。
1998(4):107-110.
摘要:根据电网的终端变电站的二次母线(10kV或35kV)的接线特点,以母线电压和网损作为目标函数,以有载调压变压器和并联电容器作为调节手段,推导出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器的控制规律,并着重分析了抽头变化、并联电容器的投切效果与系统网络参数的关系。此外本文还论述了VQC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器的硬件、软件设计思想、主要特点及采用的新技术;介绍了现场运行的情况;指出了VQC-Ⅱ型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器对VQC-Ⅰ型的改进之处。
1998(4):111-114.
摘要:通过对给水度与饱和差的理论分析,明确了给水度与饱和差在基本概念上的差别;得出了饱和差通常是大于给水度而小于孔隙度,以及只有在岩土体积含水率达到持水度时饱和差与给水度才相等的结论;给出了饱和差与给水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式。这些结果得到了室内试验的验证。
1998(4):115-120.
摘要:针对南河闸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物理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复合地基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最优置换率和综合模量进行了研究,并对南河闸复合地基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应力分析,得到了以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地基加固处理的工程投资为目标的最优置换率。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地基的综合模量随置换率的变化并非呈线性关系。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