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4.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1.001
摘要:根据我国雨水资源的利用现状,结合我国南北城市降雨特点,对城市雨水资源化进行开发潜力与效益分析,探讨了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途径及模式。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利用屋面、路面、公园或绿地等雨水集蓄利用模式,可以增加城市水资源供给及地下水补给,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2010(1):5-7.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1.002
摘要:为了充分认识和发掘大中型水库水利资源,探索其综合开发与保护方式方法,以典型水库为基点,分析了大中型水库水利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管理模式、结构调整、行业管理、产权改革、运行机制、投入机制等6个方面,提出了大中型水库水利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工作的基本途径及对策。
2010(1):8-10.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1.003
摘要:通过对瓯江流域洪涝灾害的特征与防洪减灾非工程建设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其管理现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瓯江流域防洪减灾非工程建设应在采取工程措施修建各种水利工程的同时,积极采取非工程措施:加强管理系统、应急预案和防汛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各类防洪预案,加强洪灾风险管理;加速防洪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和完善群众性防洪减灾制度,做好水利法规和防洪减灾的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和防洪意识,发动全社会参与防洪减灾工作,达到管理洪水、利用洪水资源的目的。
2010(1):11-14.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1.004
摘要: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了湖北省2000~2007年相对水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的情况及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湖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与中部其他5省相比,除湖南省外,湖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湖北省的水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高于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是湖北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与湖北省的平均水平相比,湖北省17市(州)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建议采取综合措施,促进湖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10(1):15-18.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1.005
摘要:采用流域水资源分区与水环境退化经济损失计算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海河流域2005年水环境的退化程度及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水环境退化受水资源需求量、水资源价格、当年降水变差系数和水质类别等因素影响较大,水环境退化经济损失计算结果与海河流域现状基本吻合。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我国流域水环境退化经济损失定量分析工作的措施:加强对水资源核算体系理论方法的研究,规范水环境统计的有关概念、数据产生渠道、统计方法和内容,实现各相关行业部门统计渠道的接口和数据共享。
2010(1):19-23.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1.006
摘要:综合评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治理取得的成就和效益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就呈现3大特征:①治理面积递增,治理速度加快;②治理范围扩大;③ 治理成就存在区域差异:中国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但水土流失治理最快的是东部地区。治理效益方面,通过水土流失治理,每年减少土壤侵蚀15亿t,增加蓄水能力250多亿m3,增产粮食180亿kg。水土流失治理整体效益明显,但治理效益存在区域差异:南方水土保持措施的保水量大,占全国水土保持措施保水总量的409%,西北地区水土保持措施的保土量大,占全国水土保持措施保土总量的572%。水土流失治理的投资效益也存在区域差异:东北水土保持措施的投资效益比最高,依次为华北、西南、南方和西北地区。并由此提出水土流失治理的建议:政府重视和善治,善治的方略应涵盖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组织机构、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改革。
2010(1):24-26.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1.007
摘要:在对水银行的定义与内涵、组织形式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地下水银行为例,提出建立水银行的基本条件,包括硬件基础和软件基础,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的水银行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参考与定位。
2010(1):27-29.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1.008
摘要: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产业,为进一步提高水利投资效益,对江苏省2005~2007年水利投资的效益从分类、分片两个角度进行统计分析,针对部分工程效益不理想的情况,提出完善水利项目决策机制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完善落实资金保障政策,加强和规范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推进项目后评价,以促进水利工程效益的相关建议。
2010(1):30-32.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1.009
摘要:对竹子坪水电站建设项目进行经济评价,计算出竹子坪水电站建设项目动态评价指标净现值ENPV和内部收益率EIRR,运用盈亏平衡分析法对竹子坪水电站建设项目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竹子坪水电站具有投资价值,并有较强抗风险能力。
2010(1):33-36.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1.010
摘要:对城市水循环取、用、排3个环节及其相关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城市水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水闭路循环流动性经济,城市水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可通过经济、行政、法律和文化等机制来实现;水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机制的运用包括创新水权交易制度、完善财政税收政策、制定产业调整政策等。
