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1-6.
摘要:基于长江三峡大坝碾压混凝土方案左厂房12号坝段上部为常 态混凝土、下部为上下游面均设有常态混凝土的防渗结构型式的碾压混凝土坝的特点,借助 于渗流场求解的结点虚流量法及排水子结构技术,并提出“排水孔开关器”的概念和渗流非 均质成层材料单元模型,对坝中设计时存在的主要渗流疑虑问题、大坝的防渗与排水设施渗 控方案的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导致碾压混凝土坝渗流特性复杂化的坝体强 渗透各向异性是难以避免的,但只要有合理的防渗结构和排水设施,坝体渗流场是能够很好 地得到控制的.
2000(2):7-11.
摘要:对湖南省江垭碾压混凝土大坝部分芯样渗透性的室内试验研 究揭示了碾压混凝土渗透性的基本规律.长时间、多状态下的碾压混凝土渗透性试验结果表明:碾压混凝土渗透规律在较高水力梯度范围内仍服从线性达西定律;在恒定水头作用下, 碾压混凝土的渗透具有时效自密性;在变水头作用下,当水力梯度达到某一上限后,碾压混 凝土渗透在偏离达西渗流的现象.经过对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提出了描述碾压混凝土渗透性的经验关系,即渗流量随时间变化的负指数关系.
2000(2):12-16.
摘要:从安全监测的角度简要介绍了水口水电站工程在线实时监控 及反馈分析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模块,论述了局域网上的安全监控系统如何与Internet远程连接和通信、系统的结构和开发的技术要求、综合推理机的主要内容以及系统支持 数据库的设计要求等内容.该系统可以在线整编、处理和分析各种观测数据,综合评价大坝 的安全性态,达到在线实时监控大坝安全的目标.
2000(2):17-22.
摘要:从水电站压力管道结构可靠度设计的需要出发,提出应采用平稳二项随机过程或极值统计法来研究内水压力(含水击)这类可变荷载;根据静、动两部分荷载的不同特性(年发生率、持续时间及概率分布等),通过压力钢管设计算例,阐明在结构分项系数设计中应将它们分别作为单独的可变荷载,采用不同的作用分项系数和设计标准值 .
2000(2):23-26.
摘要:用Feddes模型模拟了地下排水和渗灌条件下麦田表层土壤的 水分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敏感地预测渗灌和排降后农田表层土壤的水分动态 ,求得根系密集层土壤含水量.
2000(2):27-31.
摘要:探讨了沙粒磨损机理,分析了影响磨蚀的因素,研究了掺气抗磨的可能性,根据试验数据导出了混凝土材料壁面磨损率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含沙水 流对固壁材料的磨蚀率随掺气浓度、材料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水流流速、含沙量的提高而增大.
2000(2):32-35.
摘要:针对江苏淮北地区冬小麦既要灌溉又要排水的生产实际,探索塑料暗管排水和渗灌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塑料暗管在小麦生育期间通过有控制的灌溉和排水,能起到保墒、增温、节水和降渍的作用,小麦增产增质效果显著
2000(2):36-39.
摘要:根据八塘尾碍航浅滩位于潮汐河口段以及河床淤积既有推移质又有悬移质泥沙的特点,模型设计从不稳定流的水流运动方程和连续方程、悬沙和底沙运动方程以及河床变形方程出发,考虑河床泥沙的起动、沉降和含沙量的相似条件,导出了潮汐河口悬沙和底沙冲淤模型试验相似律.试验中,潮汐放水过程按冲淤时间比尺控制,单潮周期按水流时间比尺控制,以保证水流运动相似.验证试验表明,模型设计、模型沙选择及时间比尺处理是合理的
2000(2):40-44.
摘要:主要讨论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4种折旧方法,即直线折旧法(SL法)、年数总和折旧法(SOYD法)、双倍余额递减折旧法(DDB法)、定率递减折旧法(FRD法).在分析这4种方法一般特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它们在分析期内静态折旧费总额和动态折旧费总额.这为进一步研究各种折旧方法的优缺点提供了分析论证的基础,同时也为各种折 旧方法动、静态特性一致性的证明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0(2):45-49.
摘要:介绍岩体多层结构模型(Multilaminate Framework),推导 其中的弹塑性公式,并给出算例.算例表明,多层结构模型使得有限元网格的划分不受节理的限制,在岩体工程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2000(2):50-53.
摘要:通过江苏、上海等地10余座闸站合建工程的物理模型试验成 果分析,总结出闸站合建枢纽的三种主要布置型式,即平面对称布置、平面不对称布置和立 面分层布置.在各类整流措施中,闸站结合部加设导流墙和泵站前池加设潜墩,可以有效地改善由于主流偏斜所诱发的回流、螺旋流等不良流态.
2000(2):54-58.
摘要:通过对某工程采用的深层搅拌连续桩墙的抗渗试验,认为桩机喷头喷浆不均匀、叶片搅拌不均匀、上下进尺不均匀等是导致深层搅拌连续桩墙整体防渗 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提出“双排套打”或“多排套打”是目前用深层搅拌桩进行闸基防渗加固的较好措施之一.
2000(2):59-63.
摘要:梅山连拱坝由于结构单薄,对周围环境变化比较敏感.结合梅山连拱坝的实测资料,采用多种模型和分析方法,对其变形性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梅山大坝变形、稳定、强度和裂缝等的不利荷载工况.
