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如 , 陈志霞 , 陆玲 , 杨仁敏 , 李晓雪 , 吴红 , 龚天宇 , 曲春梅
2011(4):355-360.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1.04.001
摘要:以黄河源玛多县为实验区,遥感TM影像和DEM为数据源,在研究区湿地定义、成像机制及其地学规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湿地遥感提取的分类体系和湿地信息提取的有效特征(包括光谱、纹理、地形和结构特征),并构建了面向对象的遥感湿地提取方法.实验显示:该方法湿地提取的总精度为90.13%,Kappa系数为88.33%,比常用的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方法和决策树分类结果的精度有较大提高;采用该方法可以减少目视解译的工作量和主观性.
2011(4):361-366.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1.04.002
摘要:为揭示夏季湖泊表层沉积物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多样性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运用化学方法和PCR-DGGE技术测定里下河地区湖群夏季表层沉积物理化性质(pH值,Eh以及TOC,TP,TN,NH3-N,NO3-N的质量分数(w))和微生物多样性,并用Statistica和Canoco软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pH值呈中性偏弱酸性或弱碱性;除少数采样点外,Eh均处于轻度还原状态;w(TOC),w(TP),w(TN),w(NH3-N)和w(NO3-N)的分布呈现一定的空间差异性;各湖泊微生物多样性也有差异,形成了自己特定生态位的群落结构.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w(TOC)和w(TN)显著正相关,但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标与各理化指标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CCA分析结果显示,TOC和TP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2011(4):367-371.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1.04.003
摘要:针对常规多元回归模型无法克服预报因子间复相关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洪水预报方法.通过结合遗传算法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来进行因子筛选,对筛选后的因子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检验,再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预报模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洪水预报模型结构简单,能依据给定目标进行因子筛选,有助于克服水文要素间复杂的多重相关性,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
2011(4):372-376.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1.04.004
摘要:为了地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对重庆1?h经济圈内的地热水背斜地质构造、热储层状况、地热水补给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补给情况对各自背斜的建议开采量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地质构造上,重庆地热资源可视为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但各个背斜温泉之间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中二叠统茅口组、中上寒武统高台组和平井组是重庆地热水的主要热储层;从铜锣峡背斜、南温泉背斜地下热水的同位素氘(D,2H)和氧-18(18O)分布可以确定大气降雨是重庆地热水的主要补给源.
2011(4):377-383.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1.04.005
摘要:基于通用优化计算平台1stOpt,探讨了不同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下的水库泄流优化调度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水库最优泄流调度模型能适应和满足不同任务、多目标的要求,并具有通用性和普适性;1stOpt全局优化能力强、简单易用,可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等工程领域中的优化计算.
2011(4):384-390.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1.04.006
摘要:系统地讨论了径流系统混沌特性判别的原理与方法,提出了水文径流系统混沌特性判别的基本框架,即以功率谱分析对径流系统进行初步定性的混沌识别,以BDS检验对径流系统进行非线性检验,应用Cao方法印证混沌特性,通过重构相空间求算的吸引子Kolmogorov熵、Lyapunov指数和关联维数等特征值定量识别混沌特性,从定性与定量多个角度揭示径流系统的混沌特性.以漳河观台水文站月降雨径流系统为例,对其混沌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诊断.计算结果表明,漳河观台站月径流系统存在混沌特征.该计算结果为进一步建立径流变化的动态预测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肖婷婷 , , 夏自强 , , 郭利丹 , , 王志坚 , , 胡静奎
2011(4):391-396.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1.04.007
摘要:根据巴尔喀什湖流域4个代表站1936—2005年的逐日气温资料,应用滑动平均法、气候倾向率法和距平分析法对该流域年均气温进行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运用R/S分析法对年极端气温及其频数的年际变化进行未来趋势的预测.结果表明:该流域年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且气温上升的倾向率从南向北、从东向西逐渐降低;年均气温年代距平值由负变正,变幅逐渐增大.以阿拉木图站为例,其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未来年极端气温将呈持续上升趋势,未来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持续性强.
2011(4):397-401.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1.04.008
摘要:圣维南方程组是工程实践中应用广泛的一类流体动力学方程组,4点线性隐格式亦是目前较为成熟的计算圣维南方程组的差分格式.依据非线性稳定性的定义,提出用增长因子M(τ)判别非线性差分格式的稳定性,针对圣维南方程组的4点线性隐式差分格式,给出了计算增长因子M(τ)切实可行的方法,并结合算例得到了增长因子M(τ)的一些近似数据.稳定性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更好地选择时步长τ和网格步长Δx,对改善计算格式的稳定性具有指导意义.
2011(4):402-406.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1.04.009
摘要:采用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异形孔桥墩附近河道的水流流动特征,比较了建桥前后桥址附近河道的流场分布,得到了异形孔桥墩附近河道的水流流场、墩前阻水范围,桥墩下游的尾流区长度、宽度以及河床附近的涡量、切应力等的分布规律,并给出了墩前阻水长度,尾流区长度和宽度以及河床表面最大切应力与墩前断面弗劳德数的关系及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异形孔桥墩对桥址附近的水流流动影响显著,墩前阻水长度与墩前断面弗劳德数呈正相关关系,而尾流区长度和宽度以及河床表面最大切应力与墩前断面弗劳德数呈线性关系.
2011(4):407-414.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1.04.010
摘要: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对大坝工作状态进行评判,从系统的角度把大坝作为一个模糊整体,充分结合大坝已有的监测设施,考虑由于监测仪器运行状态给评判带来的影响,综合分析大坝的工作性态,提出了一个基于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大坝安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以某大坝为例,对大坝的工作状态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应用本方法可充分体现监测数据可靠性对结果的影响,评判结果科学合理,更符合实际情况.
