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龙羊峡大坝同位素示踪方法探测渗流场研究

      1999(6):1-6.

      摘要 (1078) HTML (0) PDF 184.32 K (19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论述了同位素及天然示踪方法探测大坝渗 流场的基本原理与试验方法.通过夏季与冬季两次不同水位条件下对龙羊峡大坝进行的同位 素综合示踪探测,已初步查清了南北大山水沟蓄水池的渗流及工业用水补给是造成左岸地下水位偏高的主要原因;综合示踪试验发现顺河断层F57存在较为严重 的河水渗漏, 该渗漏造成左岸地下水位的壅高,阻碍了左岸边坡水的排泄;G4劈理带的 渗漏不是引起 左岸地下水位偏高的主要原因;跨河断层F18,F71,F73等与顺 河断层F57交汇,将F57断层的渗漏河水补 给这些跨河 断层,造成F18,F71,F73等断层中的水位升高,并将渗漏河水补给右岸,造成 34#,18#等孔位附近 的地下水位升高.

    • 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模型研究

      1999(6):7-11.

      摘要 (1136) HTML (0) PDF 141.08 K (19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讨论了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定义及其在地下水资源计算评价中的作用;依据统计理论,评价了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一般统计特征 ;在此基础上,进行该系数的确定性模型研究及其相应的检验,说明了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实际分布和伽马模型及威布尔模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 焊接工字形截面轴心受压柱简捷设计法

      1999(6):12-15.

      摘要 (1049) HTML (0) PDF 120.25 K (2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合考虑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局部稳定 、刚度条件和构造要求,取组成柱的板件宽(高)厚比值等于局部稳定要求的最大限值,且柱 绕两个主轴丧失稳定时的整体稳定承载力相等,由整体稳定条件推导得出柱承受的荷载与柱 最 佳长细比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和数值表,以及柱截面细部尺寸的计算公式.按照所得计算公式 ,一次便可确定出用钢经济的截面尺寸.

    • 复杂基岩稳定分析的弹塑性极限平衡法

      1999(6):16-19.

      摘要 (1022) HTML (0) PDF 125.46 K (20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塑性极限理论为基础,提出适合于复杂基岩稳定分析的弹塑性极限平衡法.研究中采用逐渐降低材料强度来逼近系统的极限平 衡状态,并以屈服区的贯通来表征系统的极限平衡状态.考例和工程实例表明,此方法是合理可行的,且当系统只有单一的失稳面时,与刚体极限平衡法的结果是一致的.此方法也可 推广应用于岩质边坡和地下洞室的稳定性分析.

    • 土石坝流变非线性分析

      1999(6):20-24.

      摘要 (1052) HTML (0) PDF 148.90 K (19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流变学理论,选取Maxwell模型和HK模型模拟土石料的流变特性,探讨土石料流变特性对土石坝应力、位移的影响.对梅溪 混 凝土面板堆石坝实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土石料的流变特性能更准确地反映土石坝 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实际工作性态.

    • 三峡永久船闸衬砌墙结构及结构锚杆受力仿真分析

      1999(6):25-29.

      摘要 (1035) HTML (0) PDF 134.66 K (18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考虑三维接触非线性的结构采用温度 徐变仿真计算方法,针对三峡永久船闸闸室墙(全衬式和混合式)的整体和分水平缝两种结 构形式 ,就设计人员关心的温度、外水压力产生的锚杆应力,结构是否分缝,钢筋是否过缝,缝面 不同接触条件,锚杆优化等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分水平缝可以降低混凝土内应 力水平,但部分锚杆应力出现集中现象,钢筋过缝对锚杆应力略有改善,可以在原设计基础 上进一步减少锚杆布置.

    • 强夯碎石桩的发展及成桩机理分析

      1999(6):30-34.

      摘要 (1016) HTML (0) PDF 160.02 K (1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强夯置换法是80年代才开始应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在我国已成功应用于多个 工程 .介绍强夯置换法的发展概况,用波动理论定性阐述强夯置换法在成桩过程 中桩土界面的变化,说明了夯击能量从第一击接近球状传播到形成柱状桩体后的接近一维传 播变化过程;探讨了夯锤势能转换成使桩体向下延伸的动能、桩体压密的势能、通过桩体侧 面和底面向桩外传播的动能比例.分析结果表明:强夯置换法特别适用于抗剪强度极低 的饱和软粘土地基,置换深度一般不超过8m;用强夯法将粗颗粒料(如碎石)夯 击到土层中能够形成柱状体;复合地基不仅置换部分强度大幅度提高,天然土部分由于排水 固结作用和挤密作用也使强度有所提高.

    • 过黄浦江顶管工程的精密导向技术

      1999(6):35-39.

