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33(4):1-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5.04.001
摘要:
2015, 33(4):4-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5.04.002
摘要:
2015, 33(4):6-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5.04.003
摘要:分别从水资源价值、水生态环境价值与生态基流价值以及保障补偿等方面,评述了国内外河道生态基流的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认为应将河道生态基流价值的定量计算和保障补偿作为后续研究的重点,以便为缺水地区生态基流长效保障机制的建立与枯水期有限水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提供理论支撑与科学依据。
2015, 33(4):10-1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5.04.004
摘要:选取我国2004—2013年的用水量、经济增长数据,通过分析用水量与人均GDP间的关系,探讨我国各地区用水总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用水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符合典型的倒U形库兹涅茨曲线特征;通过修正曲线模型,分析得到我国用水总量与人均GDP之间呈U+倒U形的曲线。为剖析我国用水总量与经济增长的演变规律,在模型中引入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镇化率等反应经济发展的指标,衡量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水平对用水量的影响,为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事实依据。
2015, 33(4):15-1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5.04.005
摘要:根据农村水利现代化的内涵,建立一个2层6类共26个指标的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调查获得评价指标初始值,再将各个指标标准化并确定各指标的阈值。构建数学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初始权重,进一步得出组合权重,最后利用组合赋权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河北省博兴县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0.743,说明目前博兴县农村水利建设处于现代化中等水平,与博兴县实际发展情况相符。
2015, 33(4):19-23.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5.04.006
摘要:从国家及地方政策的出台、青海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计算机技术及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青海省灌区劳动力的不足等方面,分析青海省发展现代水利面临的发展机遇,同时从财政资金、科技推广、区域发展以及灌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发展现代水利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围绕现代农业和生态立省、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创建示范园区、完善政策和组织等措施。
2015, 33(4):24-2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5.04.007
摘要:基于江苏省1985—2013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相关数据,建立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VAR模型估计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双向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并且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大于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江苏省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工业固体废弃物,而对江苏省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污染物为工业固体废弃物(抑制)和工业废气(促进)。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优化产业结构配置,改进生产技术、提升“工业三废”污染治理水平、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法规等政策建议。
2015, 33(4):29-34.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5.04.008
摘要:选取1995—2013年江苏省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在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基础上,运用广义脉冲响应法和预测方差分解法,考察江苏省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动态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经济增长水平对工业用水量冲击响应的滞后期强度最大,而对生活用水量冲击响应的反应最小,说明江苏省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必将推动该省的经济增长,而生活中的水资源浪费行为也会抑制该省的经济提升。江苏省经济增长水平对该省水资源利用各变量的预测方差起着重要作用,而水资源利用各变量对该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低。建议不仅要重视江苏省经济发展中的水资源利用压力,更要关注水资源短缺、污染和浪费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2015, 33(4):35-38.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5.04.009
摘要: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合肥市试点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评估与总结,在此基础上从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健全相关制度及政策法规;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投融资机制、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加强宣传舆论、构建多元化参与模式;注重理论研究及人才培养等角度为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和思路。
2015, 33(4):39-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5.04.010
摘要:以三峡库区上游巫山段移民安置问题为例,利用SWOT模型分析移民安置中人力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及面临的挑战。采用实地访谈和问卷的方式搜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巫山县移民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种植收入和非农工作收入,但由于移民缺少可供耕种的土地和务农技能,且文化水平较低和缺少谋生手段,导致其有效就业率很低,使水库移民搬迁后非常容易出现相对贫困的现象。提出从人力资源充分开发的角度,利用现有资源充分挖掘人力资本潜能,为移民提供技能培训,积极引进外资投资当地特色产品,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等相应对策。
