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TOPMODEL参数不确定性分析

      2009(2):129-122.

      摘要 (1063) HTML (0) PDF 153.19 K (15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贝叶斯理论探讨了流域水文模型参数及预报不确定性问题.通过Monte-Carlo途径确定TOPMODEL模型的敏感参数,采用MCMC抽样技术估计敏感参数的后验概率密度分布,并根据参数的抽样系列构造水文模型预报值的经验分布,据此对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其对水文预报结果的影响进行评价.以浙江密赛流域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提供了模型参数及预报结果不确定性的定量分析结果.

    • UBF厌氧反应器处理病毒唑制药废水的研究

      2009(2):133-137.

      摘要 (1216) HTML (0) PDF 202.19 K (1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寻求有效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制药废水及工业有机废水的方法,采用以聚丙烯拉西环为填料的上流式污泥床过滤器复合式厌氧反应器处理生产病毒唑的制药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6.910h,进水COD质量浓度为7 000mg/L、有机负荷达25.05kg/(m•d)时,COD去除率可达72.8%,出水COD质量浓度为1900mg/L左右,同时,填料上生物膜对COD的去除率为32%~47%,且能截留大量污泥.

    • 双源蒸散发能力计算模型在半干旱区的适用性

      2009(2):138-152.

      摘要 (1113) HTML (0) PDF 168.78 K (15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20世纪70年代的水文气象资料、地形和土地覆被资料以及双源蒸散发能力计算模型计算了老哈河流域甸子水文站以上集水区内30″栅格单元的逐日蒸散发能力,将其与集水区内蒸发皿资料的回归关系作为混合产流模型的输入来验证双源蒸散发能力计算模型在半干旱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由双源蒸散发能力计算模型计算的蒸散发能力与当地的蒸发皿资料在时间上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和一致性,并且该蒸散发能力可以取代蒸发皿资料作为混合产流模型的输入进行径流模拟,且两者的模拟精度相当.

    • 南方气候区草坪草需水规律试验研究

      2009(2):143-146.

      摘要 (1112) HTML (0) PDF 130.58 K (1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蒸渗仪试验实测资料,分别利用Penman-Monteith方法和Priestley-Taylor方法计算了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并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程计算了草坪草实际蒸发蒸腾量,由此计算了草坪草作物系数,分析了草坪草作物系数的变化规律,构建了作物系数与观测期旬序数之间的回归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利用Penman-Monteith方法和Priestley-Taylor方法计算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结果无显著差异,在气象资料缺少情况下,推荐使用Priestley-Taylor方法;基于Priestley-Taylor方法计算的草坪草作物系数在观测期内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作物系数与观测期旬序数表现出较好的三次多项式关系,Priestley-Taylor方法可作为粗略推算草坪草作物系数的简便方法.

    • 景象匹配相似性测度准则研究

      2009(2):147-152.

      摘要 (1071) HTML (0) PDF 202.28 K (1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基于灰度的互信息、归一化积相关、序贯相似性检测和基于特征的点重复率、改进的Hausdorff距离以及AB匹配等几种典型的相似性测度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这些方法在2种不同传感器、不同空间分辨率和不同季节拍摄的遥感景象匹配中的匹配成功率和匹配效率.试验表明,对于各种不同的地表景观,互信息、特征点重复率和改进的Hausdorff距离方法的匹配性能均好于归一化积相关以及序贯相似性检测算法,尤其当景象存在明显的灰度反转时,前者的匹配性能明显优于后者.对相似性测度准则的分析比较研究,有助于在实际应用中选择最合适的相似性测度匹配方法.

    • 黄河下游生态径流量计算研究

      2009(2):153-157.

      摘要 (1171) HTML (0) PDF 126.62 K (14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黄河下游地区花园口、高村、利津3个代表站的实测月径流量系列,利用逐月均频率计算法和改进的Tennant法2种历史流量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3个代表站的生态径流过程.结果表明:虽然2种计算方法原理不同,但是由逐月均频率计算法得到的适宜生态径流量大都在改进的Tenannt法所得结果的最佳或极好范围之内,只有个别月份与最佳范围的数值有一定的差值,但也位于可接受的范围内.

    • 分布式TOPKAPI模型的数值解法及其应用

      2009(2):158-161.

