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6):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01
摘要: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使绿洲水文循环产生了天然水循环和人工水循环的 二元分化,天然、人工水循环的彼此消长,改变了水资源在人工绿洲、天然绿洲及过渡带之间的时空分布和转化条件。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靶区,根据已有的分布式水文循环模型及水文监测资料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绿洲引水对2?000?m以上的山地暂无影响,但平原区水循环发生了以人工水循环为主导的二元分化。人工绿洲、天然绿洲、过渡带和荒漠间生态统一性出现无序化趋势,造成绿洲生态与荒漠生态出现对抗趋势。
2006(6):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02
摘要:在论述丹江口调水工程对陕西及汉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对中线调水方案及其可能的替代方案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提出了修正取水口的基本方案。从理论上分析跨流域调水治理模式,对丹江口调水的治理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调整中线调水的取水口;建立相关地区调水问题的政治协商制度,对作为调水区的陕西与湖北进行合理的经济利益补偿。对陕西省进行经济利益补偿,可以提高其用水的机会成本,起到保证水源的作用;对湖北省进行经济利益补偿,能够体现出社会公正,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与和谐发展。
2006(6):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03
摘要:以固城湖和长荡湖为对象,运用参与式评估方法和问卷调查获得资料,分析固城湖和长荡湖管理组织制度演进,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理论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固城湖和长荡湖管理组织制度演进的驱动因素,分析表明:具有不同利用目标的集团压力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是湖泊管理组织制度演进的根本动力;政府部门在湖泊管理中的利益取向与主导管理目标(价值)的一致程度决定其是否能取得湖泊管理主导权的关键因素。最后,文章结合研究结论,给出一些加强湖泊保护的建议。
2006(6):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04
摘要:阐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需求,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产生原因,提出开展金融衍生工具业务风险防范的对策措施:加强信用体系及约束机制建设,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建立交易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和加强操作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构建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系统,进 一步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完善监管组织体系。
2006(6):1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05
摘要:随着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一些改革中的问题也在逐步暴露,突出的表现之一是 社会收入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镇,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行业收入差距表现在:平均工资较高的行业都存在较大程度的垄断,而平均工资较低的行业主要是竞争程度较大的行业。居民收入差距体现在:①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悬殊;②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悬殊;③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悬殊。
2006(6):1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06
摘要:研究抽水蓄能的可避免电源方案选择的电源优化模型,引入两部制电价并设计了其计算方法,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为例演示了整个计算过程。
2006(6):1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07
摘要:通过对辽宁省英那河流域环境资源损失量的实际调查,分析并测算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收益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针对英那河水库扩建所产生的影响和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环境价值评估研究,充分证明了流域实施生态环境 保护战略具有极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经济效益。只要地方政府能在生态恢复初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相应的政策保障,因地制宜地、科学地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早日行动起来恢复生态环境系统,流域农民就有望早日脱贫致富。该项实证研究可为政府科学地协调好流域环境资源保护与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006(6):2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08
摘要:针对单纯使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只能局限在事后核算,不能起到成本控制考核的作用等问题。在研究传统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各自局限性的基础上,探讨了两者的整合,提出必须将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进行整合才能达到降底成本的目的。
2006(6):2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09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以及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接轨,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研究 也在逐渐兴起。新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再次引入,有必要对公允价值在 我国的应用作深入细致的研究。笔者在探讨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06(6):2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10
摘要:针对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明确财务管理工作应承担的责任;充分认识财务人员参与决策的重要性和会计核算责任;加强水利基建投资体制改革,合理确定投资方向和规模;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收集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等解决问题的对策。
2006(6):3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11
摘要:受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启发,分析了临沂市城区供水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多措并举,保障供水安全的措施。
2006(6):3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12
摘要:合理、有效的水价制度不但可以优化重庆市的水资源配置,而且还能减轻三峡库区的环境压力,乃至实现整个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针对现行水价体制存在的问题,重庆市水价体制改革应该明确合理的改革目标,建立产权清晰的水权制度,并对水价结构和类型进行合理划分,最后再设计出区别对待不同用水类型的歧视性水价制度和不同用水量的阶梯式水价制度。