2010(1):37-40.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1.011
摘要:概述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实施这些改革措施对企业及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分析表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提高了企业自身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改变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角色关系,促进了国有商业银行收购外资银行的进度,并且可以有效防控各类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
2010(1):41-44.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1.012
摘要:根据水利工程供水水费纳税的法律依据及各地水费纳税的不同情况,对供水价格中应包括的税种及各类供水含税水价计算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并按不同供水计价方式,分别推导出含税水价的计算公式。提出水利工程供水水费应按服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和排涝劳务取得的应税收入免征营业税;水利工程供水经营者如有盈余则应交纳所得税。
2010(1):45-48.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1.013
摘要:为合理使用资金,保证项目按期完工,将控制图的概念和方法引入工程的投资进度管理中,并以三峡工程的实际投资数据为样本,计算出28个单位工程的资金流曲线,以此为基础建立了S曲线的线性化模型,推导出累计投资曲线控制图。案例计算结果表明,控制图能准确地反映历史项目投资进度的分布范围和统计规律,并且能够应用于在建项目进度的实时监控。
2010(1):49-51.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1.014
摘要: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分析了长江口北支综合整治工程对江苏省南通地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支综合整治工程使南通地区引江能力下降、排涝能力下降、防洪压力加大、地下水咸化加剧、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等,进而分析了长江口北支综合整治工程的外部性及其产生的原因,认为外部性的产生源于水资源的公共物品特性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的集聚力,并提出消解外部性的建议:共建共享,使外部成本内部化。
2010(1):52-54.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1.015
摘要:介绍了关键链项目管理(CCPM)法的基本思想及其3种缓冲区的确定方法。以控制截流工程进度为例,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利用CCPM法确定项目的关键链,并用根方差法计算出了项目的缓冲区值,对CCPM法在水利工程项目进度控制中运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运用CCPM法进行水利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可以有效地缓解资源冲突,保证项目按期完工。
2010(1):55-58.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1.016
摘要: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应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构建了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农业用水技术效率模型、农业用水技术效率损失函数和节水潜力计算模型,并以徐州市为例计算了各区域的农业用水技术效率及节水潜力,结果表明:徐州市的农机、化肥、农药、水资源投入的增长不能带来效率的增加,农业用水技术效率呈现下降趋势。
2010(1):59-62.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1.017
摘要:根据河北省邢台县岳垴村利用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的实测数据,分析日光温室大棚节水效应,包括温室环境的节水作用、无土栽培节水作用和微灌技术的节水作用,结果表明,建设日光温室大棚,可以创造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水分、养分等条件,使温室环境与外界隔绝,减少水分的蒸腾蒸发;在温室中利用栽培槽,采用无土栽培技,一方面可减少灌溉面积,另一方面可阻止灌溉水下渗;而采用微灌技术控制灌溉水量,可根据蔬菜的生长需要供水,这3者都能达到节水的目的。在邢台县干旱缺水的丘陵山区建设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并与先进的节水技术、集雨技术相结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0(1):63-66.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1.018
摘要:针对近年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出现的人力资源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毁坏严重及难以维护的问题展开调研。以重庆市永川区来苏镇白果树村为调查点,针对该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中人力资源投入的影响因素所起的作用及人力资源投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提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人力资源投入效率的可能途径,认为扩大单个农户种植面积,增加农业收入是目前解决人力资源投入不足的最可行的方案。
2010(1):67-70.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1.020
摘要:为了促进移民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有助于移民后期扶持理论的发展和相关规范的修订,提高移民工作的决策和实施水平,分析了影响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效益的因素,结果表明,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效益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管理体制、资金运行方式、农村宏观政策、当地发展水平及移民素质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建立健全移民管理机构;建立后期扶持移民资金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水库移民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对移民的科技扶持,实施科技兴库战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宣传力度。
2010(1):71-74.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1.020
摘要:在分析影响建立水库移民养老保险金指标体系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水库移民养老保险金标准指标体系和测算模型,并且根据垣曲县小浪底水库移民区实地调查,运用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和三次指数预测模型进行组合预测,预测出垣曲县未来13年的水库移民养老保险金给付标准:给付标准从2008年的259913?3元/月增长到2020年的408550?3元/月。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