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43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水文水资源与环境
    • 半湿润半干旱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及下垫面相似性

      2015, 43(2):95-99. DOI: 10. 3876/ j. issn. 1000 1980. 2015. 02. 001

      摘要 (2657) HTML (0) PDF 3.37 M (2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5 个流域为研究对象,建立并综合各流域降雨径流相关图,发现其中 3 个地理位置相距较远的流域可以采用一个共同的降雨径流关系图描述,误差在许可范围内且精 度等级在乙级以上。采用相似性指标、相对均方根误差和地形指数分布曲线综合定量评价流域的 下垫面条件,发现这3 个流域的下垫面条件较为相似。结果表明,下垫面条件较为相似的流域,尽 管地理位置相距较远,仍可以用一个共同的降雨径流相关图描述;相对均方根误差和地形指数分布 曲线更适用于评价半湿润半干旱流域下垫面条件的相似性。

    • 淮河上游大坡岭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引起的流域滞时变化

      2015, 43(2):100-106. DOI: 10. 3876/ j. issn. 1000 1980. 2015. 02. 002

      摘要 (1897) HTML (0) PDF 4.36 M (25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淮河上游大坡岭子流域(简称大坡岭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域1965—2009 年间的 26 场单峰洪水,计算流域平均滞时。以1985 年为界,比较土地利用变化前后流域平均滞时的变 化,并计算不同降雨量级的流域平均滞时,分析滞时与径流深和洪峰流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流域平均滞时变化很大;除了降雨形心到洪峰流量的时间TLPC 在土地利用变 化之后减少外(从9.98h 减少为5.26h),另外3 种滞时,降雨形心到流量过程线形心的时间TLC、降 雨开始到洪峰流量的时间TLP 和最大降雨强度到洪峰流量的时间TLPP 均增大( 分别从21.32 h、 34.64 h、10.00 h 增加到26.77 h、35.08 h、11.50 h)。大坡岭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前后以及整个时期 4 种滞时和降雨量级存在一定联系,与径流深及洪峰流量无相关关系。

    • 流域景观生态健康演变及其驱动因子贡献分析

      2015, 43(2):107-113. DOI: 10. 3876/ j. issn. 1000 1980. 2015. 02. 003

      摘要 (1821) HTML (0) PDF 5.11 M (24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对漳卫南运河流域3 个年代(20 世纪80 年代、20 世纪90 年代、21 世纪 00 年代)的流域景观状态进行健康评价;在分析其生态健康演变趋势的基础上,识别气候变化以及 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基于土地类型分析区分不同人类活动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20 世纪80 年 代以来,漳卫南运河流域的景观生态健康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流域景观生 态健康演变的贡献大小分别为13.95%和86.05%;不同人类活动中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和 城镇化对流域景观生态健康演变的贡献大小分为-34.89%、25.72%以及-37.19%。

    • 泰州市第三自来水厂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风险评价

      2015, 43(2):114-120. DOI: 10. 3876/ j. issn. 1000 1980. 2015. 02. 004

      摘要 (2035) HTML (0) PDF 4.38 M (30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加强风险源管理,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安全,以泰州市第三自来水厂饮用水水源地为 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风险源主体危险度、风险源控制机制、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在内的风险源( 直 接排污企业、污水处理厂、码头)风险识别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水源地环境监管能力、水源地环 境应急能力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综合风险评价体系。根据调查分析、专家小组法得到风险评价体系 各指标分级标准、权重,以及风险源、水源地风险等级划分标准。依据评价体系,得到评价结果: (a)泰州市第三自来水厂周边有8 个中风险源,无高风险源;( b) 泰州市第三自来水厂水源地风险 等级为低风险。

    • >土木工程
    • 混凝土的多轴强度安全系数及其应用

      2015, 43(2):121-126. DOI: 10. 3876/ j. issn. 1000 1980. 2015. 02. 005

      摘要 (1662) HTML (0) PDF 4.02 M (26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计算多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坝的强度安全系数,以混凝土重力坝为例,采用超载系数K1 和失效距离系数K2 分别计算多轴强度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在二轴拉压区,K1 略小于单轴 强度安全系数K0,在二轴压压区,K1 大于K0;无论在二轴拉压区还是二轴压压区,K2 均小于K1 和K0;混凝土重力坝的多轴强度安全系数与单轴强度安全系数具有显著差异,在强度设计与安全 评价中应采用多轴强度安全系数。

