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6):613-615.
摘要:在水资源及其承载能力定义和内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的思想,并从可操作性的角度考虑,指出指标方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可以从宏观评价和微观诊断两个方面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两种方法相互补充说明,可从不同角度探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发展态势和内部要素间的协调程度.
2007(6):618-621.
摘要:从水安全的内涵出发,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遵循科学、实用及简明的评价原则,构建了单一目标层、5个准则层和19个具体指标的水安全评价体系,制定了各指标的评价分级标准,提出了基于模糊数学的水安全综合评价方法.以济南市为例进行水安全综合评价,对评价的标准和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与当地水资源实际状态相吻合,表明此方法在区域水安全的应用上是可行的.
2007(6):622-626.
摘要:随着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长江径流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为分析人类活动对长江径流特性的影响,以万县、宜昌、汉口、大通、白河、仙桃6个水文站为研究对象,以丹江口、葛洲坝及三峡水库关闸蓄水时间划分研究时段,利用各站近50?a的日流量资料对比分析了各研究时段长江年、汛期、非汛期、月径流量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水库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与水库库容大小、水库运行方式以及测站与水库的距离远近有关.
2007(6):627-632.
摘要:针对平原区下垫面多样变化和在分区内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将平原区分解为水面、水田、旱地与城镇建设用地4种下垫面,分别采用不同的产流模型,根据圩区内外不同的汇流特性,分别采用不同的汇流处理模式.以太湖流域为试验区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了该模拟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07(6):633-637.
摘要:针对利用FAO56?PM法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时气象资料需求往往不易满足的问题,研究了温度法及基于温度资料的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FAO56-PM法ET0计算值为标准,比较分析了Hargreaves法、改进的Thornthwaite法、简化的FAO56?PM法以及Mc-cloud法在我国湿润气候区的应用效果,评价了校正后的温度法以及基于温度资料的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该气候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ET0较小时,Hargreaves法、改进的Thornthwaite法和简化的FAO56?PM法计算值较FAO56?PM法偏大,在ET0较大时较FAO56-PM法偏小;改进后的Thornthwaite法与FAO56?PM法最为接近,Mc cloud法与FAO56?PM法的计算结果差异最大;除Mc cloud法外,校正后的温度法检验合格率较高,具有较好的地区适用性;基于温度资料的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结果好于校正后的Thornthwaite法和Mc cloud法,可应用于只有温度资料时湿润气候区ET0的预测.
2007(6):638-642.
摘要:对熊立华等提出的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进行了分析,辨析了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针 对模型计算公式中的不合理之处,对原模型作了改进:首先,考虑到降水和流域前期蓄水量对流域蒸散发共同作用,将两者同时作为影响因子,构造了新的蒸散发计算公式;其次,根据有关参数的变化范围,用线性函数近似双曲正切函数,改进了月径流量计算公式.运用改进后的模型模拟、验证了北运河通县站控制流域1980~1991年的月径流和蒸散发过程.结果表明,较之原模型,改进后的模型精度更高,月径流计算过程与实测过程拟合效果较好,年内最大洪峰流量相对误差明显减小,模拟的月蒸散发和流域蓄水量过程更加合理.
2007(6):643-646.
摘要:利用华北地区实测的月降水量资料,美国NCAR/NCEP 850hPa的矢量风、500hPa和850hPa位势高度等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1972年和1997年这2个干旱年干旱的空间分布、强度分布和持续间,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化、季风进退和欧亚大气环流异常情况.结果表明:1972年是季风正常年,但该年亚洲大陆高压偏强且持续存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弱,导致了干旱的发生与持续;而1997年由于持续偏强的亚洲大陆高压、持续偏弱的季风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造成该地区严重干旱.
2007(6):647-650.
摘要:为了研究湖泊水体年龄与水体中放射性同位素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运用数学物理方法给出了湖泊水体年龄展开为湖泊水体中放射性同位素浓度的函数表达式.在介绍年龄输运方程概念及其意义的基础上,以微分方程为分析工具,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和放射性衰变原理,利用微元法分别推导了湖泊水体的年龄输运方程和湖泊水体中放射性同位素浓度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各自的解析解;在此两者的基础上给出了湖泊水体年龄与水体中放射性同位素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2007(6):651-654.
