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41(3):189-195.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3.03.001
摘要:为研究海河流域下垫面变化对洪水的影响,对新安江模型进行修订,得到新安江-海河模型。选择海河6个典型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新安江模型与新安江-海河模型进行产汇流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洪水分年代、分量级模拟精度较高,但此时新安江模型参数取值不合理,SM值偏大;新安江-海河模型与新安江模型精度相当或稍有提高,参数取值更加合理。
2013, 41(3):196-203.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3.03.002
摘要:以鄱阳湖最大入湖支流——赣江流域为例,以流域的水量能量收支为基础,分析流域近50年来水文、气候的变化特征,研究流域尺度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影响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相对于20世纪60年代,其他年代赣江径流的变化主要是由气候变化作用引起的,而人类活动的作用相对较弱。基于蒸发率函数的定量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不同时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相差较大,但气候因素始终起着增大径流的作用,人类活动起着不同程度的辅助作用。
2013, 41(3):204-210.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3.03.003
摘要:为改善上海世界博览会园区河网水系的水质,建立综合考虑河道复杂形态、生态浮岛、河道底质释放污染等因素的河网水动力及水质模型,并利用世界博览会园区引、排水试验测定成果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具有工程适用性,可用于模拟复杂河网水量和水质的变化。利用河网水动力和水质模型对河网常规污染、初期雨水污染、突发水污染和世界博览会泵闸故障4种情况下的调度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小区域、多节点控制的潮汐河网水环境治理的应急水环境调控预案。
操家顺 , , , 肖敏艳 , 方 芳 , , 李宇昇 , 陈学明 , 朱耕龙
2013, 41(3):211-217.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3.03.004
摘要:采用厌氧/缺氧序批式反应器(SBR)在不同碳源(乙酸钠、丙酸钠、ρ(乙酸钠)、ρ(丙酸钠)=2∶1和ρ(乙酸钠)∶ρ(丙酸钠)=1∶2)条件下成功培养反硝化聚磷菌(DPB),并利用静态试验研究不同碳源培养的DPB对电子受体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碳源条件下DPB系统都能利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脱氮除磷,但利用次序及效率不同:仅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时,乙酸盐含量越高,反应过程中污泥的亚硝酸盐累积量(0~6.60mg/g)和反硝化速率越高(4.02~8.58mg/(g·h)),而除磷率越低(81.1%~91.9%);混合电子受体时吸磷总量、吸磷速率、除磷率均下降,且乙酸盐含量越高其除磷率(53.2%~73.9%)和亚硝酸盐去除率越低(34.7%~86.4%),丙酸盐为主的DPB系统可同步利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而乙酸盐为主的DPB系统在硝酸盐消耗将尽时亚硝酸盐才被用于反硝化吸磷。
2013, 41(3):218-221.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3.03.005
摘要:基于流固耦合动力分析理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输入波形式、上部结构槽数及下部排架高度等若干渡槽设计因素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研究地震激励下渡槽动水压力特性。结果表明:单、多槽侧壁动水压力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多槽中壁动水压力数值约为侧壁的2倍。传统渡槽抗震计算采用Westergaard动水压力修正解析解,但其仅考虑单槽槽身结构,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排架高度对渡槽动水压力影响较大;基于常用排架渡槽有限元模型数值计算,拟合出包含下部排架高度参数的动水压力公式,可供渡槽抗震设计参考。
2013, 41(3):222-228.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3.03.006
摘要: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建立河道整治方案的优选评估指标体系,提出利用“垂面距离”代替“欧式距离”确定贴近度进行方案优选的综合评价方法,建立基于信息熵权的改进TOPSIS综合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乌海市摩尔沟河道整治方案的优选中。结果表明:改进的TOPSIS综合评价模型能较好地评价河道整治方案,方案优选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
许 丹 , 陆宝宏 , 程昕野 , 顾洪宾 , , 祁昌军 , 阮晓波 , 刘蕊蕊
2013, 41(3):235-240.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3.03.008
