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S2):1-4.
摘要:介绍了土体渐进破坏问题研究的现状,归纳了6种应变局部化理论,并对相应的数值分析方法中难点和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其发展趋势提出几点看法.
1999(S2):5-12.
摘要:工程岩体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裂隙与破断岩体的力学行为,由于其复杂和无序性,因此一直是岩石力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本文简要概述了运用分形几何理论研究裂隙与破断岩体力学行为的主要工作,包括:(a)岩石节理表面几何形态的分形描述和测量方法;(b)岩石节理力学行为的分形研究:(c)裂隙岩体离散强度的分形研究;(d)利用分形几何理论研究和解决采矿工程中问题,如断层分布和开采沉陷,放顶煤开采过程中裂隙演化及块度分布等.
1999(S2):13-22.
摘要:研究材料性能不匹配对单轴带焊缝试样的应力场及时间相关断裂力学参量的影响,检验了基于加载线位移的C估算公式的适用性.计算表明,在大范围蠕变条件下带硬焊缝试样的C值比单一焊缝金属的C值要高得多,而在小范围蠕变条件下材性不匹配对C(t)的影响极小.为此,建议对ASTME1457推荐的C计算式进行修正,以正确演绎焊接试样的蠕变裂纹扩展行为.
1999(S2):23-26.
摘要:总结了作者近年来对弹性结构碰撞振动的建模与模态截断、周期碰撞稳定性与分叉、柔性梁碰撞振动类型的实验研究.
1999(S2):27-31.
摘要:结合Galerkin变分对弹性力学的三种混合变分原理相应泛函的极值性进行了讨论,得到了驻值点即为鞍点的结果.
1999(S2):32-38.
摘要:简述了目前国内外土体动力本构模型研究的现状和进展,着重对复杂荷载下的动力弹塑性模型中的边界面模型和多重剪切机构塑性模型研究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评述.
1999(S2):39-42.
摘要:简要回顾了计算力学的发展概况,就其若干重要内容,包括数学描述、离散数学模型、非线性问题的计算、应用软件的发展进行讨论和展望.
1999(S2):43-46.
摘要:流固耦合运动中存在许多流体诱发有害振动的问题,船舶附体结构物的颤振和涡激振动就是其中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处理二维粘性流场与扁薄弹性体相互作用的粘性流边界元理论和方法—Oseen子边界元法.类似于势流理论中的边界元方法,在弹性体湿表面分布Oseen方程的基本解,即Oseen子,并由物面边界条件确定其强度.探讨提高Oseen方程适用雷诺数范围的问题.湍流模式的引入和以非齐次线性Oseen方程迭代逼近非线性Navier-Stokes方程.最后给出二维翼剖面绕流的一个算例.边界型数值方法解决流固耦合问题,在物面边界条件的处理上有其优越性,提高Oseen子边界元法适用雷诺数范围后可处理工程中一些实际问题.
1999(S2):51-58.
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限元法在数值计算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许多特殊问题上却几乎无能为力.如某些特殊不连续介质问题、高度大变形问题、动态裂纹扩展问题、几何畸变问题、陡梯度场和高振荡问题、各种奇异问题以及特殊自适应计算等等.于是,作为有限元等传统数值分析方法的重要补充和发展——无网格法便应运而生.本文对各种无网格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进行了综述;评述了各种方法的成就及近况;同时,对各种无网格方法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1999(S2):59-64.
摘要:提出了一种用于蠕变应力分析的龙格—库塔—曼森积分算法.该算法比欧拉法精度高,并且节省CPU时间.在算法中还耦合了连续损伤力学本构模型.因此,本文方法可以预测高温构件中蠕变裂纹开裂和扩展以及相应剩余寿命.厚壁圆筒蠕变断裂数值算例证明了该算法的高效和正确性.
1999(S2):65-66.
摘要:讨论了火箭弹在发射管内的螺旋运动.给出了火箭发射过程中描述螺旋运动的动力学方程组,并对这组方程进行了求解.
1999(S2):67-73.
摘要:本研究采用三维ALE方法对生物反应器内部复杂流动进行数值模拟,通过隔板的放置以及隔板位置和角度的调整,以达到控制生物反应器内的流动状态,并通过考察粒子的Lagrange运动特性,了解生物反应器内不同物质的混合情况,对工程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999(S2):74-77.
摘要:柔性模薄板成形在工程应用中常称为橡皮垫成形,这种成形工艺由于生产周期短、成形质量高而被广泛用于飞机、汽车以及其它工业的板件的生产.目前,对于这种成形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试验研究,数值方面的研究非常少,本文用三维动态有限元方法对柔性模薄板成形过程的模拟,通过在计算机上反复模拟成形过程,得到比较合理的各种工艺参数、刚性模具尺寸以及柔性橡皮的类型.为了完整性,文中首先给出了三维有限元理论的基本方程,然后分析了一个典型零件的模拟过程,同时还对橡皮硬度对成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典型零件厚度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
1999(S2):83-87.
摘要:在论述软弱围岩大变形本质的基础上,建立了软弱围岩峰后剪胀变形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沙曲煤矿具体岩性条件的围岩变形和支架—围岩关系进行了分析,与弹塑性分析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工程实际情况,为围岩峰后变形的研究探讨了新的途径.
1999(S2):88-90.
摘要:研究了火箭弹在管内的运动情形,给出一个通用的火箭发射系统的多刚体模型,用R-W法对这个多刚体模型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并编制了通用的火箭发射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最后对某火箭发射系统火箭弹在管内的运动姿态进行了模拟计算.