    • 砂浆特性参数对硅酸根电迁移反应法致密化和表面涂覆效果影响

      2015, 43(2):127-132. DOI: 10. 3876/ j. issn. 1000 1980. 2015. 02. 006

      摘要 (1676) HTML (0) PDF 3.62 M (27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硅酸根电迁移反应法致密化和表面涂覆砂浆,研究了水胶比、矿物掺和料、养护龄期和 试件厚度等砂浆特性参数对被处理砂浆试件表面涂层厚度、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电阻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的减小与养护龄期的延长,砂浆试件生成的表面涂层增厚,抗压强度与抗折 强度、电阻率提升增大;加入掺合料的砂浆试件形成的涂层厚度和电阻率大小顺序为硅粉>矿粉> 无掺合料>粉煤灰,掺硅粉与矿粉的砂浆试件电阻率出现的峰值时间早于无掺合料试件;硅粉砂浆 试件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增幅大于无掺合料砂浆,而粉煤灰砂浆试件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变化不 明显;砂浆试件厚度对于硅酸根电迁移反应法处理的砂浆性能影响不明显。

    • 道路碎石垫层异常缺陷的探地雷达响应特征

      2015, 43(2):133-138. DOI: 10. 3876/ j. issn. 1000 1980. 2015. 02. 007

      摘要 (1764) HTML (0) PDF 5.02 M (24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探地雷达技术探测碎石垫层异常,研究碎石垫层脱落、碎石垫层层间具有密实疏松界 面、碎石垫层厚度变化及碎石垫层由松散块石充填4 种异常的探地雷达响应特征。时域剖面评价、 钻探资料验证、典型单道波形时域及频谱对比分析表明:碎石垫层脱落表现为同相轴的缺失,碎石 垫层层间弱反射的反相性,谱能量分布在整个频率范围,且在550 ~800MHz 出现较强信号;碎石垫 层间存在密实疏松界面表现为碎石垫层层间存在同相轴,谱能量集中在中低频区,能量峰较多;碎 石垫层厚度变化表现为上下界面反射波时间差的大小(同相轴的上凸或下拉);碎石垫层由松散块 石充填表现为强振幅复合波(同相轴杂乱,具有小绕射弧),谱能量峰叠加严重,峰值较大。

    • 基于纤维水泥砂浆加固的后装拔出试验

      2015, 43(2):139-143. DOI: 10. 3876/ j. issn. 1000 1980. 2015. 02. 008

      摘要 (1778) HTML (0) PDF 2.90 M (2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利用后装拔出法检测纤维水泥砂浆抗压强度,模拟工程加固情况:分别采用合成纤维(聚 丙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水泥砂浆、钢纤维水泥砂浆对素混凝土试块进行加固处理。加固后,对 加固薄层进行后装拔出试验,获得拔出力。依据拔出力代表值和纤维水泥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代 表值之间的关系,采用离散最小二乘逼近方法拟合测强公式。结果表明:测强公式精确度比较高, 测强公式检验效果良好、符合实际意义,其中钢纤维的掺入对增加拔出力的作用要高于合成纤维。 依据测强公式,后装拔出法可以现场检测推定20 ~90 MPa 的纤维水泥砂浆抗压强度。

    • 设注水孔条件下湿陷性黄土试坑水分入渗规律

      2015, 43(2):144-149. DOI: 10. 3876/ j. issn. 1000 1980. 2015. 02. 009

      摘要 (1670) HTML (0) PDF 3.87 M (22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布设注水孔、埋设土壤水分传感器 的浸水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布设注水孔,试坑内水分扩散存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由试坑中心向 两侧扩散的特点,湿润锋扩散形态比较复杂;浸水52 d,试坑内探井全断面基本达到饱和含水率,注 水孔的布设节省了大量的试验时间与费用。体积含水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基本可以分为4 个阶段: 初期含水率平稳段;含水率增长、变化段;饱和含水率稳定延续段;末期含水率小幅减小变化段。

    • 干湿循环机制下风化砂改良膨胀土的收缩特性

      2015, 43(2):150-155. DOI: 10. 3876/ j. issn. 1000 1980. 2015. 02. 010

      摘要 (1760) HTML (0) PDF 3.49 M (2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风化砂改良膨胀土的收缩指标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变化规律,采用收缩仪对经历不 同干湿循环次数的掺砂改良膨胀土试样进行收缩试验,探究试样的线缩率、体缩率、收缩系数、缩限 及胀缩总率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变化特征及机理,建立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掺砂改良膨胀土的缩 限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线缩率及体缩率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经过4 次干湿循 环作用后二者基本趋于稳定,且风化砂掺量由0 增至20%时,线缩率及体缩率的降低幅度最大;随 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收缩指数呈指数函数降低,在4 ~ 5 次干湿循环后,收缩系数基本趋于稳 定,缩限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呈二次函数形式增加,且随着风化砂掺量的增加,干湿循环作用下 缩限的增加幅度逐渐减小;胀缩总率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先逐渐降低后趋于稳定,在干湿循环 作用下通过掺入风化砂,可以有效降低土体的胀缩总率,并使之达到路基填土的标准。

