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S1):1-4.
摘要:对砌石拱坝设计、施工、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如温度荷载与温度应力,拱坝优化设计,施工质量,运行方式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2002(S1):5-8.
摘要:介绍了长潭岗拱坝修建在岩溶地区宽大断裂带上,由于资金的制约,水库虽已运行6年多,但仍处于边修建、边运行的状况中,甚至会给大坝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针对这种状况,对工程进行安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库是在不安全的情况下带病运行,建议尽快实施除险加固措施.
2002(S1):9-11.
摘要:对拱坝设计过程中碰到的拱坝线型选择、倒悬度的确定、中心角的确定、坝肩稳定、温度荷载、坝体弹模的选用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看法.
2002(S1):12-14.
摘要:高岭头二级电站混凝土薄拱坝坝高80?m,下游河谷底宽仅4~10?m,消能防冲问题较难解决.溢洪道设计中根据实际的地形情况,把对冲消能和下泄水流纵向拉开扩散消能相结合,适合狭窄河谷的地形特点,较好地解决了消能防冲问题,避免了对左岸坝后抗力岩体的大量开挖,确保了拱座的抗滑稳定.
2002(S1):15-20.
摘要:金坑拱坝多年来带裂缝工作,通过弹性、非线性等研究分析,指出体型的高敏感性是大坝开裂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金坑拱坝确实存在安全裕度较小的问题,虽然短期内还不致有安全问题,但必须对有关裂缝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运行水位的控制,加强对大坝的各项观测.
2002(S1):21-26.
摘要:长潭岗水库拱坝河床宽大断裂带,通过合理确定坝型,优化坝体型设计及坝基预裂爆破开挖,以及两级消能等项研究与实施,削减了坝体自重对坝基的荷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洪对宽大断裂带的冲刷,确保了宽大断裂带上建高坝的成功和水库的安全运行.
2002(S1):27-31.
摘要:凌津滩大坝共布置了4组正、倒垂线,用以观测大坝的水平位移.垂线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垂线水平位移主要受温度影响,其次是水压,时效影响较小;正、倒垂线测点位移变形规律基本正常.
2002(S1):32-34.
摘要:砌石拱坝坝体采用灌浆横缝,防渗面板设宽缝,避免坝体预留宽缝而造成的施工困难.低气温期间坝体横缝进行接缝灌浆,防渗面板进行宽缝膨胀混凝土回填,使拱坝封拱质量有了保证,确保了拱坝结构的整体受力,大坝获得良好防渗效果.
2002(S1):35-39.
摘要:谢村源三心变厚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66?m,厚高比0.182,1990年3月开工,1994年1月建成,同年4月蓄水.坝址处地形与工程地质条件不甚理想,针对实际情况,经过必要的勘探和深入研究,采用左岸设重力拱座和翼墙,实践证明与拱坝相接的布置方案是合理经济的.围绕拱坝的体形优化、坝体结构、拱座稳定、泄洪消能、基础处理、拱坝观测等技术问题,从设计、施工和运行的方面作一概略回顾和总结.至今工程运行正常,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2(S1):40-45.
摘要:本项试验研究对白山坝下游不同布置体型的水垫塘内水流进行了观测,研究了水垫塘体型对消能的影响,选择确定了能较好地适应水舌入射角为25°~45°的开阔型水垫塘.试验成果表明,水垫塘中的流态直接影响着水垫塘内消能和底板的受力,脉动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板块的稳定性.在水垫塘底板结构设计中,应综合考虑脉动压力、渗透力的影响.本项试验研究对白山坝下游不同布置体型的水垫塘内水流进行了观测,研究了水垫塘体型对消能的影响,选择确定了能较好地适应水舌入射角为25°~45°的开阔型水垫塘.试验成果表明,水垫塘中的流态直接影响着水垫塘内消能和底板的受力,脉动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板块的稳定性.在水垫塘底板结构设计中,应综合考虑脉动压力、渗透力的影响.
2002(S1):46-50.
摘要:红坡水库坝址的河谷宽高比达4.04,两岸地质条件不甚理想.通过采用RCC筑坝技术,成功地建成一座重力拱坝.工程中对右坝肩大跨度凝灰岩断层破碎带采取封闭加固措施,于强风化地层的左坝端实施坝端基岩锚固,为拱坝安全稳定提供了保障.红坡水库重力拱坝,采用全断面三级配RCC工艺,在不另设防渗层的条件下,成功地解决了大坝防渗问题.目前,大坝已安全运行近3年.
2002(S1):51-54.
