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1):1-5.
摘要:分析了土力学学科发展的现状,讨论了今后发展的趋势,对于主要几个研究领域中比较成熟的部分和比较活跃的部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如何发展土力学学科的看法.
1999(1):6-15.
摘要:综述目前国内外土体动力本构模型、动力分析和动力测试研究的现状和进展,着重对复杂荷载下的动力弹塑性模型和弹塑性动力分析研究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评述.对今后土动力学和岩土地震工程的研究提出了初浅的看法.
1999(1):16-19.
摘要:主要研究了IEEE工作组公布的常用电力负荷非机理模型的可辨识性问题——这些模型的参数能否根据测量数据唯一获得.对每一种模型都得出了明确结果.结果表明,一些常见负荷模型是不可辨识的,必须采用统计综合法或增加附加信息.研究结果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999(1):20-24.
摘要:采用弹塑性块体单元法计算三峡大坝左岸 3号厂房坝段及地基的位移场和应力场,并根据位移突变和屈服区连通两类失稳判据确定其强度储备安全系数.此外,对地基内结构面具有不 同连通率的情况进行了稳定性分析.
1999(1):25-28.
摘要:阐述了当代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岩坡地质测量和编录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测量结构面产状的“灭线法”;提出了以量测摄影仪与普通相机相结合的地面摄影遥感为基 础,建立岩坡空间信息系统(RSIS)的概念;提出了分析块体和滑面的“层运算”方法.讨论了本研究领域中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1999(1):29-33.
摘要:介绍了一种综合库容测量系统.在水库水下地形测量中,通过以GPS定位技术为基础的GPSDFS 三维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快速准确地采集高密度、高精度的水下地形数据,为建立新的库容曲线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INFO软件,进行测量数据的综合处理、自动成图及库容计算,进一步提高了库容曲线的精度.
1999(1):34-37.
摘要:提出了泥沙群团分层沉降理论.确定了粒径计沉降速度与分层沉降速度和自然沉降速度的关系.得到了粗泥沙粒径相关以及细泥沙百分相关的关系,从理论上解决了粒径计相关计算的 问题,使得粒径计颗分理论得以完善.
1999(1):38-42.
摘要:采用五节点索单元,提出了悬索结构平衡及自由振动非线性分析的一种新的有限元方法,将索元变形后的位置用修正的Lagrangian坐标的四次多项式来表示,并在索元变形后的位置上由虚功原理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基本方程.所提出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可充分考虑拉索的几何非线性特性的影响,并给悬索结构的找形及振动分析带来方便.此外,对单索结构的平衡及自振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
1999(1):43-46.
摘要:简要介绍了用X射线小角散射分析技术测定多孔固体材料中气孔固体界面分形维数的理论,并将这一理论用于测定粉煤灰水泥浆体的分形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水泥浆体具有面分形结构特征.此外,对分形维数与抗压强度的关系也进行了探讨.
1999(1):47-52.
摘要:论述深开挖有限元分析中释放荷载的三种模拟方法——Mana法、单元应力内插法和位移法. 通过实例对比分析指出:位移法精度最高,但程序处理较繁琐;单元应力内插法计算效果最差,编程也不方便;Mana法概念明确,易于程序处理,但第一级开挖荷载偏大,以致影响以后各级的计算效果.文中对Mana法改进后,计算精度明显提高.
1999(1):53-56.
摘要:在对郑州市农业系统进行辨识与诊断的基础上,描述了土地承载力系统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反馈关系,揭示了土地承载力系统的运行机制和控制机制,建立了郑州市土地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不同的策略方案,模拟了各方案下土地承载力系统的动态 趋势,对系统动态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缓解郑州市人地矛盾的若干对策.
1999(1):57-60.
摘要:根据计量经济分析理论,建立了水利与社会经济联动和互动关系模型.利用一般计量经济模 型和对数计量经济模型给出了水利产业内部和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定量算法,并对发展中的盐城市水利与社会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盐城市工农业总产值和农村人均收入同群众投劳和水利投资均有很强的关联性和依赖关系,水利产业的投入对盐城区域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的产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999(1):61-65.
