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1-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2.001
摘要:为了向不同地区制定切合实际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辽宁省14个城市1999~2005年的用水效率数据,以用水效率为因变量,对影响用水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城市用水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中,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与用水效率呈正相关,而人均水资源量、人均生活用水量与用水效率呈负相关;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来说,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虽略有不同,但人均GDP是它们共同的影响因素,说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重要作用。
2009(2):6-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2.002
摘要:针对水利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及评价重点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推动、发展和完善水利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建议。认为,水利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规划协调性分析、环境现状分析、环境影响识别、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环境监测与跟踪评价等,应从宏观角度考虑规划方案实施对流域(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的影响并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评价,把握主要环境问题,充分重视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点,保证流域(区域)生态环境需水,考虑梯级水库的叠加累积影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为拟定和优化规划方案提供参考。
2009(2):9-1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2.003
摘要:将资源定价问题看做大众对资源价格认识不确定问题,引入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对厦门市居民就滩涂资源价格进行问卷调查,得到关于资源价格的3个特点,即:资源合适价格的显著范围很小;资源合适价格被普遍接受的意愿不明显;滩涂资源最合适的价格是每平方米9.6元.
2009(2):12-1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2.004
摘要: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目的是协调两者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综述了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各种影响,如对局部气候和大气的影响,对水文情势和水温的影响,对泥沙的影响,对水质的影响等,指出: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水利工程上的具体体现,水利工程建设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水利工程的各种生态影响,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2009(2):16-1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2.005
摘要:介绍了日本农地合并的基本模式以及权属调整在日本农地合并实践中的应用,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日本农地合并对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的启示,结果表明:要利用法律法规来保障和帮助农户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可缩小土地整理规模,以稳步扩大土地整理范围,促进土地整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9(2):19-2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2.006
摘要:借鉴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借助常用测度手段并基于大量统计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具体检验外资对GDP、出口和内资企业技术的影响。通过检验得出,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江苏省经济的发展,并根据江苏省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利用外资推动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2009(2):24-2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2.007
摘要:在流域梯级水库补偿效益分摊中,补偿水库与受偿水库之间的冲突源于2类水库地位上的不平等性。针对这种不平等性,运用〖WTBZ〗FH冲突理论建立了流域梯级水库补偿效益分摊的冲突模型,进行冲突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并讨论了冲突模型的最可能解。分析表明,冲突的解决有赖于补偿利益主体、受偿利益主体和流域管理机构3方冲突主体的协作,冲突理论在解决流域梯级水库补偿效益分摊冲突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2009(2):28-3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2.008
摘要:采用逻辑分析法和现象溯因法探讨了如何合理确定水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的年限,指出我国水资源使用权的初始分配年限应具有相对稳定性、渐进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在具体确定时,应从水资源所有者、水资源使用者和水资源使用的社会效益3方面的影响来分析,根据用水主体和水资源使用目的不同,分区域和用水户2个层次来灵活确定水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的年限.