      摘要 (1127) HTML (0) PDF 146.26 K (1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提高分布式TOPKAPI模型的计算精度,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模型非线性水库方程进行求解.通过分析得出非线性水库方程的一般格式,运用四阶龙格库塔算法建立求解数值解的递推关系式,并且通过变步长链提高算法的效率,保证递推关系式的收敛和稳定.利用变步长的四阶龙格库塔算法在1m网格精度下对布柳河流域进行洪水模拟,模型率定期和检验期的确定性系数分别达到了0.908和0.912.

    • 高围压高水压条件下岩石卸荷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2009(2):162-165.

      摘要 (1144) HTML (0) PDF 133.01 K (1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讨高围压、高水压对岩石卸荷强度特性的影响,取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岩石(大理岩、砂岩及板岩)分别进行高围压、无水压峰前卸荷,高围压、无水压峰后卸荷及高围压、高水压峰前卸荷3种工况下的三轴压缩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围压、无水压工况下,岩石达到峰值强度后,与峰前卸荷相比,已经有很多的细小裂纹,其损伤程度远远大于峰值前岩石的损伤程度.高围压、无水压峰后卸荷时的黏聚力c、内摩擦角φ与峰前卸荷的黏聚力c、内摩擦角φ相比,有很大程度的降低.而高水压力的存在相当于降低了初始围压,也就是降低了岩石裂隙面及破坏面上的有效正应力,加速了岩石的破裂,从而降低了岩石的强度,因此高围压、高水压峰前卸荷的黏聚力c、内摩擦角φ与高围压、无水压峰前卸荷相比,有很大程度的降低,且黏聚力c比内摩擦角φ更加敏感.

    • 一种实用的土体统一弹塑-黏塑性本构模型

      2009(2):166-170.

      摘要 (1077) HTML (0) PDF 198.00 K (14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以往本构模型或过于简单而不能全面描述土体的性质,或过于复杂而不便于应用的问题,以非线性弹性、弹塑性、艳正曼辛准则及Singh-Mitchell蠕变模型为基础,并将曼辛准则扩展至三维,建立了一种简单实用而又能同时合理地考虑土体非线性、动力滞回和流变特性的统一弹塑-黏塑性本构模型.通过试验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有效性.

    • 岩体裂隙介质各向异性耦合模型研究

      2009(2):171-174.

      摘要 (1083) HTML (0) PDF 144.27 K (1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裂隙岩体看作是由主干裂隙和网络状裂隙共同构成的,分别用随机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和等效连续介质模型描述裂隙中的水流运动,利用裂隙壁与岩块之间的水位连续和流量均衡将两模型耦合起来,建立各向异性离散-连续耦合模型,并给出了求解方法.与其他耦合模型不同的是,各向异性离散-连续耦合模型采用了Monte-Carlo方法随机生成裂隙网络系统,具有随机性.通过算例比较了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和离散-连续耦合模型对裂隙岩体渗流场影响模拟的差异.结果表明,裂隙间距和隙宽越大,2种模型模拟的差异越大.

    • 粗粒土大型单剪颗粒破碎试验研究

      2009(2):175-178.

      摘要 (1105) HTML (0) PDF 137.38 K (13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新研制的大型单剪仪,对粗粒土的颗粒破碎及粗粒土结构接触面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了试验中影响颗粒破碎的主要因素及颗粒破碎对粗粒土结构接触面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颗粒破碎率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颗粒破碎受剪应力大小的影响程度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减小.

    • 基于声波无损检测的特殊锚杆质量影响因素

      2009(2):179-184.

      摘要 (1175) HTML (0) PDF 199.21 K (1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置三峡右岸地下电站工程需要的特殊锚杆,通过该锚杆试验段的声波无损检测,采用统计学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锚杆系统外延端长度、异常设置的位置以及不同施工工艺对锚杆质量的影响.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锚杆的注浆密实度能满足试验要求;锚杆外延端长度越小,锚杆汪浆密实度检测精度越高,可以根据外延端的不同长度,利用线性模型进行修正;带弯头外延端长度与锚杆检测注浆密实度基本呈线性相关;异常设置的检测结果与实际吻合.

    • 型钢偏心对型钢混凝土柱承载力的影响

      2009(2):185-189.

