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3):1-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3.001
摘要:从国际水法和国际惯例的角度,对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几个关于国际河流利用的基本原则和重要规则的本质特点及其运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认为“公平合理利用”和“不造成重大损害”作为国际河流利用的两个最基本的原则,后者应以前者为前提,不应孤立运用;自由航行、经常交换数据与资料、事前通知等作为具体情况下的重要规则,在运用时要注意其适用条件;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原则和规则,对合理利用国际河流和开展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2009(3):6-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3.002
摘要:在序期望效用决策框架下对洪水保险的投保行为进行建模,通过假设洪水保险的投保人的风 险偏好是一阶风险厌恶的,得出和期望效用决策理论下不一致的结果,分析了序期望效用下的免赔额数学模型的经济学意义,并得出结论:免赔额的设置与保费附加费系数的高低将对洪水保险的有效需求造成影响。
2009(3):9-1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3.003
摘要:为解决实际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各项评价指标的不相容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的Theil不等系数多属性评价方法。用该方法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的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在黄河流域9个行政区中的水资源再生能力最强;内蒙古、宁夏地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较弱。这一结果与用加权物元法和投影寻 踪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2009(3):12-1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3.004
摘要:在调查雅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水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表明:雅安市水资源总量和水能资源较丰富,水环境质量较优良,水资源开发成效显著,但尚存在一定程度的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水生生态破坏及水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农业生产与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供水能力建设、节水型工农业生产体系构建、水环境保护目标制定、工矿企业及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矿山生态修 复、水利水电工程的水生生态与水环境影响的监测与修复、河道综合整治及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等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2009(3):16-1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3.005
摘要:在分析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状况日益严重的现状, 对水环境责任审计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了水环境责任审计与责任审计的关系,对水环境 责任审计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已具备开展水环境责任审计工作的基础,水环境责任审计理论和法规的研究刻不容缓。
2009(3):20-2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3.006
摘要:逻辑框架法是一种综合、系统地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框架模式,通过垂直逻辑关系检验项目的效果和作用,通过水平逻辑关系对资源和成果进行说明和评价。对逻辑框架法的概念、目标层次及其逻辑关系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运用逻辑框架 法对GEF海河项目的社会可行性进行评估,采用问题树的形式对GEF海河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得出了GEF海河项目目标表述合适、项目组成十分必要和可行的结论,指出了项目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009(3):25-2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3.007
摘要:为评估钱塘江河口滩涂开发经济效益,调查统计了钱塘江 河口两岸各县市历年治江围涂的时间、规模、投资和产出效益,依据相关的经济评价规范和 土地估价规范,采用效益费用和基准地价两种计算方法对钱塘江河口已开发利用的滩涂资源 进行效益评估。结果表明,钱塘江河口滩涂开发的效益费用比在11.43~15之间,围涂土地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009(3):30-3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3.008
摘要:回顾了北京水价调整历程,分析了北京市水价改革推动力及承受能力,指出水资源短缺、收入提高、南水北调工程的即将实现和既定的相关政策是北京水价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提出了水价改革的建议:推行阶梯水价,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水价承受能力标准体系和绿色水价体系。
2009(3):33-3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3.009
摘要:为了分析工程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以及主要风险因素,将影响图理论引入安全分析,并以事故因素较复杂的水利水电工程模板安装伤亡事故分析为例 , 研究了影响图在水电工程安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水利水电工程模板安装伤亡事故的关键风险因素是模板工失足。
2009(3):36-3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3.010
摘要:针对太湖蓝藻爆发引发无锡供水危机事件,分析了太湖流域供水现状、太湖流域城市水源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建议: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编制和实施流域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规划;做好水功能区污染负荷总量限排工作;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 理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引江济太”调水工程,提高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建设城市战略备用水源地体系,建立健全水源地安全保障应急机制;完善水源地水质监测体系。
2009(3):39-4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3.011
摘要:为促进水利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在分析并合理划分水利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建立能够反映区域水资源总量禀赋的相关指标,应用比较优势计量模型和综合比较优势评价模型,对区域不同时期的水资源总量禀赋比较优势进行分析,结合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实效性。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水资源总量禀赋变化趋势与同时期水利产业投资结构 的变化趋势以及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吻合。
2009(3):43-4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3.012
摘要:介绍了我国防洪工程现状,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了已建防 洪工程商业保险管理模型,分析了我国已建防洪工程修复项目进行商业保险的可行性。以浙 江省文成县山塘水库引入商业保险为例,分析了该模型的应用效果,认为应用该模型可减轻 国家财政支出,并且可以为及时修复和加固病险水库提供经济保障,提高水库的安全性。
2009(3):46-4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3.013
摘要:分析了我国水利电力企业职工培训的意义和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对企业 培训有效需求分析、科学规划培训体系、创新人力资源培训激励机制等的创新理念、创新思路,以供企业进行决策和管理参考。
2009(3):49-5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3.014
摘要:在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法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的绩效进行比较分析,寻求农业科技成果的最优转化路径。以2008年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例,根据专家问卷的数据统计结果,运用AHP-FCE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AHP-FCE方法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综合评价效果较好。
2009(3):53-5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3.015
摘要:在总结福建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农村供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认为农村供水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有力保障 。 提出了坚持科学规划,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多方筹措资金,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实行企业 化管理等建议。
2009(3):56-5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3.016
摘要:对乌苏市2007~2008年开展的高新节水工程建设进行总结和分析,详细阐述了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具体的操作方法、遇到的困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对高新节水技术的宣传要扎实、深入;勘察规划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滴灌地块设计区域中的非耕种土地,滴灌系统控制面积不宜过大,首部设计中要考虑水池的蓄水量和泥沙沉淀问题,还要考虑首部过滤器平台机械运转时的振动因素;施工和管理方面,实行专人专项,严格监督;对农民进行培训,改变农民种植理念和田间管理模式;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整理,逐步达到农田管 理标准化等。
2009(3):59-6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3.017
摘要: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位山灌区渠系泥沙淤积问题。结果表明:西输沙渠尾沉沙池口淤高导致 水面比降远小于设计比降是西输沙渠泥沙严重淤积的主要原因;西输沙渠的泥沙淤积主要是 溯源淤积,由于入池水流不畅、出口处落差较小、日常引沙量较大导致泥沙淤积严重是造成 西沉沙池淤沙容积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建议改造输沙渠、优化灌区引水引沙调度方式、实 现西沉沙池的动态调控,采用提水或扬水灌溉方式治理位山灌区的泥沙淤积问题。
2009(3):61-6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3.018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获取相 关数据资料,借鉴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评价办法及水库移民遗留问题解决办法,建立一套专门 适用于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万安水库为例,对后期扶持资 金使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验证。
2009(3):67-6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3.019
摘要:针对水库农村移民养老保障现状,分析了水库农村移民现有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提出完善农村水库移民养老保障体系的措施:一方面,由财政提供基础养老金,建立移民非 缴费型养老保障制度;另一方面,促进家庭和社区互助养老保障机制向为水库移民提供精神 支持转变。
2009(3):70-7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3.020
摘要:为研究由水库建设引起的库区经济综合性、区域性、战略性问题,在重新界定库区范围的 基础上,以要素流动理论为基础,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分别从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3个 方面对流入库区要素、流出库区要素以及库区内要素自由流动进行分析,探讨水库建设 究竟会引起库区哪些要素流动以及要素在库区内外系统间及内部如何流动,力图形成库区 要素流动较为清晰的理论体系。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