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于栅格的分布式超渗产流水文模型构建及比较

      2010(2):123-128.

      摘要 (1089) HTML (0) PDF 170.50 K (19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具有物理机制的Green-Ampt下渗方法并考虑降雨间歇土壤含水量再分配计算栅格内产流;同时考虑河道排水网络的水量交换,采用逐栅格的Muskingum-Cunge演算法进行汇流,构建了基于栅格的分布式超渗产流水文模型(Grid-GA模型).同时还建立了基于子流域的Green-Ampt水文模型、以及增加超渗产流机制的新安江模型.将这3个模型以及新安江模型应用于半湿润的沂河高里流域,结果表明,4个水文模型均能很好地进行水文过程的模拟,证明所构建的模型结构合理.

    • 长江上游枯水期及10月径流情势分析

      2010(2):129-133.

      摘要 (1125) HTML (0) PDF 186.35 K (2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非参数统计检验Mann-Kendal法分析了长江上游寸滩、宜昌站枯水期及10月的流量变化趋势,并用有序聚类分析法分析了两站枯水期及10月流量序列的跳跃点.结果表明:两站枯水期流量均呈上升趋势,10月流量均呈下降趋势;两站枯水期流量序列的跳跃点均为1989年,10月流量序列的跳跃点均为1991年.枯水期和10月流量序列的跳跃点基本吻合,初步判定,跳跃点的产生可能是由于长江上游流域水库运行引起的.

    • 雅鲁藏布江加查峡谷河段古洪水沉积特征

      2010(2):134-138.

      摘要 (1268) HTML (0) PDF 180.45 K (16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雅鲁藏布江加查峡谷河段古洪水平流沉积物进行了野外调查与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其野外沉积除具备一般的特征外,还常表现为细颗粒物充填巨砾的特殊堆积形态;其粒度特征表现为分选性较好,分选系数在1.2以下,以砂质、粉砂质颗粒为主,中值粒径在3~4之间等,且与谷坡沉积物、滩地泛滥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重矿物组合特征与沉积类型及沉积物的搬运条件等相关;通过孢粉特征分析,确定了研究区域在大约距今3 000 a的气候条件与近现代气候条件具有较明显的一致性,为研究河段古洪水分析计算,以及藏木水电站的设计洪水确定提供了基础资料信息.

    • 气泡群动力特性模拟分析

      2010(2):139-143.

      摘要 (1210) HTML (0) PDF 218.48 K (17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VOF(volume-of-fluid)中的PLIC(piecewise linear interface calculation)界面重构方法模拟研究了三维气泡群的上升过程及其对周围流场的扰动.重点分析考察了大量气泡上升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伴随着随机的碰撞与融合等现象,气泡分布经历了由规则到扇形体再到随机的过程;在大雷诺数时融合过程表现为整体行为.受到融合过程的影响,周围流场表现出明显的振荡现象,且气泡群中心受到的扰动高于外围流体.

    • 基于混合模型的河网输水能力计算

      2010(2):144-148.

      摘要 (1088) HTML (0) PDF 156.08 K (15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河网水动力数值模拟广泛应用于平原河网的防洪排涝计算,水流主要由支流向主河道汇集.而河网输水则是主河道向支流扩散的非恒定流动,需考虑支流蓄水作用对河网整体输水能力的影响.在平原河网水动力混合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河网输水能力计算方法.基于数字化河网划分骨干河道和蓄水支流,通过时变侧向出流形式来考虑引水时骨干河道向支流扩散的水量,从而将圣维南方程中的侧向出流项由以往的常数改进为时变流量过程,以提高河网非恒定流数值计算精度.将该方法运用到某引水工程输水计算中,有效地解决了复杂河网跨流域输水时的水量分配问题.

    • 偏最小二乘法与人工神经网络耦合的小流域产沙模型

      2010(2):149-153.

      摘要 (1150) HTML (0) PDF 162.07 K (1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小流域侵蚀产沙的复杂性,将偏最小二乘回归与人工神经网络耦合,建立了小流域降雨侵蚀产沙检验模型,并应用于小流域降雨侵蚀产沙预报.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多维自变量中的信息进行组合和提取,从而得到对因变量解释能力最强并可很好概括自变量信息的主成分,有效克服了变量之间的多重相关问题,实现了对高维数据的降维处理.把提取的主成分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提高了网络的学习效率和稳健性.应用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神经网络耦合模型的拟合和检验精度均优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精度.

