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6):5-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6.002
摘要:基于需水管理思想,以用水量最小为目标函数,利用一般线性代数模拟系统构建了缺水地区工业结构优化调整模型,并将模型应用到唐山市工业结构调整中。模型优化结果显示,工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008(6):10-1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6.003
摘要:为了研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运行与管理体制,达到优化配置水资源的目的,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与管理的准市场定位、准市场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准市场机制下运行与管理的水测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准市场管理模式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的功能特性与工程特性,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市场具有寡头市场特征,其运行与管理是一种既包括市场模式又包含行政干预的混合管理模式;水测度模型揭示了水资源准市场管理模式的演化过程,水测度与行政干预程度成负相关。
2008(6):13-1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6.004
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水利基础设施,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系,认为,节水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充分考虑了节水、治污和水资源挖潜因素,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有效地促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2008(6):17-2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6.005
摘要:针对黑河流域上游来水量锐减、中游用水量剧增、下游常常断流而导致的沙漠化现状,在分析其流域生态恶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源头抓治理、控制人口增长、实施“无人居住区”战略、严禁游牧乱砍滥伐、封山育林育草、保护水源涵养林等建议。
2008(6):22-2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6.006
摘要:介绍了呼伦贝尔市的基本状况,分析了水利建设对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探讨了边疆民族地区水利发展的新机制:加强生态建设,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强化水资源管理,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发挥资源优势,抓好特色水产业的发展。
2008(6):25-2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6.007
摘要:针对我国流域初始水权配置的紧迫性,按照流域特点鲜明、地域南北兼顾以及水资源丰缺程度等原则,选择了黄河流域、松辽流域等5个流域或子流域作为典型流域,在综合分析典型流域初始水权配置实践的基础上,从配置思想、配置目标、配置原则、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配置结果的和谐性、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和水权制度建设等方面,对我国流域初始水权配置工作提出建议,以期尽快完善我国水权制度建设。
2008(6):29-3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6.008
摘要:根据西方经济学的供给-需求理论,结合自然资源经济价值的评价方法,建立了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经济价值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并运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防护费用法和恢复费用法分析评价了三峡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防洪和发电是三峡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正面影响,三峡库区水污染、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和三峡水库淹没是三峡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负面影响。
2008(6):34-3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6.009
摘要:在充分调研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雨水利用农业灌溉工程评价方法,按照层次分析法的基本要求,分层次地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甘肃省雨水利用农业灌溉工程为例,利用该评价方法对工程中工程决策、组织领导、项目规划、施工过程、运行管理、实际完成、规划执行等各环节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项目总体执行情况一般。
2008(6):37-4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6.010
摘要: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结合资源价值分析等其他方法,对洞庭湖湿地资源生态服务功能的能值-货币价值进行估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具有巨大价值,其年能值-货币价值达2833.067×10.8元/a,其中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产品价值、蓄水价值各占91.76%,4.05%,2.16%,2.03%,因此,得出结论:应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洞庭湖湿地生态价值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洞庭湖湿地的社会价值和产品价值。
2008(6):41-4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6.011
摘要:依据呼和浩特市郊区田间试验提供的参数,针对单作饲草料玉米、单作紫花苜蓿,以及饲料玉米与紫花苜蓿条带式立体种植等模式,进行产量性状(生物学产量、经济学产量、主要营养物质产量)、经济效益、水分生产效应、养分生产效应和光能生产效应比较分析,综合运用德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不同种植模式进行综合效益分析评价,提出了适合内蒙古地区乳业饲草料生产的高效节水种植模式。
2008(6):45-4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6.012
摘要:介绍陆良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概况,制约陆良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其解决途径:深化农村水利改革;拓展建设资金来源;创新组织管理体制,培养民生能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2008(6):48-5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6.013
摘要:通过对山东省农村水利建设现状的调查,总结了1949年以来山东省农村水利建设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山东省农村水利建设与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改善农村水利管理、加大农村水利资金投入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2008(6):51-5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6.014
摘要:针对淮河流域除涝标准低、涝灾损失大等问题,分析其涝灾成因及淮河流域涝灾治理效益,提出了淮河流域涝灾治理对策:了解易涝洼地的类型与分布,摸清重点平原洼地的范围,理清治理涝灾的思路和目标,采取涝灾综合治理措施,即实施支流河道及干沟治理工程;加固圩区堤防;兴建排涝泵站工程;退垦还湖;调整低洼地区农业结构;辅以必要的非工程措施,加强工程管理。
2008(6):55-5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6.015
摘要:根据企业资本金收益要求,分析测算项目最大贷款能力,确定投资中债务资金与非债务资金的比例、非债务资金中政府资本金与企业资本金的比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和改善投资结构,使准公益性项目能依靠自身经营性功能的收益补贴公益性功能的运行费用,在不需要财政补贴的状况下,维持工程正常的运行和良性循环。
2008(6):59-6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6.016
摘要: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的方法,研究了引黄灌区渠道淤积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黄灌区渠道淤积加大了渠道清淤难度,加重了排水河道负担,同时清淤堆沙占压了大量耕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引黄灌区渠道自身几何要素包括比降、断面形态等不合理是造成渠道淤积的根本原因,引水引沙管理不善也是加重渠道淤积的原因之一。
2008(6):61-6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6.017
摘要:通过对安徽省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介绍了安徽省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的8种模式,并针对节水灌溉工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安徽省在水费核定、水费征收改革,开展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计量用水、监督区域水环境,推行工程管理与资源管理结合及综合节水有效管理措施的具体做法。
2008(6):64-6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8.06.018
摘要: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小开河灌区水量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实践与运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小开河灌区水量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提高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传输的时效性,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和预测水情,为灌区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小开河灌区水量自动化监测系统运行效果主要表现:一是适时掌握水情,保证工程安全,实现了科学调度;二是减员增效,提高了管理水平;三是计量精确,节约用水,减轻了农民负担。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