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33(3):1-5. DOI: 10. 3880/ j. issn. 1003 9511. 2015. 03. 001
摘要:在构建水资源环境和城镇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 2002—2013 年间江苏省的水资源环境和城镇化发展的交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 水资源和城镇化的变化过程并不具有一致性。水资源环境水平波动上升,而城镇化发展水平始终 保持上升的态势。这决定了两者的耦合关系呈现出独有的特征:2004 年之前处于波动的较低水平 耦合阶段(拮抗或磨合阶段),2004 年起迅速进入高水平耦合阶段并随后一直保持在此水平。据此 提出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水灾风险防范能力等建议。
2015, 33(3):6-9. DOI: 10. 3880/ j. issn. 1003 9511. 2015. 03. 002
摘要:在对可更新型资源施工成本构成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资源闲置成本评价指标,以提高项 目资源成本的控制效力,完善资源均衡优化的工程经济意义,并以泵站算例印证该指标的有效性, 改善资源均衡优化中的成本显现性。
2015, 33(3):10-13. DOI: 10. 3880/ j. issn. 1003 9511. 2015. 03. 003
摘要:我国西南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与经济合作存在各国政治互信基础薄弱、协调机制缺位、合作 矛盾突出与合作收益不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及流域经济合作现状,提出对策和建议:建立国家 之间的沟通和互信,加强各个管理层级的协调对话,积极发挥民间组织的桥梁作用;明确合作主体 间的权责,完善国际河流的法律规范,形成系统化决策管理机制;将水生态监测纳入流域各个水文 站点的日常工作中,积累国际河流水生态资料信息,加强对于国际河流水生态研究力度,保证我国 掌握充分的国际社会话语权。
2015, 33(3):14-18. DOI: 10. 3880/ j. issn. 1003 9511. 2015. 03. 004
摘要:针对PFI 项目产生的风险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首先,通过思维导图和因果分析法识别主要 风险指标;然后,应用群组决策层次分析法对3 种投资策略进行风险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 风险权重和国外不同,经济风险最大,社会其次,技术风险最小;独资风险最大,控股风险略大于参 股风险。最后,通过挖掘专家的隐性知识,建议国有资本应占30% ~ 40%,民营资本占60% ~ 70%,但所有股东中,无论国有还是民营,最大股东所占份额不超过30%。
2015, 33(3):19-23. DOI: 10. 3880/ j. issn. 1003 9511. 2015. 03. 005
摘要:基于泰尔指数分解方法,分析2004—2013 年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的时空特性和动 力因素。结果表明,2004—2013 年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泰尔指数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表明区 域差异在变大;在“空间冶意义上,组间差异对总差异变动的贡献度呈现上升的趋势,是地区差异变 动上升的关键;在“动力冶意义上,资本产出比和劳动人口耗水比与泰尔指数的变动是一致的,资本 劳动比与泰尔指数的变动态势存在差异。
2015, 33(3):24-27. DOI: 10. 3880/ j. issn. 1003 9511. 2015. 03. 006
摘要:分析水电开发的现状与特点,界定生态补偿的含义,建立生态补偿的模式,引入经济修正系数 兹构建水电开发的生态补偿模型。并就某水电开发项目的实际情况,利用该模型进行具体的补偿 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经济修正系数兹与地域性有关;该地区对生态环境的开发和破坏程度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该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2015, 33(3):28-31. DOI: 10. 3880/ j. issn. 1003 9511. 2015. 03. 007
摘要:水足迹理论与方法在流域生态补偿中的应用是当前生态补偿领域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 在已有水足迹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水资源相关评价指标对原有模型进行修正,构建符合 流域生态补偿情况的水足迹模型。以根据大樟溪流域生态补偿为例,核算大樟溪上游水源区以及 下游受水区的水足迹,同时运用机会成本法对流域上游地区的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直接投入和限制 当地发展而损失的间接投入进行核算。结果表明,水足迹的生态补偿模型可以将流域水资源的利 用情况与水生态保护的经济活动联系起来,可为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提供客观的方法。
2015, 33(3):32-36. DOI: 10. 3880/ j. issn. 1003 9511. 2015. 03. 008
摘要:随着农业水价改革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地试点展开,客观上要求建立有效、合理并且实用的农 业水价改革绩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以便科学、客观地反映改革试点的农业水价改革的成效与不 足,为进一步推动改革的发展提供参考。为此,构建了农业水价改革的绩效评价体系,并提出一种 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模型运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将 农业水价改革绩效中的模糊性、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进行综合量化,得出评价结果。将模型运用于 实例中的湖南省农业水价改革试点的绩效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能较为全面客观 地反映农业水价改革试点的成效与不足,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15, 33(3):37-40. DOI: 10. 3880/ j. issn. 1003 9511. 2015. 03. 009
摘要:针对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市场中排污权的转让问题,分别构建了高污染处理成本厂商和低污 染处理成本厂商在行业间排污权转让的最优决策模型,以及同行业内的双寡头厂商之间的排污权 转让的博弈模型,从而求得排污权的最优定价,以及两种转让方式下厂商的最优生产量以及最佳排 污权交易量,为排污权交易市场下厂商的最优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015, 33(3):41-47. DOI: 10. 3880/ j. issn. 1003 9511. 2015. 03. 010
