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摘要:
    为适应新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推动水利风景区高品质建设,对SL 300—2013《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和SL/T 300—2023《水利风景区评价规范》风景资源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厘清其与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适应关系,明确了新时期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为新要求,阐释了风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分值分配的缘由。实例验证结果进一步表明,《水利风景区评价规范》风景资源评价有较好的延续性和适用性,可作为推动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指导。
    摘要:
    永定河流域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生态廊道,培育永定河全流域水利风景区是实现流域生态资源资产价值的重要路径之一。从永定河全流域角度探讨水利风景区发展路径,通过分析永定河流域水利风景区现状,建立发展现状SWOT分析模型,明确全流域尺度下的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要素。结果表明:可采取“水利为基、文化为魂、两手发力、整合提升”的区域水文旅联动发展模式,提出了打造流域水利风景区品牌、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流域水利风景开发模式、植入永定河文化元素、发展多元化文旅业态、弘扬永定河水文化等对策建议。
    2024,42(6):14-24, 7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4.06.003
    摘要:
    通过系统梳理土地、矿产、林业、大气和水等5种自然资源资产的基本内涵、确认条件和核算范围,总结了国内外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的形成脉络、基本构成及实践经验;从基本前提、优缺点、适用条件和应用情况等方面对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方法进行比对、筛选和解析;从系统整体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区域自然资源资产统一核算流程;结合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大数据平台建设和社会价值核算方法等,对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未来方向进行展望,为全面客观核算自然资源资产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4,42(6):25-3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4.06.004
    摘要:
    运用熵权法构建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江流域40个城市2007—2021年的经济韧性水平进行评价,利用Dagum基尼系数按子群分解等方法对长江流域整体及其上、中、下游的区域经济韧性的时空差异演变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7—2021年,长江流域整体的经济韧性水平大幅上升,高度韧性的城市数量占比从0.025升至0.275,低度韧性的城市数量占比由0.25跌至0.025;长江流域各地区经济韧性的水平呈现空间异质性,下游地区最高,上游地区次之,中游地区最低;造成经济韧性差异的主导因素随时间而变化,2007—2008年主要是因为区域内差异,2009年之后超变密度的贡献率最大。据此,提出长江流域各区域主体应加强协同合作,提升整体经济韧性,各区域的不同城市应根据各自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等建议。
    2024,42(6):33-4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4.06.005
    摘要:
    基于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面源污染相关行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与机制及其产业异质性。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加剧显著促进了相关行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环境规制与地方政府环保补助是农业面源污染影响相关行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农业面源污染对相关行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产业异质性,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倒逼激励作用在制造业最为显著。提出应关注农业面源污染对相关行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倒逼激励效果,加大地方政府财政环保支持,调整环境规制政策,充分发挥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2024,42(6):43-4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4.06.006
    摘要:
    为选取合适的环境规制工具来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基于全要素视角,通过SE-SBM模型对黄河流域2008—2022年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科学测度,利用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探究三类环境规制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综合环境规制强度不断波动,整体处于缓慢上升的状态;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流域内部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环境规制类型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综合环境规制强度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U型”态势。提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需要不同的“以水定产”策略,针对不同区域的生态要求和产业规划实施不同的规制政策。
    2024,42(6):50-5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4.06.007
    摘要:
    在系统总结我国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蓄滞洪区、受损河湖等重点区域及黄河、长江等重点流域不同类型水生态补偿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当前水生态补偿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围绕进一步完善水生态补偿权责关系、建立科学的水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体系、强化各主体参与协作机制及建立健全水生态补偿长效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加快完善我国水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政策建议。
    2024,42(6):58-6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4.06.008
    摘要:
    为解决电力市场环境下的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协同互补问题,提出了一种同时参与日前市场和实时平衡市场的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联合优化调度方法。该方法考虑风电和光伏发电出力的不确定性,基于生成对抗网络和峰值密度聚类算法生成风电、光伏发电联合出力典型场景;基于抽水蓄能的灵活调节特性,并考虑风电和光伏发电实时出力引起的平衡成本,构建了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联合参与日前市场和实时平衡市场的两阶段随机联合优化调度模型,最大化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联合发电系统的收益。算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有效性和合理性。
    2024,42(6):64-7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4.06.009
    摘要:
    针对梯级“水蓄风光”互补系统(CHMCS)多主体联合运行效益分摊问题,建立CHMCS多主体非合作优化调度模型,基于纳什谈判理论建立CHMCS多主体合作运行优化调度模型,并将其转化为求解系统效益最大化与增益分配两个阶段性子问题。依次采用交替方向乘子算法(ADMM)对两阶段子问题进行求解,得到系统合作运行模式下的增益分配策略和优化调度结果。算例分析结果表明:CHMCS在合作运行模式下,各投资运营主体通过电量交易可以提高自身效益和系统整体效益,促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消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平稳系统上网出力,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024,42(6):71-7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4.06.010
    摘要:
    为实现区域性水电转换系数的智能预测和动态修正,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为研究区,采用贝叶斯正则化算法进行含噪数据分析,构建了大中型灌区典型提水泵站水电转换系数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泵站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连云港市泵站水电转换系数区域特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配套功率、流量、转速和效率,模型拟合优度为0.961,且泵站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由该模型及56个建模数据得到连云港市泵站水电转换系数分布区间为[11.03,69.30];通过参数优化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实现区域性泵站水电转换系数的智能预测和动态修正,为多元水泵承包主体实行用电定额节水管控提供了新思路。
    2024,42(6):76-8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4.06.011
    摘要:
    在采取多元空间视角研究黄河流域碳汇特殊性的基础上,研究了黄河流域碳汇价值实现的法治困境与对策。研究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施之前的立法存在事权配置模糊、重复和空白的现象;在碳汇权利的确认、交易和保护方面也缺乏足够的法律供给,导致流域碳汇资产无法进行有效配置。指出黄河流域的碳汇价值实现应当完善顶层设计,明确事权配置,建立统一的碳汇交易规则和标准;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为核心的碳汇用水保障体系,确保生态用水的充足供给;同时明晰碳汇权利的归属,通过环境保护地役权来平衡多方利益的分配,并充分发挥流域统筹协调机制的作用,为流域碳汇价值的实现提供有效的管理。
    2024,42(6):84-9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4.06.012
    摘要: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水安全目标、生产耗水全过程和环境保护三个层面对应总体安全、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三大主题分析了企业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逻辑,并采用文本分析法构建了企业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上市公司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出现的水安全关键词词频计算了企业水安全评价指标综合得分,并对企业水安全意识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时间趋势上,2008—2021年我国上市公司水安全意识呈增强趋势,且不同省份、不同行业的企业水安全意识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异质性。
    2024,42(6):91-9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4.06.013
    摘要:
    为了指导水利勘察设计企业顺利实现向项目制治理模式下组织结构的转变,开展了项目制治理模式下水利勘察设计企业组织结构的研究。结合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结构现状,采用调查问卷法分析了部门制治理模式下水利勘察设计企业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在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利勘察设计企业面向项目的运营战略框架和治理模式,以及项目制治理模式下水利勘察设计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的重点,包括项目管理和运营管理。研究结果表明,水利勘察设计企业项目制治理模式下组织结构优化的核心是组织结构与水利勘察设计企业资源之间的匹配以及组织结构与市场之间的匹配;项目制治理模式能够从根本上解放部门制治理模式下的落后生产关系。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摘要:
      基于虚拟水贸易的理论,分析2007—2016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虚拟水贸易现状,并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对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虚拟水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6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虚拟水贸易为逆差,年均净进口量约为117.89亿m3。从影响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虚拟水贸易的因素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汇率水平、加入世贸组织和区域一体化进程是最为显著的正向驱动因素,地理距离和关税水平是最重要的逆向驱动因素,我国在农业劳动力资源方面具有正向优势。
      2020,38(1):36-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1.006
      摘要:
      在“多项连乘和加总”及向量扩展形式的LMDI模型基础上,构建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居民消费-用水强度的分解框架,分析2003—2016年间水资源消耗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人口规模扩大和人口城镇化对用水量增长均为正向促进作用,且前者驱动力强于后者;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是拉动用水量增长的主导因素,而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和居民消费率上升均有效抑制了水资源的消耗,且前者更为显著;用水量的下降主要得益于产业技术进步,生活用水量的增长主要源于生活强度效应。进一步指出未来应合理控制我国人口规模和人口流动,加速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注重强化产业技术创新,深挖农业节水潜力,提升居民消费率以实现既定经济规模下的相对节水。
      2020,38(1):14-2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1.003
      摘要:
      从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及水资源资产管理的需求出发,探讨了现行以区域为主体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局限。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水行政管理体制,从国家(水利工程管理部门、河道及流域)、区域、企业3个层面出发,系统探索多元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主体,并从反映水资源资产开发与管理目标、揭示水资源资产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提升水资源资产化水平、决策区域未来产业规划及发展方向等方面分析不同主体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作用。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满足提升我国水资源资产化管理水平、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引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
      2020,38(1):49-5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1.008
      摘要:
      通过对我国农业水价改革的历程进行梳理,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划分为农业水价影响者、农业水价承担者、农业水价执行者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者四类,并分析四者的权力与利益,从而理清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农业水价影响者通过改善改革环境可以提高农业水价承担者缴费的配合度,双方的合作有助于实现双方利益的优化。农业水价执行者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者的运营效率对农业水价影响者与农业水价承担者的利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二者的运营效率均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撑。最后就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出合理建议。
      2020,38(1):29-3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1.005
      摘要:
      为探究水利工程BIM应用效益,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资源与能源、技术和管理4个维度出发,构建水利工程BIM应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SEM思想,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据此得到指标权重;其次,运用云物元理论,构建水利工程BIM应用效益评价模型;最后,以广西某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其BIM应用效益等级为3级,效益良好,据此提出促进水利工程BIM进一步发展的相关建议。
      摘要:
      国家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是实现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国家水利风景区的保护需要对其非市场经济价值(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的单边界二分式和双边界二分式引导技术,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logistic、log-logistic、normal和log-normal等4种计量模型,定量评估了沂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结果表明:沂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具有显著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log-logistic和log-normal模型在双边界二分式引导技术下的评估结果更可靠;受访者接受以向非营利性组织捐款的方式参与水利风景区保护。该评估结果可为水利风景区保护政策制定的成本-收益分析和相关可持续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2020,38(1):8-1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1.002
      摘要:
      基于2000—2015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模型探讨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与工业废水排放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特征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受技术进步的双重门槛效应制约,且当技术进步高于第二阈值时,工业经济比重的上升不再依托于更大增幅的工业废水排放;技术进步作为门槛变量,其在我国不同区域内的发展水平具有显著差异,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技术进步呈阶梯下降的态势;在其他影响因素中,人口规模、产出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均对工业废水排放起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技术进步对工业废水排放起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构建跨区域生态技术补偿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降低区域工业废水排放水平,实现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的目标。
      摘要:
      基于SBM模型与ML指数,将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分析绿色水资源效率值静态与动态变化,且利用泰尔指数分析省际间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省际间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值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且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区域间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呈东部大于中部大于西部的格局;技术进步指数是影响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地区间差异远高于地区内部差异,且东部对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贡献率最大。
      2020,38(1):54-6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1.009
      摘要:
      基于有效效率前沿(乐观)和无效效率前沿(悲观)面SBM-DEA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7年的农业用水效率进行评价,并运用Tobit模型对农业用水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用水综合效率较低,其中,乐观效率呈现小幅度上升趋势,悲观效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不同农业用水区之间用水效率差异较小,高农业用水区农业用水效率最高,中农业用水区次之,低农业用水区最低。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节水灌溉技术、水库总库容量与农业用水效率显著正相关,水资源禀赋、地区教育水平与农业用水效率显著负相关。
      2020,38(1):21-2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1.004
      摘要:
      水资源是维系人类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有利于及时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资产的占有、使用、消耗、恢复和增值的动态变化。依据水资源资产、负债的概念选取相应指标,构建了水资源资产负债核算框架,对开展流域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有着重要意义。
      2020,38(1):42-4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1.007
      摘要:
      在构建包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在内的农业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法测算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6—2015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测算的结果通过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特征及农田水利投资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增长呈现上升趋势;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结果显示其增长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地域集聚性;农田水利投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且具有较弱的溢出效应,其中直接效应值为0.286 5,间接效应值为0.057 4,总效应值为0.343 9。
      摘要:
      基于创新驱动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转型的作用机理,利用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创新驱动在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转型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制造业转型的影响存在着基于创新驱动的双门槛效应,创新驱动处于不同的区间范围时,环境规制对制造业转型影响的方向和程度不同。因此,应当重视创新驱动与环境规制的协同作用,因地制宜地制定环境规制政策,同时通过合理配置固定资产、加大教育投入、引导财政支出投向、提高审外资准入门槛、引进先进技术等方式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转型。
