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31(1):1-6.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3.01.001
摘要:水资源是缺水地区生产的控制性要素之一,当前理论界较为支持依靠虚拟水贸易战略用以指导缺水地区的用水结构优化。基于虚拟水贸易理论建立区域虚拟水贸易量的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区域虚拟水的依赖度以及水资源的自给度。针对我国多数缺水地区存在虚拟水贸易顺差的境况,综合分析比较产业关联度系数和虚拟水含量系数。结果表明,对水资源禀赋条件下的产业布局和用水结构进行调整,可以降低缺水地区的农业用水量;适度减少我国缺水地区高耗水农业的种植面积,转向低耗水、高效益的农产品,或发展低耗水高产出的其他产业,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013, 31(1):7-9.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3.01.002
摘要:随着江苏省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江河湖库的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大超过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结合江苏省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实际,单列水资源管理部门和污水处理部门,设计并编制水资源-水环境-经济一体化社会核算矩阵,以该矩阵为数据基础,构建了2007年江苏省水资源和水环境CGE模型,模拟分析了供水价格的变动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资本形成、存货变动、进出口、省际调出、省际调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影响。
2013, 31(1):10-14.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3.01.003
摘要:根据吉林市1998—2009年城乡居民膳食消费量,分析城乡居民膳食消费的水足迹及其特征。通过设计不同情境的居民膳食调整方案,比较其节水效果,提出减少肉类食品消费量、增加蔬菜类消费量、少消费水资源密集型产品、缓解膳食消费对水资源的压力等建议。
2013, 31(1):15-17.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3.01.004
摘要:总结余姚市水利局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实践,探讨财务人员短缺、业务素质下降,计划的高度精确性与项目管理复杂性之间的矛盾,畏难和抵触情绪并存等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提出预先做好人员准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大对改革的宣传力度,努力实现预算的科学化、精细化,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理顺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体系等一系列措施。
2013, 31(1):18-21.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3.01.005
摘要:目前水权交易中存在水权交易价格不合理问题。研究在水权初始价格的基础上,将谈判者不同心理压力、谈判者不同的价格区间信息等因素引入讨价还价动态博弈模型中,分析水权交易价格,以及信息完全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水权交易者心理因素对水权交易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中的情境因素对水权交易主体双方有重要影响,并在不同市场条件下水价交易价格是有差异的。
2013, 31(1):22-24.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3.01.006
摘要:以江苏省D县农村水资源管理为例,从政府、市场、社会的3个层面探讨农业水费征收过程中出现困境的根源。通过实地调查和个案访谈发现,由于行政手段与市场[JP2]手段相结合的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农村社会急剧变迁背景下出现的社会结构性秩序缺失,使得农业水费征收过程中面临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三重失灵困境。研究认为,加大对农田水利的财政投入、明晰水利设施产权、完善市场和社会资源准入渠道、积极发展第三方自治组织等,将是破解三重失灵困境的重要措施。
2013, 31(1):25-28.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3.01.007
摘要:为促进流域综合管理,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从经济、法律、社会三方面构建评价空间、管理向量、指标体系和评价函数,并以莱茵河和多瑙河为参照流域,评价长江流域管理体制的外部环境,全面认识流域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相对于莱茵河流域和多瑙河流域均存在明显的外部环境差异性;该研究方法可为流域综合管理的体制改革提供理性视角。
2013, 31(1):29-33.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3.01.008
摘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联动体系是应对城市暴雨内涝的长效方法。借助于应急管理理论,在明确城市暴雨内涝应急联动体系目标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暴雨内涝应急联动体系的整体框架;探讨了3项核心内容,即应急联动预案体系、应急联动组织体系和应急联动管理机制;分析了城市暴雨内涝应急联动体系的运行逻辑。以广州市为例,运用该应急联动体系,制定了广州市暴雨内涝应急联动管理机制,并取得了较好的运行效果。
2013, 31(1):34-37.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3.01.009
摘要:为解决地下水水质评价中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之间模糊、非线性的复杂关系,将集对分析理论应用于地下水水质评价中。为避免评价过程中个人赋予评价指标权重的主观性,引用信息论中的熵权理论,建立基于熵权的集对分析模型。并将其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比较,评价结果表明,基于熵权的集对分析方法,不仅原理易懂、计算简便,而且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减少误差,反映水体综合质量,为地下水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合理可行的方法。
2013, 31(1):38-42.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3.01.010
摘要:水电能源项目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具有投资资金巨大、建设周期长、融资风险高等特点,TOT融资模式为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融资渠道。目前的TOT融资多是简单地进行项目融资,由于缺乏系统考虑,致使很多项目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中途停止或者项目利益相关方为其付出巨大的代价。将具有东方系统方法论特色的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引进到TOT项目管理中来,尝试建立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的TOT项目综合集成管理三维模型,将TOT项目管理的各方面利用系统论的观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TOT项目的综合集成管理。为检验集成管理的效果,建立了综合集成评价定量分析模型。
2013, 31(1):43-47.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3.01.011
摘要:分析美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机制的法律制度、机构建设、损害救济模式3个方面的特点,剖析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存在的缺陷,总结提出美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对我国的启示,从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对法》、建立流域性指挥协调机构、构建多元化的污染损害救济制度3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2013, 31(1):48-52.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3.01.012
摘要:介绍澳大利亚可持续发展水政策和措施,对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措施与中国水资源管理措施进行对比分析。借鉴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提出缓解我国水资源危机的措施和建议:我国应从目标、体制和技术三方面入手,改善国内水资源短缺现状,建立全国性的和流域级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加强立法工作,依法管水,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深化水价改革。
2013, 31(1):53-58.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3.01.013
摘要:根据移民搬迁前后住房的空间变化对移民安置方式进行了界定,从住房面积、质量、环境、房屋资产价值和货币补偿标准5个方面研究水利水电移民住房保障相关标准的测算方法,核心是对3类不同移民安置方式下移民住房货币补偿标准的确定和分析,对进一步完善移民住房保障测算做了总结。
2013, 31(1):59-61.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3.01.014
摘要:通过对移民安置监督管理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生态屏障区转移人口的特点以及对其进行生态工业园安置的就业受益模式特点,据此明晰生态工业园区安置模式监管机制的构建要素,构建符合生态工业园区安置模式的监管机制。
2013, 31(1):62-65.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3.01.015
摘要:目前三峡库区工作进入后续阶段,为了促进三峡生态屏障区的环境保护和加快生态移民安置工作,运用土地流转的相关理论,结合生态屏障区的移民安置实践,提出了以生态农林产业园为基础,以土地流转为桥梁的移民安置模式,分析该安置模式的应用条件,并构建了土地流转生态屏障区移民安置模式。以重庆LS片区移民安置为例,对其土地流转生态屏障区移民安置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片区移民安置效果较好。
2013, 31(1):66-70.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3.01.016
摘要:针对近年中国企业在老挝投资开发水电项目面临非自愿移民政策解读和执行困扰,采用文献回顾、政策比较分析的方式对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和老挝非自愿移民政策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深入解读和比较分析,剖析三方政策的异同点,重点介绍老挝非自愿移民实践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并针对以上述问题对中国企业提出建议。
2013, 31(1):71-74.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3.01.017
摘要:移民教育培训在移民经济收入水平恢复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对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农村移民教育培训现状的分析,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农村移民的特点,按照年龄、性别、民族差异对移民进行分类并设定其教育培训的目标,指出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移民教育培训体系,从而增强移民的科学文化和职业技能水平,增加移民非农就业机会。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