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3):237-240.
摘要:通过对江苏海岸带几种主要生物的重金属含量测定,分析生物体的重金属富集效应和元素间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底栖生物的重金属含量高于浮游生物,生物肉体和壳体对外界金属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一般壳体吸收更多的有害元素;对于不同的生物个体,吸收的主要方式和含量不同.根据有关海洋生物体污染物标准,认为江苏沿海的生物体已受到轻度污染.
2005(3):241-245.
摘要:综述了荧光原位杂交(FISH)、多聚酶链式反应(PCR)、DNA克隆及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并将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到淡水水体底泥厌氧氨氧化菌(anammox菌)和好氧氨氧化菌的原位检测中,从底泥样品中鉴别出这两种细菌,其中好氧氨氧化菌属于亚硝酸单胞菌属,厌氧氨氧化菌属于anammox菌的Brocadia分支,为进一步研究淡水环境中氮的微生物循环过程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2005(3):246-250.
摘要:从维持和保护河网生态系统正常的基本功能角度出发,根据流域地理位置及河网地区河 流自身的特点,探讨河网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内涵和构成,指出平原河网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组合条件下,在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系统淡水资源的同时,为了维持和改善河网系统正常的生态结构与生态环境功能所必须蓄存和消耗的水量.在此概念的基础上,对适合于河网系统中各项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并对定量化研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2005(3):251-254.
摘要:在水文学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形成洪涝淹没的主要致灾因子;根据下垫面性质,江河、道路等线状阻水建筑物的分布以及地形、水利区划等因素划分地理单元和计算单元.根据内涝及风暴潮不同的致灾原理,分别建立沿海地区风暴潮洪水淹没、郊区内涝淹没和中心城区内涝淹没计算、评价模型.考虑防洪工程的分布及影响,以地理信息系统和模糊数学分析法为工具,进行不同区划单元洪涝淹没风险的综合计算分析与评价.以上海市为例,对风险图绘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探讨.
2005(3):255-259.
摘要:应用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评价方法对江苏省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 进行分析和计算.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从宏观上度量了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以及生态状况.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生态安全受到胁迫,生态赤字高达2271.3hm2/人.
2005(3):260-263.
摘要:根据泰安市的生态环境特点,对建设泰安生态城市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如何建设该生态城市的建议:(a)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定泰安市生态城市的总体框架;(b)加强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初步建立起生态城市的基础支撑体系;(c)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d)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和提高城市居民的整体素质.
2005(3):264--268.
摘要: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90%的输水河道是利用现有河道.由于现有河道水环境问题突出,调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资源的使用价值和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决定调水工程的实际效益.在分析工程影响区域水污染来源及成因、水环境质量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国家东线治污规划,预测调水水质,探讨东线的保护措施.
2005(3):269-272.
摘要:简介地貌瞬时单位线(GIUH)的发展以及GIUA的通用公式.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从数字高程模型(DEM)中分析和提取了Horton地貌率等地貌参数.以龙岩市桃源溪麦园水文站和雁石溪龙门水文站控制流域为例,利用GIUH通用公式对多场历史洪水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洪峰值和峰现时间与实测值相符.
2005(3):273-276.
摘要:通过中试试验,研究地表漫流系统中马尼拉、水香蒲、春兰、早熟禾等4种植物对新沂河污水中CODMn、氨氮、色度3个指标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种植物中,早熟禾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CODMn、氨氮、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55%,89.2%,51.2%;在考察的3个指标中,地表漫流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最高,4种植物对其去除率分别达到78.8%,79%,67.6%,89.2%.
2005(3):277-281.
摘要:通过模型试验研究有压输水管道系统阀门关闭时间对汽化时间和弥合水锤压力的影响,管道中的含气量对弥合水锤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有压输水管道系统中,弥合水锤压力与汽化时间的大小有密切关系,计算机数据采集的频率对水锤压力的波形有明显影响.建立了含气水锤的气泡离散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值是吻合的.
2005(3):282-286.
摘要:针对龙滩碾压混凝土筑坝的特点,在设计研究中根据应变空间表述的弹塑性增量理论,考虑材料的软化塑性性质,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分析坝体的应力状态,采用稳定性理论和两种不同的材料强度储备方式,研究重力坝的承载能力.研究结果反映了因混凝土和岩石材料的损伤及软化导致重力坝系统失稳的物理机制.
2005(3):287-290.
摘要:应用细观力学理论,假设混凝土三相组成服从Weibull分布,建立了混凝土随机分布二维结构模型,对混凝土单边裂纹拉伸数值试样进行仿真研究,得出了裂纹在砂浆、骨料及界面中的扩展路径和试件的宏观应力应变曲线.
2005(3):291-295.
摘要:在细观力学基础上将混凝土考虑为粗骨料、砂浆及它们之间的黏结层组成的三相复合 材料.针对大坝等大体积全级配或三级配混凝土,骨料含量比较高(60%~70%)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效投放算法,通过一次性随机投放形成同种骨料的所有三角形基骨料,然后在此基础上随机延凸,生成任意形状的随机骨料.与通常的圆形骨料只有2个随机数相比,该生成算法中每个骨料一般需要7个以上随机数,同时该方法的生成效率和骨料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多边形骨料的生成算法.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MARC对东江拱坝三级配混凝土试件的单向轴拉破坏过程进行了全过程数值模拟,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接近.
2005(3):296-300.
摘要:论述在大坝破坏分析中数值计算方法的发展过程和现状.简述目前广泛使用的结构力学分析法、连续变形分析法、非连续变形分析法、整体稳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单元剖分思路,逐个分析它们的适用范围和存在的不足之处,指出数值计算方法亟待解决计算结果对单元网络剖分的依赖性等关键和基础性问题以及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005(3):301-305.