    • 风力机叶片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及优化设计

      2015, 43(2):156-162. DOI: 10. 3876/ j. issn. 1000 1980. 2015. 02. 011

      摘要 (2518) HTML (0) PDF 4.52 M (3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某1.5 MW 风力机叶片为实例,建立叶片有限元模型,并对叶片关键结构参数进行敏感性 分析。结果表明,铺层角度对叶片结构特性影响最大,主梁帽宽度及铺层厚度的影响次之,主梁帽 铺层位置以及腹板布置位置的影响最小。在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以叶片质量最轻为目标函 数,以主梁帽宽度、铺层数、铺层位置以及腹板布置位置为设计变量,以叶片的强度、刚度与振动性 能为约束条件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采用遗传算法与有限元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叶片结构进行优化 设计研究。与原设计方案相比,优化设计方案的叶片质量减轻9.8%,结构应变分布更为合理,且 不会发生共振,表明优化方法合理有效。

    • Jason-2 卫星波形重定技术在研究贝加尔湖水位中的应用

      2015, 43(2):163-166. DOI: 10. 3876/ j. issn. 1000 1980. 2015. 02. 012

      摘要 (1753) HTML (0) PDF 2.45 M (2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Jason-2 测高卫星2008—2013 年的Waveform 数据,以贝加尔湖为例,研究卫星测高数据 编辑标准、地球物理改正方法及波形重定方法;利用波形重定后的数据计算贝加尔湖年水位异常时 间序列与季度水位异常时间序列,分析得到贝加尔湖水位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利用组合模型预测贝 加尔湖2013 年10 月的水位,并与测高所得水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波形重构技术可 提高对贝加尔湖水位测量精度,对其水位变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一种基于概率密度函数的DEM 试样生成法

      2015, 43(2):167-171. DOI: 10. 3876/ j. issn. 1000 1980. 2015. 02. 013

      摘要 (2051) HTML (0) PDF 3.06 M (30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离散元模拟颗粒材料力学性能时,为保证生成数值试样级配曲线的连续性以及与所需级配 曲线的吻合性,基于概率密度函数法,提出一种用于制备颗粒流离散单元法数值试样的新方法。定 义了级配的不匹配度参数,用来定量描述生成试样的级配曲线与原型级配曲线的偏差。对比了该 方法和现有试样制备法,并讨论生成颗粒数目对生成试样级配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试样生成 法能够模拟任意级配曲线的试样,且生成的数值试样级配曲线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和光滑性。随着 生成颗粒数目的增大,该试样生成法生成的试样级配曲线收敛于原型试样级配曲线。

    • 疏浚淤泥真空排水室内试验仪器研制

      2015, 43(2):172-177. DOI: 10. 3876/ j. issn. 1000 1980. 2015. 02. 014

      摘要 (2028) HTML (0) PDF 3.77 M (20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疏浚淤泥真空排水室内试验小模型筒的尺寸效应以及方形箱边界摩擦影响较大的问 题,研制了以大直径圆筒为试验容器的疏浚淤泥真空排水室内试验仪器装置。装置包含模型箱、排 水系统、加压系统、真空抽气系统、阀门控制系统、尾水收集系统和量测系统7 个主要部分。通过 3 组对比试验,在3 种真空度作用下对仪器装置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符合真空排水的基本规律, 同时证实了最优真空度的存在。

    • >机电与信息工程
    • 考虑电网结构脆弱性的配电网网架优化规划

      2015, 43(2):178-183. DOI: 10. 3876/ j. issn. 1000 1980. 2015. 02. 015

      摘要 (1828) HTML (0) PDF 3.71 M (29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从网络拓扑结构角度对配电网网架结构的脆弱性进行评估。建立了以 配电网投资及运行费用最小、结构脆弱性指标最优为目标的配电网网架多目标优化规划模型。采 用改进最小生成树算法,并将经济性指标的减少率和结构脆弱性指标的增长率之和作为迭代过程 中的目标函数,将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进行求解,通过16 节点算例验证了该方法在求解多目 标配网优化规划问题中的可行性。算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优化规划模型能够有效地评估配电网 的结构脆弱性,并能求得结构稳定、经济性好的规划方案。

    •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协调多目标非线性控制

      2015, 43(2):184-188. DOI: 10. 3876/ j. issn. 1000 1980. 2015. 02. 016

      摘要 (1535) HTML (0) PDF 6.04 M (20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平抑双馈风力发电机组额定风速以上的转速和功率波动,基于协调无源性方法,提出一种 同时考虑桨距角和转子励磁控制的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在分析风力机特性和双馈感应发电机基 本电磁关系的基础上,给出风力发电机组桨距角调节、转子励磁控制的四阶系统非线性模型。特别 对风能利用系数进行了关于桨距角的多项式拟合,并对拟合的不确定性建模,确保了模型的准确 性。其次,由Lyapunov 方法设计前两阶鲁棒控制器,得到桨距角控制输入,再用协调无源性方法设 计励磁控制部分,使得整个系统达到反馈无源,既保证了系统的鲁棒性,又保证了整个系统的渐近 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并与其他控制策略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控 制策略的有效性。


年第43卷第2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