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46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水文水资源与环境
    • 外界胁迫作用下塔里木河流域径流变化响应的敏感性

      2018, 46(1):1-6.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8.01.001

      摘要 (2366) HTML (0) PDF 2.54 M (3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Pettitt检验法及累积距平等方法相互验证,合理地将历史长序列划分确定为基准期(1960—1971年)、改变期Ⅰ(1972—1985年)及改变期Ⅱ(1986—2015年)。采用基于Budyko假设的Choudhury公式和水量平衡方法,计算分析塔里木河流域径流变化对外界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敏感性及其敏感性系数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a)径流变化对人类活动的敏感性较高。(b)降水增加对径流增加起促进作用,而潜在蒸发和下垫面参数增加使径流减少;自基准期到改变期Ⅱ,径流变化对降水、潜在蒸散发和下垫面参数的敏感性系数显著增加,在改变期Ⅱ敏感性系数分别为1.26、-0.26、-1.88。(c)敏感性系数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性,流域中下游敏感性系数较上游敏感性系数高。(d)根据径流变化的敏感性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调配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 平原水文实验区(流域)的发展及应用

      2018, 46(1):7-15.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8.01.002

      摘要 (1765) HTML (0) PDF 976.37 K (26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国内平原水文实验区(流域)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与目前国外水文实验区观测水平和研究方向进行简要对比,总结平原水文实验区在研究和应用中取得的主要成果及遇到的问题。以在太湖流域平原的实验研究为例,分析金坛水文实验区的研究和建设过程,做出相关展望和提议,以期为未来平原水文实验区(流域)的新建、恢复和扩展提供参考。

    • 淮河沉积物总磷和重金属沿程变化及污染评价

      2018, 46(1):16-22.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8.01.003

      摘要 (2031) HTML (0) PDF 1.33 M (27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究淮河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分布规律、来源及污染程度,于2014年7月沿淮河中下游设置16个采样断面,现场采样并检测沉积物中总磷(TP)质量比和重金属(As、Cu、Pb、Cd、Zn)的质量比,分析沉积物中污染物的沿程分布及来源并对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淮河中下游沿程各城市下游断面沉积物中污染物平均含量比上游断面高;污染物来源分析表明,所有污染物均受到点源污染的影响,其中TP和Cu受到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的共同影响;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对沉积物磷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干流沉积物环境质量受磷的污染相对较轻;对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分析表明,无论是单个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还是综合生态危害程度都为轻微。

    • 植被物候模型研究进展

      2018, 46(1):23-29.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8.01.004

      摘要 (1983) HTML (0) PDF 936.69 K (27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回顾植被物候监测现状,总结基于站点的物候模型和基于遥感的物候模型研究进展,提出基于遥感的物候模型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对可能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一是开展水文学和区域物候模型的交叉研究;二是探索量化影响要素控制作用的方法;三是构建具有预测能力的区域物候模型。

    • 嫩江干流防浪林消浪影响因素分析

      2018, 46(1):30-36.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8.01.005

      摘要 (1928) HTML (0) PDF 2.58 M (2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嫩江干流防浪林影响因素对消浪效果的影响,合理设计防浪林优化布局,以东阳堤防为例,利用消浪性能计算公式,选取防浪林排列方式、行株距、树干半径、树冠半径、宽度、刚度作为影响因素,研究其对消浪效果的影响,并进行定量计算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棵数相同时,等边三角形排列方式的消浪效果最好;在不影响泄洪的前提下,防浪林的树干半径、树冠半径、宽度越大或行株距越小时,消浪作用越强;相同宽度下,刚性植物的消浪效果比柔性植物好,且消浪时间更持久;东阳堤防适合营造以刚性植物为主的防浪林,行株距为1.5~2 m,以宽度30~50 m为宜,刚柔混合,且当柔性植物高度大于刚性植物树冠最低处时,消浪效果更好。

    • >水利水电工程
    • 湿室型泵房整体结构优化设计

      2018, 46(1):37-42.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8.01.006

      摘要 (1762) HTML (0) PDF 2.88 M (2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现行规范方法设计的泵房存在“粗、大、笨”的问题,从降低泵房建设成本的角度,构建以泵房结构总造价最低为目标函数,泵房关键结构几何尺寸等参数为设计变量,泵房结构基底应力、地基承载力、抗滑稳定性、结构强度、沉降量及沉降差为约束条件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泵房结构进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同时借助ANSYS软件提供的优化平台对其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与原设计方案相比,优化方案的泵房总造价减少了9.7%,结构的缝墩厚度达到限定值,既减少了工程总造价,也降低了结构对地基的要求。

    • 防渗土工膜缺陷探测方法述评

      2018, 46(1):43-51.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8.01.007

      摘要 (1783) HTML (0) PDF 973.31 K (30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土工膜防渗工程在各个阶段不可避免的土工膜缺陷问题,在阅读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适用于不同阶段的土工膜缺陷探测(含质量检测和渗漏监测)方法,重点对各类电学探测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阐述评价。最后,归纳总结各种缺陷探测方法的适用性,提出若干土工膜缺陷处理技术建议。总结表明:电学法与其他探测方法相比,具有适用性强和精度高等优势,是未来进一步重点发展的土工膜缺陷探测主流方法;电学法若与缺陷处理技术相结合,可形成一套有效的土工膜缺陷预防和处理措施,以提高土工膜防渗体系的完整性。

