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44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土木工程
    • 复杂工况下土-结构体系的混合约束模态法

      2016, 44(4):283-290.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6.04.001

      摘要 (1581) HTML (0) PDF 5.02 M (15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动态子结构法的原理,提出了线性-非线性混合约束模态综合法,对复杂工况下的二维地基土-箱型基础-上部剪力墙结构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动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复杂工况包含了一致黏弹性边界问题和基础与周边土体的高度非线性接触问题。依据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存在局部非线性的特性,将体系划分为若干个线性和非线性子结构。在动力时程分析中对所有非线性子结构利用自编二次开发程序逐步提取等效特性矩阵,再与经势能判据截断准则减缩过的其他线性子结构组合后进行模态综合处理,推导出含有接触关系的子结构方程与含有一致黏弹性边界的子结构方程,最后形成复杂工况下含有各个子结构的模态综合方程。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约束模态综合法与ANSYS直接计算法求得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水平剪力、弯矩、层间位移角动态响应时程曲线吻合良好,证明线性-非线性混合约束模态综合法是求解复杂工况下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有效可行方法。

    • 纤维水泥砂浆与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钻芯拉拔试验研究

      2016, 44(4):291-296.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6.04.002

      摘要 (1505) HTML (0) PDF 4.37 M (1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纤维水泥砂浆与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采用钻芯拉拔法试验制作模拟中型柱混凝土构件,并分别外包不同强度的聚乙烯醇纤维水泥砂浆、聚丙烯纤维水泥砂浆、钢纤维水泥砂浆。对制作的试验构件进行钻芯拉拔试验,得出界面破坏时的拉拔力,将得到的不同类型的纤维水泥砂浆构件拉拔力数据与构件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纤维水泥砂浆抗压强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该试验中合成纤维水泥砂浆的界面黏结强度比钢纤维水泥砂浆的界面黏结强度高;界面黏结强度与构件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与纤维水泥砂浆抗压强度呈正相关关系,界面黏结力与砂浆抗压强度呈线性相关关系。

    • 基于Geddes解的取土器贯入引起的土体附加应力分析

      2016, 44(4):297-303.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6.04.003

      摘要 (1964) HTML (0) PDF 5.17 M (1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取土器贯入引起的土体扰动及附加应力分布特性,基于Geddes应力解,分别得到取土器管内任意一点处土样由于端阻力及侧壁摩阻力引起的竖向附加应力解,并通过数值方法对两者引起的管内土体附加竖向应力分布特性及取土器参数对其影响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取土器贯入过程中,端阻力的作用会引起土体产生一个由压应力转变为拉应力的过程,且其拉压应力不随取土器直径、贯入深度的变化而变化;增大取土器的直径能有效减少端阻力及侧壁摩阻力引起的轴线处土体的附加应力,考虑两者的共同作用,大直径取土器能较明显地提高取土样的质量。

    • 探地雷达在地下顶管脱空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6, 44(4):304-308.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6.04.004

      摘要 (1748) HTML (0) PDF 3.48 M (19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对顶管周围的脱空和密实情况进行探测,结合工程实例,采用探地雷达对水泥顶管和钢制顶管开展实践探测工作和试验性探测研究;同时,从理论上建立了水泥顶管和钢管顶管的脱空模型,开展探地雷达二维有限单元法正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探地雷达对水泥顶管周围的脱空情况进行探测时,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探地雷达对钢制顶管周围的脱空情况进行探测时,由于雷达天线与管壁之间的多次反射信号强烈,对脱空的探测效果很差。因此,探地雷达对于水泥制的顶管脱空检测是可行的,而对于钢制顶管的脱空检测需要研究新的无损检测方法、研制新的设备,以便取得好的应用效果。

    • 卷边PEC柱(弱轴)-钢梁组合框架层间抗震机理试验研究

      2016, 44(4):309-316.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6.04.005