    • 一体化An/O工艺处理市政污水的中试研究

      2010(2):154-159.

      摘要 (1165) HTML (0) PDF 218.03 K (15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污水厂初沉池出水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常温(8~20℃)条件下,处理规模为5 m3/h的一体化厌氧/好氧生物反应器同步脱氮除磷的效果.试验中,系统脱氮始终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通过低氧条件下亚硝酸盐的富集,系统进入稳定脱氮期.在稳定脱氮期,反应器出水亚硝酸盐平均累积率达82.52%,系统脱氮以亚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方式为主,实现了短程同步脱氮及磷和有机物的协同去除.TN,TP和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4%,87.7%和90.4%.在该研究条件下,DO质量浓度的最佳控制范围是(0.25±0.10) mg/L.

    • 单轴压力下RST轻质土变形特性及其细观机理分析

      2010(2):160-164.

      摘要 (1156) HTML (0) PDF 199.00 K (16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细观试验,研究了废弃轮胎橡胶颗粒轻质混合土(RST轻质土)在单轴压力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及其细观成因,得到了应力-变曲线与材料配合比的关系以及有代表性的细观图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RST轻质土的应力-应变曲线为软化型,可以被概括为压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软化4个特征阶段.细观试验结果表明:在处于加载初期的压密阶段,最先发生变化的是试样内部的孔洞,这些孔洞在外荷的作用下有闭合的趋势,但不会完全消失;由外荷造成的裂缝的出现标志着塑性变形阶段的开始,外荷引发的裂缝最初会从试样内部原有的孔洞以及橡胶颗粒和水泥土的结合面上开展.试验结果还表明,土体的宏观现象是其细观结构变化的体现,废弃轮胎橡胶颗粒轻质混合土的细观孔隙裂缝发展情况可以解释其宏观应力-应变曲线的形态特征.

    • 透气真空排水法对疏浚淤泥表面水的促排作用

      2010(2):165-169.

      摘要 (1071) HTML (0) PDF 164.82 K (15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自行研制的模型试验装置,进行了16组不同控制条件下的透气真空排水室内模型试验,得出了采用透气真空排水法各试验的淤泥试样表面水层厚度.在相同试验容器内进行相同初始含水率疏浚淤泥的自然静置沉降试验,对比了自然静置沉降试验与透气真空排水试验的表面水排出率.结果表明:透气真空排水试验的表面水层厚度大于自然静置沉降试验中的表面水层厚度;透气真空排水法能够促进淤泥向上表面排出水分.通过排水面和淤泥颗粒受力分析,从颗粒絮凝的“絮凝-断裂”沉降过程以及下部支撑淤泥层的“抽空”效应解释了透气真空排水法促进表面水排出的机理.

    • 基于灰色理论预测电沉积处理后的混凝土抗碳化性能

      2010(2):170-175.

      摘要 (1078) HTML (0) PDF 178.28 K (16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用ZnSO4,MgSO4 2种溶液,对带裂缝的砂浆试件进行了修复,测定了7d,14d,21d,28d,35d龄期试件裂缝处的碳化深度,并就采用MgSO4溶液进行电沉积处理后混凝土裂缝处的碳化深度进行了灰色预测.结果表明:带裂缝的砂浆试件经电沉积处理后,其抗碳化能力均有所提高,而且采用MgSO4溶液处理后,抗碳化能力的提高程度要高于ZnSO4溶液,GM(1,1)模型预测精度比较高,可以用于电沉积处理后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灰色预测.

    • 基于应变状态的岩石损伤演化模型

      2010(2):176-180.

      摘要 (1080) HTML (0) PDF 216.88 K (16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基于几何特征统计的损伤张量难以描述由局部应力集中或局部变形不协调引起的损伤局部化现象问题,建立了基于材料应变状态的损伤张量,并根据弹脆性本构关系和相应的屈服准则推导损伤演化方程,研究脆性岩石材料的损伤效应.实例计算表明,基于材料应变状态建立的损伤模型有更快的损伤演化速度,更能反映脆性岩石的性质.

