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01
摘要:在简述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水电开发企业的公司治理现状,并从利益相关者代表的分类、设置、职责、作用、激励等方面系统构建了水电开发基于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公司治理机制。
2006(1):5-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02
摘要:明清时期晋汾河流域灌区用水户参与式管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灌区管理机构的组成、管理人员的选拔,渠道的开挖、维修,用水管理,资金的筹集与使用,奖惩制度等内容。通过对这些制度的研究,可以看出,要完善灌区用水户参与式管理工作,必须因地制宜地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制度的宣传力度,精简机构、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及加强财务公开,加强民主参与监督。
2006(1):9-1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03
摘要: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分析区域水电产业竞争力,并结合浙江省丽水市实际进行实证研究,拓展了区域水电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视角,提出将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性产业,产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等关键要素,与机会、政府角色等因素,相互影响,彼此互动,构成一个有机的钻石体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优化发展。
2006(1):13-1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04
摘要:采用集对分析法对海南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海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均属于Ⅰ级,水资源开发利用仍具有较大的潜力,目前可以考虑不采用大规模的节约用水措施。
2006(1):16-1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05
摘要:针对用水户交易的情况之一——一对一用户的购(售)水交易,运用博弈论中双向拍卖和序贯谈判的相关知识,分析双方在交易中的利益博弈问题。得出结论:双方收集可靠信息,提高己方对对方的预测的准确程度也是在谈判中使己方获得最大收益的主要因素,可为将来交易市场中两个供水户和两个用水户直接交易提供参考。
2006(1):19-2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06
摘要:描述基于模糊图的最优模糊聚类的概念及步骤,利用某地区12个水点的地下潜水水质监测资料对基于模糊图的最优模糊聚类与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分析 结果表明,基于模糊图的最优模糊聚类法具有全面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能够客观地反映评价区域的地下水环境质量情况。
2006(1):22-2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07
摘要:流域水权尤其是经济水权的初始分配是现代水权制度建设的首要环节,其具体步骤依次是监测评价水资源、测算生态水权、进行水资源规划、计算基本用水、分配经济用水。其中经济用水的分配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尊重历史、适当微调,政府主导、统一配置等原则。流域经济水权的分配应逐次进行,首先是省级地方政府代表本区域的用水户的利益以政治民主协商的方式分得水权,然后以相同的方式直至把水权分给县级政府。县级政府负责把水权证颁发给具体的用户和部门。
2006(1):2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08
摘要:工程治理措施、生物治理措施、耕作治理措施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3 项主要技术手段。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扬长避短、合理配置。 以浑椿河试点小流域为例,对3大治理措施进行了效益分析和评价,认为在当地的自然条件下,以雨水集蓄利用为主要手段的工程治理措施效益优于生物治理措施效益,生物治理措施效益优于耕作治理措施效益。
2006(1):26-2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09
摘要:在“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框架中,市场结构(S)决定市场行为(C),继而决定市场绩效(P)。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创新实质上是一种市场结构的变化,通过SCP分析,可以看出小型水利工程具有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其产业化经营可以提高规模效率,并且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工程供水价格的制定是促进小型水利工程产业化的重要一环,政府应该用价格杠杆引导和调节产业化经营。小型水利工程产业化的SCP范式分析结果给人们的启示是:水价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合理制定,不应完全由市场定价;应该用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来提高水利工程经营者组织化和引导非农资本进入小型水利工程产业;对于小型水利工程的改制,应该采用政府引导、农民主动参与的方式,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分地区、分阶段、有计划地实行。
2006(1):29-3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10
摘要:介绍江苏省公益性水利工程消耗及补偿情况,指出江苏省公益性水利工程消耗补偿机制难点:对补偿问题不够重视、理论研究不足,现有体制不够完善,补偿资金落实不到位和资金结构不合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备,水管单位存在编制定额过时、机构臃肿、管理方式陈旧等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对综合性水利资产进行界定,建立公益性水利工程消耗补偿制度,健全法律法规。
2006(1):32-3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11
摘要:在介绍公司治理和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各公司治理相关利益主体对公司治理机构中的制衡关系及其对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最后提出从公司治理入手,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
2006(1):3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12
摘要:针对财务活动中的各项业务在网上运营遭遇到信息泄露、黑客侵扰、网络资源被非法使用及计算机病毒等问题,提出从制度建设和技术对策2方面创建网络财务的安全机制。
2006(1):36-3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13
摘要:分析中国发展灌溉的必要性,回顾农业灌溉的发展状况,从提高作物产量、保障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创造就业机会和改善生态环境等6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灌溉及农村水利事业的巨大成就,并提出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和效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增加生态系统用水、改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等建议。
2006(1):40-4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14
摘要:根据产权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3个阶段探讨其由非正式约束为主向正式约束为主的演进及可交易水权制度萌芽的形成过程,指出现行黄河水权制度的缺陷如水权界定不清、水价偏低、用水余缺调剂较难、水事法律制度不完备等以及建设可控性水利工程、明晰微观主体的水使用量权、分步调高水价、建立和完善相关水事法律制度等现行黄河水权制度创新的前提及思路。
