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1-5.
摘要:首先对江垭碾压混凝土坝芯样室内渗透试验的渗透系数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貌似分散的渗透系数数据进行概型分布的严格检验,从而揭示了现代正常施工的碾压混凝土坝中的二级配、三级配碾压混凝土和变态混凝土包括各自含层(缝)面 芯样的渗透系数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统计特性.计算分析表明,求得的各种类型碾压混凝土渗透系数的均值、方差及各自的累积概率曲线,不但为设计提供了更科学的、概念明确的分 析数据,也为科学地评价碾压混凝土坝的质量提供了一种定量的科学分析方法.
2002(2):9-13.
摘要:推导了弹性支承梁横向自由振动模态的特征方程,计算了几种不同弹性支承梁的前几阶反映固有频率的无量纲特征值,提出了刚架模态分析的弹性支承梁方法.算例表明,将弹性支承梁法应用于平面刚架弯曲振动模态分析,能取得较好结果.
2002(2):14-17.
摘要:根据大坝实测位移资料,应用模糊神经网络反演坝体和坝基的弹性模量,其中两种水位下的位移的水压分量差值作为网络输入矢量,待求的坝体和坝基的弹性模量作为网络输出矢量.计算结果表明,应用模糊神经网络反演大坝弹性模量,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优点.
2002(2):18-21.
摘要:研究了硅灰石-硅溶胶浆体的固化过程及机理.结果表明:浆体的初期固化是由于硅灰石胶粒中Ca2+的溶出,导致硅溶胶的凝胶化;后期固化则存在Ca2+与溶胶作用形成类似水化硅酸钙产物的过程, 硅溶胶中的Ca2+离子促进硅灰石胶粒中Ca2+的溶出,从而促进水化硅酸钙的形成.
2002(2):22-25.
摘要:从孔隙水的保存状态出发,利用向后雄二的吸力效果理论 ,将饱和土的弹塑性模型推广到非饱和土.推广方法概念清楚,适用性广,新引入的试验参数少且能由三轴试验测定,是否可行还能通过三轴试验加以检验,具有较大的实用性.
2002(2):26-29.
摘要:以勒让德多项式作为结构响应计算的试函数,利用其正交性导出了线性结构的瞬态响应的数学模型.推导中没有对位移响应作时间上的离散,所得的位移响应是一连续函数, 与时间离散无关,且无条件稳定.算例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
2002(2):30-34.
摘要:通过极限抗拉强度试验和围压作用下的拉伸试验,研究了柔性混凝土的抗拉破坏特性.研究表明:柔性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拉压强度比、极限拉应变明显增大;围压对抗拉强度影响较小,对拉应变影响较大,当发生拉断破坏时,应以抗拉强度作为破坏准则,当发生剪断时,应以莫尔-库仑理论作为破坏准则.
2002(2):35-38.
摘要:首先利用塑性理论中屈服函数与塑性流动参量之间的互补性,给出了弹塑性问题的互补虚功原理;然后用Taylor级数对屈服函数进行线性化处理,导出了基于有限单元法的弹塑性问题的线性互补模型,并给出了求解方法.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但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而且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
2002(2):39-41.
摘要:探讨了基因算法的原理及本身参数优化特性,总结了参数的简便设置技术,并针对 该法的寻优效果明显依赖于模型参数的初始变化区间的大小,及可能会出现过早收敛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加速基因算法.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法具有直观、简便、快速,适用性强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种优化问题中.
2002(2):42-44.
摘要:对烟田土壤及污泥0.01 mol/L CaCl2浸提液中NH+4-N,NO-3-N和可溶性有机态N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简便、快捷、适合国内实验室分析条件的测定0.01 mol/L CaCl2浸提液中NH+4-N,NO-3-N和可溶性有机态N的方法和步骤,为烟田合理推荐施用N肥、污泥农用及防止土壤、水体N素污染提供了有效的监测分析手段.
2002(2):45-48.
摘要:分析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控制的基本原理,指出赢得值是研究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控制系统行为状态最为重要的参数.提出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活动应划分为独立型活动、分摊型活动和层次型活动,并重点研究了这三类活动赢得值的度量方法,给出赢得值的计算公式.结论为费用绩效、进度绩效、综合绩效等行为状态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2(2):49-53.
摘要:针对基本遗传算法在优化应用中遇到的诸如局部搜索能力差、计算量大、对较大搜索空间适应能力差和早熟收敛等问题,将传统的单纯形搜索算法与 遗传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混合遗传算法,并在算法中增加了小生境淘汰运算和加速循环操作.典型测试函数数值算例验证表明,本文方法不但可以有效地克服基本遗传算法的上述缺陷,而且计算速度和计算精度都有显著提高.
2002(2):54-57.
摘要:对于竖向荷载作用下的高层框架问题,在传统弯矩分配法 的基础上导得了一种新的求解方法,并给出了算例,应用结果表明,所给出的新求解方法既便于手算,又便于编程电算,同时,高层框架不必分层就能求解.
2002(2):58-62.
摘要:根据1997、1998年4至9月,在黄河上游地区所进行的人工增水试验,用混合产流水文模型对增雨效果进行评估,获得了比传统方法更合理、更可信的结果.