摘要:用算例研究了尝试法计算中初始步长选取和收敛速度的关系,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步长确定法——约束近似法,避免了人为给定初始步长的缺陷.对比计算表明,本文方法还可大幅度地提高可行方向法的收敛速度.
1999(1):66-69.
摘要:针对测定非饱和土的吸力既费时、费钱,又困难,而且往往是通过水分特征曲线间接求取,以致其精度不够理想这一问题,尝试采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预测研究,将部分已有的试验数 据(含水量,吸力数据)作为输入模式进行训练,然后利用网络参数进行相应的参数预测.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预测技术十发有效,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
1999(1):70-73.
摘要:对破开算子法应用于二维流场计算时由于将算子分裂和分步计算造成的误差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介绍分步误差概念和推求方法,然后,对流场计算中若干典型的破开格式,在不同算例下 ,计算出对应的分步误差值,再与数值验证相对照,结果吻合.结论是:在地形变化复杂,流场流态改变剧烈时,要慎用破开算子法.对破开算子法在二维流场计算中的应用和改进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1999(1):74-78.
摘要:在总结分析现有过湿粘土路基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对掺消石灰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室内 试验,考察了掺消石灰对过湿粘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掺灰率下过湿粘土的改良效果,揭示出改良效果并不是随着掺灰率的增加无限增长等特性,所得成果旨在为高速公路过湿粘土路段的现场施工提供指导依据.
1999(1):79-84.
摘要:介绍了三种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和实际应用,认为模型法是合理可行的计算方法.所建模型能够模拟大中流域长系列水流泥沙过程,且有较好的移植性.本文方法应用于大理河流域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计算,效果良好.
1999(1):85-88.
摘要:将非等时空距灰色模型引入地下水计算参数的拟合,给出了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常用参数给水度、潜水蒸发系数的应用实例及其精度检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计算结果.
1999(1):89-92.
摘要:首先给出了连续参数集值下鞅的定义,继而证明了连续参数集值下鞅的三个等价定理.最后给出了弱紧凸集值随机集族的弱收敛定理和X有RNP,X*可分时闭凸集值右连续下鞅的弱收敛定理.
1999(1):93-98.
摘要:采用简洁的方式,导出了固定参数序贯平差的计算公式,并对GPS网与地面网中存在的固定边长和固定坐标方位角等约束条件进行序贯平差.结合矿区实例,讨论了约束条件的精度对G PS网精度的影响问题.
1999(1):99-103.
摘要:根据折旧的概念、目的以及固定资产运行循环过程,对目前水利系统普遍采用的折旧方法提 取的折旧额与资产重置价值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目前采用的折旧法给固定资产的周转带来 很多不利影响.为此,在折旧计算平衡公式推导的基础上,提出三种简化的折旧计算方法.本文研究对固定资产真正实现简单再生产、走向良性循环提供了理论依据.
1999(1):104-108.
摘要:以青铜峡大坝33#坝段为例,提出应用综合分析法研究特殊坝体结构的变形规律.该坝段位 于右岸坝头,类似一“挡土墙”,断面形状如“高跟鞋”.由于结构及受力条件特殊,产生 了向下游的较大变形.本文应用综合分析法(多种模型分析、结构计算等)对其变形规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并重点对该坝段的特殊结构和边界条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弄清了该坝 段向下游有较大变形的物理成因.
1999(1):112-115.
摘要:介绍了南京市绕城公路二期工程板桥段软基处理现场试验及有关测试资料.拟定了四种加固方案:预应力土工织物加砂垫层与塑料排水板相结合;土工织物加砂垫层与塑料排水板相结合;砂垫层加塑料排水板;土工织物加砂垫层.分别对四种加固方案进行了现场测试.通过对加固效果作较深入的对比分析,论证了土工织物加砂垫层结合塑料排水板加固方案的合理性.
1999(1):116-118.
摘要:基于细观实验,对夹杂物附近疲劳裂纹萌生的形式、方向和过程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夹杂物与基体弹塑性、热性上的差异导致不同萌生形式;表面层应变状态与表面法向间的取向决定萌生方向和扩展平面;萌生过程以小裂纹汇合方式进行.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