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不同天气系统下海河流域汛期暴雨落区及时程分布规律

      2011(3):237-241.

      摘要 (1089) HTML (0) PDF 144.56 K (15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1955—2007年海河流域降雨资料为基础,结合暴雨时的天气系统,利用GIS技术和统计方法分析了海河流域汛期暴雨落区及时程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区域性或流域性暴雨中心位于滦河水系最多,永定河水系暴雨中心最少,且多伴随暴雨遭遇,又以相邻流域间暴雨遭遇为主;气旋是引起海河流域区域性暴雨或流域性暴雨最多的一种天气系统;天气系统对各水系间及流域内的暴雨遭遇没有明显影响;次暴雨过程以前、中期型为主,切变线、高空槽、蒙古气旋、东北气旋、黄河气旋天气系统的暴雨均是前期型最多,台风和江淮气旋天气系统的暴雨为中期型最多.

    • 基于物理统计方法的丹江口水库月入库径流预报

      2011(3):242-247.

      摘要 (1192) HTML (0) PDF 227.00 K (19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丹江口水库逐月入库径流与前一年逐月平均北太平洋海温场、100hPa和500hPa高度场以及74项环流特征量的相关关系,从中挑选出若干相关性较高的稳定气象因子作为关键影响因子,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逐月入库径流预报模型.基于所建立的模型,对丹江口水库1957—2000年逐月入库径流量进行模拟,并对2001—2006年逐月入库径流量进行预报.结果表明,分析得到的关键预报因子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径流预报精度较高,平均预报合格率达到84.7%,可为丹江口水库水资源调度提供依据.

    • 连云港近岸海域污染物输移规律

      2011(3):248-253.

      摘要 (1056) HTML (0) PDF 223.53 K (1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连云港近岸海域污染物随潮流运动的输移和浓度增量的变化规律,以连云港徐圩新区新设污水处理厂远期入海排污口尾水排放为研究案例,采用非稳态浅水方程和垂向平均的二维对流扩散方程建立连云港近岸海域水动力及水质耦合模型,应用有限体积法在无结构三角形网格上对方程离散求解,模型开边界所需大、小潮潮位过程由TPXO海潮模型生成.计算结果表明:二维数值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水文条件下计算区域内的水动力流场和污染物的输移轨迹;其浓度增量与排放量成正比,与水体流速、水量成反比,小潮落憩时刻污染物浓度增量相对最大.

    • 河道型水库富营养化演变过程监测分析

      2011(3):254-258.

      摘要 (1087) HTML (0) PDF 161.61 K (16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河道型水库的特点,以三峡水库为例,对水库2002—2005年间的总磷浓度、总氮浓度、藻类细胞密度的监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结合库区内营养盐排放,对比了蓄水前后氮磷比变化情况.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河道型水库蓄水前后产生了由“河流型硅藻类到湖泊型蓝、绿藻类”的演变趋势,并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河道型水库蓄水使水库总磷沉降作用加速;抑制库区磷排放和利用支流上游的水工建筑物或动力工程增加水动力是控制河道型水库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

    • 人工曝气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运行效率的影响

      2011(3):259-263.

      摘要 (1134) HTML (0) PDF 149.14 K (19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效能,通过设置4组不同曝气强度的单元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反应器,对基质内人工曝气对湿地运行效率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保持湿地运行稳定性上的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气水比为6时,反应器内部的溶解氧环境最为适宜,整体的运行效率达到最优,其COD去除率为67.10%,NH3-N去除率为62.08%,TN去除率为60.19%,TP去除率为94.97%;适当的人工曝气能够较好地保持垂直潜流湿地在不同季节条件下的运行稳定性.

    • 室外器皿蒸发同位素实验研究

      2011(3):264-268.

      摘要 (1101) HTML (0) PDF 158.00 K (15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室外器皿蒸发同位素实验,分析同位素时段平均分馏系数与温度、相对湿度、器皿蒸发量3种单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构建基于质量守恒原理和3种不同函数关系的蒸发分馏同位素模型,模拟器皿剩余水体同位素组成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分馏系数与蒸发量关系是所得到的分馏关系中最为稳定而有效的.

    • 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研究进展

      2011(3):269-276.

      摘要 (1121) HTML (0) PDF 199.44 K (20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工程结构优化设计进行了综述,系统介绍了不确定性优化、形状优化、拓扑优化、多目标优化、系统优化等现代工程结构优化设计以及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神经网络算法等现代仿生学寻优新方法及其应用,指出寻求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的高精度近似显式解析式和对最优准则法、数学规划法及仿生学算法进行改进、组合是工程结构优化算法发展的主要方向.

    • 软土地铁隧道运营期沉降监控研究综述

      2011(3):277-284.