      摘要 (1114) HTML (0) PDF 175.27 K (15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利用非线性推覆分析(Push-over)方法分析型钢偏心对型钢混凝土(SRC)柱承载力的影响,建立了SRC柱的Push-over分析模型,进行了偏心SRC柱的偏心受压试验和Push-over计算,验证了Push-over方法用于SRC柱分析的可靠性,并用Push-over方法分析了当SRC柱的长度和荷载作用位置等参数变化时,随着型钢偏心距的不同,SRC柱受力性能的变化情况,找出了型钢偏心对整柱承载力影响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当荷载和型钢同时偏心在截面形心轴的同一侧时,荷载偏心距较小的SRC柱的承载力随着型钢偏心位置的增大而减少,荷载偏心距较大的SRC柱的承载力随着型钢偏心位置的增加而略有增加;当荷载和型钢偏心在截面形心轴的两侧时,无论荷载偏心距的大小,SRC柱的承载力随着型钢偏心位置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变化幅度不大.

    • 不同冷却方式下四面受火钢筋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

      2009(2):190-193.

      摘要 (1166) HTML (0) PDF 160.23 K (1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四面受火钢筋混凝土柱在经历不同加热温度(250℃,450℃,650℃)、不同冷却方式(喷水与自然冷却)情况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高温后冷却方式对钢筋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和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热温度和冷却方式对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有较大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力逐渐降低,且不同的冷却方式对其承载力均有影响,与自冷柱相比,喷水冷却加剧了钢筋混凝土柱正截面承载能力的退化.

    • 多目标决策设计的博弈求解方法

      2009(2):194-199.

      摘要 (1196) HTML (0) PDF 197.06 K (23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多目标决策设计的博弈求解方法,给出多目标问题的博弈描述,通过计算影响因子和模糊聚类,将设计变量集合分解为各博弈方拥有的策略空间.分别采用Nash均衡模型、Stackelberg寡头模型和共谋合作模型求解多目标决策设计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技术步骤.对一数值算例和补偿滑轮组变幅机构进行了多目标博弈求解,计算结果证明了博弈求解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双曲型曲线模型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2009(2):200-205.

      摘要 (1098) HTML (0) PDF 161.04 K (16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双曲线模型反映了两者的二次非线性关系,指数曲线模型反映了两者的线性关系,2种模型剩余沉降的预测比值在1~2之间.提出了一种反映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半立方(1.5次)非线性关系的双曲型曲线预测模型,给出了新模型参数的估算公式,证明了新模型预测的剩余沉降是指数曲线模型的1~1.5倍、双曲线模型的0.75~1倍.实例推算结果表明,双曲型曲线预测模型的推算值处于2种常用模型的推算值之间,且接近它们的平均值,预测结果的可靠度更高.

    • 现浇X形混凝土桩模型试验

      2009(2):206-210.

      摘要 (1097) HTML (0) PDF 171.94 K (13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对X形混凝土桩荷载传递机理有更深入的认识,以自行研发的大型土工试验模型槽为依托,进行了X形混凝土桩、同外包直径圆形桩的静载荷对比试验.利用埋设在X形混凝土桩中的监测仪器对桩身轴力、桩端阻力以及桩体沉降等进行了直接量测,分析比较了在桩顶竖向荷载作用下X形混凝土桩与同外包直径圆形桩的荷载沉降曲线、侧阻力及端阻力的发挥、桩身侧阻力的分布等.试验结果表明:X形混凝土桩中出现了类似于H形桩的“半封闭土塞”及X形混凝土桩的桩端阻力承载力系数小于圆形桩的情况,体现了X形混凝土桩截面形状的影响.

    • 曲线形钢索塔立式匹配精度控制技术

      2009(2):211-216.

      摘要 (1125) HTML (0) PDF 184.30 K (14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曲线型钢索塔桥梁——南京长江第三大桥为例,针对钢索塔立式匹配过程中的线形控制问题,引用精度控制的概念,建立了相应的精度控制系统,阐述了精度控制的作业内容、工作流程和控制方法,着重对塔柱参照系的确定、塔柱高度误差累计控制、塔柱轴线累计偏移控制、塔柱累计扭转控制等内容进行了研究.以精度控制结果为依据,给出了钢索塔节段制作和立式匹配的实施原则和方法.

    • 刚性桩复合地基下卧层沉降计算

      2009(2):217-221.

