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6):607.
摘要:对河流健康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回顾了河流健康评价的发展状况,总结了河流健康评价的对象、评价指标的选取及主要采用的评价方法,提出了今后开展河流健康评价还需对评价标准、评价尺度、评价方法、服务功能评价等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
2005(6):612.
摘要:从研究悬浮颗粒在流体中运动的不同层次出发,分别回顾以有限元为代表的传统流体力学及近年来广泛应用的LatticeBoltzmann方法的原理,并重点介绍两种方法在悬浮颗粒数值模拟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2005(6):616.
摘要:从水资源、管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供应链主链节点湖泊到各供水企业这一决策链设计了Pareto最优决策模型——多级价格协调因子确定模型,采用通用的遗传算法优化决策结构中的各个参数.理论分析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正常运行中的多级协调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用价值.
2005(6):620.
摘要:通过讨论传统水文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分析水文信息的特点,采取面向对象的思想,通过站网及测站对象的动态管理、数据库的动态连接器的设置,实现了水文信息通用化管理.
2005(6):624.
摘要:提出现实世界、抽象世界和模型世界的概念,通过对基本对象型的赋值,把现实世界 映射到抽象世界.在抽象世界里,流域由基本对象组成,基本对象由基本元素组成,构造基本对象的模拟模型,建立水量交换函数和节点水位方程.采用矩阵标识法求解节点水位,由水量交换函数的回代得出所有流域对象的水力要素.在抽象世界里构建模型,用矩阵标识法求解,实现了流域洪水演进模拟,算法具有通用性.
2005(6):634.
摘要:根据国内外水分胁迫补偿效应的研究成果和笔者近年来的试验资料,对水分胁迫补偿 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期间或旱后复水,作物在生长发育、干物质累积以及根系活力、叶绿素浓度、叶片光合作用等方面均可出现补偿效应;补偿程度与水分胁迫程度、胁迫时期和胁迫持续时间有关;营养生长阶段或生殖生长阶段的初期,水分胁迫往往具有较好的补偿效应.论述了光合作用、补偿生长之间的关系,对补偿效应产生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在补偿效应的产生条件、变化规律、生理生态机制以及在田间尺度上的效应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005(6):638.
摘要:将有限元和块体元相结合,用有限元描述碾压混凝土本体内部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用 块体元从整体上分析层面的影响.在对有限元和块体元耦合效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碾压混凝土坝的成层特点和分区界面之间变形的不连续性,建立了碾压混凝土坝的变形分析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耦合计算分析程序.实例表明,该分析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碾压混凝土坝的工作性态,既可描述碾压混凝土坝的复杂变形,又可分析其破坏过程,充分发挥了块体元与有限元各自的优势.
2005(6):642.
摘要:采用振动台动力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计算2种方法,对水口水电站升船机塔楼结构 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综合评价升船机塔楼结构的抗震安全性.结果表明:模型试验和有限元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可为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2005(6):646.
摘要:对同向流动环境中的水平DBV射流的掺混特性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对不同试验组 次下的时均速度分量、射流边界、射流动量、紊动强度、雷诺应力和射流卷吸参量做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按时均中心线流速衰减规律,可将流动划分为3个区域,每个区域有其自身特定的指数衰减率;当x/D>1.5,除主轴平面内的紊动应力以外,时均速度,紊动强度,雷诺应力出现自相似;轴变换发生在x/D=1~1.5附近;平均稀释度和无量纲的沿程距离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相比于具有相同名义直径的同向流动环境中的圆射流,在相同排放流量条件下,DBV射流具有更好的稀释效果.
2005(6):650.
摘要:针对典型调压室水力系统,建立了具有随机初始条件的涌波分析随机模型,并根据调 压室水位波动特点,去掉了随机模型中的绝对值;利用泰勒级数展开式推导了水轮机瞬时全部甩荷时调压室中水位第1次向上波动时的水位随时间的随机解过程,并由此给出了解过程的密度函数公式和涌波均值的最大值的显式计算公式.
2005(6):654.
摘要:借助于混凝土水管冷却温度场严密算法及现场实验反演得出的计算参数,对姜唐湖退水闸闸墩施工期现场水管冷却的仿真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冷却水管具有明显的导热降温作用,可达到防止混凝土早期开裂的目的.
2005(6):658.
摘要:用三维等参EAS单元描述混凝土薄壁筒桩的受力变形特性,用薄层接触面单元模拟桩 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由接触面约束内力和桩上作用荷载求解桩体内力的静力平衡方程,提出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桩体有限元内力分析方法.对某工程薄壁筒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桩体变形和内力进行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2005(6):663.
