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6):603-605.
摘要:为了研究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中各类涉水规划对防洪的影响,分析了平原河网区城市的洪涝特性及洪涝灾害形成原因,提出了适用于平原河网区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防洪安全校核计算方法.以太仓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防洪安全校核计算为实例,根据该市土地利用特点和下垫面特性,分别建立相应的产汇流模型,计算不同规划条件下的河网洪水位,计算结果可以为制定满足太仓市防洪安全要求的水资源综合规划方案提供依据.
2006(6):606-609.
摘要: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考虑海温和气象因子的作用,设计了3种预报方案,建立了洪家 渡水电站月径流量的预报模型,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海温因子与气象因子组合的逐步回归方案预报效果最佳,具有实用价值.最重要的3项影响因子是72.5°N,157.5°W~160°W海区的海温、东亚槽位置以及编号台风数.
2006(6):610-613.
摘要:分析长江流域上中游的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中下游的洪涝灾害、长江口的赤潮、长 江水质污染、流域生物多样性变化、流域内人群健康等问题;论述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森林植被的锐减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是洪灾和地质灾害的基础,污染物的大量排放造成了长江水质的污染和长江口的赤潮,水利设施的兴建使得濒危物种增多,城市化增加了洪灾损失;提出了保护和恢复长江流域和谐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增加环境建设的投入和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重视森林植被的保护等.
2006(6):614-67.
摘要:选用1957~2002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华北地区5个分区动力和热力蒸发量的季节、年际变化规律,动力和热力蒸发量之间的差异,动力和热力蒸发量对总蒸发量的贡献以及近20年全球变暖背景下华北地区动力和热力蒸发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各个区域动力和热力蒸发量的年、季变化规律有明显差异,动力蒸发量的季节变化呈双峰特征,而热力蒸发量则呈单峰变化.动力蒸发量和热力蒸发量的年和季节序列线性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异,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这种差异明显变大.年平均热力作用对总蒸发量的贡献大于动力作用,不同季节这种规律有所不同,温暖季节热力作用对总蒸发量贡献较大,寒冷季节动力作用大于热力作用(华北4区除外).
2006(6):618-621.
摘要:运用河流连续体理论,分析修建大坝对河流水力学要素的影响.根据水力特征的变化,对河道型水库工程影响区域水力过渡区进行划分,重点研究各个水力过渡区内的水文水 力特征、空间结构、物质结构和能量结构的变化及其生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水文水力特征的变化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要素的变化,最终将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胁迫.
2006(6):622-626.
摘要:针对供水库群联合调度的多水源多用户水资源配置问题,选择供水过程均匀为系统目标 函数,基于大系统聚合分解理论,设计了一种对供水水库群聚合分解协调的算法.在此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库群的联合调度能力,使库群的调度过程具有可控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先度的调度方案.与经典的分解协调法相比,聚合分解协调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006(6):627-630.
摘要:为研究坑塘湿地对氮的净化效果,依据降雨状况,对太湖入湖小流域河网区一小型坑塘进行了3次降雨径流后生源要素氮的净化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个试验期内塘中TN的净化效率分别为54.0%,51.4%和23.8%,NH+4N的净化效率分别为85.8%,67.0%和52.6%,说明坑塘湿地系统能显著降低流域进入临近地表水体中的氮源负荷.该塘在3次降雨过程中对径流进入的总氮截留量分别达到788.9g,2432.7g,416.2g,表明试验塘对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缓解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2006(6):631-634.
摘要:按照水功能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在江苏省洪泽湖、太湖、骆马湖、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氵鬲湖、长荡湖、石臼湖、固城湖11个主要湖泊水域上共划分了23个水功能区,其中有13个保护区、5个饮用水源区、4个渔业用水区、1个景观娱乐用水区,并对水功能区进行水质达标评价分析,提出对水功能区实施纳污总量控制、排污口的设置、水质监测及调整等具体管理措施.
2006(6):635-639.
摘要: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影响面板脱空现象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在分期 浇筑面板的高程、堆石体的材料及变形特性、垫层料的材料及变形特性以及不同的蓄水情况等因素影响下的脱空值及其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低压缩性、高抗剪强度的垫层料和砾石材料变形较小,通过控制填筑高度及施工顺序、提高碾压质量等措施,可防止或减少面板脱空现象.
2006(6):640-644.
摘要:以佛子岭抽水蓄能电站的尾水调压室为例,通过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和水工模型试 验得到尾水系统河道典型断面以及调压室的水位流量关系;利用图解迭代方法,对分流 式调压室的分流比进行了计算,得出了调压室分流比与佛子岭水库坝前水位的关系,并分析了总流量及坝前水位对分流比的影响;指出了发电和抽水工况调压室分流比的差异.该方法对于用单一方法难以完成的工程水力学问题,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2006(6):645-649.