      摘要 (1069) HTML (0) PDF 147.92 K (15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过程中,桩体会向下卧层产生一定的刺入,从而使下卧层产生沉降差异.为了得到发生刺入的下卧层应力分布情况,取下卧层等效单元体进行分析,将内外土柱接触面分为破坏滑动段和弹性滑动段2部分.采用有效应力法计算接触面破坏滑动段摩阻力,并考虑侧向土压力变化的影响;在接触面弹性滑动段,假定摩阻力与相对位移为线弹性关系,利用荷载传递法进行计算,得到下卧层土体的竖向附加应力分布,给出了复合地基下卧层沉降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表明,该计算方法与现场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 高边坡传感器网络协同监测及信息融合系统模式

      2009(2):222-227.

      摘要 (1112) HTML (0) PDF 180.79 K (1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充分挖掘监测信息内涵和外延入手,引入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分析了高边坡监测系统的信息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定义了各个子系统的域界,基于将物理构成和逻辑构成分开的原则,建立了高边坡自动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多传感器采集层为例,介绍了光纤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等高边坡传感器网络协同监测及信息融合系统的关键技术.

    • 潮汐对近岸地下水水位波动影响的试验研究

      2009(2):228-231.

      摘要 (1200) HTML (0) PDF 124.68 K (13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自行研制开发的潮汐模拟自动控制系统,对潮汐影响下近岸地下水水位波动和周期平均地下水水位超高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近岸任意一点地下水水位随时间变化具有不对称性,水位上升比下降快;潮汐信号在地下水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周期性的水位波动,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水位波动振幅衰减加快;潮汐在沿岸潜水层中形成的地下水水位超高最大可以达到含水层厚度的10%左右.潮汐的振幅和频率对近岸地下水水位超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频率对地下水水位超高的影响较振幅大;潮汐对地下水水位超高的影响还与近岸潜水层的厚度有关.

    • 跃移颗粒单步运动的统计规律

      2009(2):232-235.

      摘要 (1124) HTML (0) PDF 130.01 K (1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三维粒子示踪测速技术,通过分别变化示踪粒子的粒径、密度以及水力比降等条件,观测了6种不同水沙条件下推移质颗粒的单步运动,并对大量粒子的运动规律进行统计分析.观测结果表明,颗粒单步步长以及跳跃高度均随水流速度增大而增大,随颗粒粒径和密度增大而减小.统计规律表明,跃移颗粒单步步长的概率密度服从Γ分布,颗粒起跃段步长与总步长之比接近一个常数.

    • 预条件共轭梯度法在拱坝有限元重分析中的应用

      2009(2):236-239.

      摘要 (1149) HTML (0) PDF 120.67 K (13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初始设计的劲度矩阵为预条件矩阵,给出了大型结构有限元重分析的预条件共轭梯度算法.该算法不需要形成和存储修改结构的劲度矩阵,占用内存小,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收敛速度.拱坝体形修改有限元分析算例表明,即使设计变量有较大改变时,该方法也能较快地收敛到精确解.

    • 小浪底水库异重流对库区河床冲淤的影响

      2009(2):240-244.

      摘要 (1152) HTML (0) PDF 156.59 K (13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潜入位置、地形坡降、坝前水位及其库区河床地形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异重流的发生、运行及其消亡受制于地形的改变和进出库水沙量的影响;库区地形影响异重流的排沙效果,反过来异重流又塑造了库区地形.小浪底水库随着淤积三角洲顶点的不断向前推进,近坝段的比降变陡,有利于异重流排沙,可减少库区的泥沙淤积.

    • 基于群决策DEA的农村水利投入产出研究

      2009(2):245-248.

      摘要 (1035) HTML (0) PDF 130.02 K (1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DEA模型中的自由权重问题,在把不同偏好序和效用值转化为互反判断矩阵进行一致化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算术平均法集结各决策者的偏好为群的偏好,得到群决策的主观权重,通过乘法算子集结主观权重和C2R模型计算的客观权重,建立群决策DEA模型(G-DEA).利用该模型对广东省21个市的农村水利投入产出效果进行了计算,结果珠海强有效,东莞有效,其他决策单元都是非有效.G-DEA模型有效解决了DEA模型有效单元过多而无法排序的问题.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