      摘要 (1084) HTML (0) PDF 173.30 K (20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阐述了软土地铁隧道运营期沉降监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在分析软土地铁隧道运营期沉降特点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软土地铁隧道运营期沉降监测技术、沉降预测研究、沉降稳定性分析与预警研究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指出了软土地铁隧道运营期沉降监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

    • 城市地下空间多灾种安全综合评价

      2011(3):285-289.

      摘要 (1113) HTML (0) PDF 115.32 K (18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灾害越来越多地以综合形式出现,而目前仅考虑单灾种对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的影响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的问题,结合城市地下空间的特点,在地下空间致灾机理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各灾种的致灾特点及其相互影响,建立了由“灾害本身危险性”、“地下空间抗灾性能”2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城市地下空间多灾种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安全进行分析评价.实例应用结果表明,仅考虑单灾种对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的影响是不全面、不科学的,必须考虑各灾种间的相关性.

    • 土坯砌体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2011(3):290-295.

      摘要 (1027) HTML (0) PDF 224.75 K (18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南疆地区土坯的常用尺寸,参照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了土坯及土坯砌体、改性土坯砌体的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土坯、灰浆强度、砌筑质量和试验方法对土坯砌体抗压强度的影响,提出了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简化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湿法制成的土坯抗压强度很低,掺和麦秸秆仍无改观,建议从土料的级配、添加改性剂和生产工艺方面提高土坯砌体抗压强度.

    • 土石坝动力离心模型试验颗粒流数值模拟

      2011(3):296-301.

      摘要 (1097) HTML (0) PDF 251.91 K (18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长河坝离心模型试验为基础,开展颗粒流细观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大坝在不同地震加速度和离心加速度下的动力响应(加速度和位移)和破坏模式,并对长河坝双向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规律与离心振动台试验规律基本一致,坝体的地震破坏模式为坝顶局部滑动破坏;同一高程坝坡位置的动力响应大于心墙位置;随着地震加速度峰值的增大,坝体加速度放大系数减小,坝体破坏模式不变;随着离心加速度的增大,坝体加速度放大系数减小,坝顶沉降减小.

    • 基于等效时间的混凝土徐变模型

      2011(3):302-305.

      摘要 (1062) HTML (0) PDF 121.12 K (18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水泥浆的微观结构,研究了混凝土徐变发生的几种机理,指出徐变是由于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内部水的运动以及与外界发生水交换而引起的.采用国外学者的试验数据,提出了基于等效时间的混凝土徐变模型,研究了不同养护温度(20℃,40℃,65℃)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升高加快了水泥的水化反应速率和水分的蒸发速率,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加快,收缩减小,因而徐变减少;温度升高降低了水泥浆中水的黏滞性,增加了混凝土的徐变;高温环境中(<70℃)混凝土的徐变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基于孔压静力触探试验估算桩周土孔隙水压力

      2011(3):306-310.

      摘要 (1120) HTML (0) PDF 153.78 K (17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桩、锥在软黏土中贯入的特点,用小孔扩张理论模拟其贯入过程,推导出桩、锥贯入时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解析式.基于该解析解,研究了贯入过程中桩和孔压静力触探探头在对应位置产生的孔隙水压力之间的理论关系.孔压静力触探试验成果、理论计算值与现场桩周孔隙水压力监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孔压静力触探试验预估沉桩瞬时产生的孔压在理论上和工程实践中都是可行的.

    • 磁流变液微观结构的数值模拟

      2011(3):311-316.

      摘要 (1110) HTML (0) PDF 324.79 K (18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磁流变液中固体颗粒的受力,利用分子动力学中的速度Verlet算法,对磁流变液链化过程和剪切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并对影响链化和剪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粒子的运动最终会在模拟区域内形成若干条几乎平行的链;颗粒链化时的变化过程先快后慢;整个链化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在2~3ms之间;颗粒体积百分率越大,模拟时所成通链越多;磁流变液受到剪切荷载作用时,低剪切速率下,旧链的断裂和新链的生成基本上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高剪切速率下,粒子向剪切方向的倾斜程度变大,但是通链减少,新链的生成速度明显跟不上旧链的断裂速度;单链的剪切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磁流变液的剪切屈服应力随磁感应强度和颗粒体积百分率的增大而增大.

    • 基于土性相关蒙特卡罗法的争岗滑坡堆积体可靠性分析

      2011(3):317-322.