1999(S2):91-96.
摘要:提出了能反映键槽几何形状、传力特征的“键槽传剪模型”物理方程式,据此模拟三峡升船机上闸首结构的纵横键槽施工缝在正常运行水位下的接触变化情况.对是否布置预应力锚索进行了计算比较,详细分析了预应力措施对三峡升船机上闸首接缝接触情况和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对三峡升船机上闸首设计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作出了评价.
1999(S2):97-103.
摘要:拱坝沿建基面“上滑”是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来的问题.本文采用结构力学的方法对等厚度圆拱及变厚度抛物线拱在水荷载作用下沿具有一定坡角的建基面滑移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拱的中心角、建基面的坡角、拱端接触面的摩擦系数、拱圈的位置等对沿建基面滑移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文章还模拟了小湾拱坝各高程的拱圈形状,研究其沿建基面上滑的可能性.
1999(S2):104-108.
摘要:阐述了国内外典型的锚杆支护理论的基本观点,结合隧洞围岩的实际状态,分析出各种理论的使用条件和局限性,便于工程技术人员选择使用.
1999(S2):109-112.
摘要:应用刚体极限平衡的方法,分析和计算了二滩拱坝沿拱座基面滑动的滑动形式及其稳定安全系数.并按“上滑失稳”的概念,校核二滩拱坝“上滑”的安全度.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二滩拱坝沿拱座基面滑动的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右岸的稳定安全系数大于左岸.三种滑移模式的计算结果为:沿建基面滑动的安全系数大于径向滑动模式而且小于切向滑动模式的安全系数.正确评估拱坝沿拱座基面滑动的安全系数将取决于拱坝极限状态研究的深入.
1999(S2):117-120.
摘要:给出了混凝土水化过程中的瞬态温度场及考虑混凝土材料性能随龄期变化的同步应力分析方法,有效地模拟了温变过程中应力的增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温变过程中考虑材料性质的变化对温度应力分析是有很大影响的.
1999(S2):121-125.
摘要:针对锡澄与沪宁高速公路拼接段新建路基施工后,以边载形式引起已建沪宁高速公路的附加沉降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研究.通过方案比较,选择了造价低、施工方便的沉降隔离墙设计方案.应用土体固结非线性有限元法,就隔离墙在工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表明,隔离墙的存在可有效地减少锡澄高速公路拼接后对沪宁高速公路主线中心的附加沉降量.一年多的现场监测表明设计是成功的.
1999(S2):126-129.
摘要:为了维护地下洞室群的稳定,如何采取合理、适时的支护一直是工程界所关心的问题.基于施工力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地下洞室分期开挖、适时支护仿真计算的有限元列式.结合工程实例的计算,分析了不同支护时机对地下洞室洞周围岩变形的影响,得到了一些对工程施工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1999(S2):130-133.
摘要:采用Spencer条分法、弹性有限单元法和弹塑性有限单元法研究太浦河平望段的岸坡稳定性,结果表明在30kN/m2的岸顶荷载作用下,按设计边坡开挖至河底高程-2.35m后,岸坡的整体稳定性不会发生显著的改变,在两岸不搬迁减载的条件下实施河道开挖拓宽是可行的.
1999(S2):134-138.
摘要:以重力坝沿建基面抗滑稳定分析为例,比较刚体极限平衡法与有限单元法.得出在线弹性和理想弹塑性材料模型下,两方法结果一致;在考虑材料软化或开裂的情况下,有限元法所得结果小,超载和强度储备安全系数一般更小.
1999(S2):139-142.
摘要:回顾了受损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评估方法,结合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提出了基于设计规范的受损构件承载力实用评估方法.分析了影响受损构件承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工程算例证明了评估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1999(S2):143-146.
摘要:利用非线性有限单元法对芹山水电站导流洞进口段衬砌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衬砌混凝土质量较差,在设计水头作用下可能会发生局部破坏.建议采取适当的加固及安全监控措施.
1999(S2):147-150.
摘要:力学学科发展科学计算可视化(VSC)的必要性.开发、运用和普及可视化技术的途径和方法,及对未来展望.
1999(S2):151-154.
摘要:水工建筑物由于长期运行以及施工等各方面的原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渗漏、管涌、裂缝等缺陷和病害.本文探讨应用反射波法检测水工建筑物的质量和预报水工建筑物的病害,主要应用反射波的运动学和动力等特征来检测水工建筑物的质量.
1999(S2):155-158.
摘要:研究了两种耐火砖模壳的强度,其外形和受力都比较复杂.应用动态应变电测法,分别就几种耐火砖材料进行现场测试.在此基础上,又采用三维有限元计算,经过插值分别算出各测点处的应力.并采用外推公式,推算出应力集中处的最大应力.经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可知各测点处由不同的方法得出的应力分布规律大致相同.这为评价耐火砖模壳的强度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并评定整体式模壳比分体式模壳合理.同时,根据厂方要求,通过三维有限元计算,扩大整体式模壳的应用范围,并提供几种可供采用的整体式模壳方案.
1999(S2):159-160.
摘要:介绍了新型万能试验机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与普通万能机相比,列出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的主要性能特点及有关参数.将相同材料及尺寸的试件分别在普通万能机和电液伺服万能机上进行纯弯曲试验,试验结果充分反映出新型万能机的优良特性.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