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51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水文水资源
    • 水利行业低碳技术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

      2023, 51(4):1-9.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23.04.001

      摘要 (285) HTML (0) PDF 7.39 M (1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Cite Space软件对2011—2021年水利行业碳中和技术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了水利行业低碳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阐明了水利行业低碳技术的运用对促进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作用,研究了水利行业低碳技术的发展对于缩减碳源、提高碳汇的优势,发现水利行业面向碳中和的共性支撑技术、一体化技术和利用技术是未来三大研究热点,分析了水利行业在实现“3060”目标过程中的前沿技术,并展望了未来水利行业低碳前沿技术的发展方向及亟需解决的问题。

    • 雾水和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2023, 51(4):10-17.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23.04.002

      摘要 (217) HTML (0) PDF 6.73 M (13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深入分析不同陆地系统中雾水和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全球尺度下搜集了雾水和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统计分析了不同地区雾水和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二者差异的显著性。结合雾水的lc-excess值,分类讨论并揭示了同位素差异的主要形成原因及其与雾发生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上,雾水比降水更富集重同位素, δ 2H和 δ 18O的差值分别在10‰~60‰和1.2‰~5.5‰之间。根据雾水lc-excess的特征,各地区雾水和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差异可分为3类:lc-excess值近似为0,雾水分布在LMWL的95%置信区间内;lc-excess值大于0,雾水分布在LMWL上方;lc-excess值小于0,雾水分布在LMWL下方;这3类差异的主导因素分别为水汽来源、凝结温度、环境湿度。因地形雾、辐射雾、平流雾对应的水汽条件和冷凝过程不同,因此三者与降水的同位素差异也不同:地形雾与降水的同位素无显著差异;辐射雾与降水的同位素组成差异较大,雾水中重同位素明显富集;平流雾与降水的同位素组成重叠区域较小,雾水中的重同位素明显更加富集。

    • 基于WEU-Net模型的贺兰山东麓滞洪区水体信息提取

      2023, 51(4):18-26.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23.04.003

      摘要 (195) HTML (0) PDF 13.03 M (16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经典U-Net模型在贺兰山东麓滞洪区水体信息提取中存在的过拟合、泛化能力有限等问题,基于Sentinel-1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和Sentinel-2多光谱卫星影像提出了一种水体信息提取卷积神经网络模型(WEU-Net)。WEU-Net模型通过减少编码器与解码器的跳跃连接以及卷积核数量使网络结构简化,并引入残差块增强特征提取能力,弥补了因简化模型而损失的图像信息;在数据集方面,采用逐步回归法结合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构建了Sentinel-1水体指数,优化了Sentinel-1卫星影像数据集特征丰富度。试验结果表明:WEU-Net模型预测总体精度为98.19%,F1分数为0.946 9,分别较经典U-Net模型提高了0.357 7%和0.948 8%,训练时长缩短了49.30%;融合Sentinel-1水体指数后,模型预测总体精度和F1分数分别提高了0.51%和3.16%。

    • 改进的KNN实时校正方法在山区中小流域的应用

      2023, 51(4):27-32.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23.04.004

      摘要 (192) HTML (0) PDF 5.10 M (1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山区中小流域实时洪水预报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洪水学习的KNN实时校正方法(KNN-H法),并选择陕北黄土高原地区2个山区中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将其与传统KNN法和AR法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的校正效果。结果表明:KNN法和KNN-H法的校正精度总体高于AR法;KNN法和AR法不能有效降低预报结果的峰现时间误差,而KNN-H法校正结果峰现时间误差比校正前有明显降低;KNN-H法通过对历史洪水预报误差的学习,可有效解决KNN法在实时校正中因为预热期资料不足导致的校正精度不高问题;当预报洪水过程处于涨洪或退水阶段时,KNN-H法能够快速定位到历史洪水的相同阶段,分析历史预报误差后迅速对当前预报值做出校正;总体上KNN-H法校正精度高于传统KNN法。

    • >水利水电工程
    • 基于二阶规则波模拟的数值波浪水槽优化

      2023, 51(4):33-40.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23.04.005

      摘要 (273) HTML (0) PDF 7.61 M (17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CFD开源软件包OpenFOAM,建立了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二维数值波浪水槽模型。模型采用体积函数(VOF)法捕捉自由水面,采用 k-ω SST紊流模型封闭控制方程。针对不同波陡( i =0.01~0.06)的Stokes二阶波,分别采用速度边界法或推板造波法进行造波,采用阻尼消波法、辐射边界法或松弛区域法进行消波;通过对不同造波和消波方法组合方式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了数值波浪水槽在不同波陡工况下的消波效果和造波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小波陡( i =0.01~0.03)工况,采用速度边界造波和松弛区域法消波的组合方式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对于大波陡( i =0.04~0.06)工况,采用推板造波法造波和基于平方形式阻尼函数的阻尼消波法消波的组合方式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

    • 颗粒形状对钙质砂最终级配影响的试验研究

      2023, 51(4):41-45, 71.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23.04.006