2006(1):43-4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15
摘要:论述水权的物权化所体现出来的积极作用,分析国内外水权制度,指出我国水权的物权化面临的问题:①水权缺乏系统的法律规定;②水权不能转让;③水权物权化的局限性。从分析水权的物权化所体现出来的积极作用入手,针对我国水权的物权化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建议:将水权纳入水法予以调整,明确水权的具体内容,建立 规范的水资源市场,建立完善的水价体制,完善水资源相关立法。
2006(1):47-4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16
摘要:在总结我国部分省市水利投融资经验的基础上,借鉴美国、日本等国的水利投融资政策和国外典型水利工程的筹资模式,对我国水利投融资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建议:把握水利筹资的基本原则;尽快完善我国水利投融资环境;通过政府发行国债、水利债券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水利建设。
2006(1):50-5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17
摘要: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入手,依据建设项目的整体性特点,提出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和建设阶段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水利工程“建管结合、无缝交接”,并对水利工程建管结合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
2006(1):52-5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18
摘要:针对无形资产的特点,提出无形资产贡献份额法。并在构造两种类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出无形资产的贡献份额,进而求出无形资产评估现值。同时从企业层次和宏观层次进行案例分析。
2006(1):55-5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19
摘要:分析太湖流域水利管理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特殊关系剖析当前太湖流域水利管理面临的基本问题:防洪减灾能力低,水资源调控能力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低,流域水利管理综合水平亟待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对流域水利管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提出太湖流域水利管理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建立以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流域水利管理,水利管理要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区域一体化进程、适应区域城市化发展、顺应区域市场化改革,继续推进流域“引江济太”水资源调度,促进流域新一轮治理工程建设。
2006(1):58-6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20
摘要:阐述水利科技创新的内涵、目标及意义,论述实施这一计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通过对水利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分析,明确了水利科技创新发展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即变外部资源为外部机遇。
2006(1):61-6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21
摘要:阐述中国的排污收费政策及其演变以及国内外水费中排污费征收状况,指出排污收费的理论基础是环境资源的价值理论和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排污收费制度的排污抑制效应和经济补偿效应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
2006(1):65-6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22
摘要:由于人力资本的“天然”属性,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有别于物质资本投资决策,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主体与投资客体信息不对称,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工资制度是影响投资主体和客体进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基于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资决定和制衡机制——工资协商制度,建立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博弈均衡模型,以探讨工资协商制度下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均衡策略。
2006(1):68-7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23
摘要:介绍新疆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已建工程概况,对该项目做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分析该工程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评价内容包括社会效益、人口、就业和福利、社会进步(含科技进步)、非自愿移民及公众的参与等有关内容。该项目水利建 设项目社会评价结果表明,该项目经济效果显著,社会影响良好,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
2006(1):6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24
摘要: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国家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初步建立,为加大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水利投资体制改革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广泛吸引各方投资,就可能形成公益性极强的产业组织,建立市场大规模投入水利基础设施的良性运行机制,并形成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通道。
2006(1):71-7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25
摘要:简述江苏沿海“四大港闸”“水土资源开发型、工程设施利用型、内部资源整合型、外向带动发展型、涉足市场流通型”5种水土资源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思想发动、改革促动、激励带动、管理推动、优势拉动、市场带动、特色启动、载体助动、上下联动、人才引动等“多方齐动”的对策措施。
2006(1):74-7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26
摘要:介绍美国一些大型调水工程建设的背景及其工程兴建中如何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笔者认为美国大型调水工程的建设给我们提供了设计、施工经验,可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提供借鉴。
2006(1):77-8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1.027
摘要:从公众参与 的定义和范畴着手,根据水库移民的性质和特点,论证了水库移民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指出在农户为基本安置单元的约束下,移民参与可以有效减少移民社会问题,阻碍移民参与 的主要因素是移民参与的制度缺失和参与的能力不足。结合中国水库移民特点,从发展的角 度,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水库移民参与的制度框架和实现途径。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