      2020,38(1):61-6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0.01.010
      摘要:
      以苏州和宿迁两市为例,基于Vague集TOPSIS法探讨了产业转移过程中转出地与承接地水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变化以及障碍情况,以期提供相应理论指导。研究发现: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苏州和宿迁的水环境承载力水平均呈现出上升态势,实现“双赢”,虽然苏州的整体水环境承载力水平要高于宿迁,但增长幅度明显较小;在障碍度方面,苏州的主要障碍集中在资源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而宿迁的主要障碍则集中在经济子系统和资源子系统,亟待优化、改善。
      摘要:
      聚焦于长江流域水电能源效率评价及提升问题,综合社会、经济、环境因素,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选取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的水电相关面板数据,采用DEA法对各地区的水电能源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水电能源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其中江苏省和湖北省为“标杆”地区;中上游城市群各指标水电能源效率得分总体较高;不同省市水电能源效率的提升方向不同,如江苏省和浙江省应降低人力投入成本,安徽省和江西省需提高水电装机设备利用小时数;重庆市和贵州省需优先、优质发展地区经济并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等。最后提出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应开发优质水电、以水资源为刚性约束,建立绿色水电认证机制,完善投资补助制度,优化供需平衡调节,培养高水平水电人才等建议。
      摘要:
      从水资源禀赋、生产用水、生活用水三方面分析湖北省的用水公平性,利用基尼系数分别测算湖北省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总用水量-水资源量、生产用水量-GDP、生活用水量-人口的基尼系数。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市(区、州)的总用水量与水资源量的分布极为不均,而同一地区在2006—2016年间的变化仅有孝感市、随州市等几个地区比较不平衡;生产用水公平性在研究期的11年间稳定维持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在武汉市、仙桃市等用水效率较高的地区较为不均,因此提高其他地区的用水效率是改善生产用水公平性的最佳途径;生活用水在时空维度均已达到绝对公平。
      2021,39(1):6-1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21.01.002
      摘要:
      基于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脱钩-PVAR两阶段模型对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与水污染关系的演变趋势和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水污染与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皆呈现扩张负脱钩—强脱钩的演变趋势,说明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工业化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阶段,但最终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水污染状况改善的双重目标。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现阶段新型城镇化的水污染治理效应并不明显,水污染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向关系,且前者对后者的解释作用较强。分别对长江经济带的上、中、下游进行方差分解,发现各变量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制定水污染防治政策时不可一概而论。
      摘要:
      选取2001—2016年全国30个省份的动态面板数据,从资金供给规模和资金供给结构衡量金融资本深化水平,从经济增长的有效性、稳定性、协调性、持续性和共享性5个维度衡量经济发展质量,运用系统GMM模型估计方法,探讨金融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前资金供给规模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银行资本深化和保险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正向影响作用,证券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同时金融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
      摘要:
      对2007—2016年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人水和谐度进行评价,使用DEA模型测算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再利用Tobit模型探讨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人水和谐度的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的人水和谐程度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水资源强度控制和消耗总量控制政策的实施均有效地提高了中国的人水和谐度,而水资源强度和消耗总量双控政策效果更佳;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水和谐度的推动作用存在差异,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9,37(1):7-1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9.01.002
      摘要:
      以江浙沪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2002年、2007年和2012年江浙沪地区投入产出表,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水资源投入产出视角构建江浙沪地区产业关联网络,计算特征途径长度、聚类系数、网络中心性、凝聚子群等相关网络特征指标,对江浙沪地区总体及其中各省市的产业关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江浙沪地区产业关联网络具有小世界性,网络密度较高,产业关联程度较为密切;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工业部门中心性非常突出,是地区的中心产业,服务业部门地位有所上升,但产业部门发展非均衡性也更加突出;目前形成8个凝聚子群,凝聚子群内的产业部门之间关联度相对较高,发展呈集群化趋势。提出优先对中心产业节约集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差异化水资源政策、推进产业融合等建议,旨在为江浙沪地区产业在水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均衡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17,35(6):33-3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7.06.007
      摘要:
      PPP水利项目具有周期长、投资大及风险高的特点,借鉴模糊数学思想,构建模糊决策条件下的PPP水利项目期权价值评估模型,定量评估分阶段实施的项目模糊期权价值和模糊决策条件下项目整体价值的变动情况。结合实例分析,找出模糊期权价值的关键影响因素,强调PPP水利项目实施中应注重现金流价值管理。结果有助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全面了解项目价值,积极参与项目实施,并合理应对潜在的不确定因素。

    期刊信息


    • 主管单位:

      水利部

    • 主办单位:

      河海大学,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

    • 主编:

      郑垂勇

    • 地址:

      南京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

    • 邮编:

      210098

    • 电话:

      025-83786376

    • 邮箱:

      jj1983@vip.163.com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32-1165/F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1006-9511

    期刊检索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