2015, 33(4):42-4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5.04.011
摘要:排污权抵押贷款作为一项绿色信贷措施,为商业银行创新了信贷产品,提升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社会形象,同时也对环境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排污权抵押立法的缺失,商业银行以排污权为抵押客体发放贷款时,会面临一系列法律障碍,最终导致商业银行面临抵押权难以实现的风险。通过分析商业银行抵押权难以实现的法律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和法律完善对策,以促进排污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
2015, 33(4):47-49.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5.04.012
摘要:在统计我国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再生水、海淡水、雨洪水、矿井水、苦咸水等5种非常规水源占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再生水利用主要集中在华北和东北地区,海淡水利用主要在沿海的浙江省、天津市、河北省等省份,雨洪水利用量以山东省、云南省、江苏省居前三位,而苦咸水利用量以河北省、甘肃省、山东省最多,矿井水利用量主要集中在山西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3个采煤大省。总体来看,我国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水资源相对紧缺、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北方地区,以及沿海淡水资源缺乏的省份和海岛。虽然我国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量逐年增加,但在管理和技术上存在缺乏扶持政策、缺乏统一规划、水价成本倒挂、技术标准不完善、技术驱动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最后从完善政策、统筹规划、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强监管和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2015, 33(4):50-52.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5.04.013
摘要:进一步推进再生水的利用不仅依赖于政策的扶持,也依赖于再生水水价所具有的优势。再生水与自来水之间的价格差是促使用户接受再生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借鉴合理水价定价方法基础上,详细分析再生水合理价格构成与定价机制以及再生水的定价区间,分析常规水价与再生水的比价关系对再生水利用的影响,提出了建立合理的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再生水等之间的比价关系,分类制定再生水定价,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的政策性建议。
2015, 33(4):53-5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5.04.014
摘要:我国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量逐年增加,在北方缺水城市已成为景观环境和工业冷却用水的主要水源。以再生水开发利用为切入点,分析近年来再生水设施、设备生产能力和生产率变化趋势,从水源水量、终端用户、管网建设、成本水价、自身条件、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再生水产能过剩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2015, 33(4):57-6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5.04.015
摘要:以鄂尔多斯市为典型地区,针对区域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在各种非常规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非常规水源利用技术,提出多种水源统一配置、联合调度的方案。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市常规水资源(地表水及地下水)有限,通过实施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煤炭矿井水、淡化处理微咸水(矿化度2~5g/L)、开采岩溶水、潜流以及雨水利用等各种非常规水源的综合利用,2020年各种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可达到3.310亿m3,可有效增加区域可供水量,缓解区域供需矛盾,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研究提出的非常规水源利用策略对于我国西北缺水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2015, 33(4):62-65.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5.04.016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阶段,淡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特别是在海岛型城市,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势在必行。以海岛型城市舟山市为例,在调研舟山市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舟山市再生水、海水利用的管理经验,总结舟山市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的有效做法,指出舟山市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规划与管理、法制标准、融资渠道、优惠政策、技术研发与示范、市场化运行机制、宣传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的措施及建议。
2015, 33(4):66-7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5.04.017
摘要:流域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绿水信贷是流域生态补偿的一种形式。介绍了绿水信贷新理念、定量评估技术系统及在肯尼亚、摩洛哥和中国的应用;通过分析绿水信贷与中国流域生态和水资源补偿建设的关系后认为,绿水信贷及其定量评估技术系统可以应用到流域生态和水资源补偿建设实践中。
2015, 33(4):72-76.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5.04.018
摘要:为了探讨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监督管理行为的因素,分析施工监督管理进化稳定策略,在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承包商具有有限理性的前提下,运用博弈论方法,构建了基于进化博弈的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承包商的博弈模型。对进化博弈稳定策略的分析结果表明: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策略选择主要和严格监督管理成本与奖励、监督管理失误率、监督管理可能受到的惩罚等有关;施工承包商对水利工程严格施工的策略选择主要和严格施工成本与奖励、不严格施工可能受到的惩罚等有关;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承包商之间的进化博弈稳定策略与各影响因素的初始值有关。最后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仿真,模拟博弈双方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并提出加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安全监督管理的建议。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