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49(1):1-6. DOI: 10. 3876/ j. issn.1000-1980.2021.01.001
摘要:介绍了我国中小河流及洪水灾害基本情况,简要分析了中小河流洪水防御重点难点及亟需 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提出了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预警的对策与措施,并对未来影响预报、风险预警、 网格精细化风险管理等理念创新实践提出了展望:将实现由水文要素预报向洪水影响预报转变,由 基于防洪阈值的预警向洪水风险预警拓展,由“预测-应对“应急处置向网格精细化风险管理转变, 由监测数据提供向信息产品服务延伸,水文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2021, 49(1):7-12. DOI: 10. 3876/ j. issn.1000-1980.2021.01.002
摘要:为减轻洪水灾害事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实现对流量的及时、准确预测,提出一种基于时空特征挖掘的流量过程智能模拟方法。该方法首先从空间角度入手,建立测站之间的拓扑结构关系;再利用图卷积网络进行空间挖掘;最后利用门控循环单元进行时序挖掘。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时空特征挖掘的流量过程智能模拟方法比基于单一特征的模拟方法效果更好。
李致家,朱跃龙,刘志雨,张珂,包红军,周国良,刘艳丽,何秉顺,万定生,李巧玲
2021, 49(1):13-18. DOI: 10. 3876/ j. issn.1000-1980.2021.01.003
摘要:在总结国内外洪水防控与应急管理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中小河流众多、洪水频发、灾害严重等特点,讨论了高时空分辨率雨量场构建与短临精准预报、精细与智能洪水预报、洪水实时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水文气象数据质量控制、云平台构建及多重情景仿真等关键技术问题,探讨关键科学问题,为中小河流洪水防控与应急管理提供思路。
姚成,李致家,张珂,朱跃龙,刘志雨,黄迎春,龚珺夫,张锦堂,童冰星
2021, 49(1):19-25. DOI: 10. 3876/ j. issn.1000-1980.2021.01.004
摘要:为提高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精细化水平,以栅格型新安江模型(GXM)为基础,考虑沿程水流再分配、库塘坝蓄泄及河道特征对产汇流过程的影响,采用针对性的定量化模拟方法,并基于模型参数与下垫面特征的定量关系,对模型参数空间分布进行推衍。以安徽横江为例,对GXM的精细预报能力进行验证。结果表明:GXM不仅可以实现对屯溪出口断面洪水过程的高精度预报,也可以不经重新率定,实现对流域内部嵌套断面洪水过程的高精度预报;GXM能够预报流量、土壤含水量、流速等不同水文要素的时空分布,可为中小河流洪水防控提供丰富的预报产品。
2021, 49(1):26-34. DOI: 10. 3876/ j. issn.1000 -1980.2021.01.005
摘要:首先总结现有领域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其次,介绍领域知识图谱的发展趋势。然后,梳理水利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难点,提出包含知识表示、抽取、融合、推理和存储等关键模块的水利领域知识图谱研究框架,并简要概括上述各模块的研究内容。最后,指出领域知识图谱构建存在的表示形式单一、抽取样本稀少、多源知识冲突、规则表示困难和数据管理低效等问题,认为合理化表示、准确全面抽取、实时性融合、可解释推理和高性能存储是下一步水利知识图谱的研究方向。
2021, 49(1):35-41. DOI: 10. 3876/ j. issn.1000-1980.2021.01.006
摘要:为了提高基于雨量站网观测值估算降水空间分布的精度,同时考虑降水的时序发展趋势和站点空间分布,将传统的插值方法(反距离权重法、普通克里金法)和Funk矩阵分解(FunkSVD)模型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分解的插值方法,并采用黄河流域小浪底到花园口区间2009—2012年多场降水的日观测数据进行了精度检验。结果表明,通过与FunkSVD模型结合,反距离权重法和普通克里金法在平均绝对误差、百分误差等评价指标上的精度提升均超过15%,改善效果在周围站点分布不均匀或降水量很大的情况下尤为明显,可以大幅度减少传统方法在降水插值过程中的估计误差,提升空间估算的精度。
2021, 49(1):42-49. DOI: 10. 3876/ j. issn.1000-1980.2021.01.007
摘要:为揭示流域非点源氮磷流失时空分布规律,基于实测水文水质数据,采用SWAT模型与SUFI2算法,以滦河潘家口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模拟了不同水平年下流域非点源氮磷流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丰水年的TN负荷是平水年的1.68倍,是枯水年的2.12倍;TP负荷是平水年的152倍,是枯水年的2.21倍。从空间上看,TN、TP负荷量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耕地、林地、草地、荒地。相关性分析发现,泥沙产出量是非点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的重要驱动因子。
2021, 49(1):50-56. DOI: 10. 3876/ j. issn.1000-1980.2021.01.008
摘要:针对太湖叶绿素a浓度反演大多采用低中分辨率遥感数据,缺少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研究的现状,采用高分六号卫星遥感影像,运用波段比值模型、归一化差异叶绿素指数(NDCI)模型和三波段模型定量反演了太湖蓝藻的叶绿素a质量浓度,并采用2018年10月28日、2019年4月6日和2019年6月3日的高分六号卫星遥感影像对3种模型的反演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NDCI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最小,NDCI模型具有更好的精度和稳定性,更适合高分六号卫星遥感影像在太湖叶绿素a质量浓度反演方面的应用。
