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5):458-489.
摘要:选用氯胺为氧化剂对剑水蚤进行灭活试验.先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确定影响灭活剑水蚤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显著性分析;之后分别考察在蒸馏水和腐殖酸配制水中有效氯的投加量、氯和氨的投加比例对灭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胺对剑水蚤具有显著的灭活作用.在有效氯质量浓度为3.00mg/L、氯和氨投加比例1∶1~4∶1时,蒸馏水试验中对剑水蚤的灭活可达到75%~95%,腐殖酸配制水试验可达50%~80%.而灭活效果受pH值(在6.0~8.0之间)、剑水蚤密度、氨和氯的投加时间间隔影响较小.
2005(5):490-493.
摘要: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引入混沌理论,将相空间重构理论与神经网络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径流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通过相空间重构,把一维径流时间序列拓展为多维序列,而多维序列可挖掘更为丰富的信息,有利于神经网络的训练.研究表明,利用神经网络建模可以较好地解决非线性问题,使预测更符合实际.以汉江石泉水库逐月平均入库径流序列为例,建立了径流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与神经网络耦合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2005(5):494-499.
摘要:针对明渠交汇口缓流流动特性,分别应用水深平均H-L模型及k-ε模型建立了二维数值模型.水深方向采用静压假定,可模拟自由面和河床地形变化;应用交错网格上的有限体积法对方程组进行离散并采用水深速度校正算法求解;每个代数方程求解采用TDMA逐行扫描法;针对交汇口几何特征,分区进行网格划分.应用实测资料对两种模型进行了验证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可模拟明渠交汇口基本流动特性,但H-L模型所得的分离区计算结果比k-ε模型更为准确.
2005(5):500-504.
摘要:总结了单裂隙尺度和网络裂隙尺度中溶质运移的基本特点、试验研究成果、裂隙交叉处的混合模式、数学模型以及模拟方法等.分析了裂隙介质中溶质运移试验研究的局限性,评价了各种数学模拟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指出了溶质运移的研究特别是裂隙几何特征和交叉处的混合模式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005(5):505-508.
摘要:利用2001年太湖12个月25个监测点的实测水质资料,结合太湖监测点的空间地理位置,基于相关系数法,对太湖水质时空相关性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动态聚类分析法将太湖所有监测点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水质存在很强的时空相关性,月份之间的相关性变化比较明显,可能与太湖水位、水体的流动情况以及入湖排污口污染物排放量有关;动态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直观地了解太湖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005(5):509-512.
摘要:构造了名为GTOPMODEL用于洪水模拟基于栅格的分布式水文模型.通过假设土壤饱和水力传导率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指数递减和地下水面平行于地表面,推导出了基本方程;介绍了植物及根系截留、蒸散发、地下水补给、基流以及汇流的计算方法,并与TOPMODEL进行了比较.采用因特网提供的数字高程模型、土壤组成和土地覆盖等资料,选用流域面积4 716km的黄河支流洛河卢氏以上流域,应用两个模型进行了洪水模拟比较.结果表明,在该流域GTOPMODEL比TOPMODEL模拟更好.
2005(5):513-517.
摘要:利用1950~2002年热带气旋降水量资料,对华北地区由热带气旋引起的降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热带气旋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平均山东半岛东部最大,向西具有减少的趋势,这种趋势与热带气旋降水频数相一致,地形的影响使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复杂化.对于热带气旋过程降水量的大小,地形的影响更为重要,从河北东部经西部到河南南部沿着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分布着大的过程降水中心,此外,受热带气旋影响的最西站点随年代向东偏移.热带气旋降水量季节变化表现为8月最大,10月最小;年际变化明显,具有显著的2~3年振荡周期;年代际变化表现为20世纪50,60和70年代相差很小,80年代后具有明显减少的趋势.各区域热带气旋降水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显示,华北西部的山西和北部的内蒙减少的趋势最强.
2005(5):518-521.
摘要:分析了河口淡水对盐度乃至生物产生的影响.以海河河口及近岸海域为对象,通过建立入海径流与盐度的回归关系,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多年平均盐度值作为盐度控制标准,以计算得到的该标准下的入海径流21.6亿m作为海河河口生态需水量,对海河流域年内过程和各水系的生态需水进行了分配.在与现状生态用水比较后可知,大部分年份均不能满足生态需水要求,应加强人工调控,保证入海水量需求.
2005(5):522-524.