摘要:根据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软基中塑料排水板的作用特点,提出了PVD单元的概念以 及有限元格式、矩阵表达式,并将其结合到三维Biot固结有限元程序中.对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计算例题,用PVD单元有限元法、常规有限元法进行了计算、比较,结果表明PVD单元有限元法能较好地模拟塑料排水板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地基中的应用.
2005(6):668.
摘要:对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包括高温车辙试验、APA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SBS化学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均比SBS物理改性沥青混合料好.SBS化学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沥青路面材料.
2005(6):677.
摘要:土工格栅作为一种新型的土工合成材料,由于具有高强度、低延伸率等特点而被选作主要的路堤加筋材料.采用通用非线性有限元ABAQUS程序分析了加筋前后路堤的竖向位移和侧向位移.分析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加筋能有效地降低路堤的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研究成果对软土地基的加筋处理有借鉴意义.
2005(6):688.
摘要:在基于位移抗震设计中,运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分析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性能 .采用基于水平位移模式分析方法,克服基于水平力模式分析方法中的理论不足,反映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位移特征,其稳定性优于水平力模式,便于确定结构层间位移和各构件的弹塑性变形.
2005(6):692.
摘要:介绍现浇薄壁管桩成桩振动的特点和评价方法.为合理评价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技术的沉桩振动效应,结合一现浇薄壁管桩软基处理工程,进行成桩振动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实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现有评价方法存在不足,指出今后应加强不同场地成桩振动传播规律和建筑物安全振动强度阈值的研究.
2005(6):696.
摘要:从锚杆形状和灌浆体特性对锚杆抗拔承载力的影响,锚杆的倾斜角、节理面的粗糙度、锚杆长度及直径等加锚设计参数对加固效果的影响,锚杆加固对岩体的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内摩擦角、凝聚力和渗透系数等岩体参数的影响3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的试验研究成果,讨论了岩体锚固的试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2005(6):701.
摘要:从港口的公共物品属性出发,运用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当前港口属地化管理中 存在的“囚徒困境”现象,提出基于歧异性增值业务的港口间稳定联盟和基于运输路径优化的区域交通一体化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措施.
2005(6):705.
摘要:采用海岸工程水动力学数学模型对黄茅海潮流场及波浪场进行了计算.潮流计算中利用 水平方向上的曲线正交坐标与垂直方向上的Sigma坐标相结合以及三维模型二维化的方法,波浪计算采用双曲型缓坡方程,并引入改进型的非线性弥散关系,从而能反映波浪的非线性效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复演黄茅海潮流及波浪场,可以用于工程实际中沿岸及河口湾潮流波浪场问题的计算.
2005(6):709.
摘要:利用近岸海洋动力要素耦合作用的数学模型提供的水动力条件,对悬浮物质输移扩散规 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在单纯潮汐风暴潮条件下的悬浮物质输移扩散规律进行了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考虑波浪和潮汐耦合作用的海洋动力参数与实测资料更加吻,从物理机制上看也更加合理;考虑近岸海洋动力要素耦合作用的悬浮物质输移扩散规律明显不同于单纯潮汐风暴潮情况下的悬浮物质输移扩散规律.因此,在考虑悬浮物质输移扩散时,不应只考虑潮流,必须考虑近岸海洋动力要素的耦合作用.
2005(6):713.
摘要:以时间/费用优化为例,给出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后,对网络进行动态时间/费用优化的数学模型,编制了遗传算法程序,通过改进的遗传算法求取了模型的最优解,并且将优化结果与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条件下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对网络进行动态优化其结果才更为可靠、准确.
2005(6):717.
摘要:利用曲率方法研究具有结构变化的线性回归模型的局部影响,分别得到了在自变量、因变量和加权扰动下相应的诊断统计量,并通过具体的数值实例说明了本文结论的有效性.
2005(6):725.
摘要:对于秩为n的m×n阶Cauchy矩阵C,通过构造特殊分块矩阵并研究其逆矩阵的三角分解,进而间接地得到了线性方程组Cx=b的极小范数最小二乘解的显式表达式及其快速算法,所需运算量为O(mn)+O(n2),而通常构造法方程组的方法所需运算量为O(mn2)+O(n3),用正交化法虽然避免了构造法方程组,但所需的运算量更大些.
2005(6):729.
摘要:借鉴数值方法中梯度方法的思想,引进了广义负梯度方向的概念,给出了一种基于广义 负梯度方向的Monte Carlo方法——GGMC方法.该方法保持了Monte Carlo算法的普适性和稳定性,并改善了原方法搜索的盲目性和随机性,提高了原方法的搜索效率,缩短了计算时间.将GGMC方法用于算例,收敛速度明显提高.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