      摘要 (1703) HTML (0) PDF 6.17 M (16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揭示新型卷边PEC柱(弱轴)-削弱截面钢梁组合框架结构的层间抗震机理,按1∶2缩尺比例设计制作1榀组合框架层间子结构试验试件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观察和数据整理,对试件结构的破坏过程与破坏模式、滞回特性、刚度退化、耗能能力与变形模式等抗震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试件结构最终破坏模式为梁端削弱截面处充分屈服形成塑性铰的理想塑性破坏机构;试件中间层推拉方向位移延性系数μu分别为3.91和3.97,层间最大等效黏滞阻尼系数(ζeq)max=0.359;试件结构侧移分布规律呈理想的倒三角弯剪型变形模式;试件结构在承载力下降到极限承载力的85%时,对应试件层间相对侧移大于4.9%,而节点转角最小值为0.366 rad,均超过大震层间侧移限值下限的1/30,表明试件具有良好的抗倒塌性能。

    • T形RAC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2016, 44(4):317-324.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6.04.006

      摘要 (1591) HTML (0) PDF 5.41 M (16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4个缩尺比例为1∶2的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不同轴压比的T形再生混凝土(RAC)短肢剪力墙结构模型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分析试验所得模型破坏形态、特征曲线、延性、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及正负向特征荷载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a)T形RAC短肢剪力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应用于轴压比较小的实际工程之中。(b)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T形RAC短肢剪力墙特征曲线、耗能能力等指标逐渐增强,同时,随着轴压比的增大,各指标逐渐减小;试件延性性能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及轴压比的增加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 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搅拌桩下沉的机理和判别方法

      2016, 44(4):325-329.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6.04.007

      摘要 (1850) HTML (0) PDF 3.30 M (1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江苏某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的水泥搅拌桩下沉现象,通过现场测量桩周土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和剪切强度等,分析搅拌桩下沉机理,提出搅拌桩下沉的判别方法。超静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的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在搅拌桩下沉处,桩周土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大于土压力,桩周土出现了类似于液化的现象,可以以此作为搅拌桩下沉的判别方法。

    • 确定GPS接收机码间偏差的一种新算法

      2016, 44(4):330-334.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6.04.008

      摘要 (1339) HTML (0) PDF 2.95 M (19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求解GPS接收机码间偏差(B)的主要方法(球谐函数模型法、曲面拟合模型法等)存在计算繁琐和效率不高等问题,研究并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即利用双频载波相位平滑伪距数据以及CODE提供的全球电离层VTEC地图和卫星B值,通过旋转地图内插VTEC以及伪距差分进行单站GPS接收机B值的解算。采用此方法和IGS跟踪站的观测数据解算GPS接收机的B值,并与CODE 提供的跟踪站的B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种新算法能够以优于0.4 ns 的精度确定GPS接收机的B值。

    • SARAL测高卫星近海域波形重定新方法

      2016, 44(4):335-339.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6.04.009

      摘要 (1888) HTML (0) PDF 3.23 M (20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AVISO提供的SARAL卫星浙江近海海域周年的WAVEFORM数据,通过对卫星波形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波形重定方法,该方法在顾及波形物理机制的基础上,根据各波形的特征进行重定。通过对重定前后的波形数据进行粗差剔除、共线平均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纬度为27°左右时,未进行波形重定数据求得的平均海面高为10.770 m、标准差为4.515 m,而进行波形重定后数据求得的平均海面高为12.601 m、标准差为1.263 9 m;当纬度为30°左右时,未进行波形重定数据求得的平均海面高为12.236 m、标准差为1.877 m,而进行波形重定后数据求得的平均海面高为12.503 m、标准差为0.419 m。通过对波形重定前后卫星测高数据与验潮站数据对比,得到未进行波形重定的卫星测高数据与验潮站数据差值平均值为0.275 m、标准差为0.273 m,进行波形重定后卫星测高数据与验潮站数据差值平均值为0.046 m、标准差为0.049 m。研究结果显示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显著提高卫星测高数据的精度与质量。

    • >水文水资源与环境
    • 基于Holtan产流的分布式水文模型

      2016, 44(4):340-346.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6.04.010