摘要:对遵义市海龙水库混凝土重力坝,在没有条件做很多试验并进行研究而要完成温控设计时,参照了类似工程作出温控设计,制定混凝土坝温度控制标准.使用遵义发电厂粉煤灰作为大坝混凝土的掺和料,节约了水泥用量,降低了混凝土水化热温升,取得了良好的温控效果.
2002(S1):55-59.
摘要:介绍龙头寨水电站经优化设计采用对数螺旋线双曲拱坝,不仅技术先进,结构新颖,布置合理,施工方便,而且大大节省了投资,改善了坝体应力及稳定条件.筑坝材料为细石混凝土砌块石,最大坝高90.7m,厚高比0.134,为江西省已建同类型拱坝之首.为减小施工干扰,缩短工期,降低投资,设计上打破常规,改全径向面开挖为半径向面开挖,取消了花岗岩坝基的帷幕灌浆和坝体分缝.对水下施工留有隐患的河床基础及坝体辅以全面的补强灌浆.
2002(S1):60-63.
摘要:从工程实践出发,论述了拱坝设计中的某些问题,包括拱坝体形的优选、拱坝曲度、应力控制工况、基础温差、水泥品种及软弱夹层处理等.
2002(S1):64-68.
摘要:井冈冲砌石双曲拱坝为多心圆弧双曲拱坝.拱坝最大坝高92m,厚高比0.261,最大拱圈中心角99.9°,最大拱圈半径160m.采用ADCAD进行体型优化.拱坝结构分析表明:拱坝应力满足规范要求,拱坝超载能力不大.该拱坝拱座稳定的安全余度很小,为此采取在坝肩设置排水洞和加强观测的设计措施.坝体上游面设混凝土防渗面板、下游面设浆砌条石、中部为细石混凝土砌毛石.该砌石拱坝坝体每隔72m设一条灌浆横缝,上游混凝土防渗面板沿坝轴线每隔18m设0.8m宽的宽缝,水泥灌浆和膨胀混凝土回填于低温季节进行.对石料场岩石进行了隐节理、铁锈面对强度的影响试验和现场大型砌体现场试验,试验研究表明,选定石料场的石料不宜上坝.经设计和试验研究,拱坝两个坝身表孔采用窄缝式消能工.
2002(S1):69-74.
摘要:介绍混凝土掺用HLC抗裂防渗剂技术.HLC外加剂具有高效减水、缓凝、引气、保塑、微膨胀及早强增强等功能.混凝土掺用HLC外加剂:早期产生微膨胀,有效补偿混凝土干缩;延缓凝结时间,避免冷缝产生.在配制同等级强度的混凝土时,掺用HLC外加剂,每立方米混凝土可节约水泥100.kg以上,减小水化热.研究成果表明,掺用HLC外加剂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并在100多个工程应用中得到验证.
2002(S1):75-79.
摘要:简介了贵阳市北郊水厂沙老河三心圆拱坝全坝不分缝,通过对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优化,尽量降低用水量及水泥用量,掺用4%~5.5%氧化镁等技术措施.利用其氧化镁延迟性微膨胀,替代传统施工工艺,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达到快速、简便、实用.
2002(S1):80-89.
摘要:拱坝起源于欧洲,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真正采用现代技术理论进行设计、施工的历史仅约160年.期间,其结构概念先后经历并取得了由薄壁圆筒概念→固端拱概念→拱梁分载概念→双曲拱概念等多次重大进展,并有力地推动了拱坝体形及其建设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本文对最近1个多世纪以来的拱坝结构概念及其体形的发展情况,以及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真正引起人们重视的拱坝上滑稳定概念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对从事拱坝研究、教学和设计、施工有一定参考价值.
2002(S1):90-92.
摘要:借鉴已成工程建设经验,结合海龙水库工程实际情况,设置混凝土拱坝横缝和制定接缝灌浆方式,有利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避免坝体因温度收缩开裂,从而保证坝体混凝土质量.
2002(S1):93-96.
摘要:用厚度较小的常规矩形(平面)或立方体(空间)单元来描述滑坡体与岩基之间的接触面,并给出滑动面上满足摩尔库仑极限条件的应力屈服方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滑坡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弹塑性有限元迭代解法.这种方法比常规的刚体极限平衡解法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可适用于解决二维或三维问题, 同时可给出滑面上的应力场和位移场.文中给出了一具有折线滑动面的滑坡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实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是有效、合理和可靠的.
2002(S1):97-103.
摘要:针对碾压混凝土(RCC)拱坝整体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中计算工作量过于庞大的问题,将“层合单元”用于单元并层的计算中.该方法大大减少了单元数目,大幅度地提高计算效率.算例表明,因中小型RCC拱坝浇筑量较小,若在一个低温季节快速施工完毕,对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峰值和温度应力,简化温控措施极为有利.
