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4):1-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4.001
摘要: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选取生产用水、生活用水、从业人员、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输入指标,选取GDP作为输出指标,建立DEA模型,并用该模型评价1996~2006年大连市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计算出这11年的相对效率值。从有效性的角度分析1996~2006年各年的发展情况,指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决策者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提供科学依据。
2008(4):5-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4.002
摘要:在诠释建设工程Partnering模式中信任合作机制的基础上,运用蜈蚣博弈模型研究Partnering模式中信任合作机制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研究表明,由于长期利益的驱动,Partnering模式各参与方不会为了追求任何短期的机会主义行为所得,而破坏彼此之间的信任合作机制;Partnering模式中的信任合作机制具有降低交易成本、产生速度经济、避免过度竞争和挖掘合作性资源潜在价值等现实意义。提出,应从建立诚信制度与失信惩罚机制、发展建筑产业集群、建立科学合作评审机制和高效信息传播沟通渠道等方面,促进信任合作机制的建立。
2008(4):9-1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4.003
摘要:根据赫维兹的经济机制理论,借鉴国内外水市场的实践经验,从系统论角度探讨了水资源配置市场机制。研究指出:水资源配置市场机制由水资源产权制度、水资源市场交易机制和水市场治理机制构成;有效率的水资源所有权为取水权,并应按公平与效率原则进行初始分配;水资源交易实质上是水权交易,水资源市场交易具有较高组织化机制;政府在激活水市场和纠正市场失灵的水市场治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2008(4):13-1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4.004
摘要:针对我国水资源管理实践中缺乏公众参与的现状,分析了公众参与、技术与经济的可行性以及决策机构责任与职责之间冲突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将专家、相关利益者以及公众参与结合起来,以充分利用各方知识。建议采用3步骤模型:步骤1是确认各方目标;步骤2是通过专家评价各个方案;步骤3是进行小组讨论,引出公众的价值观及偏好。
2008(4):16-1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4.005
摘要:海河流域地处京畿要地,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是重要的工业基地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寄希望成为支撑我国未来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区域。然而,海河流域水资源匮乏,资源型和水质型缺水并存,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区域内水污染加剧和水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开源节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8(4):20-2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4.006
摘要:通过基于损失的水电开发非物质成本构成分析,旨在为水电工程的成本效益分析提供计算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水电开发中水库淹没的非物质损失可分为文化损失、环境损失、社会损失、资源损失4个方面;水利水电工程的成本应包括水库淹没损失。
2008(4):23-2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4.007
摘要:以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等经济学理论为依据,揭示了水土保持投资的经济学含义。以水土保持投资对发展区域农业生产和减小农民贫困度的作用为重点,研究了水土保持投资的激励机制,分析了影响水土保持投资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水土保持投资效果及影响的评价框架、评价方法。通过与国际水土保持经济研究进展进行比较,提出了中国水土保持投资影响评价有待改进之处。
2008(4):27-3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4.008
摘要:以水电站作为生产决策单元,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22座水电站进行效率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水电站的总体投入产出效率不高,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而要提高水电站的投入产出效率,建议通过优化设计,减少不必要的投资与耕地淹没面积;同时,通过提高水电站机组的运行效率来增加发电量。
2008(4):31-3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4.009
摘要:以拟建中水厂为例,用财务评价方法,对比分析政府全投资模式和BOT投资模式下的中水 价格,通过水价政府管理和BOT政策研究和分析,提出政策建议:完善与BOT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BOT项目优惠的融资政策、税收政策;对于由BOT模式带来的中水成本上升,由政府买单,水价差额通过政府补贴得到解决。推动BOT模式建设中水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008(4):34-3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4.010
摘要:初始水权价格是水权市场交易的基础价格,其构成应充分考虑国家所有权体现的水资源费和流域的生态补偿费及枯、丰不同径流量的取水政策取向。提出并实证分析了初始水权价格构成、性质特征与影响因素,建立了价格计算模型。指出了实现初始水权价格的方法。
2008(4):37-3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4.011
摘要:从南水北调工程实行两部制水价的必要性出发,对南水北调工程实行两部制水价的政策依据、水价结构和实施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思路:①应遵循《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中有关两部制水价制度的基本内涵和共同原则,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特点,制定能够有效地补偿工程成本,保证工程良性运行,兼顾供需双方利益的两部制水价;②在确定水价结构时必须综合考虑满足工程基本运行维护以及归还贷款本息两个因素;③基本水费不必再与设计水量之外的其他水量(如基本水量)挂钩。
2008(4):40-4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4.012