摘要:将水工金属结构可靠性作为评估总目标,以主要影响因素构成主框架,建立水工金属结构安全综合评估体系结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初步设计与构建水工金属结构安全评估系统框架结构.从水工金属结构领域知识的构成出发,对知识库系统的框架结构等进行了设计与论述,运用该系统实现了对具体工程的水工金属结构安全评估.
2006(6):650-654.
摘要:通过深孔弧形钢闸门的水弹性模型试验,对比分析深孔弧形闸门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时均应力状态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深孔弧门在不同运行开度下的结构应力状态不同,其最大应力的位置可因开度变化而发生转移,不同弧门的应力状态及其变化规律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
2006(6):655-659.
摘要:介绍了几种界面模拟方法如边界积分方法、锋面跟踪法、VOF方法以及水平集方法的 基本思想.对这几种方法在模拟气泡运动领域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边界积分方法在 模拟三维界面流动方面存在局限性;锋面跟踪法在模拟大量气泡动力学特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未对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破裂及融合现象加以考虑;VOF方法及水平集方法则以计算量小、模拟精度高而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2006(6):660-663.
摘要:实际水汽压ea是PenmanMonteith公式中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重要过程参数. 为了研究在湿度缺测条件下,露点温度法替代相对湿度法计算ea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地 区的适用性,选用江苏南通2000~2004年的旬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相对湿度法和露点温度法两种方法计算了实际水汽压ea和旬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分析了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误差及其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间误差较小,有98%以上的计算结果其误差小于20%;实际水汽压间的误差差异与最高最低温差相关关系最强,旬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间的误差差异与最低温度的相关性最强;在湿度缺测条件下,可以采用露点温度法替代相对湿度法计算ea并进一步计算ET0.
2006(6):664-666.
摘要:为确定烟草的适度亏水效应及烟草水分生理灌溉指标,进行了烟草蒸渗仪试验,通过控制土壤水分下限研究烟草的适度亏水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烟草光合作用受土壤水分影响较大,当旺长期土壤含水量控制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5%时,光合作用最强;细胞液浓度的变化受土壤含水量影响亦较大.
2006(6):667-671.
摘要:基于在伺服试验机上对不同晶粒大理岩样进行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了岩石的变形 与强度特征.结果表明,岩石材料具有明显的记忆性,岩样循环加卸载过程的外包络线与单调加载的全程应力?应变曲线相吻合,加卸载路径不能完全重复,应力与应变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岩样的线性变形并不意味着弹性变形;循环加卸载对岩石力学参数的影响不是很大,其偏差在正常离散范围以内;整个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岩样的杨氏模量及能耗并非常数;弹性阶段加卸载的平均杨氏模量基本一致,能够表征岩石材料的变形特性,且在弹性阶段能耗较少,而在裂隙压密、屈服和破坏阶段耗能较多;软弱岩样在加卸载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2006(6):672-675.
摘要:基于低渗透性含水层的微水试验,提出了利用试验资料计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解 析方法,推导了其解析表达式.该解析方法既考虑了水位降深和时间等参数,也考虑了将抽水量作为计算参数的已知量.用该方法确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比用微水试验的配线法和水位恢复法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以某电厂地基抽水试验为例,用该解析法计算其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结果比较合理.
2006(6):676-679.
摘要:介绍了重力卫星CHAMP,GRACE,GOCE和利用卫星观测数据解算地球重力场的方法以及加速度数据的处理方法,探讨了基于能量守恒方法恢复地球重力场模型的原理.将基于能量守恒方法利用CHAMP卫星星历数据恢复的地球重力场模型与EGM 96重力场模型进行比较,结果验证了CHAMP卫星对地球中、长波重力场的敏感性,以及能量守恒方法恢复低阶地球重力场位系数的有效性.
2006(6):680-682.
摘要:通过垃圾土有机物降解试验,提出垃圾土有机物降解规律的计算公式和参数确定方法, 并推导了垃圾土沉降计算模型.以深圳下坪垃圾填埋场为例,根据试验材料中的有机物和降解残余物含量以及特征降解时间,计算得到降解速率和降解量随时间变化规律.实例分析表明:变形计算模型能够反映压缩和降解引起垃圾土的变形特性.
2006(6):683-687.
