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3):1-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3.03.001
摘要:通过分析疏浚长江口拦门沙及开发长江口深水航道对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提出统筹规划,着力发展远洋和内陆水运,带动江苏 黄金水道两岸工业腾飞的建议。
2003(3):3-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3.03.002
摘要:针对城市防洪建设中影响因素众多且多为定性因素的特点,采用系统层次分析与模糊集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城市防洪规划指标评价体系。应用模 糊优选模型理论来确定最优城市防洪工程规划布局,并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该模型的实际应用情况。
2003(3):6-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3.03.003
摘要:从系统工程角度阐述了信息化的定义及特征,以及基于信息资源管理的网络化企业组织模式的必然性,同时分析了目前水利水电企业的经营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水利水电企业虚拟化经营的模式。
2003(3):9-1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3.03.004
摘要:从索赔的概念、索赔的程序着手,论述索赔费用的计算、索赔成功的条件,辅之以案例分析,并探讨如何索赔成功的途径。
2003(3):12-1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3.03.005
摘要:针对资阳地区骨干水利工程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水污染和防洪基础设施薄弱等日趋严重的问题,结合学习党的十六大文件,围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提出依法治水,大力推进节水和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资源利 用效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03(3):14-1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3.03.006
摘要:以泰安市为例,分析水库除险加固地方配套资金筹措面临的地方财政困难、农村税费改革给配套资金筹措带来的影响,指出《水利产业政策》 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及地方水利建设资金筹集、行政事业经收费、水价核定及水费征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采取的切实落实《水利产业政策》,筹措地方水利建设资金,确保行政事业收费足额征收,建立公益型水利工程耗费补偿机制和建立多元化水利投融资体制的对策措施。
2003(3):18-2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3.03.007
摘要:通过对水利资金配置的时间价值、空间配置、区域间均衡配置、水利资金的项目配置及数量配置的分析研究,提出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充分进行资金配置要素分析,适时掌握资金配置,可以最低成本获得最佳的效益产出。
2003(3):22-2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3.03.008
摘要:对小型水利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短缺、产权不明晰、市场份额小、财务管理不力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强化财务管理核心地位,加速财会队伍建设等提议。
2003(3):25-2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3.03.009
摘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有关部门的规定,分析综合评分法的特点和评价体系。指出资信条件、技术条件应采用定性分析等级评定法进行赋分,而投标报价(评标价)则应采用直接赋分法进行赋分。探讨综合评分法投标报价的赋分模型,即直线赋分模型、折线赋分模型和梯形赋分模型,并研究投标报价赋分时基础分的确定范围。
2003(3):28-2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3.03.010
摘要:针对浙江长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受益范围和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市场经济原则,将为期80年的水库总运行期划分为3个阶段,通过对各阶段不同功能所占库容比例分析,得出各功能分摊投资比例。在此基础上,按照防洪面积、灌溉面积及供水规模将投资额分摊至各相关行政区域和单位,科学确定工程投资分摊额,为政府筹措工程建设资金提供决策依据。
2003(3):30-3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3.03.011
摘要:基于效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分析天然水资源的资产性质,揭示水资源价值的内涵,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水资源是国家所有的资源资产,对水资源资产的保卫和保护等劳动构成了水资源的价值,水资源本身的价值实质是水资源资产产权即“水权”的价值,“水权”的价值应该以“地租”的形式实现,它不受是否凝结着一般无差别人类劳动的限制,是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具体体现。据此提出了水资源价值测算方法并对河北省资源水价进行了测算。同时认为,工业城镇水资源价值比农业灌溉高的原因不是用户不同,而是质量或社会成本高,如保证率高、水质好、超采地下水、挤占农业用水等。
2003(3):33-3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3.03.012
摘要:结合小中甸水利枢纽综合利用规划,对“以电代柴” 规划的内容和方法、经济效益和经济合理性、电价承受能力及其实施的保障措施等进行探讨,为我国实现小水电“以电代燃料”,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发展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经济提供经验。
2003(3):36-3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3.03.013
摘要:分析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内影响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各层次要素间的反馈关系,建立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SD)模型,并以郑州市为例,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政策方案的量化、优化和选择方法。
2003(3):40-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3.03.014
摘要:以安徽横港闸改建工程为例,分析水利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超概”现象。结果表明,工程变更特别是设计方案改变是导致该工程投资增加的主要原因(约投资增加额的70%)。提出要做好工程前期勘察工作,完善“调概”办法,推行设计监理制,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和设计概算并审查等建议。
2003(3):42-4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3.03.015
摘要:论述供水业投入产出研究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在江苏省《1997年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计算,把供水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纳入投入产出表,经过适当的调整平衡建立了把供水业单列的江苏省1997年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建议改革工程供水价格使之与其他部门价格具有可比性、重视各行业的消耗水系数的资料积累和分析研究、提高输水系统效率和实现量测设施现代化,今后以便把供水业直接列入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
2003(3):47-4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3.03.016
摘要:从湖北省水利工程农业水价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农业水价改革的必要性,提出进行农业水价改革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供水价格形成机制;明确水利工程排涝属公益性事业;对农业供、排水水费分别采取不同的收取方式;强化水费使用管理约束机制,做好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工作;加强水价改革立法等意见,供水价改革工作参考。
2003(3):47-5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3.03.017
摘要:对成都市府南河的旅游市场,源头旅游价值,流域深度开发等进行分析。提出开发府南河源头漂流运动项目的设想,并对此进行了设计。测算结果表明,府南河源头漂流运动项目效益十分可观,年利润可达200多万元。
2003(3):51-5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3.03.018
摘要:根据白溪水库及周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分析其旅游资源的整合效应,提出以水利工程景区开发建设为龙头带动水利、旅游、林业、农业的水资源综合开发的战略,通过发展水利旅游来实现水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3(3):55-5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3.03.019
摘要:通过对温峡口水库发展旅游经济的调查分析,反映水利工程兴利目标在市场经济中的悄然变化,强调水管单位顺应市场需求、调整经济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依托水利资源优势兴办旅游是发展水利经济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3(3):57-6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3.03.020
摘要:我国水库移民补偿分为经济性补偿和政策性补偿两种,经济补偿存在着移民补偿费偏低、补偿标准低、对不同地域和不同身份的移民补偿标准不同等问题;政策补偿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也非常有限。以往的水库移民补偿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较多不符合公平价值的情况。为了体现对水库移民补偿 的公平,在水库移民补偿立法中应当规定以政府作为移民补偿法律关系的主体,确立移民的补偿投资法律关系的主体地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给予库区经济结构调整特别优惠政策等。
2003(3):61-6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3.03.021
摘要:围绕发展地方经济,高起点规划射阳县经济发展,提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向大海、滩涂要效益。通过港口经济带的规划建设,带动养殖,育苗,林果、药材、畜禽、盐业、生态农业、海产品加工及纺织业的全方位发展,为进一步开发海洋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2003(3):63-6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3.03.022
摘要:针对为保持生态平衡给湿地补水而产生的水费应由谁埋单这一问题,根据《湿地公约》并结合我国第一个遇到生态用水问题的黑龙江省扎龙湿地的补水工作,提出:应由政府承担公约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各级政府的经常性预算中应列入生态用水项目。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