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3):1-4.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3.001
摘要:探讨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其评价的定义和内涵,介绍了国内外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对各种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方法进行了汇总和对比,分析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基础理论研究不够;在评价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时,没有将土壤计算在内;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中缺少生态环境指标、没有计算虚拟水、没有考虑水质的影响等。
2010(3):5-8.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3.002
摘要:针对城市防洪工程后评价中评价指标较多,且多为定性指标的现状,提出将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应用于城市防洪工程后评价中。运用层次分析法原理建立了城市防洪工程后评价指标体系,在专家评分的基础上,应用灰色评价原理,采用白化权函数,将一系列分散信息定量化处理,通过单值化处理对各指标做出评价,在此基础上最终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2010(3):9-11,74.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3.003
摘要:针对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受水区为使用调水区的水资源支付资源水价的现实,提出了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价值计算的3种方法:替代工程法、支付意愿法、效益分摊系数法,并以某跨流域调水工程为例,阐述了利用这3种方法计算水资源价值的原理及过程,旨在为确定类似工程的水资源价值提供参考。
2010(3):12-16.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3.004
摘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北干渠供水工程8个投资方案进行了比较,提出各方案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及规避风险的措施和扭亏方案,旨在为投资公司提供投资依据。
2010(3):17-20.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3.005
摘要:根据复合系统的特点,以协同学的协同理论为基础,确定了水资源系统和产业系统的序参量。用序参量描述系统有序程度,构造了水资源-产业复合系统发展协同度模型,分析了影响系统协同发展的因子,并对河北省水资源-产业系统协同度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水资源-产业系统协同度不高,通过农业节水缩小农业用水比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产业结构调整可提高其协同度。
2010(3):21-24.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3.006
摘要:分析了黄河入渤海造陆的得失,认为黄河入渤海造陆得不偿失。从历史、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论证了黄河回归故道(入黄海)的可行性,并探讨了黄河回归故道的施工步骤。
2010(3):25-27,62.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3.007
摘要:为解决地下水超采与浪费问题,研究在地下水管理中引入可交易水权制度,认为通过地下水水权交易,可以满足新进入者用水需求,有效地控制整个区域的地下水可开采总量。通过用水户之间的水权交易,可促进地下水资源在各用水主体间优化配置。为保障这一制度的运行,建议建立地下水可交易水权制度组织保障体系及法律保障体系。
2010(3):28-31.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3.008
摘要:分析了单一制水价和两部制水价的特点,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成本加成法作为定价方法、两部制水价作为计价方式,明确了两部制水价的构成,阐述了两部制水价模型中各分项的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采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中的投资费用数据资料,分8段核算了单一制水价和两部制水价的计算结果,并对单一制水价和两部制水价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采用两部制水价的计价方式是合适的,水价核算方法是可行的,可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管理部门参考。
2010(3):32-35.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3.009
摘要:为建立科学、合理、公平且可行的两部制水价,为跨流域水利供水工程收费模式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与方法支持,对关键参数基本水量的各种确定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应将财务盈亏平衡点法和图解与试算法结合使用,确定基本水量。
2010(3):36-38.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3.010
摘要:介绍了天津市水价改革的背景,在回顾天津市水价改革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天津市水价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和完善天津市水价改革的建议:建立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制度;加快供排水单位体制改革进度;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水价改革宣传力度。
2010(3):39-42.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3.011
摘要:针对我国农村环境逐步恶化、乡镇污染加剧、乡镇企业分散、治理难度较大的现况,以循环经济为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提出了利用湿地资源处理乡镇废水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并构建了乡镇循环经济模式示意图。结合临沂市河东区八湖镇实际情况,构建了利用河湾湿地和荷塘湿地处理八湖镇农产品加工废水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框架,并提出了八湖镇废水资源化利用实施的措施和对策。
2010(3):43-45.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3.012
摘要:介绍了水利资源综合开发经营管理范式的内涵,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水利资源综合开发经营管理范式进行了研究、界定,提出水利资源综合开发经营管理范式研究应遵循经济管理问题研究框架和范式的发展趋势,采取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为经营开发单位提供可以借鉴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从而推动水利资源综合开发经营整体水平的提高。
2010(3):46-48.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3.013
摘要:通过对国际河流和地区安全关系的理论阐述,指出国际河流不但可能恶化地区国际危机,也可能促进流域国之间的全面合作,从而实现地区安全,流域国家只有善意合作,才能促成国际河流与地区安全关系的良性循环。
2010(3):49-51.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3.014
摘要:为更加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水资源,借鉴电力市场需求侧管理的经验,对我国水资源需求侧管理的法规政策体系进行研究。介绍了中国现行的水资源管理法规政策体系,从水资源需求侧管理角度分析了我国实施水资源需求侧管理存在的障碍,提出了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规章和政策各层面建立和完善我国水资源管理法规政策体系的整体方案。
2010(3):52-55.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3.015
摘要:在阐述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引入绩效审计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在我国实施的现状,重点探讨了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存在的体系构建不完整、忽视绩效审计、轻视过程审计、审计机关独立性不足、审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等5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2010(3):56-58.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3.016
摘要:针对目前江苏省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建设水平已经具备加快城河建设条件的现状,提出要从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将泰州市城河规划纳入泰州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将城河建设纳入城市水系整治建设,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治理,全面提升泰州市城河集聚人气的巨大魅力,使泰州市城河成为泰州人近水休闲的好去处。
2010(3):59-62.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3.017
摘要:在总结宁夏固海灌区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分析了灌区多年来的用水量状况和灌区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灌区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运行管理单位的造血功能,创建多元化的供水市场,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政策等建议。
2010(3):63-66,70.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3.018
摘要:基于水电工程特点,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建立承包方、监理和业主3方的索赔博弈模,分析了水电工程中索赔3方在不同条件下的选择和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对水电工程的一般索赔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博弈3方在不同条件下的得益情况及其纳什均衡解,旨在为博弈3方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一定的借鉴。
2010(3):67-70.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3.019
摘要:针对东线工程大农业方式安置农村移民的具体困难,分析测算了江苏省沿海滩涂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和不同安置标准下的移民环境容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滩涂开发增量土地资源安置省内南水北调工程移民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如以江苏省当前人均耕地面积0095?hm2的水平安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移民,则滩涂开发增量土地资源近期可安置移民11408万人,移民环境容量的理论上限为40521万人,足以安置东线工程的农村移民;同时,分析也表明结合江苏滩涂开发安置南水北调工程移民的设想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2010(3):71-74.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0.03.020
摘要:结合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规划设计的实践,从征地移民规划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存在的问题,着重阐述了设计深度不匹配、林地分解到户、安置区调剂土地等问题,并提出了工作体会和建议,为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相应的规程规范以及相关的实施细则提供参考。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