2009(2):32-3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2.009
摘要:运用博弈论方法建立了水价与井渠结合灌溉模式选择的博弈模型,对供水方与农户用水行为进行博弈分析,结果表明,实行渠水、井水统一水价,能有效激励农户采用井渠结合灌溉。按照博弈模型对宁夏引黄灌区采用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灌溉的节水效益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井渠双灌,引黄灌区可减少渠首引水量153×108?m3/a,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损失水量068×108?m3/a;如果政府将渠水和井水灌溉水价统一提高到0.04元/m3,则井灌效益大于井灌投资,农户将积极采用井渠结合灌溉模式。
2009(2):34-3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2.010
摘要:根据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属性和运行特点,提出固定资产分段折旧法,即在达效期内固定资产折旧额应由小到大逐年递增,直到正常运营年,而在正常运营期内固定资产折旧额可采用直线折旧法计算。对基于分段折旧法计算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输水工程口门水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分段折旧法计算的还贷期内(也即工程运营前期)水价为0.6058/m3,比按直线折旧法计算的还贷期内水价0621?5元/m3低;按分段折旧法计算的还贷后水价为0496?3元/m3,比按直线折旧法计算的还贷后水价0.489元/m3要高,且按分段折旧法计算的水价在还贷前后变化更为平缓。如果考虑达效期内工程维护费递增的情况,那么还贷期内水价将更低(0594?4元/m3),这可使通水初期受水城市的水价更低,从而有利于受水城市当地水利工程供水水价与调水水价之间的衔接,而还贷前后水价变化平缓也有利于水价保持稳定。
2009(2):38-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2.011
摘要:为了制定合理的跨流域调水水价,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在分析水资源需求和供给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跨流域调水的水价定价策略。
2009(2):42-4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2.012
摘要:阐述了临汾市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了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现行水价改革的建议:加大水商品宣传力度;采用科学有效的水价测算批复办法和灵活的水价政策;采取水价逐步到位方案;加强水价计收管理工作;拓宽供水渠道和水商品销售市场。
2009(2):45-4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2.013
摘要:针对港口企业的特点,通过对部分港口企业管控一体化系统进行分析,归纳了当前港口管控一体化系统所应具备的特点,并在着重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开放性和港口生产效率的基础上,设计了具备两级过程管理体系以及对外的管控一体化系统结构。
2009(2):49-5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2.014
摘要: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理清了浙江省农村水电站进行更新改造的必要性和更新改造的思路,构建了一个能够体现公平公正原则的浙江省农村水电站更新改造投资框架体系。该体系包括启动“惠农保安千站改造工程”、建立市场激励机制、建立公益性补偿基金和加大政府政策性支持等内容。
2009(2):52-5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2.015
摘要:分析了跟踪审计与项目法人内部审计、工程建设监理、国家审计之间的关系,初步界定了跟踪审计具有监督、控制、鉴证、评价、初审、服务等职能,阐述了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及方法,并提出开展该项工作的建议:更新观念,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完善现有审计规范,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2009(2):55-5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2.016
摘要:为了促进移民企业发展,更好地促进水电移民安置工作,以项目治理理论为指导,采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结合西部水电站移民安置过程中的移民安置实践,提出了政银企三方联动、多方共赢的移民安置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创新依据、利益相关群体及其风险和收益等内容,设计了该模式的实施机制,并对其实施效果的保障措施进行了归纳和阐述。
2009(2):59-6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2.017
摘要:水库移民可视为一种特殊的产权交换现象,水库移民征地补偿与安置政策即是对这一产权交换行为进行约束的合约。从合约选择的视角,分析了真实世界的约束条件与合约条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给定水库移民使用货币资产获取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加的前提,则含义着政府承担水库移民的总成本增加,政府减低水库移民总成本的动机,便表现为对水库移民获得的货币资产施加使用约束,土地安置是一个约束方式。在土地安置成本上升,成为合约选择新的局限条件时,水库移民补偿资金的社会保障使用或长期补偿即成为适应新的局限条件要求的约束形式。
2009(2):63-6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2.018
摘要:为了探讨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人口的身份确认对移民安置质量的影响,以奉节县为例,对三峡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人口身份确认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中存在的规划生产安置人口低于实际生产安置人口、土地承包权过时、政策外新增人口被排除在外等冲突与缺陷。从宏观的角度,提出项目业主与移民协商机制应是未来水库移民身份确认的思路。
2009(2):66-7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2.019
摘要:分析了实物指标复核质量监控过程中移民的心理动态,包括:追求公平心理、侥幸心理及感染和从众心理,及其对实物指标复核质量监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实物指标复核质量监控的规范化操作程序,并将程序以图例化列示,以期对水利工程移民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探索性意义。
2009(2):71-7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2.020
摘要:以江西省为例,研究了周转金和无偿资金扶持移民发展生产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建立移民发展基金会;对生活贫困的移民实行重点扶持;对经济发展较快且移民收入水平较高的地方,采取股份制形式进行长期投资;对生产开发资金需求量大而扶持资金相对不足的地方,采取贴息的扶持方法;对分散安置的移民,实行现金直补或以奖代扶的扶持方式的建议。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