2000(2):64-68.
摘要:结合三峡船闸设计研究工作,通过分析闸墙施工过程中自重荷载、温度荷载以及完建运行时温度应力、渗透压力的作用,详细研究了锚杆取不同自由长度时锚杆的应力情况.结果表明,增加锚杆自由长度可以大幅度减小锚杆由闸墙自重、温度引起的高剪应力,使各锚杆的受力均匀化,降低锚杆的最大拉应力.
2000(2):69-73.
摘要:根据水力机组可分段线性化的特性,提出了水力机组简易模糊语言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反馈控制思想引入系统辨识,同时结合神经网络的易学习特点 给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水力机组模型结构及其算法.最后将所建模型运用于灯泡贯流式 机组的在线预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线修正工作量小,并能迅速地、较为准确地逼近实际系统的输出,可以作为贯流式机组自适应控制的实时预测模型.
2000(2):74-77.
摘要:研究了双向水流侧式进出水口分流墩与进出水口水力性能之 间的关系.通过水工模型试验比较,研究分流墩形状及其布置方式对进出水口各孔流道中流量和流速分布以及水头损失系数的影响.针对抽水蓄能电站库水位变化幅度大,在发电和抽水 工况下进出水口水流方向相反的特点,拟定了多个试验方案,并对每个方案在高水位及低水 位时不同水流方向情况下的水力性能进行试验比较.研究表明,分流墩的形状和位置与双向水流侧式进出水口的水力性能有密切关系.
2000(2):78-80.
摘要: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水电规划专业中的适用 性,以及基于GIS的水电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优点.对基于GIS的水电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的技术路线和系统框架进行了设计.较详细地给出了水电规划各个环节中应用GIS功能的方法 .基于GIS的水电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在技术上是可行的,GIS技术的应用将使水电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功能更完善,界面更友好,提供的决策支持信息更丰富.
2000(2):81-84.
摘要:简要介绍核级蓄电池模拟地震试验的试件选择、安装环境的模拟以及试验的基本程序,重点讨论地震荷载作用期间蓄电池连续放电特性,以及试验前后蓄电池容量的考核等电气特性问题.验证了样机设计的可靠性及合理性,为改进设计及现场安装提供了依据.还论证了国产蓄电池应用在核电领域中的可行性.
2000(2):88-91.
摘要:介绍了水位自动控制和流速、水位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以及该系统在水工模型试验中的应用方法和结果.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以自动控制边界水位,对模型中的水位、流速进行多点采集,具有快速数据处理、绘图和建立数据库的功能,且智能化程度高、高效、可靠、操作方便.
2000(2):92-95.
摘要:针对3台机组合用1条有压尾水隧洞的矩形阻抗式尾水调压室 底部流道的体型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研究了3种典型的底部流道体型的水头损失,以及机组负荷变化情况下不同的底部流道体型的水头损失与分流比的关系.结果表明,尾水调压室阻抗隔板下设曲线形分岔方案的流态较好,与常规无分岔的方案相比,减少水头损失约50%,可显著提高发电效益.
2000(2):96-100.
摘要:对洪家渡水电站引水系统在设置尾水调压室和取消尾水调压室两种情况下的过渡过程进行了计算研究.计算表明,通过考虑机组特性、优化机组导叶关闭规律及合理整定调速器参数,该水电站取消尾水调压室的方案是可行的,其各设计参数控制值基本上能满足设计要求.计算成果已作为该电站设计方案比较的依据之一.
2000(2):101-105.
摘要:通过对水泥深层搅拌桩加固土的各种影响因素和大量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a)影响加固效果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水泥掺入比、含水量、龄期等;(b)水泥掺入比一般应为10%~15%,不宜低于8%;(c)土壤含水量较高时宜 选用粉喷搅拌工艺,含水量小于30%宜采用浆喷湿搅工艺;(d)水泥土声波速度与其强度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可将声速作为水泥深层搅拌桩检测的重要物理量.
2000(2):106-108.
摘要:阐述了影子价格的意义及其应用方法;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分析资源价值的内涵,提出资源投入物可持续发展外部成本的概念,探讨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采用的资源投入物计算价格,表明该计算价格中与可持续发展外部成本相应的价格组成部分可通过补偿价格确定.
2000(2):109-112.
摘要:对拟建在深厚覆盖层上的冶勒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了折线形与直线形心墙型式及直线形心墙型式不同底部尺寸对防渗体系应力状态和工作性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直线形心墙由蓄水引起的坝体垂直位移变化大于折线形心墙,相应蓄水后心墙与基础接触面上的法向应力也稍大,从接触面防渗及施工方便的角度考虑,以采用直线形心墙为宜;直线形心墙底部宽度在0.9~1.2m之间变化时,心墙、防渗墙及两者结合部的应力变化不大,可在满足渗径长度前提下尽量选择较小的底宽尺寸,以降低工程造价.
2000(2):113-116.
摘要:通过局部动床模型试验,研究了石梁河水库新老泄洪闸闸下河床冲刷特性,分析了枢纽运行方式、出池水流的流速流态等因素对闸下冲刷的影响,提出了新老闸联合运行的减冲运行方式和消力池采用扭曲边墙以及在二级陡坡上加设马蹄形消力 墩等减冲工程措施.
2000(2):117-119.
摘要:对现场检桩中遇到的异常桩,根据现场实践经验,探讨了锤击能量大小、频率高低对判断桩的完整性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