摘要:对广东省大中型水库调研资料进行分析,认为广东省大中型水库存在水费征收率低、水价偏低水费收取机构不明确等问题。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结合我国水价改革的相关政策、法规,论证了收取灌溉水费的合理性及合法性,提出了保障水费征收的建议:在收取水费的同时给农民一定的补贴,但必须做好明确补贴方式、合理测定水价等工作。
2008(4):43-4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4.013
摘要:通过界定城市雨水收集及利用产业的内涵,分析了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研究了我国城市雨水收集及利用产业的扩大再生产过程、培育机制和培育模式,指出我国城市雨水收集及利用产业的成长与发展应采取增量投资和存量调整相结合的增长战略。
2008(4):47-5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4.014
摘要:水利人才是实现“科教兴水”的决定性因素,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水利人才开发的管理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结合水利工作的实际和人才资源理论,从水利人才资源发展的机制创新、结构调整和环境营造3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水利人才资源发展的对策。
2008(4):52-5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4.015
摘要:为了加快建筑企业在决定投标后的报价速度,提高报价决策的成功率,利用人工智能技 术的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建立一个报价决策模型,并以从大量成功中标的工程实测中得来的数据作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论是:在决策的准确率、推理速度以及决策系统的自学习性方面都取得了优于传统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性能,可以为建筑企业投标报价提供参考依据。
2008(4):55-5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4.016
摘要:针对全面预算管理在水利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现状,综合考虑国家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与方向,单位年度预算目标和工作目标的结合,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影响,采用选择试点、制定工作流程、运用作业成本法等手段,实现了工作任务量化、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化和会计电算化。全面预算管理在水利部淮委沂沭泗水利管理局的应用结果表明,全面预算管理为财务与预算管理提供新的平台,使得预算编制更加精细,提高了水利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8(4):58-6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4.017
摘要:泗洪县是江苏省首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之一,尽管该地区水资源相对丰沛,但仍存在诸如用水浪费、水质恶化、缺乏科学有效的统一管理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为指导思想,分析了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泗洪县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的目标。
2008(4):61-6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4.018
摘要:概括了农村水污染的类别:因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本身造成的水污染;与乡镇企业相伴生的城市污染转移造成的水污染。分别对这两类农村水污染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村水污染究其根源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有关,也因为农村水污染防治立法缺失:我国现行水污染防治法的立法理念落后、法律体系不完善、符合农村特点的水污染防治制度缺位,总体上缺乏符合农村特点的水污染防治立法。提出了防治我国农村水污染的法律对策:更新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立法理念,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健全农村水污染防治制度,将农村水污染防治纳入法制轨道。
2008(4):65-6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4.019
摘要:对大隆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建立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研究:该机制对为改善库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做出奉献的人予以关心和补偿,受损农民生态补偿标准主要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均水平为依据,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对受损者做出相应的用地、建房、现金等补偿。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生态补偿机制的运作,有效地保护了大隆水库库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也使得该工程成为海南省的环境保护示范工程和海南省青少年环境保护教育基地。
2008(4):69-7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4.020
摘要:水利工程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往往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有的甚至是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处于同一系统,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通过分析总结国外协调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力图为我国协调水利建设与环境保护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2008(4):72-7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4.021
摘要:阐述了工程移民后评估的定义、分类及作用,分析了我国工程移民后评估存在的问题,并对现行的工程移民后评估的组织、任务、程序及方法进行讨论。认为,要做好工程移民后评估工作,必须充分重视、精心组织和精心实施,并加强对工程移民后评估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确保提交高质量后评估成果;同时要注意总结、创新和发展工程移民后评估实践和理论。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