摘要:从岩石的物理变形机制出发,对改进西原模型的物理意义进行了理论探讨,得出改进西原模型蠕变变形机制是一个强化作用有限发挥、弱化作用累积的过程的结论.分析表明:改进西原模型能够描述简单应力状态下不同应力水平的岩石蠕变特性曲线,在同一应力水平下,可以用蠕变加速度作为判定模型的稳定性判据;将改进西原模型用于直剪蠕变试验,需考虑有效法向应力对长期强度极限的影响,用于三轴蠕变试验,需考虑长期强度极限与围压的关系;对于应变局部化问题,采用改进西原模型必须考虑黏性效应与其他正则化机制的耦合作用.
2007(6):655-658.
摘要:在趋势项提取法中,针对逐步回归法比较烦琐及灰色模型预测精度低的缺点,结合灰色预报系统的灰色性和时变性,根据变形体的实际变形规律,将时变参数a(t),b(t)及灰色理论应用于时序模型建模中,提出并建立时变参数灰序模型TGM-AR.时变参数灰色模型用于提取趋势项部分,时序模型用于提取随机部分.将模型应用于隧道地表的沉降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报精度高,且趋势项的物理意义明确.
2007(6):659-663.
摘要:通过对遗传算法的二进制编码和实数编码的机理分析,结合2种编码的优点,从工程结 构优化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了一种可以任意控制离散度的改进实数编码遗传算法.该算法利用实际工程结构问题中对尺寸设计变量精度要求的放松,在编码过程中加上“隐约束”,缩小了搜索空间,减少了结构重分析次数,提高了收敛速度.该算法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任意选择变量的精度.实例计算表明,该算法对复杂结构的优化设计是有效的.
2007(6):664-667.
摘要:从可靠指标的几何意义出发,结合罚函数法,将结构可靠指标的求解问题转化成相应的无约束优化问题.在求解过程中,为避免因结构功能函数的高度非线性给求导运算等带来的复杂性,尝试用蚁群优化算法进行结构可靠指标的优化计算,推导了有关公式并编制了计算程序.实例应用表明,用蚁群优化算法进行结构可靠指标计算是可行的.
2007(6):668-672.
摘要:在研究及开发影像地质编录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基于数字地质编录成果,应用VC++和OpenGL技术,探讨了数字地质编录成果的三维可视化和查询分析方法,并以水电工程地质编录信息需求为例,给出了实现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常见岩体工程建模及其地质编录成果三维可视化分析,不仅具有表面纹理映射灵活、场景渲染效果逼真的特点,而且具有同数据库连接方便、与模型对象交互功能强、支持三维空间分析等优点,并可实现岩体工程建模的自动化.
2007(6):673-676.
摘要:在碳纤维布和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的破坏形式进行了分析.利用等效转化原则将混凝土的非线性应力图形转化为等效矩形应力图形计算,此基础上提出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对二次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滞后应变的计算公式.经与试验结果比较,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2007(6):677-680.
摘要:根据光纤微弯损耗原理,导出了混凝土裂缝引起的光纤微弯损耗方程.基于理论分析和混凝土模型试验研究结果,指出分布式光纤裂缝传感的复用能力与灵敏性之间存在约束关系,灵敏性高,则复用能力低,反之亦然.对两者关系的定量分析表明,光纤裂缝传感的工程应用,应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对这2个基本参数进行均衡量化.
2007(6):681-685.
摘要:基于三维有限元法,探讨了超长摩擦桩的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桩土界面单元、地基土单元模型参数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影响.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桩周薄单元和地基土单元的模型参数对超长摩擦桩承载性状的影响很大,若均采用邓肯张E-ν模型,抗剪强度指标、密度对桩顶极限荷载影响显著,而模量参数主要影响荷载沉降曲线的斜率及极限荷载时的桩顶沉降量.
2007(6):686-689.
摘要:结合某真空预压加固软基工程中出现的临近建筑物拉裂问题,进行了真空预压对周围土体变形影响及减小其影响的防护措施的现场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真空预压影响区范围与周围土体的土质条件有关,超软土地基的影响距离超过50?m,而加固区外土层条件较好时的影响距离很小,在真空预压区外采取打设高压旋喷桩、水泥搅拌桩防护墙等技术措施可以减小上部土层的侧向变形.
2007(6):690-694.
摘要:声波变密度测井作为评价固井质量的主要方法,可以提供第一和第二界面的水泥胶结质 量状况.通过从变密度波形中提取套管波和地层波幅度(或能量)值,计算第一和第二界面的水泥胶结指数,用于评价第一和第二界面固井质量.由于地层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影响因素较多,在使用地层波评价第二界面时需要进行衰减校正、干扰校正等常规处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地层波幅度进行声阻抗差校正,使最终获得的地层波幅度变化主要反映第二界面水泥胶结状况.同时,分析了微间隙在声幅曲线上的特征.实际资料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7(6):695-698.
