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5.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1.01.001
摘要:基于利益相关方理论,提出了跨区水资源调配中区域利益相关方的圈层式结构,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分析了南水北调水资源调配中不同层次利益主体及其区域利益关系的变化,旨在加强受水区和调水区之间的合作,调节区域间的利益关系。
2011(1):6-10.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1.01.002
摘要:针对流域水利综合规划的特点,将改进的AHPFCE评价模型运用于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及隶属度。运用构建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淮河流域水利综合规划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水利综合规划后评价的满意度为较好。
2011(1):11-14.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1.01.003
摘要:分析了“港口〖CD*2〗产业〖CD*2〗城市”复合系统(portindustrycity composite system,以下简称PICCS)的特性,认为PICCS是具有耗散结构特征的开放系统。依据协同原理,构建了PICCS协调度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连云港市PICCS的协调度。结果表明,PICCS协调度模型能够定量化地显示PICCS的协调发展状况,并找出PICCS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为港口地区港口、产业、城市协调发展机制的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宏观发展目标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与决策依据。
2011(1):15-18.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1.01.004
摘要:针对防洪除涝工程偏离城市,缺少统计资料,国民经济后评价缺乏规范程序和实际操作性较差的特点,介绍并分析了防洪除涝工程国民经济后评价的适用方法和计算步骤,并以河南省临淮岗淹没影响处理工程为例,采用实际发生年法和稳定增长法分别对防洪效益和除涝效益进行分析,对该工程进行国民经济后评价,结果表明,该工程经济效益良好,敏感性分析表明工程规模合理、抗风险能力较强。
2011(1):19-21.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1.01.005
摘要:简要介绍石灰岩地区小水库的特点、存在问题以及综合采用灌浆、复合土工膜覆盖和 坡面复合式防渗等技术集成的加固方案。以江苏省徐州市石灰岩地区的5座小水库为例,参照相关规范分析水库工程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防洪、灌溉和多种经营效益等方面详细计算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经济效益。根据工程的实际资料,采用国民经济评价方法,对5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效益费用比、经济净现值3项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
2011(1):22-26.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1.01.006
摘要:基于广义水权的视角,在国家水权制度框架的基础上,从流域、区域和基层用水3个层面,提出了构建温榆河流域水权管理框架的思路,并从水权分配机制、水权实施机制和水权保障机制3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温榆河水权制度建设的具体途径,旨在为中国其他中小流域水权管理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1(1):27-30.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1.01.007
摘要:运用模型分析法,在黄河水权转换的现实约束条件基础上建立了水权转换的两部门模型,通过系统分析水权转换双方的成本、收益及行为选择,归纳总结了影响水权转换实施的因素,包括初始水权界定、水权转换价格、交易费用、节水成本、企业水资源生产效率等,提出了促进黄河水权转换规范发展的建议:进一步明晰和保护初始水权,充分保障相关者的利益,构建黄河水权转换市场。
2011(1):31-34.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1.01.008
摘要:为了确定基本水量对水费收入的影响,假定同一供水工程在基本水费固定的情况下,基本水量取小于、等于和大于临界点水量3种情况,组成3组两部制水价方案,并分别与单一制水价相比较,得到3组结论,提出对实际水价方案进行优化的建议。
2011(1):35-38.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1.01.009
摘要:通过梳理国内外水价政策,得到以下启示:对农业灌溉水费实行单纯的“暗补”是低效的,与我国的水资源形势不相适应;对农业灌溉用水实行“明补”是改变农业用水低效的最有效方式,应改变我国农业灌溉不收水费的“暗补”方式,实施水费征收与补贴并举。分析了农业灌溉水费“暗补”改为“明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实施 “提补水价”节水激励机制、节水效果明显为例,说明农民易于接受水费征收与补贴并举的方式。
2011(1):39-42.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1.01.010
摘要:阐述了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水库消落区保护与利用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分析了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消落区保护与利用管理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坝加高后水库消落区保护与利用管理的体制机制、模式途径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尽快制定消落区保护与利用管理的政策法规,开展消落区保护与利用规划,以及开展消落区治理和保护、植物培育、水环境保护、资源配置等科学研究的对策建议。
2011(1):43-46.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1.01.011
摘要:以水利水电工程的历史造价数据为基础,利用ABC分类法对待估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分类,采用模糊数学的指数平滑法对工程的主要项目进行造价预测,并结合其他简单预测方法对工程的次要项目进行预测,达到对水利水电工程成本进行快速预测以指导水利工程投标报价的目的。通过案例验证了该快速预测方法,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预测数据,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水平。
2011(1):47-49.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1.01.012
摘要:围绕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激励机制研究,特别是针对新形势新要求下如何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进度,综合分析了劳动竞赛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实现途径,阐明了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通过聚合力、补短板、建机 制、抓协调,积极开展大规模的劳动竞赛活动,既是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和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工程建设管理激励机制的有效形式,在具体实践上能够快速推进工程建设和切实提升管理水平。
2011(1):50-53.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1.01.013
摘要:在查清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再生水利用的工业园区水资源平衡情况。结果表明:充分利用再生水,并合理配置水资源,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的水资源基本可以满足园区的发展需求。
2011(1):54-56.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1.01.014
摘要:介绍了头屯河水库工程概况和现行的调度运行方式,分析了现行的调度运行方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调整调度运行方式的建议:头屯河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后,排沙调度重点将由之前的恢复库容为主转向不增加新的淤积为主;可以考虑续建工业供水第二座蓄水池;加强排沙辅助方式,加大拦截上游推移质的量。
2011(1):57-60.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1.01.015
摘要:科学合理地评价水利风景区的管理水平,对促进水利风景区管理工作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运用计划行为理论,从游客出游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方面分析了游客对水利旅游的需求,从满足游客需求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水利风景区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方法的选择进行了说明。
2011(1):61-64.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1.01.016
摘要:滨水水利风景开发建设涉及多领域、多学科,资源基础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其成功的重要保障。从风景资源的游憩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滨水自然风景重塑等几方面阐述了滨水水利风景的开发思路,分析了滨水水利风景建设的多元化、多目标特点,提出了滨水水利风景开发建设的规划导则。
2011(1):65-68.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1.01.017
摘要:针对武汉径河水域水生态恶化、水利设施老化的现象,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询问、问卷调查、文献整理等方式对径河水岸旅游开发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径河水岸经济发展的旅游开发构想:把径河水岸的水利建设、水治理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在水利开发中融入旅游功能,保护与开发并举,科学规划,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资金和人才支撑,进行与径河水域生态相协调的旅游开发。
2011(1):69-72.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1.01.018
摘要:利用模糊理论建立了水库农村移民安置区优选模型,通过李家河水库移民安置区优选的实际情况验证了该模型。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优选的移民安置区与李家河水库移民安置监测与评估结果基本一致。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