2002(S1):103-107.
摘要:提出了拱坝应力分析的有限元内力法.该法首先按常规方法建立拱坝及地基在水压力、自重等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平衡方程,求解结点位移和单元应力,然后将坝体分解为拱系和梁系,根据拱和梁的内力平衡条件求解指定截面上的约束内力,并进而求解相应截面上的内力(弯矩、轴力、剪力等)和坝体内任一点的等效应力.文中推导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对典型的圆筒拱坝和拟建的某高拱坝的应力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2002(S1):108-111.
摘要:简要介绍了作者通过运用AUTOCAD的VBA编程技术开发的有限元可视化建模系统及设计方法,并在某一高拱坝上进行了实例应用.实践证明可视化技术能够大大提高有限元分析的效率,促进有限元法的普及应用.
2002(S1):112-115.
摘要:针对高拱坝上游建基面主拉应力明显超过混凝土抗拉允许应力这一特点,采用位移和接触力混合解法较精确地求解建基面上作用力,利用坝体与岩基的接触条件,判断接触是否拉开,并对开裂表面施加水压力,通过逐步迭代,确定坝体稳定开裂范围.
2002(S1):116-119.
摘要:采用结构可靠度的分项系数概念,给出了坝肩抗滑稳定分析分项系数表示的控制表达式及其应用条件,在与现行规范比较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分项系数中结构系数的两种计算方法.通过比较分项系数表示的极限状态方程与现有安全系数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得出结构系数的相应范围.通过对两个具体工程的典型算例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2002(S1):120-124.
摘要:通过整体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了江口水电站双曲拱坝坝体和坝肩的变形规律、破坏机理,综合评价了坝肩的超载安全度,并对江口水电站拱坝基础方案进行了验证.
2002(S1):125-127.
摘要:蓄水期是大坝运行的一个特殊阶段,该阶段的温度场和应力场不同于施工期,也不同于正常运行期,计算相对比较复杂.在实际工程中,蓄水阶段是坝体开裂的敏感阶段,且国内有一些碾压混凝土坝就是在蓄水期开裂.本文就碾压混凝土拱坝蓄水期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析计算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讨论.
2002(S1):128-132.
摘要:用断裂力学方法分析拱坝坝体裂缝扩展稳定性的有关问题,就拱坝在运行期温度荷载的计算、温度断裂有限元及裂缝扩展的断裂判据等方面作了分析,并用自编的断裂有限元程序进行了平面断裂问题的范例计算.
2002(S1):133-136.
摘要: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福建梅花周边缝试验拱坝的破坏进行了数值模拟,用超载法对其安全度和破坏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与实际情况较一致的破坏形式.研究表明:梅花拱坝实际允许水深只有20.8m,溃坝前其一直处于超载状态;梅花坝在水荷载作用下,有向上的变形趋势,水深加大时,坝体上抬趋势增大,温升作用增加了上抬值,这种上抬对周边缝拱坝的整体稳定是不利的.破坏时先是周边缝下部拉坏和剪坏,然后拱坝中部出现压剪破坏和坝肩发生剪切破坏,最终在库水作用下左、右坝体发生沿缝面的滑移和转动破坏.
2002(S1):137-140.
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普及,拱坝体型优化设计应运而生,且设计方式日趋复杂化、先进化、经济化、合理化,并已由原来的单曲、等厚、圆弧、低拱坝发展到现在的双曲、变厚、非圆弧、高拱坝.多心圆、抛物线、椭圆、双曲线、对数螺线拱坝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但伴随而来的拱坝施工放样变得复杂和困难.为此,以采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拱坝优化“ADASO”程序优化设计的龙头寨对数螺线拱坝为例,介绍拱坝施工放样方法.
2002(S1):141-143.
摘要:讨论了基于等熵转换和摄动随机有限元的模糊随机有限元方法,并把它与土体的 Biot固结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地基沉降的概率分析方法.文中从有限元角度给出了公式推导过程,得出土体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的数字特征的计算公式.
2002(S1):144-147.
摘要:讨论了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计算因路基沉降而增加土方数量的必要性.在充分利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简单易行、能够比较准确估算该土方数量的方法.工程实例表明,结果令人满意.
2002(S1):148-152.