摘要:饱和土体作为液固两相介质常用Biot方程来分析土体颗粒与孔隙水间的相互作用.但 对于不排水不可压缩饱和土体,由于受BabuskaBrezzi稳定条件的限制,用常规的等插值u-p混合有限元法求解基本控制方程将导致孔隙压力紊乱.针对上述情况,提出双重网格插值算法,通过对细网格中压力自由度运用插值技术,可使得独立位移自由度阶数高于独立压力自由度阶数,从而满足BabuskaBrezzi稳定条件,使得位移场和压力场单元插值阶数保持一致,并通过典型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2006(6):688-692.
摘要:研究高拱坝洪水、地震、山体滑坡等外载荷,坝身混凝土、坝基岩石材料强度弱化等的随机性,以及评价准则的模糊性;分析了高拱坝分别基于强度理论和稳定理论确定性评 价方法的不足,提出应该利用模糊数学方法解决具有随机性、模糊性的高拱坝安全评价问题;建立了基于结构可靠度理论的高拱坝失效概率故障树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算例.
2006(6):693-696.
摘要:为了确定用三点弯曲梁和楔入劈拉两种形式试件所测的混凝土失稳韧度KunIC是否相同以及有多大差异,从两种形式试件KunIC的比值入手,对二者失稳韧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试件的混凝土材料相同、高度也相同时,用三点弯曲梁和楔入劈拉试件测得的混凝土失稳韧度差异甚小.
2006(6):697-700.
摘要:基于心理学理论,对待闸船舶提出了极限等待时间的概念.提出将船舶按照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设立排队队列,并基于0-1规划建立闸室船舶组合优化动态模型.以泰州船闸某一天上行过闸为例,应用闸室船舶组合优化动态模型对其进行优化调度.结果表明,优化后总闸次数、平均每闸吨位、船舶平均待闸时间、平均闸室利用率等指标比优化前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2006(6):701-704.
摘要:分析了不同建港模式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了合理把握建港时机的原则,认为可以从时间上将港口建设时机划分为建港时机滞后型、建港时机适应型和建港时机超前 型3种类型,并提出了港口能力适应度的概念,同时对港口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给出了建港时机划分的具体标准.修正后的港口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可以作为现有港口是否扩大生产规模和兴建新泊位的依据.
2006(6):705-708.
摘要:在考虑开关磁阻电动机(SRM)的转子位置角和电流对电感曲线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开关磁阻电动机的非线性电感模型,根据此模型解析计算了电机的相电流、电磁转矩和径向力.计算结果表明,该电感模型在SRM设计阶段,在不降低SRM力能指标的前提下,可减小径向力,从而为抑制振动提供理论依据,对SRM转矩脉动、振动噪声抑制策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2006(6):709-712.
摘要:介绍了系统场景可视化采用的一些关键技术.开发了引江济太三维虚拟景观原型系统 (YJJT3D系统),用OpenGL作为底层图形驱动程序,以VC++60为开发工具,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三维图形技术,实现了对大规模地形场景的实时动态显示、信息查询以及空间分析,并提出解决超大数据量数字高程模型快速显示的算法,将地物在地形中进行显示.该系统能在PC机上流畅地运行,图形的生成速度和质量较高.
2006(6):713-716.
摘要:介绍了温度传感器LM35D能以10 mV/ºC的线性变化率输出与温度成正比的电压量。为了测量温度场的变化,自行设计了AVR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该系统通过ATmega16(L) AVR单片机实现对温度数据的采集、显示及通信,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工作可靠等特点.
2006(6):717-720.
摘要:对于被访问城市数为n的不对称旅行商问题,构造了一个n行和n列的方阵,每一行上的 n个元素为同一个被访问城市;每一列上的n个元素为n个互不相同的被访问城市.依次从该方阵的第一列到第k列上各取出一个城市,同一行上不存在两个被取出的城市,这样取出的城市序列就构成了一条长度为k的路径.主要讨论最短路径的性质:如果一条长度为(n-1)的最短路径能被产生,则该路径上的任一长度为k的路径都为最短路径,k=1,2,…,n-2.该性质为旅行商问题算法研究的基础.
2006(6):721-723.
摘要:对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决策方法目前尚存在的不足之处,如模糊优先关系矩阵的元素不 能体现相应两个对象之间优劣的差异程度、满足条件a的最小值不容易确定、计算优度 值进行单指标排序的方法有待改进等进行了分析,从模糊优先关系矩阵的构造、模糊一致矩阵的转化、排序方法等方面对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决策方法进行了改进.将改进后的决策方法用于方案优选的实际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决策方法能更好地反映参评对象的实际情况.
2006(6):724-726.
摘要:运用SPSS软件和SAS软件系统中的时间序列建模方法建立了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模型,并认为用最大似然估计法(ML)对结果进行短期预测,用无约束最小二乘估计法(ULS)对结果进行中长期预测,可得到较高的预测精度.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