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5):1-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5.001
摘要:提出了基于特征加权的混合型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即在改进的ISODATA方法的基础上,运用Relief F算法确定样本特征的权重。将这种分析方法应用到新疆“967”洪水灾害等级划分中,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2009(5):4-6,1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5.002
摘要:在分析高淳县水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从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和水资源系统3个方面构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该指标体系和模型,对高淳县进行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淳县生态环境属于好层次,在进行水资源二次平衡的前提下,高淳县2010年和2015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方案均选择方案B。
2009(5):7-9,1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5.003
摘要:在分析水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开征水税的理论依据,提出水税体系包含水资源税和水污染税,通过价格机制促使水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水资源的有效配置;我国水税体系主要应从税基、税收主体、征税对象、征税环节、税率、征税手段、纳税期限等方面来实现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2009(5):10-1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5.004
摘要:基于环境经济学原理,对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的费用效益理论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借鉴费用效益分析的思想,对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的经济手段的成本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对水域生态环境采用收费、排污交易、押金等经济手段进行保护与管理是切实可行的,能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2009(5):14-1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5.005
摘要:阐述了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价值,针对吐鲁番盆地坎儿井数量减少的现状,分析了其衰败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措施:①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法规;②统筹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③加强坎儿井的管理;④建立坎儿井保护区。
2009(5):17-1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5.006
摘要:在分析南京市实施水利血防项目后评价意义的基础上,对南京市2004~2008年实施的11项水利血防工程进行了后评价研究(包括过程后评价、经济效益后评价、影响后评价和可持续性评价),得出项目立项决策正确,规划设计符合要求,经济上合理可行,水利血防建设达到预期目标等结论,并提出做好下一阶段的水利血防工程规划工作,加强水利血防项目管理,明确血防工程的产权归属等建议。
2009(5):20-23,3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5.007
摘要:在分析我国水资源费征收演变过程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央管理水资源费的概念与征收范围,并从水资源定价的传统因素与中央管理因素入手,阐述了中央管理水资源费的定价因素,提出完善水资源费征收法律法规、协调中央与地方水资源费征收范围与分成比例、根据行业用水性质实行差别化征收等建议。
2009(5):24-2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5.008
摘要:选取湖北省内60个大中型水利工程为研究样本,以书面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水利工程实施“两部制水价”的绩效、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探讨了水利工程农业供水价格综合配套改革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提出了水利工程农业供水价格综合配套改革的政策措施。
2009(5):28-3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5.009
摘要:针对江苏省农业水价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探讨了江苏省农业水价改革的原则、基本走向和配套措施。江苏省农业水价改革的原则是:农民可承受、促进节约用水、保证投资回收、用水户参与、适时调整水价、“三位一体”综合改革;江苏省农业水价改革的基本走向为:建立市场补偿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供水成本补偿机制,分步分类调整水价,适时入两部制水价,逐步实施终端水价制度;江苏省农业水价改革的配套措施为: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加大对农村末级渠系更新改造和农业用水计量方式研究的资金投入,尽快出台农业供水成本核算制度,完善农业水费计收管理机制等。
2009(5):31-3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5.010
摘要:南水北调工程的投资建设规模大、工程类型复杂、管理主体与管理模式众多,为适应南水北调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在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各种属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南水北调分解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可为南水北调工程的项目管理提供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2009(5):34-3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5.011
摘要:为了理顺节水型社会建设与管理的资金渠道,根据《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中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采用项目区分原理与方法,界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的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建设项目的投资主体,对中央和地方以及政府与市场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投资中的事权与责任进行了划分,明确政府和市场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投资中的职能。
2009(5):38-40,5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5.012
摘要:在概述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节约保护水资源进行了分析,同时,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层面提出:明晰水权,建立两套指标体系;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建立水银行;加强用水户协会管理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计量和监控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及加强节水文化体系建设的建议。
2009(5):41-4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5.013
摘要:在分析我国现行水利系列定额的基础上,拟定调研大纲,设计调查表,面向淮河流域已建、在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国内外造价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启示,以定额编制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提出了治淮工程定额修编子项:①轻型井点降水预算定额;②公路路面石灰碎石土基层预算定额;③混凝土铰链沉排预算定额:C20混凝土预制板制作预算定额、预制混凝土铰链沉排排体下沉预算定额和宽度25?m内沉排工作船机械台时费定额。
2009(5):46-50.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5.014
摘要:介绍了新疆牧区基本情况和新疆牧民定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新疆牧区水利建设的现状和作用,提出要从战略高度认识牧区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金融支持,保证牧区建设资金来源稳定;高标准建设牧民定居工程;高标准建设饲草料。
2009(5):51-5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5.015
摘要:为了充分挖掘现有水资源潜力,提高水的利用率,推动节水灌溉工作的普及,运用成功度法对甘肃省1996~2003年实施的滴灌、喷灌、管灌和渠灌4种节水灌溉技术进行项目后评价,重点评价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实用性、合理性、适应性、先进性、示范作用、推广应用前景以及对当地劳动者技术素质的影响,评价结果良好。提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建议:因地制宜,抓好典型,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节水灌溉重要性的认识。
2009(5):54-5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5.016
摘要:通过对河北省典型区4种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投资费用、年运行费用和效益进行计算,并对比分析其经济效益,结合河北省地域、地形、地貌等特点,提出了河北省农业灌溉工程节水技术的适应性:渠道防渗和低压管道防渗技术适用于大规模农田;微灌、滴灌和喷灌等节水技术适用于经济效益较高的果树、蔬菜、花卉等。
2009(5):59-60,6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5.017
摘要:针对临汾市大中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灌区现状体制下存在的财政定补、水价形成、产权制度、运行机制等不到位或潜在的问题,提出依靠政策扶持,加大工程投入,加快水价改革,充分发挥用水户协会作用,从而真正体现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和效益,逐步达到水管单位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的建议。
2009(5):61-6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5.018
摘要:针对福建省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大、灌溉面积不断萎缩的现实,研究了福建省大中型灌区水权界定的方法与准则、水权交易的类型、价格、实现形式以及应遵循的原则,认为,在明确界定水权的前提下,福建省大中型灌区可通过区域间的水权交易、灌区内用水户之间的水权交易以及农业用水向工商业用水有偿转让等多种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009(5):65-67.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5.019
摘要:针对如何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发挥其长期效益的问题,结合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际情况,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从建立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主体,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设立专项资金,落实优惠政策着手,建立一系列较为合理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并探讨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的保障措施:建立科学水价机制,强化价格管理;加强行业和社会监督管理,完善工程养护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网络,加强水质监测和检测;加强水源地保护,做好防冻、防洪、防毒等防灾应急预案;加强农村供水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2009(5):68-7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5.020
摘要:在分析塔里木河流域轮台县生态移民自愿性、扶贫性、发展性与返迁可能性等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该生态移民工程的政策体系与实施工作,从社会、经济与生态3个角度对生态移民实施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并从法制建设、生态移民规划与重视文化的持续性方面对西部生态移民的实施提出建议。
2009(5):73-7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09.05.021
摘要:水库移民安置是一项社会恢复重建活动,涉及的利益主体多、资金数量大、社会责任重。阐述水库移民安置审计监督的重要性,指出在水库移民安置审计实施中要界定被审计主体,全程跟踪审计,整合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监督效果。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