2011(4):415-420.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1.04.011
摘要:为了提高重力坝安全分析的可靠性,首先将影响重力坝变形的主要因素水位、气温视为随机变量,求出其概率分布特征,然后应用具有强大非线性映射能力的人工神经网络模拟了坝体变形,结合重力坝变形统计模型建立了坝体变形隐患和异常功能函数,应用可靠性理论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重力坝变形可靠度及敏感性计算公式.工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气温变异性较大,坝顶变形隐患概率和异常概率受气温影响较水位的影响大;坝顶变形可靠度随着库水位的增加而降低,气温对其敏感性影响较大,特别对10,5d气温测值均值较为敏感.
2011(4):421-425.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1.04.012
摘要:以排架U形渡槽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流固耦合模型,通过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模拟的脉动风,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方法分析了U形渡槽风振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在风荷载作用下,水体与槽壁的动力相互作用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过程;槽内水体晃动产生的动水压力很小,但水体的存在增大了槽体的横向位移;由于水体和槽壁间的耦合动力作用,槽身内壁两侧的主应力较大;随着水深的增大,处于不同高度位置的槽壁,其主应力的增减趋势不同.
2011(4):426-430.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1.04.013
摘要:根据4年小区试验结果,分析了蓄水控灌模式对水稻灌排定额、灌排次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有的常规灌溉和浅水勤灌模式(对照处理),其雨后蓄水深度可适当提高.蓄水控灌处理在不减产的前提下,与常规灌溉相比,灌排定额分别降低21.3%~47.0%和13.1%~83.9%,灌排次数分别减少2~9次和2~3次;与浅水勤灌相比,灌排定额分别降低6.7%~22.9%和21.9%~100%,灌排次数分别减少1~4次和2次.在保持现有节水模式较低灌水下限的前提下,适度提高雨后蓄水深度,水稻仍可以获得高产,但雨后蓄水深度过大则引起小幅减产.这说明蓄水控灌模式具有良好的节水、减排和省工效果,适于南方地区应用.
2011(4):436-443.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1.04.015
摘要: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高液限土基本特性,并结合现场试验路填筑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别高液限土的直接填筑性能和最优改良方案.结果表明:高液限土黏土和含砂高液限黏土可用于路堤直接填筑,填筑压实度可按88%标准控制,填筑厚度不宜大于8m,路基整体填筑高度不宜大于12m,宜按规范用包盖法整体填筑;高液限粉土及含砂高液限粉土因CBR值(California bearing ratio)达不到要求,不宜直接填筑,应采用改良方法处理后填筑;高液限粉土宜掺生石灰改良,最优掺入比为5%,含砂高液限粉土宜掺砂改良,最优掺入比为25%.各标段试验路分析结果验证了高液限土各填筑方案的正确性.
2011(4):444-449.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1.04.016
摘要:基于Biot固结理论和Neumann随机有限元理论,提出了沉降固结理论的Neumann随机有限元分析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有限元计算程序.以某工程为例,对软土地基固结沉降进行随机有限元分析,探讨了地基沉降与超静孔压随机性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计算结果表明:不同随机有限元法沉降标准差的空间分布形式都比较类似,沉降标准差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并在坡脚附近出现局部减小现象;相同深度时,加固区的沉降标准差要大于非加固区.
2011(4):450-453.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1.04.017
摘要:比较苏通大桥锚固区应力监测数据与气象资料后发现,气温对锚固区应力的影响显著.为了给锚固区传力机制分析提供准确的应力数据,结合同步气象观测资料,根据不同时段各噪声强度的差异,采用基于时段尺度的小波分层去噪方法逐级分离出气温对锚固区应力的不同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基本消除气温对锚固区应力的影响,对类似索塔锚固区的高耸构筑物受力分析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2011(4):454-457.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1.04.018
摘要:采用南京区域GPS观测网的观测数据,结合地表大气参数,计算出夏季降雨过程中的相对GPS 大气可降水量;再加入国内3个IGS参考站的观测数据组成超长基线,计算出同时间段内的绝对GPS大气可降水量,并与探空数据所得的大气可降水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PS大气可降水量与探空数据所得的大气可降水量有较强的一致性;在精确性和相关性方面,绝对GPS大气可降水量优于相对GPS大气可降水量;绝对GPS大气可降水量的变化能直观地反映地表实际降水量.
2011(4):458-463.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1.04.019
摘要:针对确定性水力模型无法模拟节点流量的随机变化对于节点水压、管段流量的影响,只能获得某一工况下的计算结果的问题,通过将确定性水力模型在节点流量取数学期望时进行线性化,将节点水压与管段流量用节点流量的线性组合进行表达,从而利用节点流量的数学期望和标准差,求得节点水压与管段流量的概率分布.随机试验验证表明,概率水力模型的线性化求解方法,求解结果与随机试验方法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这说明在节点流量数学期望值附近,可以利用线性化确定性水力模型进行供水管网的概率水力模拟.
2011(4):470-474.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1.04.021
摘要:为了提高电力负荷模型辨识的准确度,需要对实际扰动数据进行去噪处理.为此,针对有效值动态数据,提出了将平稳阶段噪声过滤掉而暂态阶段数据不加处理的去噪策略,将去噪后的平稳阶段数据与暂态阶段数据合成获得辨识用数据;给出了平稳阶段起始点的判据,提出了基于小波分析的平稳阶段数据去噪方法.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将处理过的扰动信号用于负荷模型参数辨识,所得参数波动更小、方差更小.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