摘要:针对分层水库垂向水温分布,提出一种估算水温的新方法——Logistic曲线法。利用新安江水库为期1a的原型观测资料,采用SPSS软件率定并优选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拟合精度较高。在此基础上,利用收集到的其他水库实测资料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发现该模型对不同类型(混合型、稳定分层型)、不同时期(升温期、稳定分层期)的水库垂向水温分布有较好的拟合效果。此外,探讨了该模型应用于预测水库水温时的模型参数确定方法及步骤。
2013, 41(3):241-246.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3.03.009
摘要:为揭示红壤区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坡耕地径流及养分流失影响的差异,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分析对比在3种典型降雨下,南方红壤丘陵区的纵坡间作(措施1)、纵坡种植(措施2)和横坡种植(措施3)等3种耕作方式坡耕地的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措施3截流减沙优势明显。中雨型下,措施3径流量分别为措施1、措施2的21.5%,20.3%,产沙量分别为措施1、措施2的 6.03%,2.28%;大雨型下,措施3径流量分别为措施1、措施2的8.11%,7.6%,产沙量分别为措施1、措施2的4.33%,3.31%。不同措施产流、产沙过程基本一致;措施3在控制土壤养分流失方面优于其他两种耕作方式,各措施氮、磷流失主要集中在产流初期,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后期趋于稳定。
2013, 41(3):247-252.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3.03.010
摘要:为验证棉花秸秆砌块与框格间的协同工作能力,制作1榀内填棉花秸秆砌块材料的1∶2比例生态复合墙体模型进行伪静力抗震试验,研究内填棉花秸秆砌块生态复合墙体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和破坏机制,并与内填加气混凝土砌块生态复合墙体的承载力、滞回特性、延性、强度退化、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棉花秸秆砌块与框格在弹性阶段协同工作性能较好,在弹塑性阶段较差;墙体发生强柱弱板剪切型破坏;内填棉花秸秆砌块生态复合墙体的抗倒塌能力较强。
2013, 41(3):253-259.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3.03.011
摘要:以非线性有限元逆迭代法为基础,研究膜材厚度偏差对充气天线反射面成形精度的影响。分析均匀分布及线性非均匀分布两种典型的膜材厚度偏差分布形式对充气天线反射面的影响规律和敏感度,并考虑不同充气天线反射面焦径比F/D的影响。结果表明:形面误差的分布规律与膜材厚度偏差分布形式相关;偏差均匀分布比线性非均匀分布对精度影响更大;F/D越大,厚度偏差引起的反射面形面误差越大。
2013, 41(3):265-270.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3.03.013
摘要:基于基桩+刚性平台空间简化计算模型,在考虑扭转效应的情况下对全直桩码头结构抗震响应进行分析,提出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全直桩码头整体结构简化计算方法。通过与水运规范法、有限元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提算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计算精度可以满足结构设计分析的需要,能合理反映结构平动扭转耦联效应。当结构平面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不重合时,应采用平动扭转耦联振型分解法计算地震作用及其效应。地震方向平行于结构平面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的连线时,平台不产生扭转;地震方向垂直于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的连线时,平台扭转效应最大。
2013, 41(3):271-277.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3.03.014
摘要:为克服传统的基于内容过滤或协同过滤的文献推荐方法在缺少用户描述信息(如用户历史兴趣)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地向用户推荐文献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因子图的文献推荐新方法。依赖一种结合了引文网络和网络中文献主题概率分布的因子图模型,进行循环最大和(loopy max-sum)近似推理。基于权威引文网络(Thomson Reuters公司出版的2008年版期刊引证报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缺少用户描述信息的情况下有效地推荐主题文献,尤其适合于领域初学者获取主题相关的高质量文献。
2013, 41(3):278-282.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3.03.015
摘要:为了简洁快速完成牛顿二阶法的求解,利用三维海森矩阵截面给出一个简单直观的牛顿二阶法中二阶导数项分解降维求解公式的推导方法,即在牛顿法求解的功率修正量计算中增加一项增量功率修正量的求解。这一思路解决了牛顿法数学推导繁琐的问题,使之很容易按照诱导得到牛顿二阶法求解的结论。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