摘要:对国外水资源配置模型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水资源配置模型研究发展的趋势,即单目标模型向多目标模型发展,模拟与优化模型相结合,以及不确定性和模糊优化模型的建立.建议开发多目标、多层次、多用户、群决策的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系统,为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科学管理实践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005(5):525-529.
摘要:用土柱实验模拟莠去津在土壤中的运移.实验结果表明相当浓度的莠去津被淋溶到土柱的底部,说明莠去津对地下水存在很大威胁.应用CXTFIT的平衡与非平衡模型模拟莠去津在土柱中的运移,模拟结果表明CXTFIT的非平衡模型能很好地模拟莠去津的穿透曲线.由CXTFIT率定得到的莠去津在土柱实验中的吸附和降解参数和从批次实验得到的吸附和降解参数有较好的一致性.
2005(5):530-533.
摘要:针对尼洋河流域的水文特性和资料情况,利用基于混合线性回归模型的黑箱子模型方法建立了包括尼洋河流域工布江达、巴河桥、更张、八一等站的流域洪水预报模型,并采用1997~2002年汛期的水文观测资料分别率定各站相应的洪水预报模型,采用2003年汛期的水文观测资料分别验证率定的水预报模型.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方法具有一定的精度,可以用于作业预报.
2005(5):534-537.
摘要:采用VOF(VolumeofFluid) 中的PLIC(Piecewise Linear Interface Calculation) 界面重构方法模拟了三维气泡在另一种静止流体中的上升和变形运动;在数值模拟的例子中分别考察了不同黏度和表面张力对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形及上升速度等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PLIC界面重构方法可以正确地模拟气泡的变形、破裂等过程.黏性和表面张力在气泡运动过程中的作用可以用Etvs数和Reynolds 数来描述.在相同的密度和黏度比的情况下,表面张力越大,则气泡的形状变化越小,上升的速度越快,表面张力起着使气泡保持原状的作用;黏性越小,则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射流穿透上表面的时间越早,变形速度越快.
2005(5):538-541.
摘要:通过对华北平原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流场变化、地下水资源的系列变化分析,认为:除降水量减少等自然因素外,人类治水工程和开采地下水等因素是造成华北平原区水资源减少的重要条件.
2005(5):542-545.
摘要:在河网水流三级联合解法的基础上,利用“节点含沙量控制法”,假设节点处冲刷和淤积较小,所有节点的含沙量控制方程可以通过输沙量守恒方程用矩阵形式写出,求解该不规则的稀疏矩阵方程组,得到所有节点处的含沙量;单一河道断面处的含沙量通过单一河流悬沙输运的求解方法获得,从而建立珠江三角洲全流域悬沙预测模型,并用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验证结果良好.
2005(5):546-548.
摘要:分析了我国城市水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为城市水资源定价是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手段.根据城市水资源价格公平性、费用补偿、差别征收、分期浮动、按期调整的定价原则,以水资源保护费、补偿费和品质费为经济内容,给出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经济用水的水资源价格定价公式.
2005(5):549-551.
摘要:江苏宜兴抽水蓄能电站枢纽工程上水库主坝为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下游面最大高差达285m,呈覆盖于建基面上的贴坡体形状.对此坝体选取代表性断面进行稳定分析,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进行变形计算.计算显示,该坝坡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坝体内变形和应力水平均不大,不会发生剪切破坏.
2005(5):552-556.
摘要:通过监测钢护筒和混凝土的应变,换算封底混凝土与钢护筒接触面的黏结强度,同时观测封底混凝土与钢护筒的相对位移,用于反演封底混凝土和钢护筒接触面的计算参数,进而反馈于封底混凝土与钢护筒共同作用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以获得封底混凝土与钢护筒接触面的平均极限摩擦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未浇注封底混凝土之前,观测期间承台混凝土发挥的最大握裹力为0.07MPa.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线性阶段封底混凝土与钢护筒接触面的平均单位摩阻力可达到0.28MPa.当平均单位摩阻力达到0.37MPa时,局部区域接触面达到屈服强度.
2005(5):557-562.
摘要:在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10个主控因素基础上,进行模糊数学分析并建立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最后采用可视化的编程语言Visual FoxPro 6.0编程,根据具体边坡的实际情况将主控因素的隶属度输入到主界面上,得到该边坡的稳定性评判结果.研究表明,两种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评价结果与现场情况吻合,并且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优于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2005(5):563-566.