摘要:利用微量放射性同位素?在孔中作为示踪剂测定地下水流向时,发现在地下水流速很低(<10-2m/d)的基岩裸孔内(没有滤管)和部分有套管(滤管)的松散层地层中,利用单孔地下水流向探头测定到的地下水流向有时与实际情况相反.如果地下水中含有正负电荷,容易形成较大体积的悬浮黏土粒.在偏碱性溶液中黏土矿物显示为负电性,部分悬浮在水中的黏土粒随着地下水的运动进入孔壁并部分被吸附在孔壁的裂隙或填砾中.示踪剂碘离子被吸附在孔壁上的黏土粒负电荷所排斥,在孔中形成不均匀的?离子分布.实验发现这种不均匀的物理吸附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完成.在流向测定之前应测定孔中水的pH值、电导以及了解主要离子的含量与土粒的矿物成分是必要的.这项研究为在偏碱性或酸性含盐分较高的地下水中提供了一种低流速下测定流向的方法.
2002(S1):153-156.
摘要:通过整体清水模型、断面模型试验论证,表明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立体交叉地涵原工程设计规模及泄流能力偏大,设计方案地涵下游布置不合理,出流及回流不对称.在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逐步对地涵的排水渠道、地涵下游翼墙与堤防衔接型式及地涵的过流面积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修改方案及最终试验方案.
2002(S1):157-160.
摘要:防汛用水囊子堤的外形虽与橡胶水坝相似,但其力学分析远比橡胶水坝复杂,目前还没有精确的分析方法.为此,运用ANSYS分析软件并结合人工干预等综合方法进行了计算.假定水囊内部的体积不变,以静水压力模拟水的作用,对该流固耦合问题进行了合理简化.由于水囊较长,在垂直水囊轴向取一环形条为分析对象,采用等参梁元进行有限元离散,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经与试验结果相对比,两者吻合较好,表明了本文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2002(S1):161-164.
摘要:研究西流水面板堆石坝的应力应变形态,取其典型断面,堆石体采用邓肯EB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用增量法进行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得出应力应变形态,为该坝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2002(S1):165-168.
摘要:对碾压混凝土坝进行开裂分析,采用应力应变双层开裂判据判断单元的开裂状态,同时利用钝裂缝带模型、混凝土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及调整力向量的有限元解法来反映混凝土的软化特性.以龙滩碾压混凝土坝为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
2002(S1):169-172.
摘要:介绍了多级分散压缩型锚索在淮安三线船闸中的应用情况及施工过程的一些改善措施,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对以后的船闸建设和类似岩土和地下工程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2002(S1):173-176.
摘要: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分析了真空及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机理,并介绍了固结理论、强度增长理论及沉降的各种计算方法,提出了软土地基固结计算时应考虑施工对土的损伤的观点.
2002(S1):177-179.
摘要:在指出启闭机设计、施工和使用中长期沿用的安全系数法存在的缺陷的基础上,基于可靠度分析的基本原理,提出计算启闭机主要零部件减速器开式齿轮的可靠度方法,并结合工程算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靠度分析方法克服了传统安全系数法的缺点,可靠度指标是更为科学的质量指标.
2002(S1):180-183.
摘要:基于土坡失稳破坏是一个渐进破坏过程的破坏机理,运用峰值强度和稳态强度对土坡进行了稳定分析,推求了土坡局部安全系数和整体安全系数.利用土条内能耗散率等于外荷功率的基本等量关系,初步探讨了能量法在土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最后进行了工程实际验证,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2002(S1):184-188.
摘要:考虑钢筋混凝土材料的非线性特征,在用二次积分迭代法进行R.C.框架非线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框架结构造价最省为目标的非线性优化设计.所用的二次积分迭代法可以反映单个构件裂缝开展、钢筋屈服、混凝土压碎、内力重分布等全部过程.非线性优化设计采用整体优化和分部优化相结合的优化方法,将非线性分析和系统优化紧密结合.分部优化的数学模型被有效简化,但充分考虑截面尺寸、纵向钢筋和箍筋这些在造价中起决定作用的设计变量和各种抗震约束条件,优化结果相对合理精确.非线性优化设计软件将非线性分析与系统优化穿插在一起,联合迭代,共同收敛.有效减少了迭代的次数.引用的优化设计实例证明了非线性优化设计比弹性的优化设计的造价有显著地减少.
2002(S1):189-191.
摘要:介绍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利用广义遗传算法搜索土坡的最危险滑动面及其对应的最小安全系数的算法,并对计算过程进行了编程.计算实例验证了广义遗传算法在边坡工程中的有效性,可以得出广义遗传算法用于确定土坡最危险滑动面是一种全局优化算法.
2002(S1):192-194.
摘要:简述石水缸水库面板堆石坝设计方案,对大坝结构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的应力应变分析,给出了坝体、面板的应力和位移结果,为该坝的面板堆石坝设计方案提供了设计依据.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