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1.002
摘要:
2016, 3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1.003
摘要:
2016, 3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1.004
摘要: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无偿和低价使用,利用效率和效益低下,加之水浪费、水污染严重,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必须加快水价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水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实行用水计量收费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在管理、供水、用水和排水等诸多环节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人们的节水动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2016, 3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1.005
摘要:在总结准公益性大中型调水工程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调水工程运行的因素,探讨了保障调水工程良性运行的主要措施,并以某调水工程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提出了建立健全调水工程良性运行机制的政策建议。
2016, 3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1.006
摘要: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界定了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内涵及其与水权制度的关系,通过分析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及借鉴其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设经验,提出了健全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思路和措施,并提出相关建议。
2016, 3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1.007
摘要: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和运用水市场、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的重要部署,推进我国水权制度建设,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广东省水权水市场建设的实践开展调研。总结我国各地区水权交易制度建设的路径、模式和经验,通过实地调研、座谈、资料收集等定量研究方法,分析3个典型省份的案例,明确了建设水权交易制度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拓宽水利设施融资渠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出有关省区在实践中存在过分强调政府作用、定价机制不完善、缺乏社会参与、水资源监控能力不够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健全水权交易制度、建立价格形成机制、构建多层次交易平台、构建有效监督体系等政策建议。
2016, 3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1.008
摘要:论述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途径,揭示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的政府保障机制不健全、经营权和投资收益难以保障、退出机制不完善、融资困难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在对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以PPP+基金模式参与某河流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建设运营的运作方式。
2016, 3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1.009
摘要:社会资本参与水利项目有助于解决资金难题、提高管理效率。针对水利项目经济收益较低等问题,提出政府必须通过提高收益分享比例、延长特许经营期限、信贷优惠、税收优惠、价格补贴、费用补贴、项目捆绑、资源补偿等方式对参与水利项目的社会资本进行利益补偿,政府在选择利益补偿机制时必须考虑水利项目类型、社会资本参与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016, 3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1.010
摘要:通过总结梳理一般PPP模式特征和分类,结合有关政策要求,根据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社会资本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不同PPP模式分别对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水利工程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并针对部分具体场景进行模式创新。最后从出台专门操作指南、推动水利行业市场化改革、改进项目前期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推动社会资本进入水利行业的政策建议。
2016, 3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1.011
摘要:湖南省宜章县莽山水库作为社会资本参与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第一批试点项目,目前已全面进入建设阶段。项目采用PPP模式建设经营管理,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莽山水库目前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简要分析,论述了莽山水库运作PPP模式的机制、效益及其经验,提出了具体建议,对今后实施PPP模式水利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6, 3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1.012
摘要:基于PPP模式可以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各自优势,转变政府职能的作用,论证PPP模式在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中的重要性。分析重大节水供水工程的各个组成部分,加以项目区分,并参考已有相似工程中PPP模式的运用,证明PPP模式在工程各个组成部分运用的可行性。为确保PPP模式的积极作用,其实施过程中仍须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
2016, 3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1.013
摘要: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以及实施机制三方面总结了硅谷的制度体系,得出对“世界水谷”建设的四点启示:注重高等院校的创新能力、重视竞争的市场机制、构建完善的资金保障体系与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在硅谷制度体系对“世界水谷”建设启示的基础上,结合“世界水谷”的自身特点,提出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以及实施机制三方面构建 “世界水谷”制度体系的设想。
2016, 3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1.014
摘要:在分析自然资源禀赋、人力资源、政府支持、风险资本的孵化力、创新网络经济的形成以及独特文化等美国硅谷成因的基础上,结合“世界水谷”的特点,提出“世界水谷”的建设路径是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前提,以政产学研金一体化为重点,以营造独特的文化为核心,以面向市场、完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机制为动力,从而推动“世界水谷”的发展。
2016, 3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1.015
摘要: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世界水谷”协同创新系统,该系统包括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5个子系统;通过回顾以往文献,构建基于BCC模型的多系统DEA模型,提出“世界水谷”协同创新效率测度模型——三阶段DEA模型,第一阶段为多系统DEA模型,第二阶段引入SFA模型,消除随机误差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第三阶段将结果代入第一阶段DEA模型得出最终效率值。模型同样适用于其他有关协同创新系统效率评价。
2016, 3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1.016
摘要:依据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理论对“世界水谷”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进行了定义,并分析了其组成要素,具体包括创新主体和创新生态环境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世界水谷”协同创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法,为“世界水谷”协同创新生态状况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黄德春 , 井 璐 , Rauschenbach Thomas , Karimanzira Divas
2016, 3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1.017
摘要:针对海洋新型技术的匮乏、海外园区建设经验不足、文化交流水道形势严峻等问题,结合产业、教育、科技、资本、创业等协同创新方式,构建“世界水谷”全球体系,包括协同创新的商业模式、总部和分谷的组织体系、全球化战略目标等。通过战略需求分析,得出:“世界水谷”全球体系将满足海上丝绸之路对海洋合作的经贸需求,对海外水产业园区及中国-东盟水安全共同体的建设需求,对水产业的资金支持以及水文化交流和水科学创新的诉求等结论。
2016, 3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1.018
摘要:以新服务开发理论和政产学研金共生网络为视角,对“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运行机理进行分析,同时根据依托型共生、平等型共生、嵌套型共生和虚拟型共生四种不同的网络结构形式,研究孵化器不同发展阶段的运行模式。在此基础上,对“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基于这两个视角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世界水谷”区域孵化器的创新发展和竞争优势的形成提供参考借鉴和理论支撑。
王 露 , 黄德春 , Rauschenbach Thomas , Karimanzira Divas
2016, 3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1.019
摘要:分析“长江经济带”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战略需求,阐述 “世界水谷”模式在破解“长江经济带”水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中的应用,提出发挥“政产学研”创新驱动,为解决水污染问题提供人才支撑;创新驱动主体协同,为产业转移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利用市场手段解决排污权分配问题等建议。
孙敏敏 , 黄德春 , Rauschenbach Thomas , Mu Hong
2016, 34(1). DOI: 10.3880/j.issn.1003-9511.2016.01.020
摘要: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所包含的重点区域——我国西北地区、中亚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区域水问题,提出以“世界水谷”模式破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水问题,并给出树立以解决水问题为核心的协同创新发展理念,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创新计划;建立和完善“世界水谷”协同创新的发展环境;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加强水文化建设等相关政策建议。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水利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