摘要:根据碾压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和施工要求,研制开发了一种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即含有磺酸根、羧酸根、羟基和氨基等多种官能团的缓凝型非萘系高效减水剂.与萘系类相比,该高效减水剂具有掺量低,减水率大,坍落度损失小,能延缓凝结时间,提高碾压混凝土的可碾性、耐久性,减少水化温升和水泥适应性较好等特点.
2005(5):567-570.
摘要:在电沉积方法修复混凝土裂缝中,利用Photoshop,自定义阈值二值化实现图像分割的方法以及最大类间方差阈值分割法3种图像处理方法计算电沉积效果的评价指标——试件表面覆盖率,从分割后的图像与用于计算试件表面覆盖率的图像比较来看,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是可信的,但是前两种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最后1种计算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较高,计算速度也较快.
2005(5):571-574.
摘要:基于纤维水泥基材料的桥联法则(桥联应力裂纹张开位移关系)和K叠加原理,建立了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桥联裂缝模型,并针对三点受弯梁建立了简化的断裂分析模型.桥联裂缝模型能够描述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断裂全过程的裂缝扩展规律,灵活地分析不同纤维对断裂韧度的贡献,并可以计算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断裂韧度和临界缝长.
2005(5):575-579.
摘要:假定土压力与位移关系曲线为双曲线型,结合土体性质,得到与土体位移有关的土压力计算公式.通过对比有限元与该公式计算所得的作用于基坑围护结构上的土压力,说明该公式可以根据周围环境的允许变形准确地计算土压力,从而达到控制变形的目的.
2005(5):580-583.
摘要:通过室内岩石力学性质试验,现场原位岩体抗剪、变形试验和波速测试等研究,分析了水库泄洪洞洞室岩体的力学特性和变形特性.结合洞区岩体结构、构造特征及其风化程度,提出洞室区岩体力学性质基本参数,为洞室稳定性分析和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经施工开挖验证,所采用的工程岩体参数客观合理.
2005(5):584-587.
摘要:针对废弃装配体的拆卸序列优化,提出建立描述装配体结构的干涉自由矩阵以及“拆卸楔”的概念和算法,据此计算各个零件从装配体上可以拆卸下来的方向和次序.鉴于遗传计算过程中,其邻域往往过早地收敛于局部优化点上,于是将Tabu搜索组合到遗传算法之中.实例验证表明,用这种组合优化方法解决装配体拆卸序列优化问题,所生成的可行拆卸序列在适应度函数值、数量、分布范围等方面均优于单纯的由遗传算法生成的结果.
2005(5):588-591.
摘要:分析、比较了近岸浅水波浪传播变形的Boussinesq方程和缓坡方程的形式与特点,建立了包含底摩擦能耗效应、波浪破碎效应和子网格效应的Boussinesq方程波浪数学模型,并介绍了处理动边界问题的窄缝法以及处理消波边界的海绵层技术.采用经验非线性色散关系,结合含非线性项的缓坡方程,得到考虑非线性作用影响的缓坡方程模型.用物理试验结果对两种模型进行验证,并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两模型的计算精度进行了分析与说明.
2005(5):592-594.
摘要:采用目标规划模型进行水权第二层次初始分配,将某地区在第一层次分配中获得的水权分配给环境、农业、工业等不同用水部门,建立了绝对约束、目标约束以及相应的目标函数,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某地区水权第二层次的初始分配之中.
2005(5):595-597.
摘要:根据工程招投标特点,构建出不完全信息静态投标博弈模型.该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投标方只有利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优点,采取合理投标策略,努力提高该企业综合竞争力,才能在实现合理低价中标的同时达到利润最大化.
2005(5):598-601.
摘要:利用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基于商业银行的投入和产出统计数据,建立了商业银行相对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从横向对14家商业银行的规模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进行了相对有效性评价,从投入剩余及产出亏空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提升的对策.计算结果表明,大部分商业银行的相对效率较低,非有效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投入过剩现象,4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远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5(5):602-606.
摘要:结合Rabinowitz 和 Szulkin 关于Brake轨道的存在性与多重性的结论,利用部分对称泛函的临界点理论研究Hamilton系统在更广泛的能量面上Brake轨道的存在性问题.在适当条件下,证明了R2n中正定型超曲面Σ上存在Hamilton系统的Brake轨道.由于星型超曲面是正定型超曲面的特殊情形,该研究包含了Rabinowitz的相应结论.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