2006(6):3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13
摘要:简述影响水价的自然、社会、工程和环境因素,探讨水价成本测算、水价制定及执行的目标和原则。
2006(6):3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14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灌区和渠系现状,提出有关渠系优化的必要性,将Hopfield神经网络引入灌溉渠系密度优化过程中,进一步将货流问题与渠道输水问题的基本思想进行对比,初步提出Hopfield神经网络应用于渠系密度优化中的可行性,建立渠系优化的网络能量函数。
2006(6):4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15
摘要:简述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的低效率,分析了我国农业用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设计节水激励机制、改善水利工程管理、完善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相应对策。
2006(6):4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16
摘要:指出我国目前的环保监管体系难以适应污水与垃圾处理市场化后的监管要求,其根本弊端是行政执法职能与日常监督职能集于一身的制度安排,容易弱化环境执法的公正性与有效性。因此,建议将项目建设的第三方监理制度引入环境产业的经营监理中(而不仅仅是项目建设阶段),形成“环境监察(执法)—第三方环境监理(监督)—企业经营”的三层次管制体系。这种新的监管体系能更好的协调企业、执法者、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
2006(6):4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17
摘要:中国的缺水问题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在人口、资源和环境3大全球性问题中表现最为突出和迫切,形成严重的水危机,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通过分析中国水资源状况,以开源节流解决缺水问题的理念为基础,通过经济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生态效益分析,提出污水资源化利用是缓解中国缺水问题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以北京为例的实证研究说明,污水资源化利用对解决国家或区域缺水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污水再生利用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生态3大效益的共赢,其发展潜力巨大。
2006(6):4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18
摘要:在论证沙坡头公司实施再投资策略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沙坡头公司的自身特点,分析该公司资本运营的诸多模式,提出沙坡头公司主、副业的再投资的策略方案:在近期实施西夏渠工程、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并从事风电开发;在中远期开展坝区旅游及服务业等。
2006(6):5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19
摘要:分析水资源供给的自然和社会特点,从水资源的区域配置和区域内供给两方面界定了供水行业存在的垄断性及其特征,并提出改革水管单位体制;政企分开;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价格管制,防止垄断高价等相应的反垄断措施。
2006(6):5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20
摘要:目前南水北调东线水质污染严重,针对山东段水污染现状,分析了造成水污染的各种原因。根据东线工程输水全线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的要求,提出保证水质的防治与保障对策措施。
2006(6):5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21
摘要:在探讨我国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评述了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方法,归纳了国内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总结当前研究中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议。
2006(6):5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22
摘要:水权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一项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水权属于物权范畴,具有物权的排他效力、优先效力和追及效力,当水权受到妨碍或者侵害时,水权人可以通过行使物上请求权使水权回复到圆满的状态,同时,水权具有不同于普通物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水权客体的特殊性。确定水权具有物权性并对水权的物权性加以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006(6):6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23
摘要:以我国近年对水权范畴研究成果为基础,将主要研究观点概括为以“水”、“权”和“制度 ”为论点的3个方面的理论探究。在分析既有成果价值的基础上,探索提出水权范畴研究思路的转向问题,即应该在服务于经济发展和制度建设的前提下,抛开水权范畴研究中的机械理论推演,建立宏观视野,分析水权制度的微观架构,建立起一个既尊重历史水权又体现市场效益、既保障民生又促进经济发展、既符合实践需要又推进理论研究的有中国特色的水权制度体系。
2006(6):6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24
摘要:阐述水权、水权制度的概念及水权制度改革的思路;通过对水权初始分配的研究,明确了初始水权的分配层次、分配原则,提出各区域水权分配、各行业水权分配、各用水户 水权分配的分配方法;结合河北省水权制度现状和水资源过度开发的特点,围绕水权的合理分配、高效利用和顺畅流转,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规划了河北省水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提出建立河北省水权分配制度、合理水价形成制度、节约用水奖励制度等政策建议。
2006(6):7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25
摘要:针对资阳市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的严峻形势、脆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突出矛盾,通过贯彻落实党中央[2005]1号文件,制定治水新方略,加速资阳水利建设,全面构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屏障,在实现人水和谐、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充分发挥水利的作用。
2006(6):7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26
摘要:以水利部综合事业局为例,从现代战略管理的内涵、水利事业单位发展的整体性要求等方面阐述了建立战略管理的必要性,并讨论了建立战略管理过程中核心能力的形成和战略管理体系等重要环节,提出了打造事业单位发展的核心能力和建立水利事业单位战略管理体系的建议。
2006(6):7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27
摘要:阐述辽宁省取水远程实时监测(控)系统的建设情况,分析该项目的研究和建设给辽宁自备水源取水管理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006(6):7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28
摘要:将价值链价值流分析方法引入产品成本控制中,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和优势以及企业应采取的措施,并分析了信息系统在基于该方法的成本控制中的作用。
2006(6):8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6.06.029
摘要:阐述移民补偿投资计划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补偿投资计划管理的经验与教训,提出移民安置投资计划统计应按项目分类逐一统计,报表 的内容要真实可靠,各单位领导要重视投资计划及计划统计汇总归档工作等建议。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