    • 基于改进的NDBI指数法的遥感影像城镇用地信息自动提取

      2010(2):181-184.

      摘要 (1534) HTML (0) PDF 137.40 K (20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遥感影像城镇用地信息提取存在精度不高、不够客观等问题,在分析Landsat ETM影像上各主要地物光谱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的遥感影像城镇用地信息自动提取方法.利用南京市主城区的Landsat ETM影像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研究区的城镇用地信息;相对于常规的NDBI指数法,改进后的方法消除了稀疏植被对城镇用地提取精度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城镇用地信息的精度,并具有快速、客观等优点.

    • 高含水率疏浚淤泥生石灰材料化土闷料期内强度变化规律

      2010(2):185-190.

      摘要 (1088) HTML (0) PDF 255.97 K (19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3种初始含水率疏浚淤泥添加不同比例生石灰,经不同时长的闷料期,其击实土的强度及变形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击实生石灰淤泥材料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闷料期增大而增大,且强度增加速率和掺灰比有关,掺灰比越大,强度增加速率越大.对应不同初始含水率的疏浚淤泥,掺灰比存在临界点,该临界点是生石灰淤泥材料化土应力-应变关系由塑性向脆性转化的转折点.小于该掺灰比,生石灰淤泥材料化土单轴压缩下是理想弹塑性变形,大于该掺灰比,击实生石灰淤泥材料化土是脆性破坏变形.对于小于临界掺灰比的生石灰淤泥材料化土,延长闷料期,其击实土应力-应变关系有由塑性向脆性转化的趋势,但是改良效果缓慢;对于大于临界掺灰比的生石灰淤泥材料化土,延长闷料期,其击实土的强度有显著提高.实际工程中如果场地条件及工期允许,可以通过延长闷料期改善土性,从而减小掺灰比,以节省工程造价.

    • 基于滑移线场理论的边坡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2010(2):191-195.

      摘要 (1118) HTML (0) PDF 191.54 K (17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统一强度理论和潜在滑移线理论,引入统一材料参数定义,建立适合数值计算的全区域滑移线场方程,根据有限元计算得到的应力场,在弹性区域和塑性区域,分别数值模拟滑移线场,由滑移线场追踪临界滑动面,计算安全系数,解决边坡稳定性分析问题.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可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的屈服准则下安全系数和临界滑动面位置的差别.

    • 基坑工程隆起变形研究综述

      2010(2):196-201.

      摘要 (1230) HTML (0) PDF 152.60 K (20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基坑隆起变形产生的原因、抗隆起稳定性、回弹量计算、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及基坑工程穿越既有建筑物造成的隆起变形等进行分析,指出了基坑隆起变形问题研究中存在的理论分析不够完善,且远落后于工程实践等不足,并对今后有待于开展的工作,如建立适应不同区域土性变化的回弹量计算公式、理论优化基于时空效应的开挖参数、系统化分析开挖对既有建筑物变形的影响等进行了展望.

    • 挤扩支盘桩的承载特性

      2010(2):202-205.

      摘要 (1206) HTML (0) PDF 162.00 K (1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具体工程对挤扩支盘桩在外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性及桩身荷载传递规律进行了测试分析,现场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等截面灌注桩,挤扩支盘桩具有承载力高、沉降变形小等优点;支盘的存在可以大幅提高桩体的承载力,支盘在单桩承载力中的贡献可达50%以上;支盘的存在,使得桩侧、桩端等部位承载力的发挥也明显不同于等截面灌注桩,具有明显的时序性;现行挤扩支盘桩单桩承载力计算方法偏于保守.

    • 高拱坝体型三维拓扑优化研究

      2010(2):206-209.

      摘要 (1011) HTML (0) PDF 146.61 K (15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三维拓扑优化理论,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结合高拱坝结构特点,固定拱坝上游面,对高拱坝三维空间结构进行了拓扑优化计算.结果表明,优化所得拱坝体型与常规坝体体型基本一致,强度满足应力要求.

    • 淮河中游造床流量计算

      2010(2):210-214.