摘要:研究压电材料在柔性悬臂梁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采用压电有限元方法对压电智能梁的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考虑压电片与悬臂梁之间相互耦合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数值模拟获得压电智能梁在简谐荷载下的响应,并与有关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来修正压电应变常数及介电常数等参数.通过数值算例对地震荷载作用下压电梁的振动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压电材料对柔性结构的振动控制效果显著,最大控制效率能达到45%左右.
2007(6):699-703.
摘要:将圆形自由射流按重力相似准则设计成6个系列模型,利用PIV测速系统,对射流模型相应不同出口雷诺数的流场、浓度场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射流流场及涡量场、轴线时均流速、断面流速分布、射流起始段长度等,得出圆形自由射流出口临界雷诺数Rek≥2000,以及雷诺数Re<2000时射流起始段长度L0与出口雷诺数Re的关系为L0=kRe0.57d0.
2007(6):704-708.
摘要:在分析Preston管量测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对比了明渠均匀流和非均匀流的底壁切应力在不同水力条件下的规律,指出断面中心处底壁切应力、平均底壁切应力和切应力的分布等几个切应力公式在均匀流时适用,在非均匀流时不全适用.均匀流时,切应力在同一坡度下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流量下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非均匀流时,在相对水深相同时,其相对底壁切应力大致相同.
2007(6):709-713.
摘要:基于港口实施纵向战略联盟下的港口集团式双扇型供应链基本结构模型,研究供应链供需计划同步问题,目标是考虑需求的不确定性,制定从供应商到客户整个港口纵向供应链系统同步的供应计划和需求计划.依据供应链系统中物流、信息流、成本流的流程,详细阐述供应计划和需求计划子模型的建立过程,在此基础上考虑需求不确定性,建立带有补偿问题的基于纵向联盟的港口供应链供需同步二级随机规划模型.
2007(6):714-717.
摘要:利用依赖波浪成长状态波龄在表面风应力作用下的潮汐风暴潮数值模式,对渤海2个风过程个例引起的水位做了数值模拟研究,并给出了波浪作用下表面风应力系数大小的定量计算.个例1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最大风速时,考虑波浪作用的表面风应力数值是不考虑波浪作用时的15倍;相应的水位比不考虑波浪作用时的结果增大16?cm,与实测值更加吻合.个例2的计算结果也得到了类似结论,表明在进行潮汐风暴潮数值模拟时,必须考虑波浪的作用.
2007(6):718-721.
摘要:基于三维河口、陆架、海洋模型(ECOM3D),引入干湿网格法变动边界处理技术,建立三维动边界潮流数值模型.将该模型用于海州湾近岸海域三维潮流场模拟,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较好地模拟出此海域M2分潮的潮流场时空分布特点:大部分海域流速在40~65cm/s之间,垂直流速量级为10-4m/s,最大垂直流速为5.2×10-4m/s. 关键词:
2007(6):722-726.
摘要:水资源的紧缺与自然条件有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浪费绝大部分是由价格机制的不合理性、水资源的外部不经济性、工农业生产与运作方式的落后性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可以通过利用价格杠杆合理配置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循环经济等途经解决水资源浪费问题,提高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
2007(6):727-730.
摘要:运用联合国法和消费水平法分别预测出江苏省不同水平年城镇化水平,分析确定了江苏省不同水平年设区城市人口的数量;分别用分项预测法和城市人均综合用水定额法预测不同水平年城市用水量,两者结果非常接近,可采用人均综合用水量预测结果作为不同水平年的城市用水量,用分项预测成果分析各类用水的比重;针对城市用水预测结果,提出了保障江苏省设区城市用水的开源节流建议.
2007(6):731-734.
摘要:工业化进程导致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工业用水技术效率有关,为了量化研究工业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工业用水技术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数据检验之后,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工业产值、工业用水技术效率分别与工业废水排放量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工业废水排放量对工业产值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滞性,工业产值、工业用水技术效率对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最大贡献度分别达到4.93%和12.74%.
2007(6):735-738.
摘要:研究用差分法求解自治的发展方程初边值问题时稳定性和收敛性之间的联系.引入反投影算子将发展方程初边值问题的差分格式转化为与初值问题差分格式类似的逐步推进的形式,从而得出:满足Von Neumann条件的差分格式是稳定的格式;在相容条件下,差分格式若稳定(或满足Von Neumann条件)则格式收敛,且对古典解的差分逼近有误差估计式,不再需要线性的条件.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