    • 流场法探测堤坝渗漏数值模拟及分析

      2018, 46(1):52-58.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8.01.008

      摘要 (1987) HTML (0) PDF 3.31 M (27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深入研究拟流场基本特征和流场法探测原理,完善流场法探测堤坝渗漏入口技术,从建立拟流场数学模型入手,通过对有渗漏典型堤坝工程拟流场进行有限元法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拟流场电位、电场强度及电流密度等主要物理量分布的基本特征。拟流场中电极附近电位、电流密度及电场强度呈尖峰状密集分布,其他区域数据幅值很小,且均匀分布;渗漏通道入口将引起堤坝前局部水域拟流场电流密度和电场强度数值异常突变。模拟结果表明流场法可以探测出渗漏通道入口,探测设备需要具有较小分度值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 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减压孔布置方案优化

      2018, 46(1):59-65.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8.01.009

      摘要 (1772) HTML (0) PDF 4.20 M (24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为研究对象,以衬砌最大压应力为目标,对减压孔布置方案进行优化分析。考虑减压孔孔径、间距和入岩深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数值试验,确定这几项因素对衬砌外缘水压力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减压孔入岩深度、孔径、间距,且随着孔隙水压力的增大,不同布置方案对泄压效果的影响逐渐减弱,衬砌安装1周后,其影响范围达到0.3 MPa。因此,为降低衬砌外缘水压力,保证衬砌的安全性,宜优先考虑增大减压孔的入岩深度。通过极差分析,得到各因素对衬砌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并确定减压孔最优布置方案为间距2.86 m、孔径0.2 m、入岩深度0.2 m。

    • 流动水域浮体结构倾覆力矩影响因素分析

      2018, 46(1):66-71.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8.01.010

      摘要 (1655) HTML (0) PDF 2.69 M (22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CFD数值仿真模拟方法,采用合适的网格尺度研究不同长高比、距底高度以及上下游水位差下的浮体结构在流动水域中所受到的倾覆力矩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浮体结构距底高度的增大,其倾覆力矩总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长高比或上下游水位差的增大,浮体结构的倾覆力矩总体上呈现增大的趋势。

    • 弯应力作用下混凝土结构水力劈裂试验研究

      2018, 46(1):72-77.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8.01.011

      摘要 (1663) HTML (0) PDF 2.47 M (2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混凝土重力坝坝踵在运行期间易出现拉应力,是坝体的薄弱区域。为研究该区域的水力劈裂问题,采用四点弯曲弯矩+高水压的联合施载方式,模拟混凝土重力坝坝踵受拉状态下的水力劈裂破坏过程。基于不同弯矩与水压值组合,研究坝踵因施工应力出现初始裂缝情况下的水力劈裂问题。结果表明,裂缝发展过程中,混凝土试件的应变可分为线性段及指数段,当应变进入指数段时,试样临近破坏;较小的荷载增量即会打破稳态,促使裂缝失稳扩展;劈裂水压与拉应力存在叠加效应,若最值作用位置相同,裂缝尖端应力集中现象明显,易引起水力劈裂破坏,若作用位置不同,则受拉截面应变分布较均匀,较大限度地发挥了混凝土受拉截面的抗劈拉能力,减弱了水力劈裂作用。

    • 浅俯淹没射流水力特性

      2018, 46(1):78-82.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8.01.012

      摘要 (1678) HTML (0) PDF 2.15 M (25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浅附淹没射流的水力特性,采用粒子成像测速技术获得水垫塘精细流场,系统分析淹没射流区和附壁射流区纵面二维流速分布规律。通过研究获得了淹没射流区和附壁射流区沿流程流速衰减和垂直于主流断面流速分布的公式。结果表明,浅俯淹没射流沿入射角射入水垫塘,射流潜底的俯角大于入射角;淹没射流区沿程流速衰减率大于附壁射流区;淹没射流区和附壁射流区沿程各垂直于主流的断面流速分布具有相似性或自保持性。

    • >土木工程
    • 石灰石粉水泥基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2018, 46(1):83-89.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8.01.013

      摘要 (1662) HTML (0) PDF 923.78 K (3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石灰石粉水泥基材料的作用机理、性能、应用技术标准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对国内外石灰石粉水泥基材料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提出单掺石灰石粉水泥基材料中石灰石粉的作用机理、时变行为和性能调控方法等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钢箱梁铺装层温度影响系数分析

      2018, 46(1):90-94.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18.01.014

      摘要 (1547) HTML (0) PDF 2.24 M (20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减少现有的钢桥面铺装层车辙深度预估的误差,提出基于长期实测数据的钢桥面铺装车辙评估模型的温度影响系数计算公式。首先对南京长江第四大桥的实测温度概率统计后采用双高斯函数表征其分布;在此基础上修正了现有车辙评估模型中的温度影响系数公式,并利用车辙实测数据对车辙评估模型计算值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钢箱梁复合浇筑式铺装层温度可通过双高斯分布描述其概率分布;计入温度影响系数的车辙深度与实际车辙值之间误差较小,相对误差为15.2%。


年第46卷第1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