      摘要 (1198) HTML (0) PDF 153.46 K (19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1950~2007年实测水文资料,分别采用马卡维也夫法和平滩流量法对淮河中游干流河道造床流量进行计算.通过对2种方法计算结果的综合分析,推荐了淮河中游各站及相应河段造床流量值,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造床流量与多年平均流量以及多年汛期平均流量的经验公式.

    • 河岸带的边缘结构特征与边缘效应

      2010(2):215-219.

      摘要 (1345) HTML (0) PDF 103.30 K (2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河岸带是一个典型的边缘区,根据河岸带纵向空间的镶嵌性、横向空间的过渡性、垂向空间的成层性以及时间分布的动态性等边缘结构特征,提出了河岸带边缘效应的概念.指出河岸带边缘效应是河岸带在结构、状态、行为和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和独特性,这种边缘效具有过渡性、动态变化涨落、易超承载运行等特点,并具体表现为地理边缘效应、生态边缘效应、缓冲边缘效应以及社会边缘效应等.

    • 稻田排水在沟塘湿地净化中总氮浓度的周期性特征

      2010(2):220-224.

      摘要 (1110) HTML (0) PDF 175.17 K (1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高邮灌区水稻全生育期排水沟塘湿地水体中总氮质量浓度日变化资料,采用复Morlet小波函数,对沟塘湿地水体总氮质量浓度变化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沟塘湿地水体总氮质量浓度变化存在5个时间尺度的周期震荡,以23 d为主周期,每6~7 d质量浓度高低交替一次.因此,在满足稻田排水调控要求的前提下,TN质量浓度较高的稻田排水入沟塘后,净化周期以7~13 d或19~25 d为宜,经此段时间净化,水中TN质量浓度平均降低30%~58%和28%~66%,最大消减率分别达79%和93%;TN质量浓度较低时,沟塘湿地净化时间以13~19 d为佳,TN质量浓度平均降低14%~72%,最高降幅87%.选择在该净化周期内对沟塘湿地进行排水,水中TN质量浓度处于较低水平,排水对下游水体造成的污染最轻.

    • 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与节点阻抗解析

      2010(2):225-230.

      摘要 (1221) HTML (0) PDF 181.26 K (27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一简单两节点系统,证明节点最大功率总是发生在节点负荷等值阻抗模与电源侧等效阻抗模相等的时候,而与负荷的功率因数无关,但负荷的功率因数决定临界功率的大小.分析PV曲线下半支稳定性及其与节点负荷等值阻抗模的关系,指出在以比较节点负荷等值阻抗模与临界阻抗模来判别系统电压稳定性时应考虑节点的负荷特性.

    • 主动频率漂移法孤岛效应检测分析与优化

      2010(2):231-235.

      摘要 (1184) HTML (0) PDF 216.78 K (16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间歇性扰动和加大频率扰动周期的方法提高并网逆变器主动频率偏移法孤岛效应检测的性能,减小其检测盲区.在间歇性扰动方法中,插入不施加扰动的时段,孤岛效应情况下该时段内系统工作频率为负载的谐振频率,根据谐振频率来确定扰动的方向,可获得相应扰动幅度下最小的检测盲区;加大频率扰动周期的方法可以相对较小的频率扰动幅度,在保证电流波形质量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孤岛效应检测的性能.

    • k-kl模型在风生混合流中的应用

      2010(2):236-240.

      摘要 (1017) HTML (0) PDF 182.97 K (15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考察k-kl模型在风生混合流的应用效果,将影响其紊动扩散模拟结果的因素归结为3类:一是稳定函数的不同;二是壁函数的不同;三是稳态里查德森数Rist的不同.从这3个方面着手对k-kl模型进行分析,比较各种不同方法对混合层及紊动扩散的影响,并采用国外试验结果来检验数值模拟结果.结果表明:稳定函数的选取对计算结果会有影响,相比之下,较新的模型如CA,CB,CH能得出比传统的MY,KC更精确的结果;抛物改进型的壁函数的结果稍好于抛物线型和对称型壁函数;稳态里查德森数对混合层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当它的值增大时,同时刻混合层深度也会增加.


年第卷第2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