      摘要 (1080) HTML (0) PDF 161.29 K (17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误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长距离顶管工 程中精密导向技术.所采取的各种误差 合理分配、施测方案、竖井的精密方位传递、提高陀 螺经纬仪的定向精度以及为满足顶管工程动态顶进特点而采用精密导线控制自动导向系统等 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确保了贯通的高精度,有效地解决了顶管中精密导向问题.本项技术 应用于上海市过黄浦江顶管工程,效果显著.

    • 有缝高拱坝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

      1999(6):40-43.

      摘要 (1074) HTML (0) PDF 142.87 K (19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拱坝的非线性 地震响应.研究中考虑了坝体、坝基材 料,坝体浇筑横缝和预留周边缝等各种非线性的影响 .混凝土材料的弹塑性模型考虑了材料的软化、开裂等.坝体和接缝材料的屈服应力和失效 应力假定与塑性功的累积有关.用断裂能和等效裂缝应变表征缝面上正应力的变化规律.最 后,在时域内对一实际高拱坝进行了数值分析,并给出了主要成果.

    • 城市防洪墙景观设计理念和方法的研究

      1999(6):44-47.

      摘要 (1129) HTML (0) PDF 98.01 K (22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缺乏专业设计的协调配合,防洪墙的建设往往会影响城市滨水空间景观.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城市防洪墙景观设计的理念, 并就其方法进行了探讨.在水工设计的基础上,合理规划防洪墙周围空间环境,选择合适且美观的防洪墙形式,并布置相应设施及绿化等,可以在满足防洪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改善美化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环境,从而提高这一地区的开发利用价值.

    • 人工神经网络与劲性混凝土柱截面设计

      1999(6):48-51.

      摘要 (1064) HTML (0) PDF 124.89 K (17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土木工程中采用图表进行结构设计的 不足,在劲性混凝土柱截面受力理论计算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截面性能的主要因素,确 定劲性混凝土柱截面设计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具有两个隐含层,分别具有4,9个隐 含节点;优化了学习参数,用该模型对不同的样本集合分别进行学习与设计,设计结果与试 件实际参数吻合良好,表明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劲性混凝土柱截面设计不仅可行,而且精 度较高.

    • 挡土墙深前趾承载力的推算

      1999(6):52-56.

      摘要 (1133) HTML (0) PDF 135.48 K (2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工程问题为研究对象,在迈耶霍夫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假设的基础上,补充少量假设,推导出深前趾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并结 合一算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说明了公式合理可靠.

    • 天荒坪上水库平面监测基点网优化讨论

      1999(6):57-60.

      摘要 (1057) HTML (0) PDF 106.69 K (18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对天荒坪 抽水蓄能电站平面监测基点网的监测方案进行深入的讨论,而且根据大坝安全监测规范的要 求考虑了控制网的可靠性问题、精度问题,并提出了满足工程要求的、能节省大量观测工作量的一种观测方案.

    • 地下水资源超采的分类探讨

      1999(6):61-63.

      摘要 (1097) HTML (0) PDF 64.98 K (1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地球系统科学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论述了地下水超采对环境的影响,重 点探讨了地下水与地下水资源的区别,地下水资源超采的科学含义,对现行地下水资源超采 分类方法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最后对如何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出 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 灰色理论在预测混凝土性能参数长期值中的应用

      1999(6):64-67.

      摘要 (1140) HTML (0) PDF 102.42 K (18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参数(如弹性模量、徐变度)的长期值对于结构的应力分析 、强度设计、开 裂分析、仿真分析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性能参数的长期值通过试验测定需要很长时间 ,往往不能满足工程设计和计算的需要.本文用灰色理论预测混凝土材料性能参数的长期值 ,使得长期值的预测过程建立在严格的数学基础上,且预测值的精度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 三峡临时船闸3#坝段位移场确定性模型

      1999(6):68-72.

      摘要 (1124) HTML (0) PDF 167.57 K (18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引入空间三维坐标,阐述了确定性空 间位移场的建模机理及方法,即水压分量、温度分量及时效分量均采用有限元计算结果.应 用粘弹性有限元模拟大坝的加荷过程,通过计算粘性位移,经拟合得时效分量.结合三峡工 程临时船闸3#坝段,建立其位移确定性模型.

    • 岩质高边坡预应力锚固问题研究

      1999(6):73-76.

      摘要 (1624) HTML (0) PDF 100.68 K (2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阐述预应力锚索结构及其作用的基础上 ,分析了影响预应力锚索锚固效果的主要因素,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对内锚固段应力分布特 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针对预应力锚固效应的三个方面,提出了群锚第一效应和群锚第二效应的概念.对预应力锚固边坡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作了较为合理的假设,并提出裂隙岩体锚根效应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方法,得到的结论为准确的地质参数是数值模拟成功的关键.

    •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高速公路软基的研究

      1999(6):77-81.

