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6):1-5.
摘要:根据大气的气象特征和烟流的特点,选择了包含浮力项的三维Reynold's方程组以及温度和浓度的传输方程,并以k-ε紊流模式闭合方程组.方程组用SIMPLEC算法求解.求解过程中使用逐线递代的三对角矩阵法,辅以单块和双块修正技术.模式首先用于静风环境下烟流的传输问题.然后,对有风中性层结下烟流的对流-扩散进行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证明了模式的实用性.
2001(6):6-10.
摘要:基于农田灌溉用水管理的复杂性和实时性,结合江苏省锡山市安镇农田灌溉管理的具体情况,研制开发了农田灌溉决策支持与控制系统,使决策支持与控制互为反馈,两者有机集成.该系统综合集成了决策支持技术、实时信息采集处理技术、现代化控制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信息查询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技术.根据采集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决策,作出灌溉预报,确定精确的灌溉时间和最佳灌溉水量,利用决策结果对灌溉设备进行自动控制与监测.
2001(6):11-14.
摘要:介绍一种喷灌的压力、流量控制设备的工作原理、组成、特点,以及它的设计依据.设计的压力、流量控制装置是由表面开有曲线孔的空心阀芯与弹簧的配合实现调压.它适用于山区喷灌,使喷灌有良好的均匀度,提高了喷灌质量.同时对设备的实验装置也作了介绍.
2001(6):15-19.
摘要:介绍一个适用于软土的弹粘塑性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平面有限元程序中,对某软土地基的固结变形进行了分析预测.该模型和邓肯张模型相比预测结果更合理.该模型还可用于预测软土路基的工后沉降.
2001(6):20-23.
摘要:将两个负指数型函数之差所构成的函数类取作权函数.在确定权函数的参数时,主要考虑了两个因素:(a)权函数与样本容量的关系,以反映样本信息量大小在选择权函数中的作用;(b)对样本系列中排位在中上部的点据给予较大的权重.对P-Ⅲ型总体分布,本文提出的权函数能使σ和Cs的估计由原方法的二阶加权中心矩降低为一阶加权中心矩估计.统计试验结果表明,修改后的双权函数法无偏性方面优于矩法,有效性与矩法相当;与PWM法的部分结果对比表明,两者统计性能接近.
2001(6):24-26.
摘要:应用状态空间迭代法计算结构动力响应量,并编制计算机仿真流程图和仿真程序,完成工程结构动力响应的计算机图形分析.由此将计算得到的大量结果进行合理的处理和表达.
2001(6):27-29.
摘要:对有压瞬变流系统提出整体可控性概念.给出了起始子系统的定义.依据水力元件与管道的时间常数给出系统整体可控性的判别方法:对一个有压瞬变流系统,除起始子系统以外,如果存在时间常数为无穷大的水力元件或管道,则它是整体不可控的.并对整体不可控系统提出可控化的方法.
2001(6):30-35.
摘要:结合盐灌船闸泥沙模型试验,研究闸下泥沙淤积规律,探讨减少闸下泥沙淤积的工程措施.试验研究表明:盐灌船闸修建后,下游引航道内的淤积是严重的;利用汛期部分水量由船闸集中放水冲沙,对清除下游引航道的泥沙淤积是有效的;在泄水冲沙同时采用机船拖耙等搅沙措施,能大幅度提高冲沙效率;改斜坡式断面为直立式断面,缩小下游引航道的过水面积,不仅能减少淤积量,而且有利于提高冲沙效率.
2001(6):36-40.
摘要:根据南京长江第二大桥195.41m高的斜拉桥索塔柱的实测变形值,研究了温度、日照和风速等因素作用对塔柱变形的量值.利用GPS定位系统动态监测塔柱在风荷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对大桥钢箱梁的定位和安装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1(6):41-45.
摘要:以控制土壤蒸发和植物的无效散发为目的,提出了土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利用地中蒸渗仪的实验资料分析了各种覆盖种植方法的节水效益,证实了土壤水资源开发利用对于旱作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01(6):46-50.
摘要:在对镇江纸浆厂环境噪声源调查的基础上,对整个厂区范围按噪声污染状况以及功能区进行网格划分,共布设32个测点,取得11400个实测数据,从而对该厂环境噪声状况及特征进行影响评价分析,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防治噪声的建议.
2001(6):51-55.
摘要:结合堆石坝变形的特点,应用逐步回归方法提取大坝变形观测数据系列的水压和温度分量后,用灰色非线性系统模型模拟剩余数据系列的趋势项,用时间序列模型模拟剩余数据系列的随机项,由此建立了堆石坝变形监测的灰色非线性时序组合模型.计算分析表明新模型提高了拟合精度,使堆石坝变形监测的数学模型更趋于合理.
2001(6):56-60.
摘要:以水布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为研究对象,采用考虑残余体积应变与残余剪应变的计算模型进行整体永久变形分析,得出了动力变形量及其分布特征,以及永久变形对高面板堆石坝防渗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高坝上部面板与垫层间的动位移存在相位差,使面板动应力在上部产生明显的变化,需要给予重视;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0.1g峰值加速度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永久变形,对于300m级高的混凝土堆石坝结构的影响不显著.
2001(6):61-64.
摘要:为了考虑库水位对测压管水位的滞后效应,引入了库水位滞后影响函数和等效水位,结合三维渗流有限元计算成果,建立了考虑滞后效应的测压管水位混合模型.计算实例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库水位对测压管水位的滞后效应,且精度较高.
2001(6):65-67.