      摘要 (141) HTML (0) PDF 6.93 M (1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颗粒形状对大剪切应变条件下钙质砂最终级配的影响,采用环剪仪和Morphologi G3对取自我国南海的钙质砂进行了一系列环剪试验和颗粒形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钙质砂在剪应力作用下发生颗粒破碎导致其级配变化,当环剪的剪应变达到50 000%时,钙质砂级配趋于稳定;级配稳定的钙质砂试样被替换成未发生过破碎的相同级配钙质砂试样后,由于替换前后颗粒的形状不同,导致试样在剪应力作用下继续发生颗粒破碎,试样重新稳定时颗粒级配分形维数相较于原稳定状态时的分形维数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 贵州省水库运行及安全监测监管系统关键技术

      2023, 51(4):46-54.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23.04.007

      摘要 (265) HTML (0) PDF 12.10 M (7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贵州省水库雨水情及安全监测设施缺失严重、水文预报及库坝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效率较低的难题,研发了全省水库运行及安全监测监管系统。该系统基于B/S架构,应用了WebGIS、GNSS等技术,集成了库坝雨水情测报与安全监测两大功能,并利用现有数据及相关挖掘方法初步集成了库坝工程信息识别与风险评估功能。该系统包含整体功能模块及典型工程展示模块,具备较强的大坝安全监测及雨水情测报能力,可有效提升全省洪灾预警预报防御能力,并为水库安全运行及智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 >土木工程
    • 公路隧道装配式仰拱结构形式优化设计

      2023, 51(4):55-64.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23.04.008

      摘要 (188) HTML (0) PDF 10.05 M (15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公路隧道装配式仰拱结构形式及其受力变形特征,基于收集的国内外不同装配式隧道结构应用案例,对钻爆法公路隧道预制仰拱结构形式进行优化设计,并分析了其受力特征;针对钻爆法公路隧道断面特点,以甘肃省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为例,从施工难度、施工速度、防排水能力、造价成本等方面对弧形、箱型预制仰拱结构形式进行综合比选,并分析了仰拱分块数量、仰拱厚度以及幅宽对箱型预制仰拱结构的最大位移、混凝土损伤破坏、钢筋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箱型预制仰拱为较为合适的仰拱形式,7分块、上部厚度20.cm、下部厚度40.cm、幅宽1.2 m的箱型预制仰拱结构形式最为合适;装配式仰拱和二衬结构调整,改善了隧道受力,对保证整体支护结构稳定作用明显。

    • 风化岩层岩渣配制的盾构同步注浆浆液性能及微观形貌分析

      2023, 51(4):65-71.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23.04.009

      摘要 (153) HTML (0) PDF 6.89 M (1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泥水盾构穿越风化岩层时产生的大量岩渣的再利用问题,依托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工程,采用岩渣代替部分商品砂配制同步注浆浆液,并测试了浆液流动度、稠度、凝结时间、泌水率及强度等指标,分析了岩渣配制同步注浆浆液的性能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岩渣替换商品砂比例的增大,浆液流动度、稠度和泌水率逐渐降低,而凝结时间呈缩短趋势,1.d抗压强度也逐渐增大;替换比例在50%~85%时,浆液各项性能均满足工程施工要求,当替换比例为85%时,浆液流动度、稠度与现场浆液接近,凝结时间从10.6.h缩短至7.3.h,1.d抗压强度增强了近1倍;岩渣中含有的高岭石相矿物在水中会电解出Al3+,促进了浆液中C-S-H凝胶的形成,是促使浆液凝结时间缩短和抗压强度增大的根本原因。

    • 基于ABC-BP神经网络的地铁盾构地表沉降预测

      2023, 51(4):72-80.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23.04.010

      摘要 (142) HTML (0) PDF 9.16 M (10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地层参数和盾构掘进参数与地表沉降的非线性关联性,依托南京地铁6号线盾构区间,采用人工蜂群算法ABC优化BP神经网络,建立可预测地表沉降的ABC-BP神经网络模型。连续3个断面地表沉降预测结果表明:ABC-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和预测稳定性优于BP神经网络,且预测值与实测值一致;ABC-BP神经网络可较为准确地反映盾构机接近监测断面过程中的地表变形演变规律,最终实现地表变形控制的目的。提出了ABC-BP神经网络现场应用思路,构建了地层-掘进参数-沉降的关系,进而通过地层参数直接实现对盾构掘进参数和地表变形控制。

    • 桩承载力反向自平衡试桩法数值模拟分析

      2023, 51(4):81-87.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23.04.011

      摘要 (149) HTML (0) PDF 6.57 M (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推动反向自平衡试桩法在实践中的应用,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反向自平衡试桩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以管桩为例,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反向自平衡试桩法数值模型,分别采用位移控制法和荷载控制法进行桩身和桩顶加载模拟,得到了基桩抗压极限承载力,进行了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分析;对建立的数值模型进行了位移控制法下的静载试验模拟,并与反向自平衡试桩法模拟得到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反向自平衡试桩法确定的基桩极限承载力与静载试桩法结果较为接近,不需要进行正、负摩阻力转换,但也存在平衡点位置的确定问题。