2021, 49(1):57-63. DOI: 10. 3876/ j. issn.1000-1980.2021.01.009
摘要:为定量化评估区域产流的影响因子,构建野外试验基地,对太湖流域2个不同试验区的降雨、蒸散发量、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位和地表水动态进行野外监测,通过对不同降雨径流过程的水量平衡分析可得:Dunne产流是太湖流域平原区产生径流的主要机制,红旗圩试验基地的总降雨量和径流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确定性系数R2=095;土壤蓄水量与初始地下水埋深之间存在良好线性关系,反映了浅层地下水和土壤水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因此可以将地下水初始埋深作为前期土壤水分估算的指标;根据各次降雨过程的水量平衡分析,得到洼地蓄水量范围为4.72~8.03mm,说明在计算平原区产流过程时不应忽略洼地蓄水量。
2021, 49(1):64-69. DOI: 10. 3876/ j. issn.1000-1980.2021.01.010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黄登水电站1号倾倒变形体的变形趋势,采用LMBP神经网络和SVR进行变形预测研究。基于倾倒变形体的实际变形监测资料,对位移、降雨、库水位、温度等资料进行分析,以库水位、降雨量、温度、时间作为输入参数,以位移变形作为输出参数,构建LMBP神经网络模型和SVR模型,对部分监测数据进行(先行学习)训练,对后续的监测数据进行验证预测,预测预报了研究测点的变形情况。分析结果表明,2个模型精度都比较高,LMBP神经网络模型的最大误差为2.53%,SVR模型的最大误差为4.35%,预测方法有效。
2021, 49(1):70-76. DOI: 10. 3876/ j. issn.1000-1980.2021.01.011
摘要:针对浮式风力机受到各种复杂载荷而产生的稳定性问题,通过在5MW Barge风力机机舱内配置调谐阻尼质量器(TMD),利用FAST模拟结构的动力特性,研究TMD对海上浮式风力机平台运动特性、塔顶位移以及塔架根部载荷的控制效果。此外,基于遗传算法对TMD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比较了在无控制、无优化TMD控制以及优化TMD控制下浮式风力机的运动响应。基于实测海况数据,对优化后的TMD进行了合理性与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无优化TMD,优化后的TMD对浮式风力机横摇、塔顶侧向位移以及塔架根部侧向载荷控制效果更加明显;优化后TMD可以适用于大部分海况,能够很好地控制高频区间时运动响应的幅度,并且随着海况等级的提高,对浮式风力机运动响应控制效果更加明显。结果表明了TMD控制方法与优化算法的可靠性与优越性。
2021, 49(1):77-83. DOI: 10. 3876/ j. issn.1000-1980.2021.01.012
摘要:为获得渡槽整体结构动力特性,开展单向SIMO法、双向MIMO法环境激励模态试验,选用增强频域分解法识别纵向、横向、竖向、横竖双向模态参数。结果表明:2种方法识别出的模态大多数谱峰明显、识别效果较好;纵向模态以排架结构振动为主,槽身整体平动或转动或不动;前4阶横向模态以排架结构振动为主,槽身整体平动或转动或横摇,第5阶模态后,绝大多数以槽身振动为主,排架几乎不动或振动幅度很小;竖向模态以槽身振动为主;横竖双向MIMO法识别出的模态同时包含横向、竖向模态分量;2种方法识别出的模态频率误差较小;从模态识别准确性、信息全面性而言,渡槽整体结构环境激励模态试验选择双向MIMO法优于单向SIMO法。
2021, 49(1):84-92. DOI: 10. 3876/ j. issn.1000-1980.2021.01.013
摘要:为解决寒冷地区机场混凝土道面在长期冻融循环作用下出现的表层开裂、起皮和脱落等问题,提出通过在砂浆层中铺设玄武岩纤维网格布和抗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来增强机场道面抗冻性能的方法,研究尾焰喷蚀(烧蚀)、氯盐侵蚀(浸盐)和紫外线照射(紫外)3组环境因素单独和组合作用对纤维网格布强化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对不同种纤维网格布强化混凝土开展不同环境影响因素作用下的单面冻融试验,并利用SPSS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合因素作用下,纤维网格布可有效增强混凝土抗冻性能,其中玄武岩纤维网格布效果更好;3种因素同时作用对混凝土抗冻性能影响均很大;2种因素同时作用对不同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不同,对玄武岩纤维网格布强化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烧蚀+浸盐、紫外+浸盐、烧蚀+紫外,对抗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强化混凝土和素混凝抗冻性能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烧蚀+浸盐、烧蚀+紫外、紫外+浸盐 ;单因素作用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次序均为浸盐、烧蚀、紫外。
2021, 49(1):93-98. DOI: 10. 3876/ j. issn.1000-1980.2021.01.014
摘要:根据强透水基础岸墙填土渗流的特点,基于饱和、非饱和土渗流理论,编写了水位骤降条件下的一维瞬态渗流差分程序,并用模型试验以及数值模拟验证了程序的可靠性。利用该程序研究了3个参数降水速度、渗透系数及土的饱和含水量对渗流过程中水压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速度及渗透系数对水位骤降过程水压的变化影响较大,土的饱和含水量则对此影响微弱。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