      摘要 (1768) HTML (0) PDF 164.94 K (19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高速公路软基的特点,介绍了某试验段路堤的施工工序,以及各阶段现场观测土体变形的特点. 通过观测结果,对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基的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理想的 加荷计划.

    • 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对地下洞室围岩变形及应力的影响

      1999(6):82-85.

      摘要 (1216) HTML (0) PDF 108.13 K (20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施工力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地下洞室开挖仿真计算的有限元列式.施工过程中岩体初始地应力场的释 放而引起的卸荷是影 响洞室稳定的主要因素.结合工程实例计算,分析了初始地应力场对地下洞室围岩 变形、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岩体的初始应力场侧向应力分量愈大,洞室侧墙内缩位移愈 大而环向压应力则有所减小,并使得顶拱沉降位移减小,环向压应力增大.

    • 斜拉桥式渡槽结构的方案优选和有限元分析

      1999(6):86-89.

      摘要 (1157) HTML (0) PDF 117.96 K (19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黄(河)渡槽结构 的设计,对钢质斜拉桥式大跨度渡槽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和有限元分析.首先,对斜拉桥式 钢质渡槽进行了结构布置和构件截面设计.然后,采用Super Sap程序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 析.在对各承重构件进行强度和刚度等验算的基础上,通过各设计方案的综合比较, 给出了穿黄渡槽结构的优选方案.

    • GPS高程的抗差拟合推估

      1999(6):90-93.

      摘要 (1182) HTML (0) PDF 131.83 K (18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一般的GPS高程拟合法出发,论述了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GPS高程抗 差拟合推估法根据平差后的验后信息,逐步调整观测值(已知点)的权,使含有粗差的观测值 的权越来越小甚至等于零,从而达到减低粗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提高GPS高程内插的精度 .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分析,说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 房产测绘数据时空模型与查询研究

      1999(6):94-97.

      摘要 (1112) HTML (0) PDF 132.63 K (18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房产测绘数据时 空变化的基本类型与特点,联合运用时空复合与基态修正方法的思想,设计并构造了适于房 产测绘数据变更管理和时空查询的时空 数据模型.该模型用现状层、历史层及属性变更表组织数据,根据房产实体间的时空拓扑关系建立 现状数据与历史数据间的联系.利用Arcview GIS工具,具体实现了房产数据的时空管理与时态查询.

    • 边坡监测与快速反馈分析

      1999(6):98-102.

      摘要 (1850) HTML (0) PDF 118.48 K (20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讨论了边坡监测系统建立的目的、设计原则及关键技术问题,总结了边坡监测信息的常规分析方法,研究了用于边坡监测信息快速反馈分析的信息获取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快速分析技术和快速反馈技术.介绍了其在五强溪 水电站左岸船闸边坡的应用.

    • 饱和粘土中静压桩挤土效应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1999(6):103-109.

      摘要 (1317) HTML (0) PDF 195.51 K (2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静压桩在不同粘土中贯入的离心模型试验,对桩体贯入饱 和粘土时的土体位 移和初始超孔压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体径向位移 在水平方向具有对 数递减的规律,而在竖向2/3桩长范围内呈线形增加分布,约在2/3桩长处增加到最大值 ,在其下范围内逐渐减小、直至桩尖以下约5~10桩半径处衰减为零;试验结果同时表明, 大部分桩长范围内,初始超孔压具有随计算点至桩轴水平距离的加大而呈对数减小、随深度 的加大而增加的分布规律,同时得出了初始超孔压的大致影响范围,试验结果显示了对该课 题进行空间分析的必要性.

    • 顶管导向测量系统的开发研究

      1999(6):110-113.

      摘要 (1212) HTML (0) PDF 111.61 K (19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开发一套顶管导向测量系统,提高导向测量速度和精度,实现导向测量自动化.本系统主要由一台计算机、自动驱动全站仪和一套自动控制软件组成.根据导线测量原理,在导向测量过程中,计算机控制自动 驱动全站仪自动观测,同时由相应软件采集观测数据并计算,指导顶管的顶进方向.导向精度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自动驱动全站仪精度和管线长度.系统地阐述了顶管导向测量系 统的硬件组成和核心软件的开发过程,最终开发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顶管导向测量系统,实 现顶管导向测量自动化.

    • 裂隙岩体结构面力学参数取值的工程地质研究

      1999(6):114-117.

      摘要 (1139) HTML (0) PDF 107.71 K (17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裂隙岩体结构面力学参数的取值是复杂而 重要的.本文在深入分析其复杂性和各取值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阐述了最危 险控稳结构面的确定以及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和相对位移反分析法合理确定结构面力学参数 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扎实的工程地质分析是合理确定结构面力学参数的基础,干扰能量法、模糊度量和相对位移反分析法在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和江阴大桥工程中的应用取得满意的效果.


年第卷第6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