    • 静压沉桩后黏土中超孔压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2023, 51(4):88-96.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23.04.012

      摘要 (139) HTML (0) PDF 8.84 M (10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层状黏土在沉桩后桩周及桩端的超孔压对沉桩挤土效应的影响,采用现场原位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桩土界面处超孔压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上覆竖向有效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在水力压裂理论和孔穴扩张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修正剑桥模型,推导了桩周土体固结过程中桩土界面处上覆竖向有效应力和超孔压的修正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在桩顶的外荷载作用下,超孔压随时间消散的同时,上覆竖向有效应力逐渐增大;成桩后30.d超孔压基本消散完毕,上覆竖向有效应力不再增长,地基土处于休止期。从空间上看,超孔压随桩埋深的增大而增大,在渗透性差的黏土层增长较快;不同荷载条件下,距桩心的水平距离和桩端的竖向距离越小,超孔压越大;靠近桩端和桩心的超孔压最大值与桩顶荷载大小呈负相关关系。

    • >港口航道与海洋工程
    • 大型浮体水动力响应特性数值模拟及减摇措施

      2023, 51(4):97-107.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23.04.013

      摘要 (122) HTML (0) PDF 12.05 M (7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马尔代夫海域大型浮体水动力响应特性及减摇措施,基于三维势流理论和刚体运动方程建立了浮箱水动力响应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纵横比浮箱的水动力响应特性,讨论了减摇板布置方式及形式对浮箱减摇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较优的减摇板布设方案。结果表明:纵横比为2∶1的矩形浮箱在各个浪向下的运动响应相对平稳;减摇板宽度对浮箱横摇的控制作用较明显;浮箱迎、背浪面同时安装减摇板时减摇效果受安装高度影响显著;对于迎浪侧的双层开孔减摇板,上层减摇板开度40%时对浮箱横摇控制较好,浮箱横摇有义值极限海况下可降低16.9%,建议优先选用上层带开度的单侧双层减摇板布设形式。安装减摇板对波浪作用下浮体结构强度影响较小,应着重关注减摇板与外壳的连接强度。

    • 基于Copula函数的黄海波高周期联合统计分析

      2023, 51(4):108-114.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23.04.014

      摘要 (160) HTML (0) PDF 5.68 M (2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黄海中部海域波浪的年极值波高与年极值周期联合分布,基于黄海海域3个位置点1999—2018年SWAN后报波浪数据,采用5种单变量分布拟合年极值波高和年极值周期,通过拟合优度评价得到各位置点年极值波高和年极值周期的最优单变量分布,利用Copula函数理论建立了年极值波高和年极值周期联合分布函数,并与单变量分布波高和周期设计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海中部海域波高周期联合分布可能存在区域性特征;波高周期联合分布得到的波高、周期设计值较同设计频率下的单变量分布设计值高;相同波高和周期设计频率下,单变量重现期最大,条件重现期次之,联合重现期最小。

    • 双船联合举升多体协同作业系统横摇稳性评估

      2023, 51(4):115-122.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23.04.015

      摘要 (138) HTML (0) PDF 8.16 M (15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ADAMS平台,构建特定场景双船联合举升多体协同作业系统虚拟样机,对新型一体化拆解作业双船联合举升过程中待拆除组块横摇稳性进行预测与评估。构建了该系统拓扑模型,使用几何参数描述系统中上部组块横摇运动特征;通过虚拟样机仿真探究了双船不同耦合运动情况时上部组块最危险失稳状态,并分析了上部组块重心至连接点连线垂直距离与水平距离比值对横摇角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物理模型试验数据驱动的虚拟样机技术可以有效评估该系统运动特征,与几何拓扑模型得到的上部组块横摇失稳角度理论公式计算结果吻合;双船同相位横摇与反相位垂荡耦合运动时对上部组块横摇稳性影响最大;待拆除上部组块横摇失稳时的极限纵横比可以作为复杂多体系统横摇稳性评估参数,为实际工程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 基于电阻率层析扫描的水下抛石体内部空洞探测

      2023, 51(4):123-128. DOI: 10.3876/j.issn.1000-1980.2023.04.016

      摘要 (190) HTML (0) PDF 5.31 M (10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水下抛石体的识别精度,构建了预留有内部空洞的抛石体物理模型与电阻率层析扫描模型研究电阻率层析扫描技术在水下抛石体内部空洞探测中的成像效果,并与传统克里金插值法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电阻率层析扫描可以有效识别水下抛石体中的空洞,并且在刺激源数量为6时电阻率层析扫描模型模拟精度达到较高值;电阻率层析扫描技术在通道纵剖面上的识别能力要远高于传统克里金插值法;将数值模拟结果中电导率大于300.μS/cm的区域视为空洞区,整体反演结果略大于真实值,在 x、y、z 3个方向上的偏差分别为2.73、1.75、6.95.cm;基于反演结果对电阻率层析扫描模型进行正演,正演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拟合度超过0.95,证明了电阻率层析扫描模型反演的准确性。


年第51卷第4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