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32(5):1-5.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4.05.001
摘要:通过构建水足迹变化的IPAT模型,将引起中国水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分解成人口、富裕和技术3种人文因素,并通过LMDI分解模型测度了1997—2011年这3种因素对中国水足迹变化的贡献率以及各省市这3种因素的年均贡献率。结果表明:富裕程度对引起水足迹变化的影响程度最大,人口的影响力最小,两者都是正向驱动因子,技术效应具有双向驱动效果,而当前基本上为负向驱动力;人口对水足迹影响最大的省市包括上海、浙江和广东等人口密度比较大的省市;富裕程度对水足迹影响最大的省市包括广西、宁夏和陕西等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技术效应对水足迹影响最大的省市包括浙江、广东等经济强省。最后分析了相应对策以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2014, 32(5):10-13.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4.05.003
摘要:借助面板数据模型等计量经济方法,选取我国13个港口1990-2012年的全港货物吞吐量和其所在城市同期的GDP、就业人员数量、外商直接投资额和固定资产投资5项经济指标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度量了相关数据的平稳性和协整性,在此基础上检验了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其所在城市各项经济指标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定量测度了腹地经济与港口经营效益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腹地经济和港口经营效益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港口吞吐量与腹地城市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以及港口经营效益的提升可以增加腹地城市的就业率等。
2014, 32(5):14-18.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4.05.004
摘要:当前福建省大型水利工程重要性日显突出,而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即为该类项目投融资机制完善问题。构建科学的福建省大型水利项目投融资机制,对缓解该类项目的资金需求增长问题,促进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在分析福建省大型水利项目投融资机制总体现状及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探究其原因,包括项目投资收益率较低、融资服务体系不完善等。从水利投资、融资及运行补偿等机制三方面总结了国外有关经验,继而提出了完善福建省大型水利项目投融资机制的对策建议:积极构建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并优化投资资金结构;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加强项目投资管理;发挥保险功能,并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保障。
2014, 32(5):19-22.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4.05.005
摘要: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中的BC2模型,选取了工业耗水量、工业从业人员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工业废水中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投入指标,工业生产总值为产出指标,对江苏省2002—2012年的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年中DEA有效的年份占55%,说明了当年投入和产出都达到了最优状态。对于非DEA有效的年份,说明投入资源存在浪费,可以对其进行投影改进。根据实证结果,为提高江苏省工业用水效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14, 32(5):23-25.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4.05.006
摘要:以江西省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为例,定量研究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的资金筹措方案。首先依据资金成本测算,分析项目各种可能来源资金的成本,遴选资金组成方案及顺序,再根据资金的具体使用条件,通过贷款能力测算和财务分析确定各项资金的具体筹集额度,为综合利用水利工程资金筹措方案提供借鉴作用。
2014, 32(5):26-29.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4.05.007
摘要:介绍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及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研究进展,现有研究表明,水利行业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确定水利产出效益、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投入的前提下,建立索洛余值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江苏省2000—2010年度水利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江苏省2000—2010年度水利科技资金投入贡献份额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劳动力的贡献份额先递增后趋于平稳,技术进步的贡献份额较为平稳且从2004年开始缓慢增长。
2014, 32(5):30-32.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4.05.008
摘要:2014年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届时受水区将形成多水源、多用户、多工程的复杂水源系统,而合理的水价制度将是保证该水源系统发挥高效益的关键。在全面分析河北省受水区不同用水户水价承受能力、不同水源的供水成本、现状实施的水价制度等基础上,遵循公平、公正、好操作、易实施的原则,设计提出“同区同价制度”,“分区分价制度”,“同市同价制度”3种水价制度,并就3种制度的优缺点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应用建议。
2014, 32(5):33-36.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4.05.009
摘要:水资源费征收制度从1980年前后由地方探索建立发展至今,已有40余年的演进史。在这一演进过程中,水资源费征收制度不断完善,在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产权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在分析水资源费征收机关、征收范围、征收标的、征收标准等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水资源费征收制度的建议。
2014, 32(5):37-42.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4.05.010
摘要:分析黑河分水政策制度变迁过程,辨析其中利益相关者作为相互博弈的主体各自所面临的成本-收益处境,探讨造成各个主体不同的偏好取向的更深层次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根源,无疑能从更高的层面理解整个制度走向,为更好地改进政策制度提供有益的启示。总结1960年以来黑河流域分水政策制定实施的历史,提出了分水政策制度变迁的一个可能的模型,即一个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三元主体纳入的完整的、一般性的制度变迁模型。旧制度结构的变迁和新制度结构的得出,是三元主体在成本约束下最大化自身利益的策略下,对制度选择空间本身或在制度选择空间内部进行多次博弈的结果。三元主体各自面临的成本-收益,规定了他们在制度变迁中的地位与策略行为。最后,对分水政策制度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2014, 32(5):43-45.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4.05.011
摘要:蓄滞洪区是我国江河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流域和区域防洪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蓄滞洪区生态补偿,弥补蓄滞洪区因丧失机会而减少的收入,对促进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和持续改善区内居民生活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国家相关法规政策,采取实证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总结了蓄滞洪区在我国防洪减灾中的地位及所作出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蓄滞洪区生态补偿范围、主体、对象、标准、方法等。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有关蓄滞洪区生态补偿的法规或政策,中央财政重点要对列入国家蓄滞洪区名录的蓄滞洪区开展生态补偿。
2014, 32(5):46-49.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4.05.012
摘要:通过对南渡江流域内的水质、污染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监测,有针对性地提出流域管理和保护的对策建议,为南渡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2014, 32(5):50-54.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4.05.013
摘要:通过阐述我国流域水污染防治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结合在太湖流域的调查发现,认为构建流域水污染防治公众参与机制是实现更好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并提出了完善公众参与的相关建议。
2014, 32(5):55-59.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4.05.014
摘要:缅甸单方面强制叫停中方投资的密松水电工程是由缅方国内文化、政治及环境等因素造成,中资方因缅方行为损失惨重。纵观中国水电企业进驻海外市场,密松事件并非个案,具有典型代表性。通过对该案例的深入剖析进而探讨跨界水电合作开发的投资风险及预防措施,对预防国有资产巨额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2014, 32(5):60-63.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4.05.015
摘要:通过对自贡市水务一体化管理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选取“三条红线”中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9个指标为分析对象,借助“前—后”对比分析法,发现水务一体化管理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2014, 32(5):64-66.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4.05.016
摘要:针对当前苏北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江苏盐城射阳县为例,从农水工程实施标准、工程管理体制、工程管理经费保障、现行管理意识多角度分析了现阶段农村水利工程不能很好发挥工程效益的根源,提出完善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理的措施:不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系,规范农村集镇开发管理,实行农水工程管理经费筹集机制。
2014, 32(5):67-70. DOI: 10.3969/j.issn.1003-9511.2014.05.017
摘要:为促进我国水利风景区的健康发展,结合水利风景区发展的特点,选取评价指标,建立水利风景区发展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法对江苏省水利风景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利风景区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