摘要:采用铁屑还原混凝法对含硫染料中间体废水进行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操作条件下,硫的去除率为98.5%,出水清澈透明,无S2-存在;CODCr去除率为65.0%,BOD5/CODCr由0.085提高到0.15,可对废水进行生化处理;同时回收得到含量56%的Na2S溶液,可直接用于染料中间体的再生产.此法将废水中的含硫化合物以Na2S形式回收,为该类废水的综合治理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2001(6):68-72.
摘要:对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河道无序采砂对长江中下游的河床稳定和航运交通所造成的危害,认为在一段时间内全面禁止在长江中下游河道非法采砂是完全正确的.从长远来看,由于河床稳定和航道整治的迫切需要,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不可避免,但惟有依法科学有序地进行长江河道采砂才能够变害为利,使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为国民经济在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2001(6):73-78.
摘要:通过对某工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试验,分析室内水泥土强度随龄期、掺入比、含水量及外掺剂等变化的发展规律,探讨复合地基桩土共同作用下的承载情况和地基对承台的反力模式.分析表明,不同水泥土随掺入比和龄期的变化,其强度差异较大;水泥土破坏应变仅为1%~2%,基本属脆性破坏;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基本值随确定方法的不同而有不同结果;桩顶存在较大的集中反力,桩土应力分担比在不同荷重下有很大的变化,在上部荷重为120~380kPa时应力分担比在10左右.
2001(6):79-82.
摘要:大坝建成蓄水,坝址自然环境发生剧变,有利于库水中有机质的富集,致使下层库水弱酸性化和含侵蚀CO2.库水在向坝基运移过程中,与坝基岩石间产生物理化学作用.钾、钠、硅、铝等元素是组成岩石的基本成分,它们在坝基水中的大量迁移是评价坝基软岩性状变化(软化、泥化)的重要依据.少数坝基胶状析出物化学成分中,SiO2和A12O3含量高达50%以上,水中SiO2-3含量也丰富,说明坝基局部地段软岩性状发生了变化.
2001(6):83-86.
摘要:根据甘肃河西区出山口水文站最新径流资料,对该区年、月径流统计特性(如自相关性、长持续性、径流年代变化、趋势性、周期性及年内变化等)利用Hurst系数、简单分波法等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该区年径流统计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区年径流存在着明显的趋势性及长持续性,50年代径流偏丰,90年代有偏枯趋势.建立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做出两步预测,相对误差可控制在20%以内.
2001(6):87-89.
摘要:介绍了神经元网络BP算法的基本结构,提出了转换GPS高程的神经元网络模型——经改进的5层BP网络结构.该BP网络结构包括:输入转换层、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和输出转换层.由于BP网络激活函数的数据限定区间为[0,1],在工程应用中,增加设置输入转换层和输出转换层是必要的.通过某工程实例,对5层BP网络的具体模型结构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如输入输出层的结构设计、隐含层最佳节点数的选取等.最后得到了一些有工程实用价值的结论.
2001(6):90-93.
摘要:以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结合具体工程实例,综合分析了水化学分析数据误差的传递及其对饱和指数SI值的影响,饱和指数SI反映了水岩系列间的相互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各水化学分析数据误差对SI值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反应”最为灵敏的是水的pH值.
2001(6):94-98.
摘要:利用电测及超声波测试技术测试了混凝土拱型试件制品前缘处热应变及热损伤,给出该结构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的热损伤试验结果.文中分析了温度荷载对混凝土结构的热损伤影响,并解释了混凝土热损伤破坏机理.试验成果为进行混凝土热损伤方向的理论研究及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2001(6):99-102.
摘要:描述了一种基于Taylor展开的分步有限元数值格式,该法在时间上进行分步计算,在空间上采用标准的Galerkin有限元格式.对该数值格式的稳定性分析表明,该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具有三阶精度,数值稳定性好,在库朗数0~1的范围内均收敛.相比于Taylor-Galerkin法,本有限元法不包含高阶微分项,适用于非线性多维问题及具有复杂边界形状的流动.该法具有计算简便、精度高、数值稳定性好等优点.
2001(6):103-105.
摘要:通过室内抗压、抗拉及抗剪强度试验,说明了轻型混凝土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路堤填筑材料.轻型混凝土的容重仅为压实土的1/3到1/2,其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比压实土高得多,压缩性很小.工程实例表明它在软基上筑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1(6):106-108.
摘要:分析了非饱和黄土抗拉强度的来源,研究了非饱和黄土抗拉强度的特性,结果表明:密度和含水量是非饱和黄土抗拉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非饱和黄土在拉应力下的破坏一般为脆性破坏;抗拉强度与初始含水量呈幂函数关系;试样破坏时的极限拉应变随初始含水量的增大而变大.
2001(6):112-115.
摘要:针对岩石类介质,基于Perzyna的弹粘塑性理论,采用弹粘塑性本构模型,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列式,并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讨论了迭代过程中时间步长的限制问题.对某洞室围岩稳定性所进行的分析,考虑了洞室开挖过程中的粘性效应,得到了洞周围岩的位移、应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地下洞室施工的适时支护提供了依据.
2001(6):116-119.
摘要:根据节水投资现状,对节水投资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了节水规划投资估算方法——成本法、统计分析法、经验公式法及直接估算法,认为目前适宜采用直接估算法对全国节水规划投资进行估算.最后对影响节水投资的6大主要因素——节水发展规划目标、地区产业结构、供水能力、水源充沛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现行节水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节水发展规划目标是影响节水投资的主要因素.
2001(6):119-121.
摘要:结合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给出了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下,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方法,并详细介绍了所开发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论述了系统中有关数据库表设计的合理性以及系统的安全性.该系统不仅具备完善的业务档案数据录入、修改、删除、条件检索以及报表生成打印等功能,还可方便地与将来的校园网相连,实现档案资源在Internet/Intranet平台上的充分利用.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