      摘要 (1245) HTML (0) PDF 283.79 K (16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澜沧江古水水电站争岗滑坡堆积体工程地质条件,在室内剪切试验、工程类比、参数反演基础上综合确定了岩土体力学参数及其统计分布规律.采用基于黏聚力c与内摩擦角φ相关抽样下的蒙特卡罗法对堆积体典型剖面进行了多种工况下的可靠性分析,预测了其未来的变形失稳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堆积体B—B′剖面在正常运行工况下的破坏概率为23.4%,暴雨工况下为55.2%,若不加治理堆积体极有可能产生失稳,这与现场勘探成果表明的堆积体在正常运行工况下稳定、暴雨工况下处于蠕滑变形状态相吻合.在此基础上根据工程稳定性要求,提出了相应的防护、加固措施,使堆积体支护后在暴雨工况下的破坏概率降低至6.2%.

    • 主成分分析在GPS高程拟合中的应用

      2011(3):323-326.

      摘要 (1017) HTML (0) PDF 136.18 K (1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合理确定多项式的阶数,克服参数间的相关性,提高GPS高程拟合的精度,提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相同的数据点分别采用常规多项式拟合与主成分分析拟合.苏通大桥首级施工控制网的GPS高程拟合计算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法受参数个数与相关性影响小,计算结果稳定,而且能有效降低数据冗余度,是一种比较好的拟合方法.

    • 基于非饱和渗流应力耦合的河堤窝崩机理

      2011(3):327-331.

      摘要 (1065) HTML (0) PDF 172.42 K (1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土坡稳定的角度出发,基于强度折减原理,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应力耦合方法,综合分析河堤岸坡内在因素和外界动力因素对窝崩形成的作用,探讨窝崩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饱和非饱和渗流应力耦合方法计算的窝崩最小安全系数明显小于非耦合方法;窝崩的本质是岸坡土体在各种不利因素的组合作用下发生的剪切破坏;黏聚力及内摩擦角是防止窝崩的有利因素,而岸坡坡角、岸坡内外水位差、河流侵蚀等是诱发窝崩的不利因素;岸坡坡比是防止窝崩的控制性因素.

    • 北疆大型水工平面闸门的振动测试

      2011(3):332-337.

      摘要 (1007) HTML (0) PDF 286.59 K (18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北疆某大型水利工程中倒虹吸出口2个平面闸门的振动问题,采用防水耐压防腐的三轴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和INV303数据采集仪器,构成多通道水下振动测试系统,通过改变闸门的开度和流量,对A线1号闸门进行各运行工况下的振动监测,对B线2号闸门进行大流量下的振动监测.测试结果表明:2个闸门、闸墩、闸房等重要部位的振动参数与闸门开度、流量变化关系密切,闸门的微小振动长期持续存在,1号闸门的振动峰值对应的闸门开度为0.220m和0.310m,2号闸门大流量下的振动峰值对应闸门开度0.301m,闸房座板的振幅最大;数据分析结果具有相当好的一致性,振动测试系统正确可行.

    • 含VSC-MTDC的交直流混合系统的改进潮流算法

      2011(3):338-343.

      摘要 (1141) HTML (0) PDF 206.04 K (18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多端直流(VSC-MTDC)输电的稳态模型的基础上,导出了含VSC-MTDC的交直流混合系统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并针对统一迭代求解法和交替迭代求解法这2种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交替迭代求解法.该算法从数学表达形式上严格解除了交流变量和直流变量之间的耦合关系,同时还可以高效利用已有的纯交流系统潮流求解程序,保证了算法的精度和收敛性.IEEE-14,IEEE-30,IEEE-57节点标准算例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 PS-DInSAR时序差分干涉图公共主影像选取方法

      2011(3):344-347.

      摘要 (1116) HTML (0) PDF 134.20 K (18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基于相干系数的PS-DInSAR时序差分干涉图主影像优化选取方法存在的干涉对垂直空间基线、时间基线和多普勒质心频率差3个因素中有任意一个因素大于临界值时,其他2个因素的影响将被忽略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正则化距离的主影像优化选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干涉图序列的时空基线或多普勒质心频率差总体较大时,所提方法较基于相干系数的方法更加有效和可靠.

    • MassCloud云存储系统构架及可靠性机制

      2011(3):348-354.

      摘要 (1058) HTML (0) PDF 315.98 K (18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决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存储容量、可靠性以及效率问题,首先提出了高可靠性海量云存储系统MassCloud的分层体系结构,并在此构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纠删码机制的快速编解码算法——双表法,以及基于纠删码、副本冗余和RAID技术相结合的MassCloud可靠性保证策略,并且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双表法具有较高的编解码效率,在广域网环境下不会成为性能瓶颈;MassCloud采用4组(8块硬盘)作为每个低功耗存储节点包含的硬盘数,云存储站点层采用3个副本,分布式环境下冗余倍数取2,文件分块数取8,能够保证系统整体可靠性在0.99以上.


年第卷第3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