摘要:项目治理能力提升已经成为水利工程PPP 项目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水利行业相关专家 的调查数据,以合同治理能力、产权治理能力、关系治理能力、项目治理阻力、PPP 项目治理能力为5 个潜变量,以具体指标为观测变量构建水利工程PPP 项目治理能力提升的结构方程,对动力因素与 PPP 项目治理能力提升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以及潜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进行验证和修正,从而得 出动力因素与治理能力提升相互作用的路径以及路径系数。结果表明,合同治理能力、产权治理能 力、关系治理能力与PPP 项目治理能力提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项目治理阻力与PPP 项目治理能力 提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产权治理能力对合同治理能力未形成约束。从加强组织内部控制力、提升项 目监管能力、建立信任体系、构建项目协同治理机制等方面入手,可以有效提升PPP 项目治理能力。
2015, 33(3):48-50. DOI: 10. 3880/ j. issn. 1003 9511. 2015. 03. 011
摘要:以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中现存的精英农户难以形 成、异质性农户需求难以协商、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从社会资本角度阐释了小型水利设施合作建 设过程中合作发起和组织运行农户行为响应机理,提出加强社会资本建设和培育、培育和发展农村 精英农户队伍、构建合理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强化社区环境建设等相关政策建议。
2015, 33(3):51-55. DOI: 10. 3880/ j. issn. 1003 9511. 2015. 03. 012
摘要: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全面践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背景下,强化对水资源的总量控 制,落实用水总量统计工作亟待解决。在分析与领会统计组织体系设计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 入多地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用水管理与用水总量统计工作的现状,剖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 此基础上,指出可行的用水总量统计组织方案有水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和统计行政主管部门主导两 种;并依据目标导向机制,结合两方案的优缺点,提出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总量统计组织 体系应由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剖析水资源“费冶改“税冶的趋势,明晰用水总量统计工作与水 资源税的关联性,据此阐述用水总量统计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并进一步设计依托于水资源税的用 水总量统计组织体系以及各参与主体的任务与职责。
2015, 33(3):56-58. DOI: 10. 3880/ j. issn. 1003 9511. 2015. 03. 013
摘要:水电属于清洁能源,具有增加能源供给、优化能源结构等作用。我国水能资源丰富,水电开发 具有天然优势,但以金沙江流域为典型代表的水电过度、超前、无序开发业已造成严重生态破坏,带 来环境外部性。环境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是运用外部性理论和政府管制、经济刺激手段实现环境外 部性内部化的过程。可通过水电开发专项立法,明确流域水资源产权属性,严格水电开发环评相关 制度,完善水电开发税费制度,实现水电开发的环境外部性的法律调整。
2015, 33(3):59-62. DOI: 10. 3880/ j. issn. 1003 9511. 2015. 03. 014
摘要: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现代农业 要求有现代化的水利作为支撑,而现代化的水利基础设施必将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保障。从 国家及地方政策的出台,青海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计算机技术及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青海省灌 区劳动力的不足等方面分析了青海省发展现代水利面临的机遇;从财政资金、科技推广、区域发展 以及灌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发展现代水利面临的问题;提出围绕现代农业和生态立省、完善 科技推广体系、创建示范园区、完善政策和组织等措施发展现代水利。
2015, 33(3):63-66. DOI: 10. 3880/ j. issn. 1003 9511. 2015. 03. 015
摘要:财务管理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方面,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陶岔渠首枢纽工程财务 管理为例展开分析,揭示资金筹集、风险防控和投资效益分摊等方面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分析该工 程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现状,探索工程建设财务管理的有效控制措施和方法。水利工 程财务管理具有一般性,案例研究可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5, 33(3):67-69. DOI: 10. 3880/ j. issn. 1003 9511. 2015. 03. 016
摘要:为推进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美化运河两岸风貌,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骆马湖宿迁 大控制段中运河沿线违章建筑较多、滨水景观凌乱、缺乏专项规划和长效管理机制等问题,结合宿 迁城市总体规划,对岸线整治与景观提升提出分段治理方案。为保证岸线有序开发和保护,建议明 确定位,编制规划,加强监管,保证中运河岸线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2015, 33(3):69-74. DOI: 10. 3880/ j. issn. 1003 9511. 2015. 03. 000
摘要: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结合调查数据,对水库移民安置区实施移民长远生计问题处理规 划以来的效果进行逐年对比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移民安置区的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 资本以及社会资本。分析结果表明,水库移民长远生计问题处理使安置区移民的物质资本、社会资 本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人力资本、自然资本以及金融资本中的部分指标变化不明显。建议在今 后的水库移民长远生计问题处理中加强文化和职业教育,引导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并设立金融支 持、鼓励自主创业,以保证水库移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