摘要:对于带缝运行的水工混凝土结构,用小波分析和突变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裂缝转异诊断模型.结合工程实例,利用小波分析方法提取裂缝的时效变形,在此基础上建立裂缝的灰色尖点突变模型,提出裂缝的转异判据,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2005(3):306-309.
摘要:研究土体在小应变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特征.以标准砂和粉砂为试样,利用GDS数 字应力控制三轴仪进行特殊应力路径下的固结排水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将Puzrin & Burland的对数曲线型非线性模型、Goto等的正弦函数型非线性模型和传统的双曲线模型的土体应力应变关系及弹性模量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小应变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土体在小应变下的变形特征.
2005(3):310-313.
摘要:对利用电沉积方法修复混凝土裂缝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选取6种电沉积溶液及各项试验参数,设计了利用电沉积方法修复混凝土裂缝的试验装置,比较不同溶液中试件表面和裂缝的沉积效果,结果表明:在所选的6种电沉积溶液中,ZnSO4,MgSO4和MgCl2溶液可取得较好的沉积效果,试验采用的装置对于利用电沉积方法修复混凝土裂缝是适用的.
2005(3):314-317.
摘要:对压力拱拱体进行定义,通过应力分析确定拱体的边界,并用数值分析方法对拱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岩性和围岩中水平应力对围岩中应力拱的位置和形状有很大影响,围岩强度越高,拱体越靠近硐室,形状陡峭;围岩强度较低者,拱体则远离硐室,形状平缓.足够的水平应力是压力拱成拱必不可少的条件.
2005(3):318-321.
摘要:利用XRD(X射线衍射)和XAFS(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研究了机械合金化Fe60Ni40二元金属合金的微结构随球磨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球磨5h,α-Fe和金属Ni的混合物开始形成合金,样品保持原来的bcc和fcc结构;球磨20h,α-Fe的特征配位峰完全消失,样品为比较均匀的fcc结构的固溶体;球磨时间增至40h时,Fe原子的近邻结构又有了新的变化,是由多种物态组成的复相固溶体.用柯西公式计算的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晶粒不断细化,晶格畸变加剧,Ni相的晶格常数与Fe60Ni40合金的物相同步变化.这说明机械合金化过程中,晶格畸变引起的晶格常数的变化是相变的重要因素.
2005(3):322-326.
摘要:应用集对分析的同异反态势排序法,给出了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度和资源、环境损害态势度的表示方法,并提出了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以盐城滨海湿地区域为例,对其协调发展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基于联系数的同异反态势排序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
2005(3):327-330.
摘要:对船坞泵站泵装置进行了模型试验,讨论了水泵参数换算、试验结果及误差分析等问题,研究了导流方案与悬空高度对泵装置性能的影响.为提高泵装置性能,将原出水管道虹吸下降段及出口管径设计成渐扩管.试验结果表明,在悬空高度hp=0.76D0时,各种工况下进水流态平顺,流道内无涡带发生,水泵运行平稳,装置效率可提高0.5%~1.5 %.
2005(3):331-333.
摘要:对电力参数采集中常用的移相算法提出了改进,主要是针对选择窗函数时矩形窗过渡带窄但纹波较大,海明窗平滑但过渡带变宽、泄漏大等问题.在过渡带范围内使用非理想函数代替理想函数来设计FIR Hilbert滤波器,并通过仿真比较,证明采用非理想化Hilbert变换设计的滤波器大大地改善了Gibbs现象,而且还能初步设定过渡带的截止频率.
2005(3):334-338.
摘要:结合水利枢纽实际,提出一种基于面向对象工作流网的枢纽抽水站业务过程模型,并实现了工作流网模型向面向对象语言的转化.对工作流网模型中的“变迁”元素进行扩展,面向对象的工作流网模型的结构,工作流网向面向对象的状态转换图及语言的转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2005(3):339-342.
摘要:探讨虚拟视景交互漫游过程中实时碰撞检测的技术问题,针对碰撞检测系统开销很大的问题,提出了预碰撞检测与精碰撞检测相结合的解决方法,并通过对视点的运动参数估计,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碰撞预检测,加快了碰撞检测的速度,提高了实时性能.
2005(3):343-346.
摘要: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系统对丽水市水电产业发展趋势进行数据自适应跟踪预测.通过该系统将相关年份的发电量和国内生产总值进行组合跟踪测算,测算结果表明:自适应神经网络能很好地跟踪原始数据变化趋势,从而得到比较科学和准确的经济趋势预测.
2005(3):347-349.
摘要:研究基于给定可靠性下产出量的控制方程.在随机投入产出过程中,当直接消耗系数和最终需求为指数型随机变量时,方程中随机变量分布中参数间的关系有3种基本情况:所有参数都相等、所有参数两两不相等、有部分相等而其余则两两不相等.实际上,前2种情况是第3种情况的特殊形式.运用独立随机变量和的分布理论,基于直接消耗系数和最终需求分布参数间的第3种关系,导出了随机投入产出模型中产出量所满足的方程.
2005(3):350-353.
摘要:通过构造上下解的方法,给出了由3个方程组成的反应扩散方程组的齐次边界问题在p1p2p3<m1m2m3和p1p2p3>m1m2m3条件下,其非负解整体存在和有限爆破的充分条件,并考虑了参数α,β,γ及区域形状对其解性质的影响.所得结果可以推广到n个方程的情况.
2005(3):354-356.
摘要:讨论寿命服从单参数GAMMA分布单元平均寿命的极大似然估计和一致最小方差无偏估计;应用BASU定理求出了单元可靠度及串联系统可靠度的一致最小方差无偏估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