      摘要 (2027) HTML (0) PDF 4.98 M (25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GIS与DEM技术,构建基于Holtan产流的分布式水文模型(Grid-Holtan模型)。模型以栅格为计算单元,栅格产流采用基于Holtan下渗方法的超渗产流计算,坡面汇流和河道汇流均采用逐栅格的一维扩散波水流演算模型模拟。将Grid-Holtan模型、陕北模型与新安江模型应用于半干旱的沁河孔家坡流域。结果表明,Grid-Holtan模型、陕北模型的模拟效果好于新安江模型,Grid-Holtan模型洪峰模拟效果更好。

    • 井工矿开采对窟野河水资源的影响

      2016, 44(4):347-352.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6.04.011

      摘要 (1810) HTML (0) PDF 4.20 M (15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定量研究流域内井工矿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采用Mann-Kendall-Pettitt方法检测窟野河1966—2009年年径流的突变点,利用水文模型(SWAT和SWAT-VISUAL MODFLOW)定量计算井工矿开采对窟野河流域1997—2009年径流及2009年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工矿开采是该时期径流锐减及地下水疏干的主要原因,其对年径流减少的贡献量为24.20 mm,占总减水量的64.16%,对地下水的影响量为4.09×108 m3

    • 降雨空间分布的模糊熵聚类分析

      2016, 44(4):353-357.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6.04.012

      摘要 (2055) HTML (0) PDF 3.05 M (14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提高降雨量插值精度,充分挖掘降雨变量信息,利用模糊熵聚类分析算法,对流域内雨量站进行模糊熵聚类研究,通过基于可能性分布和距离判定的聚类有效性函数确定模糊熵系数和聚类数,从而得到模糊聚类结果,改进原有的插值方法。以淮河流域蚌埠站以上区域99个雨量站雨量数据,分别在一般情况下和模糊熵聚类情况下做交叉验证,结果显示,模糊熵聚类分析在反距离平方插值法中对降雨精度有所提升。

    • >水利水电工程
    • 基于熵权-可变模糊集模型的堤坝渗漏探测

      2016, 44(4):358-363.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6.04.0013

      摘要 (1844) HTML (0) PDF 3.36 M (1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堤坝中集中渗漏通道探测问题,基于信息熵理论和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用于堤坝渗漏探测的熵权-可变模糊集模型。以南方某水库为例,首先确定各探测指标,采用客观赋值法中的熵权法确定不同探测指标的权重;然后计算各钻孔水样相对于降水、渗漏水和地下水的综合相对隶属度以及各个钻孔的H值;最后依据相应的判断标准将钻孔水样进行分类,确定钻孔水的来源。结果表明,通过该模型确定此大坝存在4条集中渗漏通道,与前人结果一致。

    • 持续强降雨引发水位耦合变化条件下堤防渗流及稳定性分析

      2016, 44(4):364-369.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6.04.014

      摘要 (1705) HTML (0) PDF 3.93 M (16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江、河、湖泊土质堤防工程在持续强降雨下会导致堤前水位显著变化而可能引发堤防安全隐患,采用水-气二相非饱和渗流模型对堤防进行降雨入渗和堤前水位变化耦合条件下的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分别开展降雨入渗、堤前水位上升及持续强降雨耦合堤前水位上升过程的非稳定渗流有限元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堤坡进行抗滑稳定分析,同时考察堤前水位变化及降雨过程中气相和基质吸力对堤坡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与单纯的降雨和水位上升相比,降雨耦合堤前水位上升会使堤身渗流及堤坡抗滑稳定性呈现较复杂的变化特性;考虑气相和基质吸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堤坡稳定分析结果有利。

    • 基于Copula熵理论的大坝渗流统计模型因子优选

      2016, 44(4):370-376.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6.04.015

      摘要 (1896) HTML (0) PDF 4.06 M (1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大坝渗流统计模型需要考虑较多的前期项,造成参选的因子数量较大,进而导致常规方法的建模误差较高的问题,研究引入Copula熵理论,利用Copula熵和偏互信息(partial mutual information,PMI)相结合的方法,对输入因子的选取进行优化。针对Copula熵的求取,Copula函数采用Gumbel函数,分布采用柯西分布代替正态分布,并引入Hample准则来精确选取因子。将该方法在糯扎渡大坝渗流监测中进行应用,并与常规的因子选择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于Copula熵的因子优化选取方法的渗流统计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