2002(2):63-70.
摘要:综述了水及溶质在有大孔隙的土壤中运移的实验和模型研究进展,指出:今后应通过大量的室内外实验和改进观测方法来获得大量的数据资料,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研究大孔隙流;只有在参数的测定和一些量的确定技术解决以后,模型才能得 到完善而达到实用的程度;为解决大孔隙系统流动过程中的高度非线性和非稳定性问题,需要新的模拟方法和数值计算方法;今后模拟研究的重点应是随机模型而不是确定性模型 .
2002(2):71-77.
摘要:首先概述了水系统中风险分析研究方法,然后从防洪安全、水资源利用、水利工程施工、地下水及其污染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入手,综述了风险 分析在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将熵理论引入到风险分析的研究领 域中;开展“风险分析的风险”的研究;比较和改进现有的风险分析研究方法,等等.
2002(2):78-80.
摘要:在水工模型中,应用电子式电动阀控制流量时,由于电子式电动阀对微机控制信号的响应比较慢,导致流量超调,严重地影响了物理模型的稳定性. 针对流量控制中的这一问题,从微机控制电子式电动阀的特点出发,给出了电子式电动阀的优化控制算法,并从软件上予以实现.试验证明,优化的控制算法使流量控制稳定可靠,提高了物理模型试验的精确度.
2002(2):81-84.
摘要:按时间离散分析了单一岩块的稳定性,即岩块受力松动引起形成岩块的充填物的变形和破裂,使充填物作用在岩块上的力不断改变,设在每一时间步内岩块沿直线路径运动. 根据岩块的运动规律和结构面的破裂状态判断是否结束岩块的运动分析,于是判断出岩块的稳定性.该方法分析计算量小,结论合理.
2002(2):85-89.
摘要:假设坝体的剪切模量随深度呈指数变化,运用三维剪切楔理论,导出了土石坝垂直振动的控制微分方程,采用分离变量法和伽辽金逼近法求得了计算土石坝垂直振动前三阶振型自振频率的代数公式;然后应用反应谱技术,获得了相应的估计土石坝垂直地震反应的最大位移、最大速度、最大加速度以及最大应力的计算公式.
2002(2):90-92.
摘要:根据对堤坝隐患检测的实践和效果,从堤坝外在条件和内部结构特点,联系隐患自身性质,探讨了利用地质雷达(GPR)和瑞利波探测隐患的原理、方法和效果.试验表明,这两种方法相结合,可互补各自测试方法的不足,较有效、快速地检测堤坝中的裂缝、孔穴、软弱夹层等隐患.
2002(2):93-96.
摘要:以宜兴抽水蓄能电站所提供的岩芯为例,对该电站岩芯的强度特性进行研究,依据 单轴压缩试验结果分别提出了风干状态下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与高径比,自然状态、饱和状态下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与横截面积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式.该式可以很方便地在有关工程中为相似岩石估算其强度值提供参考.
2002(2):97-100.
摘要:采用ISODATA技术(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技术A),利用标准残差Rn和相邻采样时刻量测值之差ΔZ作为特征值,对量测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并根据隶属度的大小来辨识其是否属于不良数据.数字仿真表明,该计算方法简单、快速、可靠.
2002(2):101-104.
摘要:介绍三峡工程大坝后期冷却通水的计算方法和通水方案,并以泄洪坝段为例,根据混凝土无内热源的热传导方程和三峡工程具体情况确定的初始条件,推导出适合三峡工程的混凝土降温时间公式和对应的温度曲线、混凝土冷却中的任一时间的平均温度和对应的温度曲线,为掌握闷温时机、及时提供接缝灌浆部位提供了可靠依据.
2002(2):105-108.
摘要:考虑了沉桩挤土效应引起的桩周土体的应力和孔隙比的变化及其对土体非线性性质的影响,修正了现有的荷载传递函数,编制了计算程序,并对一试桩资料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2002(2):109-112.
摘要:新疆改水工程大大改善了农村饮水条件,使介水传染病发病率减小,环境及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为此,对包括减轻取水负担、节省医药费负担、发展庭院经济和水厂效益在内的直接经济效益进行了动态量化分析研究,提出了估算公式,同时根据翔实可靠的数据进行了保守计算.综合效益研究表明,新疆农村改水效益十分显著,至2000年底新疆农村改水的累计总经济效益达到55.07亿元以上,远远超过累计21.63亿元的总投资.
2002(2):113-115.
摘要:从挟带推移质的水流能量平衡方程出发,引入Meyer-Peter和Muller推移质输沙率公式,推导了挟带推移质的动平整床面阻力系数公式.实测资料对公式验证的结果表明,该公式具有一定的精度,可用于实际问题的计算.
2002(2):116-118.
摘要:基于PVM分布式编程环境,将传统的惩罚函数法加以改进,提出惩罚函数并行算法的概念.该算法不但具有编程方便、可移植性强和能有效地减少计算时间等优点,而且通讯量少,对传统的惩罚函数法改动少,只需有一网络和PVM并行编程环境就能实现.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